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戰爭期間,薩達姆為什麼要向波斯灣傾倒500萬噸石油?

琅琊利劍


尊重客觀事實,探究事件真相,我是軍武視界,歡迎關注。

因為任性!可能不少人覺得我在開玩笑,但事實就是如此。當然,並不是因為薩達姆富得流油,而是被逼無奈之下,只能破罐子破摔。糾其原因,還的從科威特這個國家說起。通過地圖,大家會發現在伊拉克邊上有這樣一個國家,叫做科威特。如果稍不注意,就會有人將其當做是伊拉克的一部分。當然,在當時的薩達姆看來,科威特實際上就是自身的一部分。

因此,開始入侵“自己國家”想著把屬於自己國家的土地奪回來。畢竟,科威特的石油資源可謂是相當豐富,如果其成為伊拉克的,那豈不是發財了。到時候,伊拉克經濟將很有可能在其帶領下,到達新的值高點。然而,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後,不論是作為世界霸主的美國還是其他國家,可以說是分外眼紅。畢竟石油儲備量佔世界第四科威特淪落到伊拉克之手,說什麼都說不通啊。而美國作為當時的“世界警察”這個時候巴不得分一杯羹,怎麼會允許伊拉克搶自己的飯碗呢?由此,海灣戰爭便拉開了序幕。美軍開始通過海上力量進入中東地區,介入科威特事件。在這種情況下,勁敵出現伊拉克在“狼人”的帶領下,怎麼會束手就擒呢?但又深知自身實力如何,想要同美國抵抗,只能讓美國在地面同自己開戰。

如此,便想出一個不得已的主意,那就是利用科威特的大量石油資源,向家門口的波斯灣傾倒。如此一來,美軍想要從海上過來,淡水資源便會成為其最大阻礙。但這樣不行,美軍還有戰鬥機啊,怎麼辦?那就燒石油唄!石油燃燒,空中滾滾黑煙,戰機怎麼搞?最終無奈之下,美軍只能按照薩達姆設想的來,同其在地面發動戰爭。

只是讓薩達姆意外的是,美軍並不是什麼所謂的少爺兵,個個能抗能打。最終,伊拉克撤軍科威特,美軍獲得勝利。


軍武視界


海灣戰爭時期,薩達姆做出了讓世界轟動的舉動——點燃科威特境內700多口油井,造成超過100多萬噸石油洩露入了周邊水域,同時還向波斯灣海域傾倒超過500萬噸的石油,一時之間波斯灣被大規模汙染,這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石油汙染事件之一。

海灣戰爭時期,薩達姆的敗局已定,而薩達姆點燃油井傾倒石油,主要還是對於戰爭的結果抱有一絲絲幻想。薩達姆寄希冀於這種旁門手段,想要阻止當時以美國為首的聯合軍隊對於伊拉克的進攻。當然,這種古怪方法不僅沒能成功,反而造成了嚴重的環境破壞還有經濟損失,至今都被各國所詬病。


海灣地區是全球最重要的原油出產地,全球20個最大油田有11個都位於海灣地區。兩伊戰爭以後,伊拉克拖欠了阿拉伯各國大量的相關債務,當時伊拉克希望科威特等阿拉伯各國減少石油產量提升國際原油價格,用轉來的錢償還債務。然而科威特等不僅沒有同意伊拉克的要求,反而大幅提升了自己的石油產量。

長久以來,伊拉克都對科威特虎視眈眈,對於伊拉克來說獲得的不僅是巨量石油,還有寶貴的海岸線。伊拉克常年都對科威特垂涎,卻也一直找不到藉口,正好科威特大幅提升原油產量,讓伊拉克趁機發難。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科威特雖然非常富有,但畢竟國力微弱,也很難抵擋伊拉克的進攻。


伊拉克的舉動,不僅破壞到了當時中東的整體環境,更加妨礙到了西方在海灣地區的利益。以美國為首的歐美各國,自然不可能坐視不管,讓伊拉克吞下科威特,進而在中東地區坐大。伊拉克侵入科威特,宣佈其為“伊拉克不可分割的19省”後當天,美國等各國就以“防止伊拉克入侵沙特”為由對伊拉克發動攻勢。美國的兩艘航母為首的兩支海軍戰鬥群進入戰鬥區,並且聯合國也通過決議對伊制裁。

在第二年1月美軍等轟炸巴格達,海灣戰爭正式爆發之前,伊拉克已是內外交困頹勢顯現。除了美國之外的多國聯合軍隊,對伊拉克發動大規模進攻,僅是航母就出動了9艘,還有大量的戰鬥機編隊與其他戰鬥艦艇。伊拉克周遭可謂被重重包圍,根本就沒有後退的餘地。原本的伊拉克憑藉原油,曾經也非常富裕強大,但經過兩伊戰爭後早就元氣大傷,根本擋不住。


不過,被逼入角落的薩達姆仍舊在做困獸之鬥,依舊想要負隅頑抗。薩達姆也不知道從哪兒想出來的餿主意,竟然點燃了科威特700多口油井,一下子100多萬噸原油洩露入波斯灣。除此以外,薩達姆還向波斯灣傾倒了500萬噸原油。一時之間,波斯灣中北部的水面全都被原油覆蓋,而油井燃燒造成的濃煙遮蓋了海灣北部大面積天空。

薩達姆想用這樣的方法,阻止當時的多國聯合軍隊的戰鬥機還有艦艇等靠近,但當時的薩達姆很顯然太低估現代科技的強悍了。薩達姆的做法使得波斯灣北部受到嚴重環境汙染,科威特的原油燃燒,每天損耗的原油量就相當於當時全球每日的原油消耗總量,直到7個多月後才被撲滅。這樣的做法除了造成大量經濟損失還有環境破壞,根本就沒攔住各國對伊拉克的進攻,最終伊拉克還是一敗塗地。


澹奕


1991年,伊拉克軍隊在科威特被美軍打得大敗而歸,一想到被兄弟出賣、被昔日的朋友設計坑害,薩達姆很沮喪,心裡也充滿了恨。

兩伊戰爭結束後,伊拉克滿目瘡痍,經濟倒退了二三十年不說,還倒欠了幾百億美元外債。

薩達姆本打算賣點石油改善一下民生,但就在這個時候科威特卻一直提高油產量,石油價格起不來,伊拉克的日子更加難過了。

想當初打伊朗時,科威特兄弟長、兄弟短,鼓搗著伊拉克替阿拉伯兄弟國家出頭,如今打得這麼慘,它卻在背後捅刀子。

薩達姆想到此處氣不打一處來,就想教訓教訓科威特。但科威特是美國的小弟,美伊關係雖然還不錯,但薩達姆也不敢貿然行事。

於是他召見了美國駐伊大使格拉斯皮,探探對方的態度。格拉斯皮回覆道:“你們阿拉伯兄弟之間的事,你們自己解決,都是朋友,美國就不摻和了。”

薩達姆一聽美國還很夠意思,憑伊拉克的實力,打科威特不是手到擒來嗎?

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軍隊全面入侵科威特,僅一天時間就佔領了科威特,薩達姆洋洋自得,宣佈“要把科威特變成伊拉克第19個省”。

就在這時,東方大國的一位副總理飛抵巴格達,他勸誡薩達姆說,美國不到一天時間就已大兵壓境,說明它預謀已久,在聯合國開會決議之前撤軍還來得及, 否則伊拉克將全面陷入孤立。

但薩達姆就是一個莽夫,吃到嘴裡的肉他豈肯吐出來?由於他的一意孤行,最終導致海灣戰爭爆發。

在美軍海陸空全方位打擊下,伊拉克潰不成軍。伊拉克軍隊在落荒而逃時,燒燬了科威特境內的幾百處油田,同時向波斯灣海域傾倒了4.62億加侖的石油。

薩達姆之所以這麼做,無非三個原因。首先是報復科威特,同時威懾其他海灣國家。

其次,沙特用水基本都是依靠海水淨化,汙染了水資源,既可以報復沙特,又可以給駐沙特美軍造成供給困難。最後一個因素就是遲緩美軍的追擊。

薩達姆的魯莽行為不僅讓科威特白白損失了600多億美元,更是給海灣地區的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的破壞。

從表面看受傷的是科威特、沙特,但實際上從長遠看,伊拉克的損失更大。

由於薩達姆這個“暴君”的存在,阿拉伯國家不得不依賴美國的保護,使美國得以長久在中東駐軍,這對薩達姆自己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隱患。

薩達姆的魯莽行為,讓伊拉克陷入全面孤立,他自己也徹底成了一個孤家寡人。


花木童說史



伊拉克原本是美國的金牌小馬仔,薩達姆原來也是美國人扶持起來的。70年代石油價格暴漲,盛產石油的國家都變成了大土豪,其中就包括伊拉克和前蘇聯。

有錢了,這些大佬都想去稱霸世界。稱霸世界就要發起戰爭,伊拉克和伊朗打了起來,蘇聯開始侵略阿富汗。伊拉克和伊朗達了8年,雙方都損失了1000多億美元,其中伊拉克欠了600億美元的外債,放在那個年頭是一筆龐大的金錢。



薩達姆是遜尼派的領袖,科威特也是以遜尼派為主的國家,他們原本是一個國家,關係一直處得不錯。科威特就支持薩達姆對伊朗發起戰爭,戰後伊拉克欠科威特100多億美金。

薩達姆覺得這個債務的數字有點大,還不起了。在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借錢很容易借成仇人。薩達姆眼瞅著自己窮得叮噹響,科威特卻富得流油,氣都不打一處來。


1990年,伊拉克侵略科威特,宣佈科威特是伊拉克的第19個省。美國人扶持了薩達姆,薩達姆卻背叛了美國人,這讓小布什本來就非常不爽。

小布什發動多國聯軍開始對伊拉克作戰,伊拉克的很多武器原本就是從美國買來的,武器的性能和特點美國人相當熟悉。再加上美軍的戰術和裝備原本就比伊拉克強,沒多久就把伊拉克打得哭爹叫娘。

美國人有這樣的一個傳統,就是珍惜國民的生命。對於士兵來說也是如此,打到彈盡糧絕,可以投降,回國後依然是英雄。

美軍為了減少傷亡,就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利用航空母艦和戰鬥機發起對伊拉克的攻擊。這就讓薩達姆非常的不舒服,但也沒有任何辦法。

薩達姆經過仔細研究,認為必須逼迫美國人和伊拉克士兵展開陸戰,這樣可以發揮伊拉克軍隊的優勢,增大美軍的傷亡,有可能逼迫美軍撤退。

薩達姆就決定把已經開採的500萬噸石油倒進了波斯灣,從此還點燃了科威特國內的主要油田。有人說,薩達姆為什麼做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呢?這裡邊薩達姆也是有深思熟慮的。



首先,整個中東地區都非常缺水,淡水資源比石油還貴。美軍主要是從海上和空中對伊拉克作戰,並沒有登陸。美國士兵所用的水全部是海水淡化,這些石油汙染了波斯灣,海水淡化設備就成了破銅爛鐵,這就淡掉了美軍的淡水來源,給美國人制造了不小的麻煩。

其次,美軍強大的空襲能力讓伊拉克軍隊非常頭痛。薩達姆認為,空軍成功的進行轟炸依賴的是良好的氣候。點燃了科威特的油田,就讓整個天空都是滾滾的濃煙。飛機在天上飛行,很難鎖定目標,這就可以逼迫美軍必須陸戰。



最後一點,薩達姆在賭美軍不願意付出過多的傷亡,有可能從中東撤軍。在朝鮮戰場,美軍就因為傷亡過大,在國內的壓力下,最終和平解決了戰爭。薩達姆希望這一幕重演。

然而薩達姆的計劃卻落空了,因為伊拉克往波斯灣到了太多的石油,汙染了大片的海域。同時點燃了科威特的油田,又汙染了太空。


國際社會一片譁然,紛紛譴責伊拉克,聲討薩達姆。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都強烈呼籲美軍登陸伊拉克本土,速戰速決,快速解決戰爭問題。

美軍國防部制定了迂迴作戰的計劃,利用自己優勢的武器裝備進行穿插包圍,既消滅了伊拉克軍隊,也沒有造成太大的傷亡,在很短的時間內解決了戰鬥。


新知傳習閣


薩達姆乾的這個絕對不是人事,不僅把富裕的小國科威特變成了人間地獄,還在波斯灣乃至更大的範圍內造成了極其嚴重的生態災難,甚至在珠穆朗瑪峰都飄起了黑色的雪花。

1991年2月,眼瞅著自己的軍隊快要擋不住聯軍的攻勢,薩達姆下令實行策劃已久的“環境恐怖襲擊”。

一方面,從1月下旬開始,薩達姆已經下令自己的軍隊往波斯灣裡傾倒石油,前前後後總共倒了有上百萬桶原油,在科威特沿海地區形成了十幾公里長的石油汙染。

薩達姆希望通過這些倒入大海的石油,惡化淡水的質量,影響沙特東部海水淡化工廠的生產,影響沙特、美軍等的淡水供應。

此外,漫長的石油帶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對美軍軍艦的行動造成一定阻礙,如果美軍軍艦一旦靠近,伊拉克人可以放火,在海面形成熊熊烈火帶,阻礙美軍的海上攻勢。

另一方面,在薩達姆預感到戰事不順,準備撤軍之前,薩達姆下令軍隊點燃科威特境內的所有油井,一直到伊拉克軍隊完全撤出科威特,他們一共點燃了科威特境內的700多個油井。

一時間,1萬多平方公里的科威特小國頓時變成了黑乎乎的人間地獄,科威特所有的油田都陷於大火之中,每天被燒掉的石油相當於當時全世界日消費石油量的十分之一。

而除了燃燒的油井,從油井中噴出的原油還在廣闊的地面形成了動輒深一兩米、縱橫幾公里的石油湖泊,人在其中,難以前行,而這些石油湖泊的下面,到處都是伊拉克軍隊埋設的地雷,這也是薩達姆的險惡之初—雖然你們勝利了,但是我也不會讓你們有安靜的日子過。

當時,即使戰鬥機飛越科威特上空,飛行員也籠罩在灰色的大氣裡,當時無數油井燃燒產生的濃煙一直蔓延到6千米的高空,整個科威特全境、波斯灣部分、周邊鄰國部分地區,白晝也變成了黑夜。

老薩的衝動之舉,給科威特帶來空前的災難,給波斯灣的生態帶來了幾十年都無法恢復的災難。

當時的電視畫面裡,無數的海鳥因為翅膀沾滿了油汙而無法飛翔,最終只能活活餓死,無數的海洋魚類死亡,波斯灣北部成了徹徹底底的“死亡之海”,濃煙籠罩了波斯灣整整八個月,八個月之後,來自世界各地的消防員才撲滅了這些油井大火,而海洋上的石油汙染,清理花費了更久更久的時間。

當時的科威特,已經變成了人間地獄,24小時都是黑夜和黃昏,當地人被迫不斷逃離家園,等待火災被撲滅後再返回家鄉,而來自世界各地的消防員出於職責和使命,在極其艱鉅的條件下,在地獄般的環境裡,花了8個月的時間,終於撲滅了700多口油井的大火。

這些消防員是極其令人尊敬的,他們面臨的環境之嚴酷,幾乎讓他們隨時面臨死亡,但他們還是夜以繼日,一口一口的撲滅了油井大火,最終讓科威特恢復了往日的美麗。

當然,薩達姆的石油攻勢最後還是落了空,他的幾十萬軍隊被聯軍炸成了渣,最終不得不狼狽地逃回伊拉克。


雲中史記


海灣戰爭是指的是伊拉克侵略科威特。當薩達姆面對比自己強大的對手時,只能出此下策,為的是利用石油燃燒造成的煙霧組起一道屏障,遮擋美國為首的聯軍視線,讓聯軍不好找到伊拉克軍隊的目標。薩達姆出此下策,也沒有阻擋住聯軍的進攻,照常是一敗塗地。





王春來342


海灣戰爭是以美國為首的聯軍發動的一場對伊拉克的軍事打擊。伊拉克經過兩年的兩伊戰爭早已是外債累累,更是欠了鄰國科威特數百億美元。這時薩達姆政權以科威特是伊拉克的一個省為由武力佔領了科威特,侵犯了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利益,美國便發動了聲勢浩大的海灣戰爭。


而就在海灣戰爭打的如火如荼之際,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做出了一個令人出乎意料的舉措,向波斯灣傾倒了500多萬噸的石油,而且還點燃了科威特境內大面積的油田。石油對於海灣國家來說就是經濟的命脈,被譽為“黑色黃金”,為何薩達姆會下令做出這種舉措呢!是出於無奈之舉還是另有原因。

影響聯軍的日常生活

當時的海灣戰爭期間多國聯軍的很多軍隊都駐紮在沙特阿拉伯境內,而沙特阿拉伯的取水方式主要是淡化海水。伊拉克向波斯灣海域傾倒了大量石油,石油漂浮在海面上,海水被汙染,海水淡化也就很難實行,這就進一步挫敗了美軍在海灣戰場上的行動。


不想讓這些寶貴的資源落入西方國家手中

薩達姆當時在海灣戰爭期間已經處於劣勢地位,戰局已經無法扭轉。自己戰敗之後,那些西方國際以及其他阿拉伯國家將佔領伊拉克境內的大面積油田和石油資源,但薩達姆寧願讓這些資源白白浪費掉也不讓其落入他國手中。

迫使美國採取地面作戰

薩達姆點燃了大量的油田之後,一瞬間戰場上濃煙滾滾,什麼都看不見,對於完全掌握制空權的美國也很難評估戰場態勢,戰機不能夠起飛,導彈也同樣失去了作用。這時的美國不得不對伊拉克採取地面作戰,本想依靠自身強大的鋼鐵洪流來對抗美軍,誰知美軍的先進武器裝備加上精明的策略以很小的代價贏得了這場戰爭。



薩達姆向波斯灣傾倒石油不失為一種精明策略,但面對裝備精良,信息化體系作戰的美軍,依舊顯得力不從心。


Global防尉


談起石油原產地,大家都會聯想到中東戰區,特別是伊拉克這個國家。當年的伊拉克擁有極豐富的石油資源,可惜總統薩達姆跟美國鬧翻,導致引發戰爭。在海灣戰爭結束之際,薩達姆卻做出一個驚人舉動,下令把500萬噸的石油倒入波斯灣,難道他就不怕汙染海水跟浪費資源嗎?這其中存在著什麼原因?

時間1990年8月,伊拉克由於在石油問題上跟科威特多次談判失敗,此時薩達姆就下令調動20萬軍隊火速進攻科威特,經過短短的十幾個小時伊拉克軍隊順利的攻取科威特首都,且控制了該國。這種突如其來的佔領立馬引來西方強國的不滿,首先“世界警察”美國大佬第一時間跳出來怒斥薩達姆的霸凌行為,並且以此為出兵藉口,聯合其他數個西方國家的軍隊一起攻擊伊拉克,為此爆發了海灣戰爭。

這次戰爭的戰略有所不一樣,美國的聯軍並沒有派出陸軍參戰,僅是採用佔空權對伊拉克進行空襲,結果地毯式的頻繁轟炸之後,伊拉克基本被打癱,無奈只好從科威特撤了出來。不過在撤退的時候,薩達姆卻做出震驚世界的舉動,把價值約200億RMB的500萬噸石油倒入了海灣,到底是什麼令薩達姆如此喪心病狂呢?這得從伊拉克跟伊朗的戰爭說起。

伊朗跟伊拉克的戰爭一共打了8年,雙方互有勝負,實則兩敗俱傷各無益處。特別是伊拉克早年是因為出口石油才富強起來,結果跟伊朗死磕8年,把全部身家全部打光,還欠下大筆外債,單獨欠人家科威特國家就多達140億美金。

戰後伊拉克開始反思,欲快速把石油經濟發展起來,於是就想讓科威特減少石油產量,以便抬高國際石油價格,這個條件還在談判中,不料伊拉克又提出希望科威特免除自己的大筆債務,對面這種無理要求,小國家科威特自然不同意,反而以土地問題跟伊拉克進行討論,私下下令提高國內石油產量。

薩達姆得知科威特反己道而為之後,轟然大怒,立馬就調出20萬伊軍攻入科威特,這20萬伊軍大多都是在兩伊戰爭中歷練多年的老兵,作戰經驗豐富,而科威特過小士兵作戰經驗少,很快就不敵而潰,最後伊拉克在很短時間內控制科威特,並且公開宣傳把科威特歸納為自己的第十九個省份。而這種霸道舉動也以來了西方國家的絕命打擊。

至於薩達姆在之後往海灣傾倒500萬噸石油的行為,其實是一招殺敵自損的策略,他知道無法跟美軍對抗,又不想便宜西方國家,所以才忍心把石頭倒入海域中。另外就是,當時美國艦隊已經逼近波斯灣,就等下令強行登陸,那麼此時整個海面都是漂浮的石油,只要美國艦隊敢來,薩達姆可能就會下令發火,將大海燒成一片火海,以此來摧毀敵方艦隊,所以美軍一聽說薩達姆倒石油的行為,就不再敢讓艦隊進去了,這使得薩達姆爭取得更多的撤退時間。

另外,500頓石油倒入海中,直接對美聯軍造成一些生活影響,畢竟大量西方聯軍都駐守在沙特阿拉伯地區,而沙特由於地理問題喝水需要靠淡化海水,才能滿足,此時海灣一旦被石油汙染,那麼想淡化海水就成了大問題,這樣就給美軍造成了飲水困難。因此我們可以看成,薩達姆倒石油的行為無疑是一種“殺敵千餘,自殺八百”的折中做法。


貓眼觀史


石油是現代工業的血液,有“黑金”的美譽,擁有豐富石油,並且有能力自行開採的國家,大多數都比較富裕,石油是他們的主要經濟來源,對石油十分依賴,那麼作為石油出口大國的伊拉克,為什麼要向波斯灣傾倒大量的石油呢?



這事還要從兩伊戰爭之後說起,在兩伊戰爭中,伊拉克欠下了大量的外債,薩達姆想讓科威特減少石油產量,好提高石油價格,屆時自己好方便還錢,但是科威特不僅沒有降低石油出產量,還故意提高產量,想要以此來要挾薩達姆解決邊境問題,薩達姆一氣之下直接軍事入侵了科威特,他其實早就已經覬覦科威特很久了,這次正好把他變成伊拉克的第十九個省,而大多數伊拉克人也並不覺得這是入侵,他們認為伊拉克和科威特原本就是一個整體,是因為外界的勢力干預才變成今天這樣的,所以對薩達姆入侵科威特的決定比較支持,伊軍吞併科威特後,薩達姆隨即宣佈“科威特永遠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這事遭到了世界多個國家的反對,美國糾集了多個國家組成聯軍,發動了海灣戰爭,在各種高科技武器的瘋狂攻擊之下,伊拉克在科威特的駐軍幾乎沒有還手之力,以美軍為首的多國部隊以壓倒性的優勢消滅了科威特境內的伊拉克軍隊,很快,薩達姆就宣佈從科威特撤軍。



在此期間,薩達姆為了遏止美軍的攻勢,想出了向波斯灣傾倒了500萬噸石油的辦法,造成了波斯灣幾千平方公里的石油汙染帶,使得大量的海洋生物死亡,當時美軍駐紮在沙特阿拉伯,而沙特的飲用水源則是來自波斯灣的海水,經過淡化之後食用,而石油這麼一汙染,沙特的主要水源則被斷了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美軍的戰鬥力。



當然,除此之外,薩達姆在撤退時還點燃了科威特的油田,使整個科威特被籠罩在濃煙之下,半個波斯灣都受到嚴重影響,汙染物一度飄到了喜馬拉雅山的南坡,這場大火足足用了八個月才被撲滅,每天燒掉的石油相當於全世界每天消費量的百分之十,薩達姆想用這種低劣的手法影響美軍的戰機起飛,但是仍然回天乏術。


風雲一點通


在上世紀的九十年代初期,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實現了百分九十以上的電視機普及率。

因此當海灣危機爆發之時,我國的大部分民眾得以有機會觀看了整個事件的全部過程。

事情的起因是因為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因為兩伊戰爭的緣故欠下了鉅額的債務,為了消除本國的債務危機,薩達姆遂決定一舉拿下科威特。

拿下科威特的好處有兩點:第一不用再償還科威特的鉅額債務。

第二科威特盛產石油,可以以此來增加伊拉克的經濟收入。

另外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小秘密,那就是在伊科邊界有一個大油盆,這個大油盆的中心點在科威特國家之內,而伊拉克卻只佔了一個盆沿。


以科威特的石油生產能力,伊拉克幾乎抽不到多少石油。

於是,薩達姆大手一揮,命令伊拉克軍隊越過伊科邊境拿下了科威特。

但是薩達姆做夢都沒有想到,此舉遭到了國際社會的一致譴責。

其實,當時的美伊關係還是相當的不錯,薩達姆在入侵科威特之前也曾向美國暗示了他的意圖。

但是美國卻表現的非常平淡,並沒有表示出要干涉的樣子。

於是薩達姆彷彿得到了美國的聖旨,放心的做他的事去了。
但沒想到的是,在事後美國卻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不僅號召國際社會一直的譴責薩達姆的入侵行為,而且還命令伊拉克軍隊在1991年的1月15日之前撤出科威特。

對美國態度始料不及的薩達姆顯然不會這樣灰溜溜的撤出科威特,他還在死撐著面子硬充好漢。

不過薩達姆的死撐也是有道理的。

第一,此時離越南戰爭結束才十幾年的時間,美國人在越南的噩夢還尚未完全去掉。

第二,伊拉克和伊朗打了八年的沙漠戰爭,有豐富的沙漠作戰經驗。

而美國大兵在中東地區非常不適應當地的沙漠氣候。

第三,當時冷戰還尚未結束,蘇聯雖說經濟不行,但它龐大的軍備還在,雖說此時的美蘇關係已經大大的改善,但是對峙了好幾十年,哪能說握手就握手。

所以,薩達姆的如意算盤就是一旦和美國交惡,就完全倒向蘇聯。

薩達姆的這一打算雖說落空,但也不無道理。

如果不是當年還有一個強大的蘇聯存在,薩達姆就不僅僅是被趕出科威特那樣簡單了,哪裡還能等到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

但是,即便如此蘇聯到底也沒能幫上什麼大忙!
薩達姆的固執和強硬最終令戰爭爆發,別看在戰爭尚未打響之前,薩達姆表現的非常強硬,牛皮吹破天。

但真正的打起來就不是他想象的那樣簡單了,美國的高科技、全方位和立體式打擊,伊拉克軍隊哪能招架得住?

伊拉克薩達姆戰前準備的一切等於白費,飛機不敢應戰、高炮射程不夠。

基本上就像是一名實力不夠的拳擊手,抱著腦袋幹捱打。

無奈之下的薩達姆祭起了最後的鎮山之寶,先是把科威特境內的所有油井全部點燃,繼而又把幾百萬桶石油倒入海中。
這些情景當年在電視機前看的清清楚楚:科威特境內的油井濃煙滾滾、遮天蔽日。

在波斯灣的海面上漂浮著一層厚厚的油層,一直海鳥裹在油層裡痛苦的掙扎著。

薩達姆此舉有兩種用意:第一,眼看科威特要守不住而不得不放棄,我薩達姆得不到的東西也不能讓科威特得到。

第二,遮天蔽日的濃煙可以給不斷進行轟炸的盟軍飛機帶來麻煩,使轟炸的精確度大為降低。

而倒向波斯灣的那些厚厚的油層,可以給企圖登陸科威特的美海軍陸戰隊帶來麻煩。

但薩達姆自己不知道,他犯了一個很嚴重的錯誤。

他的這種行為被國際社會冠以反人類罪行,盟軍的轟炸不僅沒有減弱,反而更加的瘋狂。

無奈之下的薩達姆不得不接受蘇聯提出的建議:撤出科威特。

戰後大薩達姆仍沒有忘記說大話的毛病:伊拉克並沒有戰敗!

第一次海灣戰爭,薩達姆之所以還能好好的活著,這要感謝當時還有一個蘇聯。

雖說美蘇已經和解,但在某些地方隔閡還是有的,一般來說當年的美國之所以沒有一舉搞掉卡扎菲和薩達姆,就是因為有蘇聯罩著。

再看蘇聯消失以後的世界格局,卡扎菲、薩達姆、穆巴拉克、本拉登這些人的結局,如果有蘇聯存在,這些人哪裡會有這個悽慘的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