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新红学鼻祖胡适最厌恶的《红楼梦》人物是林黛玉?

沈依依


黛玉的性情 其实是王夫人和老太太都不喜欢的 ,所以没有让他嫁给宝玉 ,但曹雪芹写的本意不是这样 ,林黛玉是下界来报恩的 ,她爱上了宝玉 ,为了成全金玉良缘 ,还是含泪离去了 宝玉对黛玉 念念不忘 直至疯癫赤脚奔走于茫茫雪海之中 心灰意冷 剃度为僧了


木子李毅


胡适参加《晨报》评价《红楼梦》人物的“民意测验”。

问题是:你最厌恶的《红楼梦》里的女性是谁?”

胡适答:“林黛玉”,原因是“因为她刻薄小气”。

不可否认,林黛玉对贾宝玉可以说是小气的,黛玉去看薛宝钗,发现宝玉和宝钗相谈甚欢,就酸溜溜地说,我来得不巧了!

当黛玉看到宝玉看宝钗雪白的膀子看呆了的时候,就讽刺贾宝玉是呆雁。

宝玉很享受林黛玉的刻薄小气。读者也觉得林黛玉是恋爱中的小女儿,她的所谓刻薄小气,不过是娇憨、敏感、撒娇,希望引起情郎的关注罢了。

胡适喜欢有敢作敢为、宽容大度的女子。

胡适不是贾宝玉,他虽然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但是他的骨子里还喜欢三妻四妾的。对妻子的要求是:不嫉妒,大度。

胡适的婚姻与贾宝玉和林黛玉相似,也是亲上加亲。江冬秀的外祖父曾位至翰林,她舅母是胡适的姑婆,江冬秀和胡适有亲戚。

江冬秀比胡适大一岁,她对胡适就像长姐对弟弟一般。胡适就像一个在外面拈花惹草的小孩,经常与其他女人发生桃色事件。江冬秀除了对曹诚英和胡适同居无法忍受,带着孩子和菜刀打上门外,对其他人还比较宽容。胡适对她有依赖,她是胡适的主心骨。

例如,江冬秀不让胡适做官,希望他研究学问。蒋介石任命胡适为美国大使,胡适写信给冬秀:“我在这(此时在欧美讲学)十几天,遇见了一件‘逼上梁山’的事(即指蒋要他出任美国大使的事),我知道你听了一定很不高兴,我心里也觉得对不住你”。

胡适任美国大使后,被拉到风口浪尖,国内掀起了一股反胡风潮。江冬秀知道后,他要求胡适的好朋友张慰慈出面,要他一边劝胡适借病辞职,一边发电要求政府当局允许胡适辞职。最后胡适辞职,免去一场是非。

林黛玉比贾宝玉年纪小,她对贾宝玉的所有行动都支持。从不给贾宝玉泼冷水。

胡适需要一个替他把握方向的妻子。因此他不喜欢林黛玉。

胡适喜欢的女子都是像江冬秀一样泼辣的女子。

韦莲司热情、豁达,据说胡适给韦莲司写了100多封情书。胡适死后,江冬秀将韦莲司和胡适的照片放进坟墓与胡适合葬。

陈衡哲、曹诚英、徐芳、洛维茨,都是不顾世俗礼仪,敢爱敢恨的女子。她们都和胡适有着惊心动魄、轰轰烈烈的爱情,爱情结束也绝不拖泥带水。就像尤三姐一样,蔑视封建礼教,爱就是爱。得不到,毅然放手,绝不纠缠不休,她们即使一个人也能坚强地活下去。

林黛玉和她们不一样,林黛玉钟情于宝玉,婚姻没有了,她的生命也结束了。

如果胡适的女朋友如果像林黛玉这样,爱情结束就死了,那么胡适先生的愧疚之心将死几回啊。


润杨的红楼笔记


胡适厌恶林黛玉的说法,可能源于他曾参加过的北平《晨报》评价《红楼梦》人物的“民意测验”。胡适对林黛玉的评价是“刻薄小气”,因此他不喜欢林黛玉。

我们且不论胡适的为人,和他对林黛玉的看法,只来谈谈林黛玉这个红楼中的奇女子。

据我的看法,红楼梦中的女子,尤其是名列“金陵十二钗”的女子,在作者的笔下都是美好的女性,虽然她们各有缺点,但正因为这一点,才更真实,也更让人喜爱。哪怕是被人称为“狠毒”的王熙凤,“心机女”的袭人,作者也从来不吝惜赞美之词。因此,林黛玉绝不是令人厌恶的女性,而是聪明智慧,有才华,有灵气,又不失俏皮的,也不乏缺点的奇女子。

另外,如果从心理年龄划分的话,林黛玉其实是我们每个人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而薛宝钗却是我们踏入社会后心理变得成熟时期。

让我们具体来看一下。

每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是我们的性格还没有成熟稳定的时期,在这个年龄段,一般的表现就是真性情,敢爱敢恨,真实的性格流露,尤其是女孩子,有很多敏感,娇弱,小脾气,但是又可爱,又惹人疼。常常是内心的真实情感都表现在脸上,表现在言行举止中,对比一下林黛玉,就发现和我们在这个年龄段的表现是一样的。

林黛玉进贾府的时间大约是五六岁,这时候母亲刚刚去世,虽然有父亲,但是她在贾府也是寄人篱下的生活,一切都要依靠贾府。贾家是个什么地方,是公侯之家,大家族,人口繁多,人事复杂,是非很多。林黛玉出身书香门第,又满腹才华,父母一定是很疼爱她的,她又没有社会生活的经历,自然是比较清高自持。但是寄人篱下的生活,又让她不得不小心谨慎的生活,这就造成了她敏感多疑的性格。

贾家的主人也许对林黛玉很好,没有看不起她的意思,毕竟有骨肉亲情在。但是下人们就不敢保证各个对她像对自家的主子一样恭敬,黛玉可能有时候也能感觉到,基于她的年龄,还没有修炼成有城府的人,所以,经常会真性情流露,自然会被人认为她小心眼,刻薄小气了。

对比一下薛宝钗。薛宝钗一来比林黛玉大约大三岁左右,心理上自然要比林黛玉成熟一些,做事也会更稳重一些。而从薛宝钗的家庭成长环境来说,造就她谦恭隐忍,端庄持重的性格其实也是很心酸的经历。

薛家是商人之家,来往的都是经商之人,商人的天性是什么?“无利不起早”“奸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耳濡目染,薛宝钗学会了看人脸色说话做事。后来薛父早早去世,哥哥不成器,家庭由母亲操持,薛宝钗不得不帮着母亲分担家中事务,包括经商的一些事物。在这种情况下,她纵然有满腹才华,也只好将自己的真性情隐藏起来,去打理一些和她闺阁小姐年龄和身份不相称的事物。这让她迅速地成熟起来,过早的进入成人世界,过早的变成了一个世故的成年人,带着面具生活。其实仔细想想薛宝钗的经历,也是蛮心酸的。

我们仔细想想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表现,其实就是我们自己,一个是未经世故,没有踏入社会之前的我们,天真率性,真情流露,自然而然的带着一些个性。另一个是我们成年后踏入社会,经历过复杂的人情世故,为了保护自己,学会了隐藏我们的真性情,变得圆滑,有心机,有城府,带着面具生活,连我们自己都开始不认识我们自己了。

所以大多数人喜欢林黛玉,是因为喜欢真实的自己,不欺瞒,不隐藏,可以放声大笑,可以想爱就爱,想哭就哭,还可以任性怼别人。

当我们仔细的读《红楼梦》读到后面的时候,就会发现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悄然无声的发生了变化。

在抄检大观园之前,薛宝钗和众姐妹以及贾家的一众年轻女孩在一起久了,多少放下了一些戒备,流露出了一些年轻女孩该有的活泼天性,也和大家一起爱玩爱闹了。但是“抄检大观园事件”让她看清了很多事情,她重新又变回那个带着面具生活的女子,与贾家的关系也就刻意拉开了距离。

而林黛玉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态也开始渐渐变得成熟。看她后来对待薛宝钗和薛宝琴以及史湘云的态度,还有她从苏州回来后,带回的礼物,每人一份,就可以看出她其实也是一个大方活泼的女孩。

实际上,林黛玉是个很可爱的女孩。书中很多地方都体现出来了。女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候,林黛玉也放得很开,而且语言风趣,特变会调节气氛。举个例子,惜春要画大观园,薛宝钗帮助准备工具,罗列了长长的一张单子,单子上有水缸箱子,还有调料生姜和酱,看到这张单子,黛玉在一边开始调笑了:

黛玉忙道:“铁锅一口,锅铲一个。”宝钗道:“这作什么?”黛玉笑道:“你要生姜和酱这些作料,我替你要口锅来,好炒颜色吃。”众人都笑起来。宝钗笑道:“你那里知道。那粗色碟子保不住不上火烤。不拿姜汁子和酱先抹在底子上烤过,一经了火是要炸的。”众人听说,都道:“原来如此。”黛玉又看了一回单子,笑着拉探春悄悄的道:“你瞧瞧,画个画儿,又要这些水缸箱子来了。想必他糊涂了,把他的嫁妆单子也写上了。”探春嗳了一声,笑个不住,说道:“宝姐姐,你还不拧他的嘴!你问问他编排你的话。”宝钗笑道:“不用问,狗嘴里还有象牙不成!”

从这个场景就可以看出,林黛玉不仅诗词做得好,佛经解得好,言语还特别风趣幽默,非常惹人怜爱。有句话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林黛玉就是那个既有好看的皮囊,又有有趣的灵魂的人物。这样的人物,别说是万里挑一,可能十万里也挑不出一个来。如果真有的话,给我来一打吧。


中医饶大夫


胡适这个人,被少数人追捧,但是被大多数人讨厌。

林黛玉这个人,被少数人厌恶,但是被大多数人欣赏。

我只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林黛玉不因为少数人的讨厌,而减少大多数人的喜爱。

胡适也不因为少数人的追捧,就改变他胡说八道、不懂装懂的本质。

胡适的智商可能在线,但是立场有问题,他的屁股决定了他的脑袋。

大家看,他举手同意我的观点。


陈健4396


如何看待新红学鼻祖胡适最厌恶的《红楼梦》中人物是林黛玉?虽然我对胡适这个人和他的文章不太感冒,但对他关于最厌恶林黛玉这点来说我是非常赞同的。

一、林黛玉这个人心眼儿太多,按《红楼梦》书上说的是“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施胜三分”。按说心眼多是好事啊,用来关心别人用来做事,考虑周到少犯错误多好?可黛玉没这么干,用个好词说是“多愁善感”,其实就是心理敏感而脆弱。她和别人说话拐着弯,抹着角让你猜。而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她就能分析出别的味道来。然后,或生闷气,或使性子。从一个男人的立场来说,与这种女人打交道,那心得多累!

二、林黛玉来到舅舅家住,她自己也知道这是寄人篱下。可她却“尖而妒”,说话尖酸刻薄,对宝玉这样,对下面的丫鬟也是如此。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一旦看到别人比她强或待遇比她好,要么冷嘲热讽,要么恶语相加。而称为黛玉第二的晴雯和她有一样的毛病!

三、最让人厌恶的是拿刘姥姥开涮!称刘姥姥为“母蝗虫”,这是对底层劳动人民极大的不尊重。在这一点上,身为贾府主人的王熙凤,做的却比林黛玉强多了。和黛玉一样的还有尼姑妙玉,那付装腔做势,看不起刘姥姥的做派更令人厌恶!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总结的特别到位。他说林黛玉“太自我,太狭小,没有世界天地”。

我对林黛玉的看法可能令喜爱林黛玉的人不满,可没法,我对林黛玉实在喜欢不起来!







白杨731


据说,胡适最厌恶的《红楼梦》女性是林黛玉,因为她刻薄小气;最爱好的《红楼梦》女性是尤三姐,因为她有点骨气。我的看法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很正常。

首先,我第一遍读红楼梦是也是厌恶林黛玉,喜欢薛宝钗的。因为第一遍对人物的认识还不立体和全面,读了后面忘记前面,林黛玉留给人的印象就是刻薄小气,爱耍小性子,总能使宝玉觉得莫名其妙,不知所以的赔不是。

其次,等我读到了第二遍红楼梦,开始喜欢林黛玉了。因为前后联系,她的出身,她的孤单,她的无所依靠,她的刻意谨慎变成了过于敏感从而略带锋芒,她的敢于突破封建礼教和向两小无猜的宝玉吐露心声完成从玩伴到恋爱对象的转变。

最后,读了三遍红楼梦,就开始用复杂的眼光看待各个人物。如里面的丫鬟小红、远方亲戚贾芸等,每个人处于当时的生活状态下,都有自己面对命运的态度,有的可以钻营,有的漠然承受。但都是十分真实的人间百态,可以联想到身边的芸芸众生。

所以,胡适最厌恶的《红楼梦》女性是林黛玉也很正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秋阳读线装经典


1921年,随着《红楼梦论证》一文的发表,奠定了胡适新红学鼻祖的地位。饶是如此,胡适最初对于《红楼梦》的评价却排在《水浒传》和《儒林外史》之后。建国后,胡适甚至多次在公开场合评论,贬低“《红楼梦》毫无价值”。

胡适公开表示讨厌林黛玉,则是在1929年《晨报》“红楼梦女性选举测验”的“民意测评”中。在“你最厌恶的《红楼梦》里的女性是谁?”问题里,胡适给出的答案是林黛玉,理由则是“因为她刻薄小气”。

如此看来,胡适都无法准确认识《红楼梦》百科全书的艺术价值,又如何给予林黛玉一个恰当的评论。尽管历史上很多文学大家甚至红学专家都不喜欢林黛玉的性格,但至少能对《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寄予肯定。

诚如一代文豪鲁迅,虽然高喊着受不了“林妹妹整天愁眉苦脸,哭哭啼啼,小肚鸡肠”的病态之美,但却在《中国小说略史》中,对小说给予高度评价,“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

那么,为何胡适如此厌恶黛玉乃至贬低整部小说《红楼梦》呢?私以为,这与胡适自身的知识结构、研究方法以及成长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来看:

首先,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胡适缺乏系统完备的文史积淀。

《红楼梦》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可谓是包罗万象,涉及到儒、道、佛、易等多种思想和中医、绘画、建筑、园林、服饰、饮食等多种文化。而胡适的知识结构偏向于西学和新文化,只读过几年私塾和新式学堂,大多留学于美国。

在国外,胡适先后就读于康奈尔大学的农科专业和哥伦比亚的哲学系,在知识结构上缺少系统而完备的文史储备。尤其回国后,胡适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因而对《红楼梦》的认识并不充分和客观。

其次,作为新红学的开山祖师,胡适采用西方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红楼梦》。

《红楼梦论证》是胡适采用西方自然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一次重要尝试,多围绕着“方法”来考证《红楼梦》的作者、家世和版本演变等外围研究,缺乏对小说文本、人物和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内部研究。

这种注重方法的研究方式,源于胡适师从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学者约翰·杜威。在此影响下,胡适认为《红楼梦》的创作方法是西方的自然主义;《红楼梦》等同于作者的自传小说。因此,胡适无法正确理解《红楼梦》思想和人物的深刻意义。

再次,作为民国时期的领军人物,胡适无法理解黛玉寄人篱下背后的无奈。

出生于仕宦富贵之家,成长于风云变幻之际,受西方思想影响的胡适,早年并没有经过太多波折。尤其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胡适更喜欢大开大合的意境,反而无法理解黛玉寄人篱下背后的无奈。

在那个以追求自由恋爱为风尚的民国时期,胡适尽管与其他女子有情感纠葛,但也始终没有抛弃旧式妻子江冬秀。在这次测评中,胡适最喜爱的《红楼梦》女性却是敢爱敢恨的尤三姐。正如胡适自己给出的理由,“因为她有点骨气” 。

由此可见,胡适对于《红楼梦》的贬低和对林黛玉性格的评价,其实是有失偏颇。就胡适厌恶黛玉的理由是“刻薄小气”而言,私以为这并不成立。很多人认为黛玉刻薄小气,很大程度上是对于她嘴巴不饶人的误会,具体来看:

其一,黛玉的“刀子嘴”背后有一颗“豆腐心”。

黛玉有一张“刀子嘴”,但不等同于她为人刻薄小气。刻薄的真正含义是,待人接物冷酷无情,过分苛求。就此来看,黛玉不管是责怪周瑞家不按规矩送宫花,还是喜欢与宝钗争风吃醋,都称不上是冷酷与苛求。

黛玉虽然嘴上不饶人,但对丫鬟和婆子都很照顾,慷慨待人当。当佳蕙来潇湘馆送茶叶的时候,正好又赶上贾母发放月例,黛玉随手抓了两把就给她。蘅芜苑的婆子冒雨来送燕窝,黛玉也很大方地打赏了几百钱,“打些酒吃”。

其二,黛玉的“促狭嘴”背后有一颗“水晶心”。

黛玉把刘姥姥戏称为“母蝗虫”,也是一个被很多人误会她刻薄小气的地方。其实,这并非黛玉不懂得怜老惜贫,而是出身钟鸣鼎食之家的她真的不懂人间疾苦。这只不过是黛玉源于一派天真的戏谑而已。

难怪宝钗称赞黛玉,那是用了“春秋”的法子,将刘姥姥游园的情景形象地展现了出来。这种雅谑,远不是妙玉那种把刘姥姥用过的杯子都要砸碎的内心嫌弃。从黛玉一心一意教香菱学诗就可看出,黛玉并无等级观念,对下人也是一视同仁。

其三,黛玉的“尖牙嘴”背后有一颗“玲珑心”。

黛玉的伶牙俐齿,见识过最多之人,非宝玉莫属。这种针尖对麦芒的锋利,源自少女爱情里的患得患失。因为忌惮金玉良缘之说,黛玉在嘴巴上也没有饶过宝钗。就连宝钗自己都说,“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也不是”。

这种喜欢拈酸吃醋的小女儿情态,是每一个情窦初开之人都会有的经历,因而不能视作黛玉特有的刻薄小气之状。相反,这正是黛玉的可贵之处,追求两情相悦的灵魂之爱,坚持孤高自许的诗人之心。

那么,导致很多读者误会黛玉“刻薄小气”的根源在呢?私以为,是黛玉的“善妒”,源自爱情的惟一排他性。寄人篱下而敏感多疑的黛玉,最大的心结就在于金玉之说。这种本能的善妒,表现在言行上,就是黛玉的嘴上不饶人,言语尖刻。

在古代,妇女“善妒”,被视为“七出之一”,丈夫可以因此休妻。正如《大戴礼记·本命》所云,“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在这种观念影响下,黛玉的人物形象难免被人所误会与厌恶。

总之,新红学鼻祖胡适之所以对林黛玉厌恶至极,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对《红楼梦》小说价值的低估和对黛玉性格的误读。而这又与胡适自身的知识结构、研究方法以及成长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私以为,黛玉固然不完美,但“刻薄小气”实属误读。诚如周汝昌先生所言,黛玉“太自我,太狭小,没有世界天地”,或许不受一些人喜爱,但对于宝玉和那些真正理解黛玉的读者来说,我们喜欢的就是那样的黛玉。

黛玉的可贵,就在于那个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还能保持自己的纯粹与天真。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言,“任性孤行,归真返朴,黛玉得之,晴雯也得之。但是人生在世,一味任性天真,无所顾忌,也是不行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心向往之。


此笺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看一则趣闻,说胡适参加“红楼梦女性选举测验”中曾经公开表示喜欢尤三姐,理由则谓“因为她有点骨气”。而他不喜欢林黛玉的理由是“因为她刻薄小气”。

林黛玉

那么他为什么厌恶林黛玉呢?

首先,我们先看看看胡适性格特点以及教育背景。他留学美国,回国后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其次,再看看和胡适有着暧昧关系的几位女性的性格特点。

第一位,爱胡适爱的彻底的年轻画家韦莲司,她的爱大气无私,甚至愿意去照顾胡适所爱的女人和胡适的发妻通信成为朋友,丝毫没有半点嫉妒之心。


胡适和韦莲司

第二位,被胡适称为“不可不看的风景”的陆小曼,陆小曼绝对是敢爱敢恨的女性代表,思想前卫,潇洒不羁。

陆小曼

第三位,和胡适度过“烟霞山月的神仙生活”的曹诚英,曹诚英和胡适的爱情轰轰烈烈,胡适为了她差点和发妻离婚,最后因为胡适的发妻以死相逼,曹诚英也只好将她与胡适的爱情结晶堕胎,从此曹诚英再也没有嫁人。

胡适和曹诚英(右一)

再看胡适欣赏的尤三姐也是个性泼辣刚烈,敢于冲破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的束缚。她的死有一种决绝的悲壮!这个可怜而又可敬的女子在污淖中充满着对爱情和自由的憧憬和渴望,把婚姻当作了一根能挽救自己名声和尊严的救命草。


尤三姐

这几位女性身上有着共同的性格特征,为了爱她们义无反顾,果断决绝,即便最后没有得到心中所爱,也没有自哀自怜,敢爱敢恨。即便是胡适的发妻江冬秀,为了捍卫自己的婚姻,也是泼辣如虎,闹得胡适噤若寒蝉。反观林黛玉则是敏感多疑,敢爱而不敢言,只有把爱深深地放在心中,期待着别人能帮她一把,把自己的爱情寄托于别人的怜悯,形成了强烈的依赖感。正所谓,爱至深,伤也深。最后,直至为爱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胡适和发妻江冬秀

所以,从这几位女性的性格分析,我们可能大致了解胡适为什么会厌恶林黛玉吧。


鲸菱晓忆


将现代作家的对《红楼梦》人物的分析加以整理,可从中见出不同特性的文化心理构成。林语堂早年把《红楼梦》作为了解中国人的主要文本,曾有妙语云:“欲探测一个中国人的脾气,其最简易的方法,莫如问他喜欢黛玉还是宝钗。”从“拥钗派”、“拥黛派”、“非钗非黛派”、“钗黛合一派”这不同的立场上,可见出评论者本人的社会阅历、处世态度。

一般来说,“拥钗派”富于生存策略,深藏不露,雅有容量,较为通达圆融,“拥黛派”则多数个性锋芒毕露,正道直行,不喜作伪,较为孤高与倔强。四十年代,上海《天地》杂志曾刊有一篇妙文《曾国藩与薛宝钗》,该文从个性气质的类型出发,将胡适与鲁迅对举、曾国藩与左宗棠对举,指出:“世人或爱逞能使气,或愿藏拙装愚,这二种人,无以名之,乃名前者的林左型,名后者为曾薛型。”可见钗黛对照确是一个有趣而永恒的话题。

胡适性情温和,改良主义者,圆融通达,当然是倾向于宝钗的中庸,不喜欢黛玉的尖刻。


西安交大黎荔


胡适作为上世纪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除了推动文言文向白话文转化外,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为近代人们的思想解放立下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讨厌林妹妹的人物形象,是否因为在对旧社会制度的抨击下,连带着讨厌起了这位旧文学经典中的女主人公。其实,胡适是非常喜爱红楼的,他认为红楼梦没有在局限于道德的教育和思想的固化,正是因为喜欢他才开始研究它,并开了红学研究的先河,成了鼻祖。

胡适讨厌林妹妹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他的认识中,林妹妹这个人物整日只知道愁着个脸,用哭泣和狭隘的心思去迎接周围的一切。有人问胡适讨厌林的原因,胡适答:“因为她刻薄小气”

的确林有一种别样的美感,可这却也是病态的美。总是显得过于弱不禁风了些。

和胡适同时期一样对黛玉提不起兴致的,还有二位大人物,鲁迅和周汝昌。这三位统一口径,一律持着对黛玉的反感态度。

说实话黛玉相比于宝钗,实在是低了几个档次。前者尖酸刻薄,后者落落大方。而黛玉仅仅凭着痴情,便得到了读者的宽容。其实黛玉唯一的优点仅仅是文才,黛玉言语不饶人,甚至连自己的爱人宝玉和自己都不放过,贾府人人对其难生好感,贾母固然怜爱她无娘,却也不愿将其嫁给宝玉,最终落下个泣血而死的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