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哲:成大事者不纠结,我如何从一个司机逆袭成平安帝国掌门人


马明哲:成大事者不纠结,我如何从一个司机逆袭成平安帝国掌门人

1

我的上一个老东家是在平安,掐头去尾算起来,在里边干了5年。对平安,我是有相当程度的了解。

在2019年的全球500强品牌价值排行榜里,平安是第14名。

这个公司,从1988年马明哲开始创办,到成长为今天的庞然大物,就一直发展很快。

马明哲:成大事者不纠结,我如何从一个司机逆袭成平安帝国掌门人

甚至不管谁身边,都有几个做平安的朋友,或者在里边做过。它影响了很多人,你可以说它有很多问题,但这无妨碍它的牛逼。

平安之所以发展这么快,自有它特殊的企业文化。如果从源头上找去,和创始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我记得在一次平安晨会上,通过视频看到马明哲讲了这么一句话,至今记忆尤深。

原话是:“我认为不管什么事情,我们先不要想太多,先去做一做,试一试。或许在这个做的过程中,就能发现出很多问题的答案。”

这就是马明哲的风格,也是平安的风格:办事效率快、执行力强,遇到模糊不清的事情,管他三七二十一,先干了再说。

包括当年马明哲创办平安,也是这么莽莽撞撞的搞出来的。

最开始,马明哲是蛇口工业区负责人袁庚的司机。

袁庚是谁?

马明哲:成大事者不纠结,我如何从一个司机逆袭成平安帝国掌门人

如果你不知道他,也肯定听过他说的那句话:“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这句话现在刻在墙上,是深圳的城市精神。

马明哲:成大事者不纠结,我如何从一个司机逆袭成平安帝国掌门人

当年邓小平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而把这个圈变成现实的先驱者,就是袁庚。

马明哲当他的司机,成大事的机会就比一般人多。

但首要条件,还得马明哲自己有能力。

当时深圳初建,到处是工地,各地的工人经常发生工伤事故,发生事故了就要赔钱,袁庚很头疼。

马明哲试探性的建议,是否可以成立一支基金,专门赔偿这些受工伤的工人。

袁庚一听靠谱,就让他拿出方案来。

马明哲也是随口一说,具体怎么成立,怎么操作,他并不懂行。

不懂不要紧,可以问。马明哲问一个银行界的朋友,说这事儿怎么搞?

银行朋友说:“工伤保险属于商业保险的范畴,你们要想真搞,就成立一个公司,申请保险牌照。”

马明哲一听,感觉玩的有点大,他只是一个司机,上哪儿申请牌照,上哪儿成立公司去?

但好在他的背后是袁庚,袁庚的背后是中央。

当马明哲做好功课,向袁庚做了详细汇报后。袁庚当即表示:可以。

然后写了一封请示信,让马明哲带着信件,到北京“走审批”。

幸好赶上了那个好时代,全国上下都在求变革,对变革的排头兵-深圳,还是大力支持的。

就这样误打误撞,由一个司机带去的请示信,也被批准了。

1988年,平安保险成立。作为公司很长一段时间内“唯一的员工”,马明哲理所当然的出任总经理。

谁也没想到,这个总经理一干就是三十多年,这个公司的员工,发展到几十万。这个公司,会成为世界500强。

这就是马明哲误打误撞成立平安的故事。

有时我在想,这个时代为何那么偏爱姓马的人——马云、马化腾,以及马明哲。

答案可能也是因为人家姓马,像马一样,行动迅速、抓住机遇。

成大事者不纠结。别怕没有路,一直向前奔跑就对了。跑着跑着,路就出来了。

马明哲:成大事者不纠结,我如何从一个司机逆袭成平安帝国掌门人

2

再说一个例子,是关于逻辑思维的CEO脱不花的故事。

逻辑思维是罗振宇创立的,可能罗振宇不想管具体事务,就把公司日常管理交给了脱不花——个留着短头发,一看就很干练的中年女人打理。

马明哲:成大事者不纠结,我如何从一个司机逆袭成平安帝国掌门人

脱不花,光听着名字就不一般。虽然肯定不是她真名,但那又如何,能被人轻松记住,是好名字的一大特征。

1997年,17岁的脱不花高中没上完,就开始来北京闯荡。

本来,父母是让她来北京学英语,准备出国留学的。

但脱不花在北京呆了一段时间,就把出国的事儿忘到脑后了,瞒着家人,偷偷在北京三里屯找了份办公室文员的工作,干了起来。

这个公司是做广告代理的,在1997年,还是一个“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的时代,或许受到这个风气的影响,处在叛逆期的脱不花一头扎进了广告的海洋里。

当时公司附近,有个酒吧每到周末就搞一个“广告人沙龙”,作为充满好奇心的、爱学习的脱不花,自然经常去蹭听。

适当时候,还用小姑娘特有的崇拜目光和撒娇方式,成功要到一些广告界牛人的名片。

也就是在那里,17岁的脱不花第一次听说什么叫“提案”,什么“PPT”。

艺多不压身,后来有一次机会,公司接到一单大业务,要为客户做一个“提案竞标”。

在那个时代,其实当时大家都不懂什么太专业的东西,公司同事集体蒙圈,说来说去也说不到点子上。

脱不花说:“我认识一个广告界的大咖,留过他的名片,或许可以打他的电话咨询一下。”

同事们不相信一个名片能带来大咖的帮助,也不相信这个小姑娘能翻多大的浪,就由着她鼓捣去了。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脱不花把电话打了过去。

接通之后,是大咖秘书的声音,说大咖在开会。

脱不花简单描述了自己遇到的问题,问大咖能不能在技术上帮一下忙,并让秘书帮忙转达。

挂断电话,脱不花就没敢期盼它再会想起来过。

还得感谢那个电话骚扰还不多的时代,不大会儿,大咖竟然回电了,脱不花带着激动的心情表达了自己的困难。

俗话说:“找对人,办对事。”“会家不难,难家不会。”

在大咖的指点下,告诉脱不花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就OK了。

也好在脱不花领悟力强,现学现卖,竟然把这个提案做的像模像样。

拿到公司后,老板认可,指名让她负责这个项目的具体运作。

又经历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后,这个项目大获成功,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脱不花也一战成名,顺利的从办公室文员成长为广告界精英。

这种莽撞的作风,一直陪伴着她,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直到成为罗振宇的合伙人。

在2018年,也就是她38岁的那一年。

脱不花正式提出了她的“鲁莽定律”。

用她的话说就是:“38岁亲测有效。”

鲁莽一点,不要想太多,事情干起来,就成功了一半。

马明哲:成大事者不纠结,我如何从一个司机逆袭成平安帝国掌门人

3

这个世界,永远有悲观的人存在。

事情还没干,先想一大堆坏处。

他们确实是对的,但机会也在这些貌似正确的判断中溜走。

正所谓:“悲观者往往正确,但乐观者往往成功。”

巴菲特的投资伙伴,查理芒格有句名言,说“如果把我们最成功的十笔投资拿掉,我们就是个笑话。

马明哲:成大事者不纠结,我如何从一个司机逆袭成平安帝国掌门人

坐拥几百亿身家的人,也只是靠这些少有的胜利积累起来的。

亏钱不要紧,在关键的时候,赢那么几次就够了。

话说刘邦和项羽打仗,总是输,最危急的时候,项羽追兵将至,刘邦坐在马车上嫌跑的慢,直接把自己的两个孩子踹到车下边,狼狈成那样。

但那又如何,关键的几次战役,刘邦胜了就行了,最后垓下之围,一战而取天下。

所以做人还是要乐观一点,不要盯着莫名其妙的风险裹足不前。

这世界上,唯一可以不劳而获的,只有衰老和贫穷。

什么都不做,肯定不会犯错。但只有行动起来,才有成功的机会。

莽撞一点,生猛一点,像马明哲,像脱不花,像巴菲特,像刘邦。

牛人,都是闯荡出来的。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