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說日本經濟衰退10年,為何日本直至現在都是發達國家?

891536008


有美國的技術和美國的資金,加上改革開放後大陸巨大的市場,而且日本人有美國人的保護,可以不考慮國防而把所有的財政用於經濟建設,當然也有日本人的努力各種因素成就了日本。然而,畢竟你的一切都是美國給的,即便你再努力,美國讓你殘廢就殘廢。所以美國開始做空日本,於是,韓國撿了便宜,整個芯片行業,美國把資本和技術都給了韓國,讓日韓相互制約,其實最終目的是讓日韓製約中國。美國人這一招很絕,讓日韓一起制約中國的同時,讓日韓相互制約。

回頭說中國,中國幾乎完全靠自己取得了現在的成就,這就是民族的偉大。整個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東亞包括越南,都是勤勞聰明勇敢的,都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未來,但是國家的體量決定了,只有中國才能創造屬於自己的未來。日本,離開美國將一錢不值,除非他重新找到靠山。


無所wei649


剛剛看到一條信息,日本取消了幼兒園和學前教育的費用,至此,日本已實現了從幼兒園到大學本科的全免費,日本的免費教育是包早餐和中餐的。

無論你是哪國人,孩子在日本出生,就可以領到42萬日元的生育補貼,孩子出生後0-15歲每月會得到一筆補貼。對單親家庭的孩子還有額外補助,總之,無需為經濟問題擔心。

日本GDP20年只增長2.6%

日本GDP在20年時間裡只增長2.6%,但是要把日本過去的20年看成衰退的20年,就太片面了,因為GDP(國內生產總值)這個指標包括了外國投資者的生產投資,不能很確切地反映一個國家真實的經濟狀態。

日本20年積累了三大家底

日本在所謂失落的二十年,其實是房地產泡沫破裂後轉型的二十年,是開始有質量增長的二十年,是深耕科技進步的二十年。

在二十年的時間,日本累積了三大家底:

一是日本有4萬億美元的海外淨資產,這是日本企業多年來在海外的直接投資總存量,在非洲買耕地,或買礦(澳大利亞的必拓和必和必拓最大股東都是日資),或建廠,或併購,每年都給日本帶來不菲的投資收益。這其中還有1萬億美元是購買了美國國債。日本這4萬億美元可以說既有收益性(大量的海外企業),又滿足了日本的流動性(1萬億美元美國國債),還有安全性(大量的礦藏和大量的耕地)。如果用GNP(國民生產總值)衡量一國經濟更為真實,有關統計表明,日本的GNP遠遠大於GDP,可能高出60%。

二是是日本每年約5萬億美元的GDP,完成了質量的轉變,日本企業向高科技,高研發,高附加值進軍,日本壟斷了全世界汽車工業的高端零部件,壟斷了全部高端精密儀器儀表,東芝,日立等企業在應用芯片、內存和高端機床方面佔領世界半壁江山,世界上噪聲最小的潛水艇,其螺旋槳就是東芝機床切割出來的,至今仍然獨步天下。松下,三菱的斷層掃描在行業內遙遙超前,鮮有對手。

三是日本又重新恢復成為一個重儲蓄的國家,目前有17萬億美元的家庭儲蓄,成為日本經濟的壓艙石。

十八年18名諾貝爾獎

日本自2001年開始,推出“50年30個諾貝爾獎”的計劃,十八年時間,日本已經拿了18個諾貝爾獎,計劃已實現大半。

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藥學獎揭曉 ,一名美國人和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獲獎,以表彰他們“通過抑制負免疫調節在癌症治療方面的發現”。本庶佑系第26位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人,也是第5位獲得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日本人。

結束語

日本一直以來就非常重視教育和科技,這些年的GDP雖然一直沒怎麼增長,但是經濟內在質量、科技含量和國民福利一直在提高,最近高盛認為日本經濟將迎來黃金十年,並提出買入日股,就是對日本深耕經濟二十年的肯定。


天下會會天下


戰後日本經濟發展迅速,但上世紀與美國的廣場協議後,日本經歷了所謂失去的二十年。表現在:


一、經濟增長停滯不前。高速增長突然停止,甚至出現嚴重的衰退,通貨緊縮一直困擾日本,直到安培重新上臺。

二、宏觀經濟數據倒退。GDP由世界第二掉到老三,2015年與1995年比,GDP總量由5萬1千億美元下降到4萬1千億美元。人均GDP由42500美元減少了1萬美元。

但是這些指標顯示日本仍然超過發達國家的標準。而我國人均還未到1萬美元,仍然是發展中國家。

其實日本的衰退更多的是去虛火,去經濟泡沫,去過日本的人知道,別上當!現在的日本更可怕。

一是科技發達,創新不斷。在最近二十年,日本獲得了17個諾貝爾自然科學獎。國際竟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一直排在世界前列。工匠精神突出,產品質量過硬。全球創新百強日本排名第一。

二是自律與秩序特殊。去過日本的人知道,日本人不但有禮貌,居民文明,治安也很好。無論在國際大賽還是國內公共場所體現出日本公民的紀律性,低調內斂的文化是大和民族再次崛起的精神內核。


三是產業結構合理,新興產業領先。在強大科技支撐下,日本產業由原先領先世界的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行業轉型升級為醫療、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技術含量更高的產業。如機器人佔世界百分之五十的市場。

四是社會發展完善。日本的社會保障制度健全,醫療、教育、養老水平和服務質量世界一流。日本老齡化嚴重、少子化嚴重,日本針對這些問題出臺政策措施應對適當。

日本是島國,資源匱乏,國際市場和國際投資貿易一直是日本最重視的問題之一。近年來,由經濟發達強國正邁向政治、軍事強國。我們必須密切關注,不要為經濟衰退的表象迷惑,而沾沾自喜。其實人家真正實現了由經濟高速增長轉為高質量增長了。


周思夢想


日本經濟是停滯不前了,從1994年開始GDP一直是有高有低,基本維持在5萬億美元左右。

衰退的年份在1998、1999年亞洲金融危機,2001、2002年互聯網泡沫,2008、2009年金融危機。

但是,不要被騙了!

GDP,是國民生產總值的簡稱,是統計日本國內的,而日本對外投資所產生的收入是不計算在內的。

日本2016年海外淨資產3.11萬億美元,蟬聯26年世界第一。中國2016年只持有1.86萬億美元。而美國是負4.5萬億美元,是淨負債。

所以,雖然日本國內停滯不前了,但是其實都在國外發展了。

日元一直在貶值,貶值了怎麼辦?那就拿去投資啊,去海外買買買來保值甚至增值。日本海外投資收益很高的, 除了那幾次經濟危機的年份,其他年份都在10%、20%以上的增長。所以,千萬不要被日本騙了!

至於發達國家,發達國家看的是城市化率啊,70%以上的城鎮常住人口就是發達國家的標準了。日本總共才1.3億人,四大都市圈人口就佔了一大半,人家怎麼可能不是發達國家?

從人均GDP來看,日本人均GDP4萬美元以上,不單是發達國家,在發達國家之中排名都靠前。


GRIDMAN


日本媒體在報道日本經濟時常使用的一個詞彙是“失去的二十年”。2012年5月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了日本學者池田信夫所著的《失去的二十年》。該書從日本的現狀、歷史、經濟學角度出發分析了日本經濟停滯的二十年的原因。日本媒體所謂的“失去的二十年”是指上世紀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後的二十年。在1997-2017年的20年間日本實際經濟增長只有16.5%,年均增長率只有0.77%。如果純粹從經濟增長率數據而言:用經濟停滯來形容日本近20年的經濟發展狀況並不為過。同一時期我國經濟的年均增長率是9.5%,越南也接近於8%,韓國的經濟增速也大體保持在日本的3倍左右。令人困惑的是日本經濟在經歷二十年的低增長後依然還是世界主要發達國家之一,經濟發展水平依舊處於世界前列。我們不妨先看看日本是如何進入“失去的二十年”的。

上世紀70年代日本超越西德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第二經濟強國,甚至在很多方面出現了直逼美國的趨勢。進入80年代後蘇聯由於阿富汗戰爭以及美蘇軍備競賽,加之東歐諸國劇變,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美國則在經過1980年代中期的經濟週期後逐漸走入低谷:住房金融產業出現危機,社會信用危機日益嚴重。此外經常性國際收支趨向平衡,但國內經濟持續低迷,失業率也不斷上升,財政赤字創下歷史紀錄。當美、蘇兩極都走上下坡路的時候日本經濟卻一路高歌猛進,日本人甚至在討論買下整個美國的話題。這時出現了“日本是世界第一”的口號,全體國民預感到“日本的時代”即將到來。

當時的日本經濟到底有多牛呢?當時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近10%,被世人稱之為“日本經濟奇蹟”。1985年日本GDP總量達到了1.3萬億美元,同時期的美國是3萬億美元,這時日本作為國土面積只有30多萬平方公里的二戰戰敗國在經濟總量上已超越了2200萬平方公里的超級大國蘇聯,而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與法國的GDP總量加起來才勉強接近日本。在世界500強企業中日本佔據了近一半,三菱、豐田、松下、日立、索尼、本田、日產、東芝等國際知名龍頭企業全部進入世界企業前50,而在世界10大企業中日本就佔了8家並席捲前三。當時的東京是世界500強企業總部最多的城市,東京的GDP總量是紐約的3倍,比我國一年的國民生產總值還高。手裡拿著大把美元的日本人開始在美國大肆購買。這些揮舞著支票本的日本人好像對價格根本不屑一顧。他們似乎可以買下整個美國,以致於當年的美國媒體發出驚呼:“美國正在變成日本的第四十一個縣”。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了不少讓人瞠目結舌、匪夷所思的事。有一次一棟美國大樓打算賣給日本人,美方報價4億多,雙方談妥後美國人就等著日本人付錢交割了。然而日本人卻拿來了新的合同書,美國人以為日本人要砍價,可翻開新合同後赫然看見上面寫的價格是6.1億。日本人作為買方愣是給加了2.1億,弄得美國人莫名其妙。最後日方人員解釋說:他們的老闆頭一天在吉尼斯世界紀錄裡看到歷史上單個大樓出售的最高價是6億美元,所以他們想要打破這個紀錄。當時的日本人就是這麼做生意的——為了爭面子、破紀錄就不惜主動送對方兩個億。

當時的世界格局可以總結為“政治上兩極、經濟上三極”:所謂政治上的兩極當然是指美、蘇兩個超級大國,至於經濟上的三級則是北美、西歐、日本。日本以一國之力得以與美國主導的北美自貿區以及歐洲共同體抗衡。日本是如何一夜暴富的呢?這個問題曾困擾當時的世界各國——儘管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就一直在效法並試圖趕超西方發達國家,但其實直到上世紀50年代日本經濟還入不了西方發達國家的法眼,然而在短短三十年左右的時間內這個他們眼中的普通發展中國家已迅速成為了遍地黃金的富裕國家。導致這一切發生的除了日本戰後的經濟建設生產發展之外,還有相當一部分的虛假繁榮:首先發力的是日本股市——當時所有代表日本的225種股票輪番上漲,在很短的時間內一些人的資產猛增了4倍。在股票上漲一年後房地產業開始迅速上漲,土地的價格就像被吹氣球似的每天上漲。股市和房市的一路上揚使日本經濟開始呈幾何級數膨脹起來。然而日本這種一夜暴富的模式其實從一開始就潛伏下了日後破產的隱患:期待通過資產價值上升而獲得利潤的手法隨著資產價格的上升會越來越難以奏效,因為任何資產的價值都不可能無限上升下去,這意味著當資產價格最終停留在高水平時最終的資產持有者將無法獲得收益。事實上任何資產的價值都不可能始終背離其本身的價值,儘管一時的炒作會令其價值在短時間內呈幾何級數膨脹,但在經歷一定時間的演變後最終其價值將回歸平穩狀態。這並不是說對資產的持有者而言:最終的結果是不賺不賠,如果我們設身處地想象是我們自己在炒股、炒房,那麼我們很有可能並不是在股市、房市的低點買入的股票和房子,而資產最終迴歸的價值卻是向低點趨近的,這意味著我們手裡的資產最後所值的錢相比我們當初的買入價縮水了,而縮水的這部分價值就成為實打實的損失。當這樣的損失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時就會造成國家整體經濟的動盪。

和股市、房市的泡沫相伴隨的就是日元升值,對此今天很多日本人還十分懷念——那是一個人們不用工作或只從事少量的工作就能獲得豐厚的獎金的年代。當今天世界各國的年輕人和他們的父母抱怨:工作不好找、工資薪酬低的時候也許無法想象當時日本年輕人的就業競爭壓力並不大,反而是當時的日本公司面臨著招人的競爭壓力,於是大公司紛紛在薪酬待遇上互相攀比,甚至出現了上一個月班發幾個月乃至半年、一年獎金的現象。與此同時手裡握著大筆鈔票的日本人生活也越來越奢侈——戰後重建時期埋頭苦幹的拼搏精神日漸被奢侈享樂之風取而代之:也許是因為錢太容易獲得了,以致於全體日本人放佛在一夜之間和錢有仇似的開始大把大把地消費——買下美國帝國大廈就是這時日本人的瘋狂寫照,似乎一夜之間世界各地都湧現出了到處買買買的日本人。這時整個日本都陷入到一種癲狂狀態,絲毫沒任何人意識到一個核心問題:鈔票僅僅只是作為商品交換的一般等價物媒介而存在,它之所以有價值完全在於它可以在市場上交換來人們生活所需的一切資源,而鈔票本身是不能吃不能穿的,說到底一國經濟始終是需要實體經濟作為支撐的。當所有人都瘋狂痴迷於通過炒作而帶來的虛假繁榮而忽視實體勞動的時候日本經濟實際上完全是靠提前透支後人財富來支撐的,當經濟泡沫破滅後日本經濟註定將是缺乏後勁的。

在日本的動漫作品《哆啦A夢》裡大雄在自己零用錢不夠時曾用道具將自己家未來的錢提前消費掉,實際上在上世紀80年代日本人真真切切幹過這樣的事而且是在不借助任何道具的情況下玩得不亦樂乎,這個故事深刻地告訴我們:任何試圖在不勞而獲的情況下實現的一夜暴富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始終是難以持久的。到了1989年日本政府已感受到缺乏實體經濟支撐的經濟泡沫所帶來的壓力,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政府決定改變貨幣政策方向: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日本銀行五次上調中央銀行貼現率從2.5%至 6%。與此同時日本大藏省要求所有金融機構控制不動產貸款,日本銀行要求所有商業銀行大幅削減貸款,到1991年日本商業銀行實際上已經停止了對不動產業的貸款。貨幣政策的突然轉向首先挑破了日本股票市場的泡沫:1990年日本股票價格開始大幅下跌,跌幅達40%以上,股價暴跌幾乎使所有銀行、企業和證券公司出現鉅額虧損。日本的地價也緊隨股市之後開始劇烈下跌,跌幅超過46%,房地產市場泡沫隨之破滅。這時玩提前透支消費遊戲玩得不亦樂乎的日本人赫然發現:自己只剩下玩蛋(完蛋)了。恰在這時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以及英國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後達成了《廣場協議》。協議內容主要包括: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誘導美元對主要貨幣的匯率有秩序地貶值,以解決美國鉅額貿易赤字問題。《廣場協議》簽訂後五國按約定開始聯合干預外匯市場——在國際外匯市場大量拋售美元,繼而形成市場投資者的拋售狂潮,導致美元持續大幅度貶值。1985年9月美元兌日元的比率在1美元兌250日元上下波動,協議簽訂後不到3個月的時間裡美元迅速下跌到1美元兌200日元左右,跌幅達20%。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美元對日元貶值了50%,也就是說日元對美元升值了一倍。

《廣場協議》簽訂後日元相對於美元的升值並非對日本經濟只有壞處,同樣也是有好處的。從簽訂《廣場協議》的1985年到日本泡沫經濟破滅的1995年有十年時間,而在這十年內日本經濟其實延續了之前一路高歌猛進的勢頭。《廣場協議》簽訂後由於日元相對於美元升值,也就是說日元能兌換更多的美元,所以日本人的資產和資金相對於美國就急劇膨脹起來,這種膨脹使得日本人的國際購買力進一步膨脹。日本更加把大量盈餘資金投入到美國,日本人在以美國為主的海外市場的買買買有增無減。1986年到1991年期間日本的海外投資總額高達400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的對外直接投資國,而美國成為了日本海外投資最主要的投資目的地,日本資本湧入到美國工業、房地產、金融、文化等各個領域。1989年6月索尼公司對外宣佈:公司以34億美元的價格成功購買了美國娛樂業巨頭,也是美國文化象徵之一的哥倫比亞影像公司。而在索尼收購哥倫比亞影像公司前三菱公司以14億美元購買了美國的國家象徵“洛克菲勒中心”,這棟代表美國資本主義強盛時期的建築就這樣歸日本了。當時在洛杉磯日本人掌握了鬧市區幾乎一半的房地產;在夏威夷96%以上的外國投資來自日本並主要集中在飯店、高級住宅等不動產方面。從1985年到1990年日本企業總共進行了21起500億日元以上的巨型海外併購案,其中有18起的併購對象是美國公司。到80年代末全美國10%的不動產已成為日本人的囊中之物。然而《廣場協議》對日本是一把雙刃劍: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島國,其經濟對外依存度極高,然而隨著日元的升值就使日本國內產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急劇下降,同時大量的海外資金進入日本套利,日本資金紛紛進入股市房市等行業,使房價、股價的虛高態勢持續不下。在日元大幅升值後日本為了防止通貨緊縮就實行了寬鬆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結果導致了市場上流動性氾濫,大量資本湧入到不動產和股市,造成房價和股票價格急劇上漲,導致了嚴重的經濟泡沫。1991年整個東京的土地和房地產價格竟然可以把整個美國買下,由此可見當時的日本經濟泡沫有多嚴重。1990年初日本意識到了泡沫的嚴重性,所以開始控制樓市和貸款,然而為時已晚。日本樓市的泡沫很快被刺破,樓市和股票急劇下跌,經濟急劇衰退。

日本經濟就這樣進入所謂“失去的二十年”,不過與此同時我們需要注意一個基本事實:日本在進入在進入所謂“失去的二十年”之前其經濟已發展到相當的高度。泡沫經濟破滅前夕的1995年是日本經濟的巔峰——這年日本人均GDP達到4萬美元左右,排名進入全球前5的日本甚至高於美國。同年中國大陸地區的人均GDP只有六七百美元,這還不到日本的2%。儘管泡沫經濟破滅後的日本由於經濟增速緩慢而被譽為“失去的二十年”,但這一時期日本經濟實際上並沒完全停止發展,只不過日本經濟的發展勢頭相比其他世界主要經濟體明顯慢了很多,但由於日本經濟早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所以即使是年均0.77%的增速實際上也會帶來很大的增量。即使日本經濟在20年左右的時間增速緩慢,但仍足以使自己的人均GDP保持4萬美元左右的水平,這樣依舊能排名全球前列。泡沫經濟的破滅的確令日本經濟從上世紀80年代那種突飛猛進的增長狀態沉寂下來,但如果就此認為日本經濟在所謂“停滯的20年”完全沒任何發展就與事實不符了。事實上在泡沫經濟破滅前夕的90年代初日本就已展開對21世紀發展戰略的研究:1990年日本通產省提出《2000年的產業結構》政策展望報告;1991年和1994年日本經濟研究中心兩度發表了題為《2000年的世界與日本》預測報告;1995年12月日本政府《1995~2000年度新經濟計劃》正式出臺;1996年初日本經濟研究中心進一步提出題為《新產業論》的2010年日本中長期遠景並協助通產省完成了關於21世紀產業結構的報告。這些報告和計劃均提出一個共同觀點:以信息和通訊一體化為特徵的新技術革命可能使以往的產業和社會組織發生根本性重組。21世紀日本將面臨老齡化社會與國際大競爭時代,因此有必要對日本的產業結構、經濟體系進行調整與改革。事實上日本經濟在經歷多年的高速增長後進入相對放緩的時期是一種必然趨勢,只不過泡沫經濟的破滅加劇了這一趨勢。事實上日本政府和經濟界對日本經濟的放緩趨勢是事先有準備的,在泡沫經濟破滅前日本經濟的轉型其實就已開始佈局,當然泡沫經濟的破滅的確是令當時的日本政府和經濟界始料未及的,他們不得不應對這一事先未能預料到的新情況。

泡沫經濟破滅後日本政府採取了包括降低利率、增加政府開支等辦法克服危機,然而事實證明這一切都是無濟於事的:日本央行的再貸款利率降到了0.5%的水平,這意味著幾乎已沒繼續降低的空間了。1996年日本的財政赤字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5.4%,在西方七國集團中高居第二位。1997年初時任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提出了包括行政改革、財稅體制改革、金融體系改革、經濟結構改革、社會保障改革和教育改革在內的六大改革措施。橋本政府改革的重點是到2003年將財政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5.4%降到3%。因此日本政府採取了緊縮性財政政策。從1997年4月1日起日本為維持政府財政平衡而大幅提高消費稅。此舉導致消費下降:汽車和連鎖店消費連續6個月下跌,導致日本經濟在1997年第二季度出現了高達11.2%的負增長,刷新了石油危機以來最大的歷史紀錄。當年9月日本經濟企劃廳在其經濟預測報告中將過去15個月一直使用的“民間需求穩健恢復”中的“穩健”一詞刪除。10月份的報告中又將“個人消費朝著復甦方向前進”改為“復甦速度相當緩慢”。10月21日執政的自民黨通過了經濟振興方案:建議政府採取多管齊下的方針,從解除管制、盤活不動產市場、輔助中小型企業及改革稅制四個方面著手促進經濟發展。泡沫經濟破滅對日本的打擊固然是沉重的,但並沒破壞日本經濟的基礎。早在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就幾乎普及了小學義務教育,所有小學免收學費,國民入學率達到90%以上,這不僅超越了中國,甚至超越了同時期的歐美列強。時至今日他們已完成小學到初中全面義務教育——從小學到中學全面免收學費,中小學入學率100%,大學毛入學率為40.3%,受過大學教育的人數佔總人口的比例高達48%,成人識字率近100%。自20世紀80年代起日本就確立了“技術立國”戰略,日本的科學研發能力位居世界前列。1994年12月日本政府發表的《尖端基礎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方針》中提出了日本在10年內十大重點攻關領域:利用電腦進行物質解析技術;觀測及記錄生物構造與機能技術;細胞培養與物種保存技術;以原子和分子為單位的超微製造材料技術;從原子到地球規模的測量解析技術;模糊方式解析實驗數據技術;接近人類感覺的傳感技術;耐久與安全測評技術;促進思維的模擬技術;微空間醫療技術。如今日本在新材料,能源、生物、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產業領域日本可謂獨領風騷,索尼、松下等電子產品品牌完全不輸於美國,甚至在某些技術上已經領先於美國,目前美國尖端武器的電子裝置中使用所用的陶瓷部件95%都是日本製造的。日本每年的科研經費達1300億美元,高居全球第二。迄今為止日本已誕生過28位諾貝爾獎得主,位居全球第6位。推進技術立國戰略的關鍵在人。因此1994年6月通產省提出《為走向“新技術立國”推進綜合性、戰略性、國際產業研究合作》報告:建議加強與其他發達國家的科技人才交流,建立研究信息網絡,建立企業、政府、學界三結合的“產、官、學”聯合攻關機制,促成研究開發成果迅速變化為企業的新產品。

日本是亞洲率先實現工業化的國家——當其他亞洲國家還在為爭取民族獨立奮鬥時日本已是一個工業化國家。日本建立了涵蓋電子、汽車、半導體、造船、鋼鐵、軍工、化工、醫藥、食品加工等各領域的成熟工業體系。以半導體芯片技術領域為例:近二十種必須原料之中日本就獨佔3/4的份額。特別是日本互聯網帝國軟銀集團在2016年收購了半導體技術設計大佬ARM,所以現在的日本既在上游有著設計核心,又在下游摸著產品製造,還在中游把控著原料。日本的汽車生產量超越美國和德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日本的豐田、馬自達、本田、日產等汽車品牌因此享譽全球。在實體產業發展的同時日本的流行文化與其工業製成品一樣開始佔據國際市場:從1951年4月起“光文社”的《少年》漫畫雜誌開始連載手冢治虫的漫畫作品《鐵臂阿童木》,如今阿童木已成為日本動漫文化的典型代表,其影響力早已跨出了日本的國門。1954年的電影《哥斯拉》創造了此後數十年間經久不衰的日本流行文化符號,1956年《怪獸王哥斯拉》登上了美國銀幕,從此這一日本流行文化符號開始走向世界。1970年1月《小學1-4年級生》雜誌開始連載藤子·F·不二雄創造的漫畫作品《哆啦a夢》,這部作品很快就和《鐵臂阿童木》一樣成為整整一代亞洲青少年的童年回憶。1974年三麗鷗公司為其設計的凱蒂貓形象創造了一段頗具世界性的簡歷:“凱蒂貓出生於英國倫敦並於父母和雙胞胎姐妹咪咪生活於此。凱蒂和咪咪都念三年級,她的興趣是音樂、讀書、吃妹妹自己做的餅乾以及最重要的交新朋友”。凱蒂貓這一卡通人物形象為三麗鷗公司創造了100億日元的利潤。由井出博正作詞、遠藤實譜曲、千昌夫演唱的《北國之春》於1977年4月5日發行,到1979年《北國之春》唱片累計賣出500萬張,這首歌的影響力同樣跨出了日本國門——1988年中國大陸將其評為“過去10年最為人們所熟悉的外國歌曲”。這首歌曲還在泰國、蒙古、印度、越南、菲律賓、美國夏威夷、巴西唱開,成了一首為15億人所喜愛的歌曲。1984年鳥山明創造的《七龍珠》截至2018年在全世界範圍內累計發行超過2億5000萬部,同時這部作品還作為被改編為遊戲次數最多的漫畫而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同年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風之谷》使其獲得了國際盛譽。日本是亞洲比較少有的可以同時利用工業、農業、貿易、金融以及文化產業賺錢的國家。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日本的經濟陷入衰退,不是十年,已經超過了20年。請看下圖:

1994年,日本經濟總量首次超過500萬億日元,但直到2017年,依舊徘徊在500萬億至550萬億之間的水平。

2017年日本GDP5457925億日元,相較於1994年的5015377億日元,23年間僅僅增長了8.8%。若以美元計算,2017年日本GDP是48675億美元,和1994年的49083億美元相比,甚至出現了輕微的下滑。因此以經濟總量計算,日本確實出現了20多年停滯發展的局面。

但因為日本自1995年以來出現長期持續的通貨緊縮,實際上,剔除價格因素,日本的GDP總量和人均GDP是在增長的。
若以1952年指數100的話,1994年日本實際GDP指數、人均實際GDP指數分別是1183和817。到2017年,這兩者分別上升到1476和1006。也就是說1994-2017年,日本實際GDP和人均實際GDP分別增長了24.4%和23.1%,兩者的年平均增長率約為1%。

但1%的增長率也可以看作是停滯。要知道同期的全球平均增長率達到了3%左右。中國更是超過了9%。1994年中國的經濟總量還不足日本的1/5。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首次超過日本,到2017年,日本經濟總量已不足中國的一半。

雖然日本持續長達20餘年的經濟停滯,但是其人均收入依然遠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1994年,日本人均GDP3.9萬美元,到2017年依然保持了3.8萬美元水平,依舊超過了高收入國家的標準——1.5萬美元。

同時,日本社會仍然井然有序的運行,企業依然正常運轉,技術也在不斷進步,產品質量在不斷提升。比如,以豐田、本田為代表的日本汽車製造業依然是世界上汽車製造強國。


財經知識局


說日本經濟衰退10年是不準確的,20世紀80年代末日本經濟泡沫破裂,此後日本經濟持續低迷,但是日本經濟出現負增長的是在1998~1999年,2001~2003年,2008~2009年,2011年,出現這種負增長也是因為受到97年亞洲金融危機、08年世界金融危機、2011年地震和海嘯等等。換作其它國家,遇到這種情況其經濟也不會好到哪裡去吧?



但是日本經濟陷入持續20多年的低迷是不爭的事實。日本自1992年之後其年度GDP增長普遍低於2%,與之前經濟高速增長反差太大了。戰後日本經濟迅速崛起,成為經濟大國。20世紀50~70年代,日本經濟年均增長超過9%,個別年份甚至出現了20%、30%以上的經濟增速,直到1973年由於受到中東石油危機的影響,經濟高速增長截止。但是在20世紀70~90年代,日本的年均經濟增速仍然超過4%。1992年,日本的經濟總量為480.8萬億日元,到了2017年,日本的經濟總量為545.8萬億日元,25年間僅增長了13.5%,然而這期間全球GDP卻從20多萬億美元增長到了80萬億美元左右,因此日本這二十多年來的經濟發展被稱為“失去的二十年”。

(中美日三國曆年五百強企業數量對比)

日本仍然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早在1995年,日本的GDP就已經高達54548億美元,約佔美國的71%,人均GDP是美國1.6倍,僅次於盧森堡和瑞士位居世界第3。到了2017年,日本的經濟總量為48721億美元,仍然高居世界第3,人均GDP為38440美元,位居世界第22。同期的老牌的資本主義強國——英國的人均GDP為39735美元、法國為39669美元、德國為44550美元、意大利為31984美元。因此日本的人均GDP還是很高的。

2017年全球經濟總量為798654億美元,人均GDP約1.1萬美元,而日本GDP約佔全球的6.1%,人均GDP更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多。目前國際上一般認為,人均GDP超過3萬美元就算是發達國家,日本達到這個標準。而且日本在海外還擁有鉅額資產,據說是其國內生產總值的1.5~1.8倍,因此即使日本經歷了“失去的二十年”,但日本仍然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錦繡中源


日本人均gdp接近四萬美元,而發達國家中人均gdp最低的捷克只有兩萬出頭,也就是說日本在發達國家中都算富裕的,日本科技先進,新世紀後幾乎每年都有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工業發達,因此,日本是發達國家名副其實,

日本經濟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房地產崩盤之後一直萎靡不振,金融危機之前日本經濟總量就是五萬億美元,直到現在還是五萬億美元,因此可以說日本經濟衰退近三十年,不過日本人口數量是負增長,因此日本人均gdp還保持著輕微的上漲,

同時期的亞洲其它國家,中國韓國越南印度經濟都是大幅增長,但是因為這些國家的經濟與日本差距大,經濟高速增長只是縮小了與日本的差距,並沒有超過日本,比如韓國經濟與日本的差距最小,韓國也進入發達國家行列,

日本經濟可以用一個形象的說法來比喻,有一個富人已經非常富裕,但是有很多年財富沒有繼續增長,雖然那些比他窮的人財富增長很快,但是因為本來差距就大,還是沒有超過這個富人,不過話雖如此,這個富人多少還是有些落寞的,

這個世界上的發達國家一般都有核心競爭力以及發展經濟的資質稟賦比較好,一旦進入發達國家行列,被超越並不容易,除非這個國家發生重大變故,二戰後由發達國家變成發展中國家的唯有南非,




萬事皆空70


90年代後,日本經濟衰退,稱被失去的10年,至今經濟仍不見起色,還出現了通貨緊縮的嚴重現象。

要知道,曾經的日本,一度地繁華,甚至威脅到了美國這個世界金融霸主的地位。

在當時它的GDP可是超過了英法德三個老牌的發達國家之和,並且日本的很多企業出口量極大,如果當時有世界500強排名,日本企業絕對會比美國和歐洲都要多。

在1995年的時候,日本的人均GDP為42000美元,約283650元人民幣。但這已經達到了頂峰,過後有迅速下跌,1998年時跌落至30962美元,約208861元人民幣。直到2010年時才回溫。在四萬美元左右徘徊。

從數據中也能看出,即使日本的經濟衰退,但也不會淪落到很糟糕的境況。

那日本究竟有多發達呢?

首先日本是一個高度發展的工業國,自身企業長期以來就高額投資技術研發,實現了技術上的領先優勢。對於科學研發比例,日本也一直領先於其它發達國家的。這也就是為何,以前日本的產品質量很好的原因之一。

接著,日本有高度發達的醫療和教育水平,能夠保障好國家人基礎生活水平,還有全民保險制度以及基礎教育的全面實施。

最後,日本已經開始轉型成多元化發展的國家,開展旅遊、投資、內需、出口並重的多元型經濟體發展,不想再出現雪崩一樣的經濟衰退現象。

由此看來,從經濟多元化、人民的生活水平、還有企業的技術方面,即使日本經濟衰退了10年,但根基還是很難動搖的。但,象哥認為,人口老齡化才是日本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

對此你怎麼看?

關注識象財經,與你聊聊泛財經知識。


識象財經


什麼叫衰退?什麼叫增長?

有一種衰退叫被衰退!有一種增長叫我說他增長!

當美國的狗超過主人時,美國一勒狗鏈子,狗就被拉回來了,但是不等於狗沒有超過主人的速度和能力,狗只是需要知道自己是狗,否則將會捱揍,因此當什麼別當狗。

當一個虛榮心強的人別人問他掙多少錢時,一千他能說五千,印度不是說增長多少就增長多少嗎?當然,日本也是說增長多少就增長多少!但是誰身上肉多誰淨剩骨頭了當事人最清楚。

日本,那叫一個鬼,鬼子不是白叫的,他巧妙的利用美國的打壓及時的調整產業結構升級,完成下一步工業革命,利用美國的打壓,極大的提高了軟實力,生活質量和人口壽命。

因此,日本可以說自己衰退了,但是外人沒有資格說,這個世界上即使是美國也沒有資格敢有底氣的說,美國去掉美元,放棄卑鄙下流乾涉手段讓世界自由發展,美國將一落千丈,日本將很快超過美國,即使中國現在如此強盛,恐怕也不一定是日本對手,因為日本現在許多高科技已經成熟,只要需要開動機器那將是規模化大批量出產,而我們許多關鍵部位一旦被卡,靠自己研究是無法相提並論的。

假設日本不是沒有戰略縱深,那我們還是很難吃掉他,所幸我們中國還是中國,並且我們這頭雄獅甦醒了,因此日本才被迫東搖西擺,左右逢源,希望美國把狗鏈鬆開,他好幫美國咬我們的同時壯大自己,使自己常規化,但是美國可不是傻子,也不敢松的太過,中國無論怎麼與美國競爭,都不會出大問題,因為中國是君子,但是,日本是餓狼,是地地道道的小人。

因此美國是半松半拽,讓自己利益最大化,又能讓中日彼此的互相消耗,日本這個尷尬的地位在美國徹底喪失霸主地位以前是很難改變的,從某種程度上講,中國還會配合美國加強對日本的牽制。

因此世界關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是一點不錯的,只不過有些國家像人一樣,講究,而有的國家像狼一樣惡毒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