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说日本经济衰退10年,为何日本直至现在都是发达国家?

891536008


有美国的技术和美国的资金,加上改革开放后大陆巨大的市场,而且日本人有美国人的保护,可以不考虑国防而把所有的财政用于经济建设,当然也有日本人的努力各种因素成就了日本。然而,毕竟你的一切都是美国给的,即便你再努力,美国让你残废就残废。所以美国开始做空日本,于是,韩国捡了便宜,整个芯片行业,美国把资本和技术都给了韩国,让日韩相互制约,其实最终目的是让日韩制约中国。美国人这一招很绝,让日韩一起制约中国的同时,让日韩相互制约。

回头说中国,中国几乎完全靠自己取得了现在的成就,这就是民族的伟大。整个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东亚包括越南,都是勤劳聪明勇敢的,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但是国家的体量决定了,只有中国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日本,离开美国将一钱不值,除非他重新找到靠山。


无所wei649


刚刚看到一条信息,日本取消了幼儿园和学前教育的费用,至此,日本已实现了从幼儿园到大学本科的全免费,日本的免费教育是包早餐和中餐的。

无论你是哪国人,孩子在日本出生,就可以领到42万日元的生育补贴,孩子出生后0-15岁每月会得到一笔补贴。对单亲家庭的孩子还有额外补助,总之,无需为经济问题担心。

日本GDP20年只增长2.6%

日本GDP在20年时间里只增长2.6%,但是要把日本过去的20年看成衰退的20年,就太片面了,因为GDP(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指标包括了外国投资者的生产投资,不能很确切地反映一个国家真实的经济状态。

日本20年积累了三大家底

日本在所谓失落的二十年,其实是房地产泡沫破裂后转型的二十年,是开始有质量增长的二十年,是深耕科技进步的二十年。

在二十年的时间,日本累积了三大家底:

一是日本有4万亿美元的海外净资产,这是日本企业多年来在海外的直接投资总存量,在非洲买耕地,或买矿(澳大利亚的必拓和必和必拓最大股东都是日资),或建厂,或并购,每年都给日本带来不菲的投资收益。这其中还有1万亿美元是购买了美国国债。日本这4万亿美元可以说既有收益性(大量的海外企业),又满足了日本的流动性(1万亿美元美国国债),还有安全性(大量的矿藏和大量的耕地)。如果用GNP(国民生产总值)衡量一国经济更为真实,有关统计表明,日本的GNP远远大于GDP,可能高出60%。

二是是日本每年约5万亿美元的GDP,完成了质量的转变,日本企业向高科技,高研发,高附加值进军,日本垄断了全世界汽车工业的高端零部件,垄断了全部高端精密仪器仪表,东芝,日立等企业在应用芯片、内存和高端机床方面占领世界半壁江山,世界上噪声最小的潜水艇,其螺旋桨就是东芝机床切割出来的,至今仍然独步天下。松下,三菱的断层扫描在行业内遥遥超前,鲜有对手。

三是日本又重新恢复成为一个重储蓄的国家,目前有17万亿美元的家庭储蓄,成为日本经济的压舱石。

十八年18名诺贝尔奖

日本自2001年开始,推出“50年30个诺贝尔奖”的计划,十八年时间,日本已经拿了18个诺贝尔奖,计划已实现大半。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药学奖揭晓 ,一名美国人和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获奖,以表彰他们“通过抑制负免疫调节在癌症治疗方面的发现”。本庶佑系第26位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也是第5位获得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日本人。

结束语

日本一直以来就非常重视教育和科技,这些年的GDP虽然一直没怎么增长,但是经济内在质量、科技含量和国民福利一直在提高,最近高盛认为日本经济将迎来黄金十年,并提出买入日股,就是对日本深耕经济二十年的肯定。


天下会会天下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迅速,但上世纪与美国的广场协议后,日本经历了所谓失去的二十年。表现在:


一、经济增长停滞不前。高速增长突然停止,甚至出现严重的衰退,通货紧缩一直困扰日本,直到安培重新上台。

二、宏观经济数据倒退。GDP由世界第二掉到老三,2015年与1995年比,GDP总量由5万1千亿美元下降到4万1千亿美元。人均GDP由42500美元减少了1万美元。

但是这些指标显示日本仍然超过发达国家的标准。而我国人均还未到1万美元,仍然是发展中国家。

其实日本的衰退更多的是去虚火,去经济泡沫,去过日本的人知道,别上当!现在的日本更可怕。

一是科技发达,创新不断。在最近二十年,日本获得了17个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国际竟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一直排在世界前列。工匠精神突出,产品质量过硬。全球创新百强日本排名第一。

二是自律与秩序特殊。去过日本的人知道,日本人不但有礼貌,居民文明,治安也很好。无论在国际大赛还是国内公共场所体现出日本公民的纪律性,低调内敛的文化是大和民族再次崛起的精神内核。


三是产业结构合理,新兴产业领先。在强大科技支撑下,日本产业由原先领先世界的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行业转型升级为医疗、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技术含量更高的产业。如机器人占世界百分之五十的市场。

四是社会发展完善。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医疗、教育、养老水平和服务质量世界一流。日本老龄化严重、少子化严重,日本针对这些问题出台政策措施应对适当。

日本是岛国,资源匮乏,国际市场和国际投资贸易一直是日本最重视的问题之一。近年来,由经济发达強国正迈向政治、军事强国。我们必须密切关注,不要为经济衰退的表象迷惑,而沾沾自喜。其实人家真正实现了由经济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增长了。


周思梦想


日本经济是停滞不前了,从1994年开始GDP一直是有高有低,基本维持在5万亿美元左右。

衰退的年份在1998、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2001、2002年互联网泡沫,2008、2009年金融危机。

但是,不要被骗了!

GDP,是国民生产总值的简称,是统计日本国内的,而日本对外投资所产生的收入是不计算在内的。

日本2016年海外净资产3.11万亿美元,蝉联26年世界第一。中国2016年只持有1.86万亿美元。而美国是负4.5万亿美元,是净负债。

所以,虽然日本国内停滞不前了,但是其实都在国外发展了。

日元一直在贬值,贬值了怎么办?那就拿去投资啊,去海外买买买来保值甚至增值。日本海外投资收益很高的, 除了那几次经济危机的年份,其他年份都在10%、20%以上的增长。所以,千万不要被日本骗了!

至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看的是城市化率啊,70%以上的城镇常住人口就是发达国家的标准了。日本总共才1.3亿人,四大都市圈人口就占了一大半,人家怎么可能不是发达国家?

从人均GDP来看,日本人均GDP4万美元以上,不单是发达国家,在发达国家之中排名都靠前。


GRIDMAN


日本媒体在报道日本经济时常使用的一个词汇是“失去的二十年”。2012年5月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了日本学者池田信夫所著的《失去的二十年》。该书从日本的现状、历史、经济学角度出发分析了日本经济停滞的二十年的原因。日本媒体所谓的“失去的二十年”是指上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的二十年。在1997-2017年的20年间日本实际经济增长只有16.5%,年均增长率只有0.77%。如果纯粹从经济增长率数据而言:用经济停滞来形容日本近20年的经济发展状况并不为过。同一时期我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是9.5%,越南也接近于8%,韩国的经济增速也大体保持在日本的3倍左右。令人困惑的是日本经济在经历二十年的低增长后依然还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之一,经济发展水平依旧处于世界前列。我们不妨先看看日本是如何进入“失去的二十年”的。

上世纪70年代日本超越西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甚至在很多方面出现了直逼美国的趋势。进入80年代后苏联由于阿富汗战争以及美苏军备竞赛,加之东欧诸国剧变,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美国则在经过1980年代中期的经济周期后逐渐走入低谷:住房金融产业出现危机,社会信用危机日益严重。此外经常性国际收支趋向平衡,但国内经济持续低迷,失业率也不断上升,财政赤字创下历史纪录。当美、苏两极都走上下坡路的时候日本经济却一路高歌猛进,日本人甚至在讨论买下整个美国的话题。这时出现了“日本是世界第一”的口号,全体国民预感到“日本的时代”即将到来。

当时的日本经济到底有多牛呢?当时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近10%,被世人称之为“日本经济奇迹”。1985年日本GDP总量达到了1.3万亿美元,同时期的美国是3万亿美元,这时日本作为国土面积只有30多万平方公里的二战战败国在经济总量上已超越了2200万平方公里的超级大国苏联,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与法国的GDP总量加起来才勉强接近日本。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日本占据了近一半,三菱、丰田、松下、日立、索尼、本田、日产、东芝等国际知名龙头企业全部进入世界企业前50,而在世界10大企业中日本就占了8家并席卷前三。当时的东京是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最多的城市,东京的GDP总量是纽约的3倍,比我国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还高。手里拿着大把美元的日本人开始在美国大肆购买。这些挥舞着支票本的日本人好像对价格根本不屑一顾。他们似乎可以买下整个美国,以致于当年的美国媒体发出惊呼:“美国正在变成日本的第四十一个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不少让人瞠目结舌、匪夷所思的事。有一次一栋美国大楼打算卖给日本人,美方报价4亿多,双方谈妥后美国人就等着日本人付钱交割了。然而日本人却拿来了新的合同书,美国人以为日本人要砍价,可翻开新合同后赫然看见上面写的价格是6.1亿。日本人作为买方愣是给加了2.1亿,弄得美国人莫名其妙。最后日方人员解释说:他们的老板头一天在吉尼斯世界纪录里看到历史上单个大楼出售的最高价是6亿美元,所以他们想要打破这个纪录。当时的日本人就是这么做生意的——为了争面子、破纪录就不惜主动送对方两个亿。

当时的世界格局可以总结为“政治上两极、经济上三极”:所谓政治上的两极当然是指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至于经济上的三级则是北美、西欧、日本。日本以一国之力得以与美国主导的北美自贸区以及欧洲共同体抗衡。日本是如何一夜暴富的呢?这个问题曾困扰当时的世界各国——尽管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就一直在效法并试图赶超西方发达国家,但其实直到上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还入不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法眼,然而在短短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内这个他们眼中的普通发展中国家已迅速成为了遍地黄金的富裕国家。导致这一切发生的除了日本战后的经济建设生产发展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的虚假繁荣:首先发力的是日本股市——当时所有代表日本的225种股票轮番上涨,在很短的时间内一些人的资产猛增了4倍。在股票上涨一年后房地产业开始迅速上涨,土地的价格就像被吹气球似的每天上涨。股市和房市的一路上扬使日本经济开始呈几何级数膨胀起来。然而日本这种一夜暴富的模式其实从一开始就潜伏下了日后破产的隐患:期待通过资产价值上升而获得利润的手法随着资产价格的上升会越来越难以奏效,因为任何资产的价值都不可能无限上升下去,这意味着当资产价格最终停留在高水平时最终的资产持有者将无法获得收益。事实上任何资产的价值都不可能始终背离其本身的价值,尽管一时的炒作会令其价值在短时间内呈几何级数膨胀,但在经历一定时间的演变后最终其价值将回归平稳状态。这并不是说对资产的持有者而言:最终的结果是不赚不赔,如果我们设身处地想象是我们自己在炒股、炒房,那么我们很有可能并不是在股市、房市的低点买入的股票和房子,而资产最终回归的价值却是向低点趋近的,这意味着我们手里的资产最后所值的钱相比我们当初的买入价缩水了,而缩水的这部分价值就成为实打实的损失。当这样的损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时就会造成国家整体经济的动荡。

和股市、房市的泡沫相伴随的就是日元升值,对此今天很多日本人还十分怀念——那是一个人们不用工作或只从事少量的工作就能获得丰厚的奖金的年代。当今天世界各国的年轻人和他们的父母抱怨:工作不好找、工资薪酬低的时候也许无法想象当时日本年轻人的就业竞争压力并不大,反而是当时的日本公司面临着招人的竞争压力,于是大公司纷纷在薪酬待遇上互相攀比,甚至出现了上一个月班发几个月乃至半年、一年奖金的现象。与此同时手里握着大笔钞票的日本人生活也越来越奢侈——战后重建时期埋头苦干的拼搏精神日渐被奢侈享乐之风取而代之:也许是因为钱太容易获得了,以致于全体日本人放佛在一夜之间和钱有仇似的开始大把大把地消费——买下美国帝国大厦就是这时日本人的疯狂写照,似乎一夜之间世界各地都涌现出了到处买买买的日本人。这时整个日本都陷入到一种癫狂状态,丝毫没任何人意识到一个核心问题:钞票仅仅只是作为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媒介而存在,它之所以有价值完全在于它可以在市场上交换来人们生活所需的一切资源,而钞票本身是不能吃不能穿的,说到底一国经济始终是需要实体经济作为支撑的。当所有人都疯狂痴迷于通过炒作而带来的虚假繁荣而忽视实体劳动的时候日本经济实际上完全是靠提前透支后人财富来支撑的,当经济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注定将是缺乏后劲的。

在日本的动漫作品《哆啦A梦》里大雄在自己零用钱不够时曾用道具将自己家未来的钱提前消费掉,实际上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人真真切切干过这样的事而且是在不借助任何道具的情况下玩得不亦乐乎,这个故事深刻地告诉我们:任何试图在不劳而获的情况下实现的一夜暴富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始终是难以持久的。到了1989年日本政府已感受到缺乏实体经济支撑的经济泡沫所带来的压力,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政府决定改变货币政策方向: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日本银行五次上调中央银行贴现率从2.5%至 6%。与此同时日本大藏省要求所有金融机构控制不动产贷款,日本银行要求所有商业银行大幅削减贷款,到1991年日本商业银行实际上已经停止了对不动产业的贷款。货币政策的突然转向首先挑破了日本股票市场的泡沫:1990年日本股票价格开始大幅下跌,跌幅达40%以上,股价暴跌几乎使所有银行、企业和证券公司出现巨额亏损。日本的地价也紧随股市之后开始剧烈下跌,跌幅超过46%,房地产市场泡沫随之破灭。这时玩提前透支消费游戏玩得不亦乐乎的日本人赫然发现:自己只剩下玩蛋(完蛋)了。恰在这时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后达成了《广场协议》。协议内容主要包括: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广场协议》签订后五国按约定开始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在国际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1985年9月美元兑日元的比率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协议签订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美元迅速下跌到1美元兑200日元左右,跌幅达20%。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美元对日元贬值了50%,也就是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一倍。

《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相对于美元的升值并非对日本经济只有坏处,同样也是有好处的。从签订《广场协议》的1985年到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1995年有十年时间,而在这十年内日本经济其实延续了之前一路高歌猛进的势头。《广场协议》签订后由于日元相对于美元升值,也就是说日元能兑换更多的美元,所以日本人的资产和资金相对于美国就急剧膨胀起来,这种膨胀使得日本人的国际购买力进一步膨胀。日本更加把大量盈余资金投入到美国,日本人在以美国为主的海外市场的买买买有增无减。1986年到1991年期间日本的海外投资总额高达40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国,而美国成为了日本海外投资最主要的投资目的地,日本资本涌入到美国工业、房地产、金融、文化等各个领域。1989年6月索尼公司对外宣布:公司以34亿美元的价格成功购买了美国娱乐业巨头,也是美国文化象征之一的哥伦比亚影像公司。而在索尼收购哥伦比亚影像公司前三菱公司以14亿美元购买了美国的国家象征“洛克菲勒中心”,这栋代表美国资本主义强盛时期的建筑就这样归日本了。当时在洛杉矶日本人掌握了闹市区几乎一半的房地产;在夏威夷96%以上的外国投资来自日本并主要集中在饭店、高级住宅等不动产方面。从1985年到1990年日本企业总共进行了21起500亿日元以上的巨型海外并购案,其中有18起的并购对象是美国公司。到80年代末全美国10%的不动产已成为日本人的囊中之物。然而《广场协议》对日本是一把双刃剑: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其经济对外依存度极高,然而随着日元的升值就使日本国内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急剧下降,同时大量的海外资金进入日本套利,日本资金纷纷进入股市房市等行业,使房价、股价的虚高态势持续不下。在日元大幅升值后日本为了防止通货紧缩就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结果导致了市场上流动性泛滥,大量资本涌入到不动产和股市,造成房价和股票价格急剧上涨,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泡沫。1991年整个东京的土地和房地产价格竟然可以把整个美国买下,由此可见当时的日本经济泡沫有多严重。1990年初日本意识到了泡沫的严重性,所以开始控制楼市和贷款,然而为时已晚。日本楼市的泡沫很快被刺破,楼市和股票急剧下跌,经济急剧衰退。

日本经济就这样进入所谓“失去的二十年”,不过与此同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个基本事实:日本在进入在进入所谓“失去的二十年”之前其经济已发展到相当的高度。泡沫经济破灭前夕的1995年是日本经济的巅峰——这年日本人均GDP达到4万美元左右,排名进入全球前5的日本甚至高于美国。同年中国大陆地区的人均GDP只有六七百美元,这还不到日本的2%。尽管泡沫经济破灭后的日本由于经济增速缓慢而被誉为“失去的二十年”,但这一时期日本经济实际上并没完全停止发展,只不过日本经济的发展势头相比其他世界主要经济体明显慢了很多,但由于日本经济早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即使是年均0.77%的增速实际上也会带来很大的增量。即使日本经济在20年左右的时间增速缓慢,但仍足以使自己的人均GDP保持4万美元左右的水平,这样依旧能排名全球前列。泡沫经济的破灭的确令日本经济从上世纪80年代那种突飞猛进的增长状态沉寂下来,但如果就此认为日本经济在所谓“停滞的20年”完全没任何发展就与事实不符了。事实上在泡沫经济破灭前夕的90年代初日本就已展开对21世纪发展战略的研究:1990年日本通产省提出《2000年的产业结构》政策展望报告;1991年和1994年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两度发表了题为《2000年的世界与日本》预测报告;1995年12月日本政府《1995~2000年度新经济计划》正式出台;1996年初日本经济研究中心进一步提出题为《新产业论》的2010年日本中长期远景并协助通产省完成了关于21世纪产业结构的报告。这些报告和计划均提出一个共同观点:以信息和通讯一体化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可能使以往的产业和社会组织发生根本性重组。21世纪日本将面临老龄化社会与国际大竞争时代,因此有必要对日本的产业结构、经济体系进行调整与改革。事实上日本经济在经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进入相对放缓的时期是一种必然趋势,只不过泡沫经济的破灭加剧了这一趋势。事实上日本政府和经济界对日本经济的放缓趋势是事先有准备的,在泡沫经济破灭前日本经济的转型其实就已开始布局,当然泡沫经济的破灭的确是令当时的日本政府和经济界始料未及的,他们不得不应对这一事先未能预料到的新情况。

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政府采取了包括降低利率、增加政府开支等办法克服危机,然而事实证明这一切都是无济于事的:日本央行的再贷款利率降到了0.5%的水平,这意味着几乎已没继续降低的空间了。1996年日本的财政赤字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4%,在西方七国集团中高居第二位。1997年初时任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提出了包括行政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系改革、经济结构改革、社会保障改革和教育改革在内的六大改革措施。桥本政府改革的重点是到2003年将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5.4%降到3%。因此日本政府采取了紧缩性财政政策。从1997年4月1日起日本为维持政府财政平衡而大幅提高消费税。此举导致消费下降:汽车和连锁店消费连续6个月下跌,导致日本经济在1997年第二季度出现了高达11.2%的负增长,刷新了石油危机以来最大的历史纪录。当年9月日本经济企划厅在其经济预测报告中将过去15个月一直使用的“民间需求稳健恢复”中的“稳健”一词删除。10月份的报告中又将“个人消费朝着复苏方向前进”改为“复苏速度相当缓慢”。10月21日执政的自民党通过了经济振兴方案:建议政府采取多管齐下的方针,从解除管制、盘活不动产市场、辅助中小型企业及改革税制四个方面着手促进经济发展。泡沫经济破灭对日本的打击固然是沉重的,但并没破坏日本经济的基础。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就几乎普及了小学义务教育,所有小学免收学费,国民入学率达到90%以上,这不仅超越了中国,甚至超越了同时期的欧美列强。时至今日他们已完成小学到初中全面义务教育——从小学到中学全面免收学费,中小学入学率100%,大学毛入学率为40.3%,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48%,成人识字率近100%。自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就确立了“技术立国”战略,日本的科学研发能力位居世界前列。1994年12月日本政府发表的《尖端基础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方针》中提出了日本在10年内十大重点攻关领域:利用电脑进行物质解析技术;观测及记录生物构造与机能技术;细胞培养与物种保存技术;以原子和分子为单位的超微制造材料技术;从原子到地球规模的测量解析技术;模糊方式解析实验数据技术;接近人类感觉的传感技术;耐久与安全测评技术;促进思维的模拟技术;微空间医疗技术。如今日本在新材料,能源、生物、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日本可谓独领风骚,索尼、松下等电子产品品牌完全不输于美国,甚至在某些技术上已经领先于美国,目前美国尖端武器的电子装置中使用所用的陶瓷部件95%都是日本制造的。日本每年的科研经费达1300亿美元,高居全球第二。迄今为止日本已诞生过28位诺贝尔奖得主,位居全球第6位。推进技术立国战略的关键在人。因此1994年6月通产省提出《为走向“新技术立国”推进综合性、战略性、国际产业研究合作》报告:建议加强与其他发达国家的科技人才交流,建立研究信息网络,建立企业、政府、学界三结合的“产、官、学”联合攻关机制,促成研究开发成果迅速变化为企业的新产品。

日本是亚洲率先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当其他亚洲国家还在为争取民族独立奋斗时日本已是一个工业化国家。日本建立了涵盖电子、汽车、半导体、造船、钢铁、军工、化工、医药、食品加工等各领域的成熟工业体系。以半导体芯片技术领域为例:近二十种必须原料之中日本就独占3/4的份额。特别是日本互联网帝国软银集团在2016年收购了半导体技术设计大佬ARM,所以现在的日本既在上游有着设计核心,又在下游摸着产品制造,还在中游把控着原料。日本的汽车生产量超越美国和德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日本的丰田、马自达、本田、日产等汽车品牌因此享誉全球。在实体产业发展的同时日本的流行文化与其工业制成品一样开始占据国际市场:从1951年4月起“光文社”的《少年》漫画杂志开始连载手冢治虫的漫画作品《铁臂阿童木》,如今阿童木已成为日本动漫文化的典型代表,其影响力早已跨出了日本的国门。1954年的电影《哥斯拉》创造了此后数十年间经久不衰的日本流行文化符号,1956年《怪兽王哥斯拉》登上了美国银幕,从此这一日本流行文化符号开始走向世界。1970年1月《小学1-4年级生》杂志开始连载藤子·F·不二雄创造的漫画作品《哆啦a梦》,这部作品很快就和《铁臂阿童木》一样成为整整一代亚洲青少年的童年回忆。1974年三丽鸥公司为其设计的凯蒂猫形象创造了一段颇具世界性的简历:“凯蒂猫出生于英国伦敦并于父母和双胞胎姐妹咪咪生活于此。凯蒂和咪咪都念三年级,她的兴趣是音乐、读书、吃妹妹自己做的饼干以及最重要的交新朋友”。凯蒂猫这一卡通人物形象为三丽鸥公司创造了100亿日元的利润。由井出博正作词、远藤实谱曲、千昌夫演唱的《北国之春》于1977年4月5日发行,到1979年《北国之春》唱片累计卖出500万张,这首歌的影响力同样跨出了日本国门——1988年中国大陆将其评为“过去10年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外国歌曲”。这首歌曲还在泰国、蒙古、印度、越南、菲律宾、美国夏威夷、巴西唱开,成了一首为15亿人所喜爱的歌曲。1984年鸟山明创造的《七龙珠》截至2018年在全世界范围内累计发行超过2亿5000万部,同时这部作品还作为被改编为游戏次数最多的漫画而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同年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风之谷》使其获得了国际盛誉。日本是亚洲比较少有的可以同时利用工业、农业、贸易、金融以及文化产业赚钱的国家。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日本的经济陷入衰退,不是十年,已经超过了20年。请看下图:

1994年,日本经济总量首次超过500万亿日元,但直到2017年,依旧徘徊在500万亿至550万亿之间的水平。

2017年日本GDP5457925亿日元,相较于1994年的5015377亿日元,23年间仅仅增长了8.8%。若以美元计算,2017年日本GDP是48675亿美元,和1994年的49083亿美元相比,甚至出现了轻微的下滑。因此以经济总量计算,日本确实出现了20多年停滞发展的局面。

但因为日本自1995年以来出现长期持续的通货紧缩,实际上,剔除价格因素,日本的GDP总量和人均GDP是在增长的。
若以1952年指数100的话,1994年日本实际GDP指数、人均实际GDP指数分别是1183和817。到2017年,这两者分别上升到1476和1006。也就是说1994-2017年,日本实际GDP和人均实际GDP分别增长了24.4%和23.1%,两者的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

但1%的增长率也可以看作是停滞。要知道同期的全球平均增长率达到了3%左右。中国更是超过了9%。1994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还不足日本的1/5。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到2017年,日本经济总量已不足中国的一半。

虽然日本持续长达20余年的经济停滞,但是其人均收入依然远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994年,日本人均GDP3.9万美元,到2017年依然保持了3.8万美元水平,依旧超过了高收入国家的标准——1.5万美元。

同时,日本社会仍然井然有序的运行,企业依然正常运转,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产品质量在不断提升。比如,以丰田、本田为代表的日本汽车制造业依然是世界上汽车制造强国。


财经知识局


说日本经济衰退10年是不准确的,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经济泡沫破裂,此后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但是日本经济出现负增长的是在1998~1999年,2001~2003年,2008~2009年,2011年,出现这种负增长也是因为受到97年亚洲金融危机、08年世界金融危机、2011年地震和海啸等等。换作其它国家,遇到这种情况其经济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吧?



但是日本经济陷入持续20多年的低迷是不争的事实。日本自1992年之后其年度GDP增长普遍低于2%,与之前经济高速增长反差太大了。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大国。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年均增长超过9%,个别年份甚至出现了20%、30%以上的经济增速,直到1973年由于受到中东石油危机的影响,经济高速增长截止。但是在20世纪70~90年代,日本的年均经济增速仍然超过4%。1992年,日本的经济总量为480.8万亿日元,到了2017年,日本的经济总量为545.8万亿日元,25年间仅增长了13.5%,然而这期间全球GDP却从20多万亿美元增长到了80万亿美元左右,因此日本这二十多年来的经济发展被称为“失去的二十年”。

(中美日三国历年五百强企业数量对比)

日本仍然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早在1995年,日本的GDP就已经高达54548亿美元,约占美国的71%,人均GDP是美国1.6倍,仅次于卢森堡和瑞士位居世界第3。到了2017年,日本的经济总量为48721亿美元,仍然高居世界第3,人均GDP为38440美元,位居世界第22。同期的老牌的资本主义强国——英国的人均GDP为39735美元、法国为39669美元、德国为44550美元、意大利为31984美元。因此日本的人均GDP还是很高的。

2017年全球经济总量为798654亿美元,人均GDP约1.1万美元,而日本GDP约占全球的6.1%,人均GDP更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多。目前国际上一般认为,人均GDP超过3万美元就算是发达国家,日本达到这个标准。而且日本在海外还拥有巨额资产,据说是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5~1.8倍,因此即使日本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但日本仍然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锦绣中源


日本人均gdp接近四万美元,而发达国家中人均gdp最低的捷克只有两万出头,也就是说日本在发达国家中都算富裕的,日本科技先进,新世纪后几乎每年都有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工业发达,因此,日本是发达国家名副其实,

日本经济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房地产崩盘之后一直萎靡不振,金融危机之前日本经济总量就是五万亿美元,直到现在还是五万亿美元,因此可以说日本经济衰退近三十年,不过日本人口数量是负增长,因此日本人均gdp还保持着轻微的上涨,

同时期的亚洲其它国家,中国韩国越南印度经济都是大幅增长,但是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与日本差距大,经济高速增长只是缩小了与日本的差距,并没有超过日本,比如韩国经济与日本的差距最小,韩国也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日本经济可以用一个形象的说法来比喻,有一个富人已经非常富裕,但是有很多年财富没有继续增长,虽然那些比他穷的人财富增长很快,但是因为本来差距就大,还是没有超过这个富人,不过话虽如此,这个富人多少还是有些落寞的,

这个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一般都有核心竞争力以及发展经济的资质禀赋比较好,一旦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被超越并不容易,除非这个国家发生重大变故,二战后由发达国家变成发展中国家的唯有南非,




万事皆空70


90年代后,日本经济衰退,称被失去的10年,至今经济仍不见起色,还出现了通货紧缩的严重现象。

要知道,曾经的日本,一度地繁华,甚至威胁到了美国这个世界金融霸主的地位。

在当时它的GDP可是超过了英法德三个老牌的发达国家之和,并且日本的很多企业出口量极大,如果当时有世界500强排名,日本企业绝对会比美国和欧洲都要多。

在1995年的时候,日本的人均GDP为42000美元,约283650元人民币。但这已经达到了顶峰,过后有迅速下跌,1998年时跌落至30962美元,约208861元人民币。直到2010年时才回温。在四万美元左右徘徊。

从数据中也能看出,即使日本的经济衰退,但也不会沦落到很糟糕的境况。

那日本究竟有多发达呢?

首先日本是一个高度发展的工业国,自身企业长期以来就高额投资技术研发,实现了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对于科学研发比例,日本也一直领先于其它发达国家的。这也就是为何,以前日本的产品质量很好的原因之一。

接着,日本有高度发达的医疗和教育水平,能够保障好国家人基础生活水平,还有全民保险制度以及基础教育的全面实施。

最后,日本已经开始转型成多元化发展的国家,开展旅游、投资、内需、出口并重的多元型经济体发展,不想再出现雪崩一样的经济衰退现象。

由此看来,从经济多元化、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有企业的技术方面,即使日本经济衰退了10年,但根基还是很难动摇的。但,象哥认为,人口老龄化才是日本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对此你怎么看?

关注识象财经,与你聊聊泛财经知识。


识象财经


什么叫衰退?什么叫增长?

有一种衰退叫被衰退!有一种增长叫我说他增长!

当美国的狗超过主人时,美国一勒狗链子,狗就被拉回来了,但是不等于狗没有超过主人的速度和能力,狗只是需要知道自己是狗,否则将会挨揍,因此当什么别当狗。

当一个虚荣心强的人别人问他挣多少钱时,一千他能说五千,印度不是说增长多少就增长多少吗?当然,日本也是说增长多少就增长多少!但是谁身上肉多谁净剩骨头了当事人最清楚。

日本,那叫一个鬼,鬼子不是白叫的,他巧妙的利用美国的打压及时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完成下一步工业革命,利用美国的打压,极大的提高了软实力,生活质量和人口寿命。

因此,日本可以说自己衰退了,但是外人没有资格说,这个世界上即使是美国也没有资格敢有底气的说,美国去掉美元,放弃卑鄙下流干涉手段让世界自由发展,美国将一落千丈,日本将很快超过美国,即使中国现在如此强盛,恐怕也不一定是日本对手,因为日本现在许多高科技已经成熟,只要需要开动机器那将是规模化大批量出产,而我们许多关键部位一旦被卡,靠自己研究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假设日本不是没有战略纵深,那我们还是很难吃掉他,所幸我们中国还是中国,并且我们这头雄狮苏醒了,因此日本才被迫东摇西摆,左右逢源,希望美国把狗链松开,他好帮美国咬我们的同时壮大自己,使自己常规化,但是美国可不是傻子,也不敢松的太过,中国无论怎么与美国竞争,都不会出大问题,因为中国是君子,但是,日本是饿狼,是地地道道的小人。

因此美国是半松半拽,让自己利益最大化,又能让中日彼此的互相消耗,日本这个尴尬的地位在美国彻底丧失霸主地位以前是很难改变的,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还会配合美国加强对日本的牵制。

因此世界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是一点不错的,只不过有些国家像人一样,讲究,而有的国家像狼一样恶毒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