財富時代:科技賦能金融助力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

文| 李恩付 民建中央財金委員、民建四川省經濟委副主任、人民銀行成都分行營管部高級經濟師


當前,我國民營企業數量超過2700萬家,個體工商戶超過6500萬戶,民營經濟主體佔全部市場主體90%以上,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發明專利、80%以上的城鎮就業、90%以上的新增就業。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民營企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與民營企業家親切座談。2019年12月發佈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是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提出了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重大舉措。

與此同時,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金融服務供給與民營企業的地位、作用和有效需求不適應:

一是民營企業貸款持續在較低水平。從面上看,大部分民營企業缺乏抵押、擔保的能力,難以獲得大銀行融資性支持。2017年國際商會調查顯示,57%的中小企業客戶申請融資時遭拒。截至2019年6月末,小微企業貸款餘額佔到各項貸款餘額的24%。

二是當前民營企業融資成本是公有制企業融資成本的1.2—1.5倍,民營企業融資成本遠高於公有制經濟。三是民營企業是直接融資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主體,但融資總量及佔比很低。

四是金融業務同質化較嚴重,主要集中於存貸款、證券承銷、經紀、保險和理財等傳統的業務,優勢創新金融業務、在長尾客戶服務能力、金融科技完整產業鏈建設、金融科技應用場景搭建等方面差距很大。

五是民營企業融資難與金融機構風控難同時並存,最根本原因在於民營企業的信息、信用與金融風險控制不對稱,同時政府部門各自為政,加之數據接口不統一、不標準、不規範,信息不共享,進一步削弱了民營企業融資力度。

財富時代:科技賦能金融助力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

針對民營經濟存在的痛點,提出如下建議:


一、大力開展普惠金融服務,著力支持民營企業提質增效。

發揮貨幣政策疏通傳導作用,通過差別化存款準備金、增加“支小”再貸款額度和央行科票通等形式,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打通央行政策性資金通過金融機構直通民營企業的通道,從源頭上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慢的問題。政策性銀行要按照保本、微利的要求,採取貸款利率下浮等方式,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


二、以科技賦能金融為核心,著力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慢問題。

大銀行要根據李克強總理“大銀行不服務小微企業就沒有未來”的精神,帶好頭,利用資金、成本和科技優勢,通過強化內部激勵考核機制、制定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總體規劃、配套措施、設立普惠金融服務平臺和科技支行、社區銀行、小微支行、“農貸通”平臺、智能技術、逐步降低對抵押擔保及對中小微企業的貸款增速要高於全行平均貸款增速等多種有效形式,提高民營企業貸款的滲透率、效率和便利度,不斷增強貸款擴面增量,同時合理確定普惠型中小微企業貸款價格,為中小微企業提供門檻更低、利率更加優惠的融資服務。加快金融科技的運用,以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人臉識別、指紋識別技術和分佈式客戶生態圈的表現及多渠道獲取徵信、工商、稅務、水電、發票、司法信息為依託,加速傳統金融業的升級改造,搭建以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結合的分佈式銀行核心系統及應用場景,促進金融服務平臺化、在線化、數字化、智能化,加快培育有競爭力的金融科技產業集群,著力打造金融科技的試驗田。加速數據的整合,加速金融數字化、程序化、智能化,建立基於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分析貸款人財務狀況、在線評估商業貸款償還的幾率的信息平臺,建立線上線下服務中小微企業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平臺,著力解決小微企業的信息、信用、信任和銀行的數字化審查、自動化管理和審批等風控問題,爭創國家級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服務高地。


三、發揮政府及有關部門助推作用,大力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政府有關部門要全面實施金融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公平競爭的金融規制,要加強數據標準制定,統一規範數據接口,加強數據的篩查、整合和共享,實現信息可互聯、可包容、可對接、可共享,避免出現“交通警察各管一段”的局面,同時完善與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法律法規制度。建立和完善涉農貸款、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機制,通過財政獎補、稅收優惠、保險和減稅降費、降低擔保費率及擔保貼息等形式,支持民營企業發展。金融調控監管部門要建立獨立的貨幣政策框架,推動貨幣政策調控框架從數量型為主向價格型為主的轉變,構建順暢的利率傳導機制,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按照非禁即入原則,制定金融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在民營企業市場準入、金融支持和金融服務等方面一視同仁,逐漸消除影響民營企業獲得金融支持的體制機制和思想性障礙,提高民營企業的可獲得性。


四、大力補齊資本市場發展短板,著力支持民營企業融資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補上資本市場發展短板。按照建設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資本市場的要求,把補齊金融市場短板作為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中之重,把做大做強資本市場上升為國家戰略。特別應當針對我國主要矛盾的變化,對標先進,堅持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全面推進以註冊製為核心,以嚴格信息披露、嚴格退市制度為重點,以堅持改革開放為引領,切實發揮資本市場價格發現、市場決定資源優化配置和投資銀行的中介功能、引導長期資金入市、實行嚴刑峻法,大力發展區域股權交易市場,加大工作力度,積極發展面向民營經濟的債券市場,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雙創債,實行投貸聯動,提高直接融資比例。


五、破除體制機制障礙,著力支持民營企業公平發展。

按照競爭中性的要求,清理與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不符合、不適應的金融管理、金融支持政策措施,從深層次解析影響和制約非公有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全面推廣“農貸通”融資綜合服務平臺,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起來,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六、搭建國家級知識產權融資服務平臺,著力支持民營企業創新發展。

圍繞高新技術企業高投入、高風險、輕資產的特點,創新知識產權融資模式,在成都搭建國家級基於區塊鏈技術知識產權融資服務平臺,建立健全與之配套的評估、融資、登記、推廣、應用、市場化、產業化為一體中介服務體系,爭創國家級知識產權金融高地,探索複製、推廣的成都經驗。要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的法律、制度和有效實現路徑,重點放在科技成果轉化的所有權、處置權和收益權上,以發揮各層級的積極性,實現各方共贏的良好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