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家高达950亿,这位福建商界巨贾,被称为永远不会破产的巨人

身家高达950亿,这位福建商界巨贾,被称为永远不会破产的巨人

来源丨海西商界(ID:haixishangjie)
作者丨甘海子

提起金龙鱼、北京国贸、香格里拉酒店你一定不会陌生。

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是集“亚洲糖王”“酒店大王”“粮油大王”“传媒大亨”众多美誉于一身的郭鹤年家族商业版图上的冰山一角。

纵横东南亚数十年,富可敌国,但与同为巨贾的李嘉诚,他一直是华人商界最低调的存在。

在福布斯2019全球富豪榜中,郭鹤年以950亿元人民币排名第88,公司排名世界500强第258位。

从90年代至今,郭鹤年稳居马来西亚首富之位,年年入选亚洲十大富豪。据了解其实力的人透露,这些榜单还至少低估了他30%的财力。70年的基业畅旺,人们称他为:

永远不会破产的巨人。


郭氏家族所涉行业包括白糖、酒店、房地产、船务、矿产、保险、银行、传媒、粮油等。

96岁高龄的郭鹤年,仍在奋斗,这位商业教父背后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亚洲糖王


郭鹤年祖籍福建福州仓山区,1923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是标标准准的富二代。其父郭钦鉴早年飘洋过海来到马来西亚,白手起家,经过数年努力,创办了以经营大米、大豆和糖为主的东升公司。父辈打拼下的丰厚家底使郭鹤年从小接受很好的教育,他先后在新山体英文许愿,莱佛士学院就读,并结识了后来成为马来西亚第二任总理的敦·阿卜杜勒·拉扎克,与后来成为新加坡总理的李光耀,为他日后的事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在独自创业之前,郭鹤年一直协助父亲打理公司,积蓄经验,24岁时,他带着10万英镑创业,开启了他的初次创业之路。

身家高达950亿,这位福建商界巨贾,被称为永远不会破产的巨人

郭鹤年

但好景不长好,1948年,郭鹤年的父亲因冠状动脉血栓过世,郭家因此分家,郭氏家族迎来家族企业的分水岭。在郭鹤年的母亲郑格如的建议下,郭氏几房堂兄弟,各拿出一部分财产入股,成立郭氏兄弟有限公司。1949年4月1日郭氏兄弟有限公司正式开始营业,郭氏家族继续经营米、糖和面粉。

1953年,马来西亚正处于被英国殖民的时期,郭家生意在内战中大受影响,为了给家族生意到出路,郭鹤年去往了英国学习。

在英国他深入各种商业场所广泛熟悉当地的经济与商业环境,他天天流连于商品交易所,学习现代的商品交易方法,并对全球糖业的贸易情况有了宏观认识和把握,并开始做糖业进出口买卖的生意。

身家高达950亿,这位福建商界巨贾,被称为永远不会破产的巨人

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后,英国商人曾经占领的市场瞬间出现了空白,郭鹤年瞅准了国家糖业完全依靠进口的现状,大胆向家族成员建议,把全部资金投入炼糖业。

得到家族支持的郭鹤年配合马来亚联邦土地发展局,在靠近槟榔屿的北海创立了马来西亚第一所炼糖厂——马来西亚制糖公司。同时,他看准时机,迅速建立遍布马来西亚全境的销售网,形成“一体化经营”体制。

1976年,郭鹤年收购了马来西亚糖厂的93.3%股份。据媒体报道,郭氏集团控制了国际糖业市场的10%的份额,在马来西亚的糖业市场上,郭氏企业则占到了80%的份额。郭鹤年成为了名副其实为“亚洲糖王”。


香格里拉之父


在糖业市场站稳脚跟后,郭鹤年看到了行业的天花板,决定向其他领域进军。借助经济发展的良机,以及四通八达的关系网,郭鹤年先后创办了面粉厂、食油公司、饲料加工厂、采石厂、玻璃厂和矿厂等多个企业。

他在香港成立万通贸易公司,将食糖销往中国和东南亚市场,还在新加坡成立LEO船务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他更以巨资收购香港英文报《南华早报》、香港无线电视等香港重要媒体,身上又多了个“传媒大亨”的美誉。

身家高达950亿,这位福建商界巨贾,被称为永远不会破产的巨人

但在马来西亚,不管是经营面粉厂、做饲料加工,还是延伸到压榨植物油,市场总是很快就饱和。

郭鹤年觉得“自己就像浅水中的小鱼,只要试图往下一潜,就会撞到池底,所以,不可深潜,只能横向游动。”

七十年代初,亚洲政局大体稳定,经济发展迅速,郭鹤年又注意到旅游业将是一个重点发展区域。而酒店则是旅游业的发展工具之一,环太平洋区域拥有促进旅游业成长的最大潜能。

1971年,郭鹤年投入1个亿,在新加坡建立了他的第一家酒店——香格里拉酒店。在他的心中,传说中的香格里拉就是个世外桃源,他希望自己的酒店成为所有人心中的世外桃源,清静不受干扰地卸下所有的负担,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身家高达950亿,这位福建商界巨贾,被称为永远不会破产的巨人

截至2017年,郭氏集团拥有和管理的酒店达100家,分布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外,还有36个项目在筹建或兴建阶段。


从此,郭鹤年身上又多了“酒店大王”、“香格里拉之父”两大称号。

事实上,为了使公司多元化、国际化,除了进军酒店业,1974年,郭氏兄弟旗下的嘉里集团在中国成立了嘉里粮油中国有限公司,以知名食用油品牌“金龙鱼”成功打开了中国市场。

1984年,嘉里集团更是斥资5亿美元在北京兴建当时最高的建筑国贸中心,后来成为北京CBD的地标性建筑,这也是当时外资在中国内地投资最大的一个项目。在寸土寸金的CBD,国贸中心总建筑面积达110万平方米,且只租不卖。


在商业生涯中,郭鹤年不断往更深、更富饶的海洋进发,他说:“这让我可以得到更多的渔获”。


谁来接手?


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

对于郭鹤年来说,他同样面临家族企业二代接班难的问题。

从1992年,69岁之际宣布退休,可惜最后一直退不下来便可看出,最大的原因恐怕还是找不到适合的接班人。

据已公开的资料显示,郭鹤年有两房太太、八个子女。但在郭鹤年看来,侄子郭孔丰才是郭家下一代最有才干的人。


对于郭孔丞和郭孔演,郭鹤年给出的形容词是“好孩子”,不过这与家训中“儿孙能如我”,似乎还有所差距。此外,郭鹤年曾在家族会议上提到,侄儿郭孔丰是更好的接班人。“有者愚蠢,有者卑鄙,但他是最聪明的。”这是郭鹤年对侄儿的评价。

身家高达950亿,这位福建商界巨贾,被称为永远不会破产的巨人

▵ 丰益国际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郭孔丰

郭孔丰现任丰益国际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丰益旗下注明粮油品牌“金龙鱼”的幕后掌舵人就是他。


郭孔丰是郭鹤年堂兄之子,1949年生于马来西亚丰盛港,从新加坡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了郭氏公司。他很快就学会了做米、麦、玉米、大豆的贸易,没过多久就可以独立工作。


后来,郭孔丰为郭氏集团开发出了大豆油业务,他预判到,食用油将是一个巨大的产业,而中国是一个苏醒的市场。于是,他横向整合、纵向开拓,事业越来越大,并将业务扩展至中国。


但是在1990年,郭孔丰负责的部门在主要的几笔期货交易上失手,部门没获得多大利润。1991年初,郭孔丰找郭鹤年商量奖金一事,郭鹤年说,奖金是按利润分配的,你的状况很尴尬。

之后他向郭鹤年提出另立门户,想找到郭鹤年买原来部门的业务,但是被郭鹤年拒绝了。这个时候,郭孔丰已经在开展自己的业务,并且与郭氏集团形成了直接竞争。


“金龙鱼”品牌就是郭孔丰在郭氏集团期间开发的,自立门户后,郭孔丰的新公司提出法律诉讼,称该品牌应该归他所有,但是未果,“金龙鱼”保留在了郭氏集团。


身家高达950亿,这位福建商界巨贾,被称为永远不会破产的巨人

到2000年,郭孔丰的食用油和油籽业务已经发展到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中国、印度等。到2006年,他已经将业务拓展到化肥、船运等与郭氏集团直接竞争的领域。


离开郭氏集团的这15年间,郭氏叔侄没有过直接沟通。


2006年,郭孔丰的上市公司准备配股,郭鹤年知道后,终于跟侄子取得联系,买入了1500万美元的配股。后来,郭孔丰业务扩张寻求投资,郭鹤年建议两家业务合并。


合并重组于2007年6月完成。重组后的公司叫丰益国际,是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郭氏集团拥有约三分之一的股份,郭孔丰当前担任公司董事长和CEO。

这次合并,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中国粮油市场的地位。

丰益国际间接控股益海嘉里,后者为金龙鱼运营主体。

营销对于消费品的重要性,益海嘉里深谙其道。早在1996年,金龙鱼的广告就登上了央视;在2006年第15届女排世锦赛上,金龙鱼成为中国女排主赞助商。

在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丰益国际排在248位,2017年营收高达438.46亿美元。


结语


郭鹤年曾说:“钱财是好是坏,我并非裁判,但既然财富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我就不得不投身这竞技场。”


在这个竞技场里,郭鹤年退休又复出,似乎总也离不开。


在香港维多利亚港的嘉里中心,已经快96岁的郭鹤年,依然从早忙到晚,继续他的商业传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