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來說遊戲是不是洪水猛獸,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育航KIDS


這樣告訴你。孩子玩遊戲是百害而無一利。有哪幾點危害呢?下面我給你詳細的說一說。

第一,玩遊戲,對眼睛不好,這是對身體不好的方面。容易近視,眼底病等等。而且,這些眼病都是不可逆的。

第二,容易上癮,一上癮肯定沒有心思去學習了,整天想著遊戲遊戲。學習肯定會被拉下。成績會下滑,考不上大學,一輩子也就毀了。

第三,花錢,小孩不知道父母掙錢的不容易。只要有錢肯定充在遊戲裡,浪費父母辛辛苦苦掙得錢。

以上三點,就是遊戲的危害。沒有什麼益處。有人說益智!我只想說那就是胡扯。拿把槍見人就殺,益智嗎?我看容易把孩子培養成暴力傾向的人還差不多!所以說,能不讓孩子玩遊戲就不要讓他們玩了。真的是百害無一利!!!


情9


先否定一點:成功人士就沒有玩遊戲的。不知道怎麼界定這個成功,現在遊戲已經成為一種職業,某些遊戲甚至是亞運會的項目,而諸如PDD(劉謀)、大司馬等遊戲主播,不僅僅在遊戲界功成名就,也為大家傳遞了不少正能量,感興趣可以查查他們的事情,在此按下不表,更不希望題主以此為範本去和妻子“討教”,跪鍵盤不是鬧著玩的。

回到主題中來,遊戲對於孩子來說是不是洪水猛獸?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相信題主所指的是電子遊戲、電腦遊戲、手機遊戲,而不是諸如跳繩、彈珠、炸牛糞這些我們兒時的遊戲)

這些電子遊戲,並不能視之為洪水猛獸,往往如此看待遊戲的家長,其實自身連這些遊戲是怎麼樣的都沒體驗過,只是聽多了、看多了,也就隨波逐流的認為遊戲壞處多多。

實際上,如果對孩子有合理的引導,這些遊戲對孩子的好處還是很多的:

1. 增進親子共同話題

不知大家是否和孩子一起探討過遊戲的內容,當你和他們交談這些遊戲內容的時候,他們會非常興奮,而且你會發現他們的學習能力遠超我們的想象。

而孩子的成長是非常快的,隨著孩子的成長親子間的共同話題就越來越少,親子間有一項共同興趣是非常重要的。不論是電子遊戲還是體育競技類目。

2. 培養孩子的挫商

電子遊戲有一個特點:可以無限重來。如果你細心點去觀察那些剛剛接觸遊戲的孩子,他們大體會分成兩撥:

一種是遇到困難了,過不去關卡、打不過敵人,瞬間就自覺無趣地放棄了;

另一種是越挫越勇,無論失敗多少次,他們總是鍥而不捨的想要攻克這些難關,想要擊敗那些虛擬的敵人;

這就是挫商的區別,一個人只有一種做事習慣,習慣於放棄的孩子,不僅僅會體現在遊戲中放棄;而習慣了堅持的孩子,生活中也是懂堅持的存在。

可能他們的堅持體現在負面的一些狀況中,例如要某個玩具就一定要買到手,但那只是他們的表達方式有問題。

真正要對抗的,不是遊戲,而是其負面影響

遊戲對於孩子來說是有莫大的好處的,當然這建立在家長能對孩子有正確的引導之下,實際上我們要對抗的,是遊戲的負面影響。

1. 長期遊戲影響身體健康

長期坐著低頭玩遊戲,對孩子視力不好,對孩子的脊柱發育不好,對孩子的手指骨發育不好...

這就要求我們要讓孩子明白“適度遊戲”的概念,並讓孩子能做到這一點,同時也要求家長能引導好孩子做運動舒緩身體。

2. 負面信息流

很多遊戲具有社交屬性,而在網絡上魚龍混雜的情況下,孩子能接受的信息流範圍是非常廣的。

我們更多的是要屏蔽掉孩子能從中獲取的信息流。

諸如一些遊戲裡面,玩不了多久就會接入各種廣告,包括付費的、情色的、賭博的;而在遊戲中與他人的交流,同樣可能會有一些髒話、噴子的存在。

這就要求我們在給孩子篩選遊戲時,要下一番功夫,首先家長得試玩一番獲取遊戲裡面可能帶來的信息,才能做好屏蔽動作。

規則+引導,永遠是對抗負面影響的最佳選擇

個人認為,這些視遊戲如洪水猛獸的家長,其實目光是比較“狹隘”的。別覺得我在罵人,認真思考一下,我們幫孩子屏蔽的遊戲,生活中孩子就遇不到這些情況嗎:

他們同樣可以沉迷於漫畫而半天不動彈,影響視力發育;他們同樣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給予他們各式各樣的信息,而我們不可能永遠為他們提供一個強制性的屏障。

而再細細品味一番,其實我們需要孩子有自控力、分辨力,而不是控制孩子,幫孩子辨別,對此個人最認同的方式是規則+引導,這一個方式在我們家兩個孩子身上十分湊效:

1. 一份規則,一份包容,一次機會

任何事情,當我們過分沉迷的時候都是弊大於利的,而這些讓人沉迷的事情都無一例外地給我們帶來了快樂。

所以實際上,我們要去克服的是某些快樂的誘惑,即“我想要”的誘惑;規則,則是“我應該”。

而孩子的自控力是很差的,孩子也是很狡猾的,他們會有意無意地觸犯這些定下的規則,目的就是測試家長的底線,看家長是否能夠堅定地執行,這就要求我們給與孩子包容和機會。

以我們家為例,遊戲可以玩,一天3次(疫情期間,開學是一天1次),同時我們約定了,違規的話就三天不能玩,3次違規以後都不能玩;

對於一個4、5歲的孩子而言,他很容易就把規則拋諸腦後,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堅定的執行,我家孩子觸了兩次雷,一次無意(忘記了規則)、一次故意(試探底線),兩次我們都沒有批評,只是強調了規則,並且禁玩3天。

這兩次禁玩中,第一次禁玩他還會鬧彆扭(試探底線),我們沒有理會他,包容他的情緒(他只是覺得無聊)並陪他玩其他的遊戲(學習英語),而第二次禁玩則是很乖巧了,他只是到了晚上就自己倒數:還有X天,這次不能再犯規了。

2. 一份引導、一份思考、一份實踐

對於遊戲,是需要進行引導的,如上所述,他們需要分辨信息,需要學會自己過濾信息。

在遊戲選擇層面上,我們會先自己粗略玩一遍,那些惡意引導付費、引導下載的一律刪除,這是硬篩選,同時我們也會展示給他看,為什麼這個遊戲不能玩,它有什麼“坑”;

再者是軟篩選,這方面需要陪伴來進行,例如某吃雞遊戲,開語音的話同樣會有各種信息出現,我們並不避忌讓孩子聽到那些信息,反而是陪著他,聽到什麼就給他引導一番,很快他就自己能辨別--對於一個5歲的孩子而言,他需要知道的是,只要隊友不是在談論遊戲,或者說談論遊戲時出現粗口,那麼就需要自己屏蔽這些信息,有疑問的就來找爸爸媽媽求解釋。

最後一層引導,是一份思考,家長的思考,以及一份實踐,親子的實踐。

所謂家長的思考,是指就著遊戲內容,可以給孩子延伸什麼知識:

例如,吃雞遊戲涉及槍支,槍支的正面社會形象是軍警;

例如,某王者遊戲涉及歷史人物,如何引導孩子學習人物背後的歷史知識;

所謂親子的實踐,是指在思考過後如何與孩子互動起來,實踐起來:

例如,是否有與孩子玩一下軍警遊戲(我們給孩子看天安門升旗的視頻,然後他揹著自己的98K,學起了唱國歌、升旗敬禮),又例如是否與孩子玩角色扮演,演一場迷你歷史劇(講真,三顧茅廬這個情節挺好玩的)。


淅爸育兒記


我猜您問的是手機遊戲

如果是現實中的親子游戲,那您夫人也不會反對,親子游戲鍛鍊孩子身體又能促進感情,何樂而不為呢?

那麼我們來說一說手機遊戲,手機遊戲有一個分類,叫益智遊戲

這個類別的遊戲是需要動腦筋才可以過關的,對於遊戲來說,說什麼完全杜絕,不可能讓孩子玩遊戲,這根本不現實,孩子就算在家接觸不到遊戲,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他總會接觸到遊戲,所以有的時候,讓孩子適當放鬆動動腦筋也是可以的。

我家小孩子玩的小遊戲有小伴龍,割繩子,小鱷魚要洗澡等,可以讓孩子自己動腦筋,關卡由易到難,家長也可陪同,一起動腦筋。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謝謝!


小暢說育言


您好,我是陸超,也是一對雙胞胎的奶爸,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我想說的是遊戲算不上洪水猛獸,不過孩子還是儘量少玩,弊還是大於利,我說下我的觀點吧。

1.想要孩子少玩遊戲,首先大人應該做好榜樣,以身作則,至少不要在孩子面前老玩遊戲。我家裡我們夫妻兩個人甚至爺爺奶奶在這個意識上都是統一的。

2.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這裡不是說要一刀切,可以慢慢讓孩子從遊戲往別的地方去轉移。在控制孩子玩遊戲的同時先看孩子有什麼興趣,比如說有的孩子愛畫畫,有的孩子愛手工等,可以家長帶著孩子往這個方面去,慢慢弱化孩子玩遊戲的興趣。

3.多帶孩子出去走走。有時間天氣好可以多帶孩子出去運動一下,散散步,爬山,體驗鄉村生活,甚至旅遊,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那麼多新鮮的事物,讓孩子知道這個世界有比遊戲要精彩很多的地方。

總之,孩子喜歡玩遊戲也能理解,也無可厚非,遊戲也不是那種戒不了的東西,家長要轉變自己的態度,才能期待孩子們能做出改變。戒遊戲有過程,家長一定要有耐心!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您!



睿寶and駿寶


這兩天,我們開了多次網絡公益課,和家長探討孩子玩手機的事。其中有一次課是,《網絡是把雙刃劍》。

課程之後,我們收到家長這樣的留言:“聽完課程發現,其實自己的孩子並沒有李老師講的小孩那麼沉迷手機,但我卻出現了嚴重的焦慮,過於擔心未來他會成癮,特別的牴觸,甚至於打心眼裡頭就希望孩子不要碰手機。直播課後反省,自己對待孩子玩手機,一味的防、堵, 防患於未然卻不知用李老師說的將它作為工具,引導孩子認知外面的世界,瞭解無限的知識。曾經勵志要讓她能展翅高飛,如今卻不斷的蹂躪她想飛往世界的羽翼。”

從這位善於學習和反思的媽媽的話中, 我們可以看到:一旦認知上改變,手機網絡遊戲便不是洪水猛獸。其實這就是我們改變的第一步——認知的改變,也是心智模式的改變,先從認知上接受這件事,既然電子產品進入生活已不可避免,而我們擔心的是孩子沉溺於電子產品,我們應該讓孩子學會使用它們,讓它們為我們服務。

未來是人工智能時代,孩子們需要的就是人機對話能力,孩子如能更多的瞭解,更好地運用,是一件好事。 同時孩子們是互聯網的原生代,需要學會使用互聯網,而不是把互聯網隔離在生活之外,通過合理使用互聯網,為孩子打開一扇門:學會搜索信息,學會整理資料、學會辨別真偽,學會創造性地學習。這些本領,不是長大了就知道了,而是在孩子們的成長中逐漸積累的,從小培養意識,鍛鍊思維,才能積累能力。

如果我們一開始的反應是控制和禁止,對孩子發佈各種“不可以”的指令,很可能結果適得其反。我們都熟悉大禹治水這個故事,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父親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解決了困擾部落多年的水患。

對待孩子使用手機,也是如此。如果我們一味的阻止,明爭會變成暗戰,讓我們更加防不勝防。而當孩子住校、特別是大學後,脫離掌控的他們會過分的追求自由,陷入過度補償的狀態。那些通宵打遊戲,因為網遊花費生活費,甚至欠下鉅額網貸的悲劇事件往往都根源於此。

如果我們試著轉換思路,改變認知,以接納的態度,用“平衡而非禁止”的方法,管理孩子的使用時間和範圍,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然,不限制不代表放任不管。 有個孩子學習任務並不重,媽媽只要求按照老師的要求把作業完成,每天閱讀至少30分,作業做完可以玩遊戲,但孩子每次拿起手機就控制不住,暑假媽媽為了給到孩子“豐足感”,儘量放手滿足孩子的需求。結果整個暑假把手機給孩子自己掌握,孩子一天除了吃飯會玩十幾個小時,作業也沒做完。

我們看到媽媽儘量放手滿足孩子的需求後,孩子反而沉迷遊戲更厲害了。這個媽媽的問題在哪兒呢? 這個媽媽的問題——放任而沒有規則。

尊重孩子,給孩子自由有必要,但是自由一定是在規則的基礎上的,整個暑假都在玩,沒有看到家長和孩子制訂了什麼遵守的規則,其實是在放任孩子,當然孩子會越來越沉迷,這其實是另一類家長的問題。

我們接受孩子玩遊戲,我們也給孩子玩遊戲的時間和空間,因為孩子還小,自制力差,遊戲有那麼吸引人,所以孩子總是得寸進尺,他已經知道自己玩的時間超過了,但是他就是想多玩一會兒,就是和你耍賴皮。

所以,對於孩子玩手機,要有規則出來,這個規則是和孩子協商制定的,當孩子完成了約定,父母都要及時給予鼓勵。

當孩子沒有完成約定,需要承擔的責任也絕對要承擔,如果不追究違約的責任,就沒有絲毫的約束力。但在達成約定的過程中要儘量他聽取孩子的意見,任何時候我們的教育都要建立在愛孩子,尊重孩子和信任孩子的基礎上,否則很難取得成效。


嫻聊成長


手機遊戲在當今社會層次不窮,男女老少幾乎無人不玩兒,小學生玩遊戲,不在少數。個人認為孩子上網遊戲弊大於利。

一項調查顯示,不少的孩子,成為了小網蟲。沉迷網絡遊戲,將90%的時間都在用在手機上,做了網絡的俘虜,為網絡所累,痴迷於遊戲當中。導致了孩子不思學習,荒廢學業外,對他們的身體影響也不可忽視。

長時間使用手機有害與視力。網絡上有很多不良的信息,對孩子的成長不好!虛擬的世界對孩子的心理有很大的影響。遊戲的虛擬世界裡。他們可以擺脫現實生活中的一切,去做平時現實中做不到的事情。使電腦遊戲就像鴉片一樣,是孩子們越陷越深,甚至是逃課月不歸宿,睡眠不足的問題接踵而至!



正能量範範


關於手機電腦裡的遊戲發展到現在,以我個人的看法手機電腦裡的遊戲已經成了災難。玩遊戲佔去了學生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家長管不了了,學校管不了了。聽聽家長們的呼聲,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憂心忡忡而束手無策。看上去這不是什麼大事,然而在我看來這是一件十分值得高度重視的大事。因為玩遊戲已經影響到了我們下一代年青人的成才質量了,儘管這個結果還沒有到來,我們必須做出果斷地處理,以免造成嚴重後果。在家長們管不了,學校管不了的情況下,建議黨和國家出面徹徹底剷除手機電腦裡的遊戲部分,以絕後患。這是關乎培養合格接班人的大事不可輕視。各位家長,各位老師看了我的建議,如果您同意我的建議,我們就同心協力把這事促成,讓我們的孩子重歸正道吧。


丿丿丿乂乂


孩子不能區別利弊,益智遊戲不僅限於網絡,很多益智玩具供孩子使用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976ee6c9f1064d6fbac830db315b7b6c\

無忌vlog


對孩子來說,遊戲雖然不是洪水猛獸,但如果要區分利弊的話,我覺得還是弊大於利
首先小朋友的心智和身體都不成熟,他不能有效地控制玩遊戲的時間,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對身體正在生長髮育階段的小朋友來說,有百害無一利。
其次,玩遊戲容易分散精力,小朋友本身自制力不強,容易上癮,影響學習。
再則,有些網絡遊戲內容充斥著暴力,色情等不良元素,小朋友心智本身並不成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容易造成不良影響。
也許有人會說,適當的遊戲可以讓小朋友培養一定的反應能力和思維能力,也可以舒緩學習壓力,勞逸結合。但我想說,這些我們完全可以,通過讓小朋友參加別的活動來獲得。
國家之所以明文規定,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網絡遊戲,之所以要設置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系統。這些都足以說明,對小孩來說,遊戲的弊大於利。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6a9f6392b4fe42ba8c6766c4a8d981c4\

上官與生活


不能說猛獸,很多遊戲能開發孩子的智商,對孩子還是有很多好處,主要看家長怎麼管,多和孩子溝通,交流。別讓他沉迷其中。其實很多時候是溝通不到位,讓孩子感受不到愛,所以孩子選擇了遊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