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猞猁對生態系統的影響,起到了疾病控制、調節物種發展的作用


淺談猞猁對生態系統的影響,起到了疾病控制、調節物種發展的作用

猞猁是一種看起來很可愛的貓科動物,外表長得像貓,但是仔細看的話又有區別於一般的家貓,除了比普通貓大一些之外,它的兩隻耳朵上分別有一簇黑毛,就像是兩根天線一樣。

因為這個特徵,曾經很多人將它與獰貓(另外一種貓科動物,耳朵上也有一簇黑毛)弄混淆了,其實要區分二者很容易,獰貓的面情更像美洲獅,身上沒有明顯的斑點,而猞猁像貓,身上有斑點。


淺談猞猁對生態系統的影響,起到了疾病控制、調節物種發展的作用

猞猁與獰貓


在傳統的觀念裡面,猞猁種群發展被認為是受限於狼群,畢竟猞猁與灰狼的體型相差較大,食性趨同,在同一生境中存在很強的競爭關係,但是專家們通過對白俄羅斯納利波基森林歐亞猞猁和灰狼的長期研究發現,現實中似乎是反過來的,幾乎發現過灰狼捕殺成年猞猁的例子,而猞猁捕食幼狼、成年狼的事件卻時有發生。毫無疑問,猞猁所處的生態位比我們想象中的要複雜多了。

廣義上與狹義上的猞猁

其實我們常說的猞猁一般指歐亞猞猁,即普通猞猁,但如果說世界上有哪些動物可以稱為猞猁的話,那就多了,貓科猞猁屬下的23種動物都算。

猞猁屬一共有4個物種,分別是歐亞猞猁(7個亞種)、加拿大猞猁(3個亞種)、伊比利亞猞猁(無亞種分化)和短尾貓(12個亞種),這4個物種在外形上及其相似,如果說能夠準確分辨出獰貓與猞猁算是對貓科的瞭解入了門,那麼能夠分辨出猞猁屬4個物種誰是誰的話,就算是精通了。


淺談猞猁對生態系統的影響,起到了疾病控制、調節物種發展的作用

猞猁屬4種動物


歐亞猞猁是4者中體型最大的,但卻也沒有超過其他三者多少,如果考慮到地域分佈會造成體型大小不一樣的話,那麼這個判斷條件就更不可靠了。

比如我們都知道平均來說美洲獅要比美洲豹小,但生活在墨西哥附近的美洲豹體重普遍偏小,與當地美洲獅的體型無異,甚至一些雄性美洲獅的體型大於雌性美洲豹,也是常有的現象。所以很多科普文說用這個辦法可以判斷出歐亞猞猁的話,是不合理的,關鍵還得從它們身上的特徵入手。


淺談猞猁對生態系統的影響,起到了疾病控制、調節物種發展的作用


把短尾貓與其他三種猞猁區分開來應該是最簡單的,直接看尾巴,若尾尖有白色的毛髮,那麼基本上就可以斷定為短尾貓了,因為不管是歐亞猞猁還是伊比利亞猞猁,亦或是加拿大猞猁,它們的尾尖都是黑色的,並無白色的毛髮。另外,短尾貓耳朵上的兩簇毛要更短,除頭部與四肢外,身上的斑點並不明顯;

伊比利亞猞猁顧名思義,就是隻生活在伊比利亞半島,因位置所處正是歐洲的南端,所以也被稱之為南歐猞猁,又因主要棲息地在西班牙,所以也被稱為西班牙猞猁。其實大多數動物的體貌都受環境的影響,所以從伊比利亞猞猁所處的地理位置不難猜出,它身上的毛髮要比猞猁屬的其他三種短一些,也更粗糙。整體來看,伊比利亞猞猁的毛色呈黃褐色或淺黃色,身上的斑點最為密集,顏色最黑;

加拿大猞猁的毛髮特徵剛好與伊比利亞猞猁相反,它有著較長、更濃密的毛髮,毛色為淺棕色或者灰色,整體看起來“毛茸茸”的感覺,尤其是腳掌,是4者中最大的,有利於它在雪地上行走;

歐亞猞猁是分佈最普遍的猞猁,也是唯一一種我國有分佈的猞猁,它的毛色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產生變化,但大部分時候都呈紅棕色,脊背區域的顏色較深。


淺談猞猁對生態系統的影響,起到了疾病控制、調節物種發展的作用


猞猁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大多數都集中在7-25千克之間,看起來就像是大一點的野貓而已,所以在我國的一些地方,經常將猞猁稱為“山狸子”、“野狸子”,它們喜食野兔、老鼠,偶爾也會捕食小野豬、小鹿之類的蹄類動物,隨著人類生活對野生動物的影響越來越大,不少地區的猞猁也會捕食家禽。

不過由於猞猁獨特的食性(太偏愛兔子了)及所處生態位的緣故,所以它們對生態系統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伊比利亞猞猁控制著疾病的傳播

伊比利亞猞猁曾遍及整個伊比利亞半島,甚至向北延伸至法國的南部,但是進入20世紀以來,伊比利亞猞猁就因為受到各種原因數量大幅度減少,20世紀60年代尚有4000餘隻,但是到了21世紀初的時候,就只剩下不到200只了。

伊比利亞猞猁的種群數量減少,其實是可以預見和無法避免的,雖然在初期的時候就有少部分農場主認為它們捕食歐洲兔子,限制狐狸等捕食者的發展,認為是“益獸”,但在大多數歐洲人的眼中,它們是危害獵物的掠食者,因為人們喜歡狩獵兔子,而恰好猞猁就專門捕食兔子,瘋狂狩獵猞猁,成了當時喜聞悅見的事情。


淺談猞猁對生態系統的影響,起到了疾病控制、調節物種發展的作用

伊比利亞猞猁分佈圖


另外,隨著人類生活區域不斷向更深的野外擴展嗎,一條條公路在西班牙的大部分農村建立,這些縱橫交錯的公路不僅將伊比利亞猞猁的棲息地分割得支離破碎,日後還帶來了猞猁最主要的致死因素,那就是“路殺”。

隨著交通的越來越發達,死於交通事故的伊比利亞猞猁越來越多,甚至成了猞猁非正常死亡的最主要威脅,據統計,2013年,西班牙一共有14只猞猁死於交通事故,2014年這個數字則達到了22只。


淺談猞猁對生態系統的影響,起到了疾病控制、調節物種發展的作用

死於車禍的伊比利亞猞猁


其實伊比利亞猞猁之所以日後會瀕臨滅絕,還跟一種動物有關,那就是歐洲兔子。猞猁是一種極其喜歡捕食兔子的貓科動物,在兔子豐富的時節,兔子會佔到伊比利亞猞猁食物總來源的95%以上,一隻成年雄猞猁每天需要吃一隻兔子,而一隻處於哺乳期的雌猞猁,則每天需要吃三隻兔子,即便是在兔子數量大幅度下降的過程中,猞猁食物來源的75%仍是兔子。

伊比利亞半島野生兔子數量十分豐富,甚至給當地不少農場造成損失,法國醫學會的一名教授阿曼德勒在瞭解了粘液瘤病對澳洲野兔有強殺傷力之後,在1952年將這個病毒引進了自家莊園,成功地消滅了莊園內98%的兔子,但是隨後病毒不受控制,在伊比利亞半島內不斷蔓延,後來傳到了歐洲其他地方,造成歐洲兔子大量死亡,在病毒傳播的第一年裡面,就有45%的兔子死於該病。


淺談猞猁對生態系統的影響,起到了疾病控制、調節物種發展的作用

伊比利亞猞猁


這個病毒的爆發似乎是有規律的,每隔一段時間都要在兔子中間爆發一次,另外兔出血症也是兔子的疾病之一,同樣呈現有規律性的爆發,於是這兩種病使得兔子的數量逐漸減少,而高度依賴於歐洲兔子的伊比利亞猞猁,種群數量自然大幅度下降。

同時兔子數量的下降,還會增加猞猁意外死亡的風險,因為兔子密度低了,意味著猞猁要到更遠的地方,花更多的時間去覓食,增加了橫穿道路的次數。


淺談猞猁對生態系統的影響,起到了疾病控制、調節物種發展的作用

歐洲兔子數量與猞猁數量的波動


可能很多人有疑問,為什麼伊比利亞猞猁捕食兔子,會起到疾病控制的作用呢?這就要從它的習性說起了,伊比利亞猞猁最主要的食物是兔子,其次才是一些齧齒類動物和小型的蹄類動物等,然而歐洲兔子極容易患病,這些疾病不止會在兔子種群間傳播,還會通過食物鏈傳到一些肉食動物的身上,巧的是伊比利亞猞猁並不受此影響,相反,那些染病的兔子會更弱,更容易成為猞猁的捕食對象。


淺談猞猁對生態系統的影響,起到了疾病控制、調節物種發展的作用

歐洲兔子


歐洲兔子對於該生態系統來說至關重要,是該系統中眾多肉食動物的基礎獵物,通過捕食這些染病的兔子,伊比利亞猞猁不斷清除病毒攜帶體,自然起到了疾病控制的作用。

另外,在同一生境中,狐狸、貓鼬等與伊比利亞猞猁有著強競爭的關係,猞猁通過捕食它們及幼崽來限制它們的種群數量發展,對於兔子來說,又是一利好的作用,減輕了歐洲兔子的生存壓力。

總之,猞猁在伊比利亞半島的眾多生態系統中十分重要,保護了它,就意味著維持了系統平衡,這也是人們致力於恢復這一物種的重要原因之一。

歐亞猞猁抑制狼的種群發展

談到猞猁與狼,可能很多人依靠主觀感覺,認為狼體型大,又是群居,應該是猞猁的最大威脅才對,但是事實恰恰相反,猞猁的存在,限制了森林狼群的發展。

專家們對白俄羅斯森林中的歐亞猞猁及灰狼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研究,發現猞猁會通過頻繁捕殺幼狼來抑制狼群的發展,從而減少自己在森林中的競爭對手,這點顛覆了很多人的認知。


淺談猞猁對生態系統的影響,起到了疾病控制、調節物種發展的作用


在研究過程中,人們只發現了被其他猞猁殺死的猞猁,和被猞猁殺死的狼,從沒有發現被狼殺死的猞猁:

  • 1997-2015年間,在帕阿澤爾森林和納利波基森林分別發現2只懷孕的母狼、8只幼狼被猞猁殺死;
  • 2016年6月,一隻幼狼和一隻母狼被猞猁殺死;
  • 2016-2017年間,一隻幼狼被猞猁殺死;
  • 2017年4月,一隻成年雄性孤狼與猞猁大戰後死亡;
  • 2017年5月,在納利波基森林發現一隻懷孕的母狼懷疑被猞猁殺死。

可能很多人依舊不太相信小小的猞猁竟然能夠殺死狼,但是事實的確是如此,猞猁是伏擊型的獵手,擅長單獨搏殺,它所襲擊的對象也都是孤狼、幼狼,或者一些母狼。

顯而易見,猞猁會避開狼群,它即便是最大型的成年公猞猁,也永遠不會去招惹狼群,然而生活在森林裡面的灰狼,並不是總是群居的。

在9月下旬至來年的4月中旬,是納利波基森林的寒冷季節,此時狼群會群居生活,但是在4月中旬到9月下旬,天氣比較溫暖,離群獨自生活的灰狼很普遍,這正是猞猁下手的好時機。


淺談猞猁對生態系統的影響,起到了疾病控制、調節物種發展的作用

猞猁與成年狼對峙


懷孕後期的母狼很孤獨,剛出生的幼崽很脆弱,這都是猞猁的攻擊目標,另外,因動物為避免近親繁殖的生活方式所致,大多數灰狼在擁有獨立生活能力之後,會離開自己的原生家庭,組建或屬於自己的狼群,而在離群又沒有找到新狼群的這段時間,也容易被成年猞猁殺死。

研究發現,成年的猞猁,尤其是雄猞猁,會定期捕殺大量懷孕的母狼、幼狼和生病的弱勢個體等,從而影響到狼的繁殖。

在納利波基森林的一些研究區域裡面,當猞猁密度高了起來,同生境中的狼群發展就停滯不前,因為大量的幼崽被猞猁捕殺了,狼幼崽的死亡率高達40%-60%,甚至一些區域達到了90%以上。


淺談猞猁對生態系統的影響,起到了疾病控制、調節物種發展的作用

被猞猁捕殺的4個月大的幼狼


其實不管是食肉動物還是食草動物,任何一方超過了系統所能承受的數量都是有害的,比如澳洲的野兔氾濫、野貓氾濫,都是活生生的例子,歐亞猞猁抑制了灰狼這一掠食者的發展,本質上跟伊比利亞猞猁抑制狐狸等的種群發展是一樣的。

另外,歐亞猞猁與狼在生態系統的影響不僅僅表現在相互之間上面,還表現在其他動物在對待兩者的態度上面。

在沒有虎豹的歐亞大陸北部地區,灰狼和歐亞猞猁就成了這裡頂級的捕食者,那麼百獸自然對它們相當忌憚,但針對白俄羅斯的歐亞猞猁與灰狼進行研究發現,動物們對猞猁的害怕程度似乎遠超灰狼,在面對狼的氣味及猞猁的氣味時,表現出了明顯的差異,即二者在捕獵其他動物的時候,所造成的影響也不盡相同,缺一不可。


淺談猞猁對生態系統的影響,起到了疾病控制、調節物種發展的作用

猞猁標記領地


加拿大猞猁與白靴兔的數量波動

同樣愛吃兔子的還有加拿大猞猁,在冬季,白靴兔基本佔據它飲食來源的90%-95%,除此之外還捕食一些小型的動物,比如齧齒類、鳥類、小羚羊等。加拿大猞猁在北美的分佈很廣泛,幾乎橫跨了整個加拿大和阿拉斯加,一直延伸到落基山脈的美國部分,與其他猞猁一樣,它有著可愛的外表,體型比家貓大,它們是8.5-8萬年前,從歐亞大陸越過白令海峽到達北美洲的。


淺談猞猁對生態系統的影響,起到了疾病控制、調節物種發展的作用

加拿大猞猁


在北美,加拿大猞猁每天會行走8-9公里來尋找食物,它高度依賴白靴兔,可以稱之為是白靴兔的專性捕食者,隨著季節的變化,白靴兔在猞猁的飲食中所佔的比例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全年平均來說,在35%-97%之間。

在野兔數量下降時,加拿大猞猁會捕食松雞、松鼠、雷鳥、田鼠及部分蹄類動物來補充這一空缺,不過儘管如此,猞猁們仍會孜孜不倦地去尋找白靴兔。


淺談猞猁對生態系統的影響,起到了疾病控制、調節物種發展的作用

白靴兔


與歐洲兔子一樣,在北美,白靴兔則是基礎獵物,是眾多肉食者的捕食對象。在阿拉斯加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當白靴兔數量減少的時候,馴鹿、多爾綿羊等蹄類動物的數量也會變少,這是因為猞猁、赤狐等捕食者在兔子短缺的時候,會增加捕食這類動物的比重。

其實在同一生態系統中,加拿大猞猁對白靴兔的影響更大,眾所周知,郊狼也是白靴兔的捕食者之一,但它們的腳掌小,在冬季厚厚的積雪上行走不便,而猞猁那大大的腳掌,則發揮了巨大的優勢。

或許在白靴兔數量豐富的時候看不出差異,但是在當白靴兔數量呈現週期性減少時,猞猁與郊狼每天的捕食時間不變,但猞猁所捕殺的兔子明顯超過郊狼。

另外,與郊狼會過度捕殺白靴兔(超過了自己所能吃掉的數量),猞猁的捕獵就明顯更合理,它很少存在過度捕殺,這對於白靴兔的種群發展更有利,對生態系統平穩運轉和健康發展也更為有利。


淺談猞猁對生態系統的影響,起到了疾病控制、調節物種發展的作用

郊狼


加拿大猞猁與白靴兔之間究竟存在怎樣強的關係呢?或許我們能夠從一張統計表裡面看出來,當白靴兔數量每隔9-10年呈現出週期性波動的時候,加拿大猞猁的數量亦隨之變動,這不難理解,當白靴兔數量多時,對猞猁來說是極為有利的,此時猞猁的種群發展速度也會加快;

隨著猞猁的數量越來越多,對於白靴兔來說這可不是好消息,必然會遭到大量捕食,接著就是逐漸減少;

當白靴兔數量下滑,對於猞猁來說,就意味著食物短缺,種間、種內競爭加大,種群的發展就緩慢,數量亦會下降;

當猞猁數量下降,白靴兔的生存壓力就小了很多,又會呈現出上升的趨勢,如此這般二者數量呈現出週期性變化。

從這段關係裡面,我們不難看出,即便是沒有人類插手,依靠大自然中食物鏈間的關係,物種們自己也能相互調節並維持相對的平衡。


淺談猞猁對生態系統的影響,起到了疾病控制、調節物種發展的作用

白靴兔的數量波動影響加拿大猞猁


猞猁的生態位隨時在變化

物種所處的生態位有時候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時在發生變化,生態位的改變有時候可能跟環境有關,有時候也可能跟時間有關。

比如在伊比利亞半島,由於缺乏虎豹等大型的捕食者,伊比利亞猞猁就是當地的“百獸之王”,對於它來說,此時的生態位就如同亞洲的虎豹一樣,起到了調節當地生態系統中其他物種發展的作用。

伊比利亞猞猁更像是傘型物種,一旦缺失,便會打破原有的生態平衡,保護了它,便保護了當地的其他物種,乃至整個生境。

其實依靠猞猁來抑制其他動物種群發展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德國重新引進的猞猁,在這方面表現得就很好。

另外,英國的許多森林鹿類氾濫,嚴重毀壞了林中的樹苗,所以也打算重新引進歐亞猞猁來控制鹿的數量,從而間接保護森林中的樹木,使當地的生態系統達到一個較高並且相對穩定的狀態。

相較於伊比利亞猞猁來說,加拿大猞猁的生態位似乎就不是那麼高了,因為在它之上還有美洲獅、北美灰狼等等,尤其是當氣候變暖,這種情況越發明顯,使得原本在微生境上與猞猁交集並不多的美洲獅、北美灰狼,生存空間的重疊變得更多,加拿大猞猁在面對這一情況時,往往會選擇主動避讓這些競爭對手。加拿大猞猁的生態位更像是亞非的豹子一樣,雖然不是最高位,但卻也同樣重要。


淺談猞猁對生態系統的影響,起到了疾病控制、調節物種發展的作用


物種所處的生態位隨著時間的發展而發生變化,那就更好理解了,比如在我國的一些森林中,原本是生活著虎豹的,但是隨著人類生活的發展,虎豹逐漸退出了森林,使得原本“籍籍無名”的亞洲金貓,儼然晉升為新的“百獸之王”,此時亞洲金貓的生態位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又比如在南瑞典,1983年灰狼重新迴歸這片區域之後,歐亞猞猁的生態位也會因為狼的到來而發生變化。

三種猞猁的生存現狀

三種猞猁裡面,除了伊比利亞猞猁是瀕危物種以外,其餘的都屬於無危動物,它們經歷這麼多年的發展,已經在其棲息地紮下根來,隨著人類對環境保護意識、動物保護意識的提升,猞猁是當今並且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消失。

歐亞猞猁是數量最多的一種,生活在廣袤的歐亞大陸北部,中部地區亦有分佈,即便是不包括俄羅斯和白俄羅斯,根據2012年的統計數量,也有9000-10000只。

歐亞猞猁種群基本上是穩定的,有7個亞種生活在不同的區域裡面,但是即便如此,在某些地區裡面,歐亞猞猁的生存狀態也不容樂觀,比如生活在波西米亞一些地區的種群,就已經極度瀕危了。


淺談猞猁對生態系統的影響,起到了疾病控制、調節物種發展的作用

歐亞猞猁分佈圖


伊比利亞猞猁目前的種群發展呈現了上升的趨勢,數量從2002年的不到100只,到如今的700只,這是人類對野生動物保護的一次壯舉。人們通過人工繁殖,進行野化訓練後放歸自然,以及環境保護、獵物保護等措施,使得伊比利亞猞猁如今在西班牙、葡萄牙重新繁殖開來,的確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

但是一片繁榮的現象背後同樣潛藏著危機,遺傳多樣性低,氣候改變會影響歐洲兔子分佈等因素依然威脅著伊比利亞猞猁的生存,甚至有專家估計,如果對於伊比利亞猞猁的保護沒有考慮到氣候影響,並考慮進具體的保護措施裡面去的話,在未來的50年內,人們的努力很可能會付諸東流。

加拿大猞猁最主要的棲息地是加拿大和阿拉斯加背部的混交林,在其棲息地範圍內,由於加拿大猞猁及白靴兔種群數量都保持著相對的穩定,所以目前它們的生存狀態也算穩定,個體數量沒有呈現下降的趨勢。

但由於氣候的變化,對於這種喜寒的動物來說,肯定是不利的,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導致它們的棲息地不斷向北退縮,同時還會導致它們的遺傳多樣性降低,這相當危險。


淺談猞猁對生態系統的影響,起到了疾病控制、調節物種發展的作用

普通猞猁


其實在探究猞猁對系統的影響究竟有哪些方面,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從食物鏈入手,因為猞猁的食物鏈關係比較簡單,主要是捕食同生境中的中小型動物,從以上的描述不難看出,三種猞猁在各自的生態系統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們或能夠控制疾病在種間的傳播,或能夠抑制同生境其他動物的發展,從而達到物種間數量的相對平衡。

(原創用心的作品,喜歡請個贊,關注我,看更多科學、有趣的野生動物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