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养成自我学习的好习惯呢?

《中国中小学写作业压力报告》。报告显示,91.2%的家长有过陪孩子写作业的经历,其中每天陪写的家长高达78%。75.79%中国家长和孩子因为家长陪写作业而发生过矛盾。

浙江金华市金东区实验小学发出一份公约《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公约提到“我们希望学生拥有这样的认识:检查作业是我自己的事,不是妈妈的事……从今天起,我们想改变“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的现状,取消规定家长为孩子家庭作业签字的要求……”同时,该小学还发布了公约的学生篇。

内容大致如下:“认真完成作业,是每一位学生的基本职责!我们想改变这样的写作业场景:妈妈在身边唠叨不停,爸爸在桌旁眉头紧锁……从今天起,给我一方书桌,给我一份安静,我会成为作业的主人……”为学校的这种做法点赞,各位家长有没有想过,孩子不独立做作业,对他们自身会有哪些危害呢?

如何让孩子养成自我学习的好习惯呢?

孩子为什么不爱写作业,可以反过来问,孩子凭什么要爱写作业?其实很好理解,当大人没有生存压力的时候,我们也不想上班吧。除了做作业是一件费时费力又费脑的事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你让孩子写作业时,他接收的信息其实是:被命令、被控制。当人们大脑接收到的信息是“命令”或“控制”的时候,大脑的第一个反馈其实是“拒绝”,而不是“行动”。所以说,当你命令孩子写作业时,他已经本能在抵抗了。

那么,家长们应该怎么做呢?

1.培养孩子的时间规划意识

时间管理的能力,不能一下子获得,而孩子小时候,其实就有一个重要的学习时间管理的机会——自己管理做作业的时间。完成作业总共需要多长时间,每一项需要多长时间,几点开始,几点能做完——习惯于独立做作业的孩子,会有这样的概念,而习惯于爸爸妈妈盯着、陪着写作业的孩子,则往往显得更缺乏时间观念、更缺乏时间上的自律。爸爸妈妈说“你得写作业了”,“好,我去写作业”;“你快点写!”“好,我快点写”。“你怎么还没写完?你就是磨磨蹭蹭!”越是被这样督促着的孩子,在爸爸妈妈眼里,越是磨蹭。

爸爸妈妈常常沮丧地发现:陪孩子写作业陪了好几年,孩子磨蹭的毛病一点没改,效率完全没有像大人希望的那样,大幅提升。

开始,需要家长与他一起规划时间,明确每晚写作业的时间。到了规定时间,就必须安安静静、专心致志地坐在书桌前,不能边写边玩。一旦发现孩子有作业拖拉的苗头,要及时地干预并制止。

可以给他一个小闹钟,让他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某项作业。家长不能简单地对孩子说一句“你好好写吧”便走开。做作业的理想状态是:孩子会抓紧时间、全神贯注、一气呵成地完成作业。但是,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养成迅速完成作业的时间也不同。

有的孩子,能极快地形成这一好习惯;有的孩子,则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甚至长达数年;还有的孩子,习惯养成之后,可能会因为某一个偶然事件,又将好习惯丢掉了...这些都需要家长给予及时的关注,及时地对他进行引导,及时地予以纠正。在他经常拖拉的时候,甚至可以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在孩子快速而有质量地完成作业之后,家长还要让他学会自己检查作业,发现并纠正错误。作业完成之后, 家长还可引导孩子合理地安排入睡前的时间。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这种能力越小养成,对其今后的成长越有帮助。


如何让孩子养成自我学习的好习惯呢?


2.给予孩子独立空间,让孩子独立思考

在快餐店里遇到的一对写作业的母女,场景是这样的:一位四五年级的小姑娘忙着写作业,她妈妈坐在对面陪着。小姑娘写一个题目,就抬头看一眼妈妈。要是妈妈点点头,“这么写对的”,小姑娘就低头继续写,要是妈妈摇摇头,“这么写不对”,小姑娘就停下来,等妈妈解释。孩子很乖巧,妈妈也很耐心,但这样陪写作业,还是让人觉得不大妥当。

小姑娘太依赖于妈妈的判断了,妈妈又太积极、太主动、太事无巨细了,假如孩子不在妈妈眼皮底下,而是在课堂上,或者考试的过程中,她能写一个题目就等一下老师的评判吗?上学是孩子上学,不是爸爸妈妈上学,孩子上学除了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思考。

如果孩子写作业时,爸爸妈妈总是陪在旁边,孩子不免就变得依赖大人,总想着让大人看看自己做对了没有。给孩子独立做作业的空间,不是说不能干扰的空间,而是说不要盯着孩子做作业,不要让孩子有种被监视的感觉。哪怕孩子在客厅做作业也可以,只是不要盯着他。例如,有些家长虽然给了孩子单独一间房间做作业,但是,在孩子做作业的过程中不断地去看孩子有没有认真做作业?做多少了?什么时候能完成?有的家长甚至偷偷摸摸地看孩子,或一看到孩子休息、发呆时就立马督促。

如此,会让孩子产生紧张、焦虑情绪,产生不被信任的感觉,并且会让孩子感觉是给家长做作业似的。所以,在孩子做作业的过程中,家长应该去忙自己的事情。就算想问孩子做多少了,也应该用轻松、大方、信任的语气。人的骨子里都讨厌监工,讨厌被支配和督促。不能把孩子当成机器一样,不可以发呆。有些孩子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一遇到点小问题就问家长。家长如果轻易给孩子解答问题,就阻碍了孩子自己思考的过程。所以,每当孩子问问题时,家长首先要用反问和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自己进一步思考和解答问题;其次让孩子自己对照课本寻找答案;如果还不会,就耐心地和孩子探讨答案。


如何让孩子养成自我学习的好习惯呢?


3、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有的家长说,教育孩子的目的就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高材生。其实这样做本身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违反了教育规律,也反映出这些家长的虚荣心太强烈了。

2004年,哈佛大学拒绝了164个SAT考满分的中国学生。(SAT:学术能力评估测试,由美国大学委员会主办。SAT成绩是世界各国高中生申请美国名校学习及奖学金的重要参考,满分是2400分)其中,有位家长质问学校:“为什么不录取我女儿?”哈佛回复一句话:“您女儿除了满分,什么都没有。”同一年,哈佛以全奖录取了一名中国学生。这名学生来自甘肃,SAT只考了1560分。但是,他在高一时,发明了一种过滤水装置,免费提供给附近村庄的农民。

2010年的中外校长论坛上,哈佛校长说:“哈佛需要知道,一个学到了很多知识的学生,是否也具有创造性;是否有旺盛的好奇心和动力,去探求新的领域;除了本专业的领域,是否关心其他领域的东西,是否有广泛的兴趣……”让孩子学会许多东西,并不是要把他变成那种呆头呆脑、书呆子似的人,家长应该对孩子长大成人后的行为负责。如果孩子只是成为一个满腹经纶,知识丰富却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适应社会,不能对其他的人有所帮助和贡献。像这样的人,也是很可惜的。

作为父母,你要明白:“我把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够了,你做了,就是培养出了高材生;如果为了成为高材生而培养孩子,甚至是想通过对孩子的教育来挣得名声和利益的话,那么,你的教育刚刚开始就已经结束了,你的孩子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有家长说综合能力太多了,先重点培养哪一方面呢?那我告诉大家,首要的选择是语言表达能力。每次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彬彬有礼、侃侃而谈,很多家长心里都不是滋味。因为比起别人家的孩子,自己家的孩子实在是太令人头疼了:在家是话唠,出门变“哑巴”;上课不敢举手发言,也不敢参与班级竞选;在家又唱又跳,学校有演出却从来不敢上台表演......不少家长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孩子性格不好?是不是孩子不够聪明?我要告诉你,其实真不是。

孩子在集体中没有存在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容易结交朋友……不是性格不好不聪明,而是因为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一旦孩子有了语言表达能力,他就会变得有自信、敢表现;他的理解能力也会更强,思维逻辑都会显著优于一般的孩子。

所以说,孩子的语言表达水平,决定他未来的竞争力。但在语言表达的学习过程中,家长和孩子往往会遇到以下3个问题:语言表达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所以会无从下手;培训班良莠不齐,孩子的时间宝贵;大部分课程内容和孩子现有水平不匹配,教学方式也不适合孩子。怎么办?其实,专业的课程需要专业的人来教。说明您没有找对老师,只要找到专业的老师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欢迎留言讨论,更多让孩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