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史中諸葛亮的軍事能力真的不如曹真嗎?

lintianliang


我認為諸葛亮和曹真的軍事能力是不分伯仲。

諸葛亮的軍事能力肯定是突出,以一人之力保蜀漢一席之地,六出祁山,七擒孟獲,《隆中對》更是制定了蜀漢一統天下的戰略規劃。

曹真由於神書《三國演義》的流傳,他成為了是三國曆史上被嚴重低估的將領之一,正史中曹真單從軍事能力來說,在曹魏不遜於司馬懿,甚至還有過之,曹丕三路伐吳,曹真是三路打的最好的,後來曹真收復西域,功在千秋。

對於這個問題好在諸葛亮和曹真有過很多次軍事較量,諸葛亮六出祁山,四次對陣的都是曹真,而非現在各種影視劇中的司馬懿。

228年春,蜀漢第一次北伐,諸葛亮首先設疑兵吸引曹真,親率大軍攻祁山,說明蜀漢北伐要成功首先要避開曹真的鋒芒,反映了曹真對於諸葛亮的威脅,而曹真也沒有識破這個計謀,最後由於張郃大破馬謖,諸葛亮返回漢中。 第一次諸葛亮和曹真算平手吧。

228年冬,第二次北伐,諸葛亮出散關,包圍陳倉,曹真部將郝昭堅守抵禦,二十多天漢軍未破,糧盡退軍,曹真遣王雙追擊,王雙陣亡。 雖然王雙陣亡,但諸葛亮是進攻方,無果,諸葛亮此戰下風。

229年,第三次北伐,諸葛亮派遣陳式攻佔武都、陰平。曹真不在雍涼,因此派部將郭淮帶兵援救,諸葛亮親自率軍至建威,郭淮撤退,蜀漢成功得到二郡。 諸葛亮勝。

230年,第四次北伐,實際上這次是曹真的反擊,曹真為主帥,率領張郃司馬懿分三路進攻漢中,數月對峙,曹真病重,兩軍暫時停戰,曹真由於是進攻方,無果,應該曹真略佔下風。

231年,第五次北伐諸葛亮包圍祁山,曹真病重返回洛陽,留司馬懿和張郃抵禦,張郃遇襲陣亡,諸葛亮卻糧退軍。

234年,第六次北伐,諸葛亮出武功五丈原,司馬懿由於上次對陣損失了張郃,因此使用了龜孫戰術,熬死了諸葛亮,蜀軍退回漢中,蜀諸葛病逝五丈原。

因此可以看出諸葛亮六次北伐,四次對陣的都是曹真,總體看來局部有戰果,總體還是不分勝負的,反而曹真剛回洛陽,就折了大將張郃,說明司馬懿在實戰戰場上的能力或許不如曹真,曹真對比諸葛亮來看,硬仗來看,比如陳倉之戰,正面諸葛亮不如曹真,所以諸葛亮也不會多次引開曹真,但論軍事謀略,曹真不如諸葛亮,綜合能力來看,曹真稍微略遜於諸葛亮但也差不太多,畢竟諸葛亮出身謀士,曹真是武將出身。


曹老師xixi


其實不然,也許我們很多人對真正的三國曆史並不瞭解,很多人對三國曆史的瞭解只侷限於《三國演義》裡面,以為那就是真正的三國曆史了,其實要了解真正的三國曆史要看《三國志》。



《三國演義》是作者羅貫中通過藝術的手法杜撰出來的,裡面的很多人物很多事情有的是虛構有的是誇大了的,從《三國演義》裡面我們不難看出,所謂的曹操這一方是當作反面的一方來寫的,把劉備這一放當作正面的一方,隨之而來他們兩方的人物也就存在了貶義和褒義之分了。然而成王敗寇真實的歷史我們沒辦法評價誰對誰錯。


曹真這個人物在歷史中是存在的,並且還是比較有名的一個人物,在曹丕和曹睿當權的時候,曹真被封為大都督,帶著魏國的一杆兵將包括司馬懿在內的抵禦諸葛亮的進攻,而《三國演義》裡面把曹真寫成了是一個貪圖名利,沒有真本事的一個庸才,連司馬懿都不如,然而我們要這樣想果真像《三國演義》裡面寫的那樣,那麼曹丕以至於後面的曹睿還會在用他嘛,曹丕和曹睿也不是那種昏庸之輩呀,所以說曹真能被封為大都督說明他還是有真本事的,是有能力與諸葛亮抗衡的。


事實證明也是這樣,公元228年 諸葛亮舉兵筏魏,一路勢如破竹使得南安,天水等城池被諸葛亮攻破,最後曹真在於郿派大將張賀出兵救援,最終在街亭大破馬謖,使得諸葛亮失去了重要的戰略要地,同時在箕谷擊敗了趙雲鄧芝的偏師,為了免遭夾擊,最後諸葛亮不得不撤兵。


其實曹真還打過很多次勝仗的,並且也還是很有智謀的,他曾經也像曹睿提到過通過子午谷攻取漢中這一計策,並且還被採納,只是因為路途艱難險阻沒能克服,最終無功而返。

所以綜上所述以曹真的能力是有能力與諸葛亮對抗的,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只是在《三國演義》裡面被抬高的。


小程看歷史


小說《三國演義》中說,徐庶做了劉備的軍師,幫助劉備打了好幾個勝仗,曹操知道是徐庶出謀劃策之後,於是就設計抓走了徐庶的母親,以此為要挾,徐庶無奈,只好離開了劉備,去投奔曹操,徐庶在臨走之前,走馬薦諸葛,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然後,才有了劉備和諸葛亮的“三顧茅廬”,而事實上,正史中不是這樣的,正史中是諸葛亮來到劉備這裡之後,徐庶才離開劉備,去了曹操那裡。

《三國志 諸葛亮傳》記載: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原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劉備在新野駐紮時,徐庶去見了劉備,劉備很欣賞他,重用了徐庶,徐庶對劉備說,諸葛亮是個人才,號稱臥龍,將軍您願意見他嗎?劉備說,請你把他請來。徐庶說,這個人不可以屈致,將軍您要親自去請才行。於是,劉備隨即去請諸葛亮,去了三次,才見到。

而劉備請到了諸葛亮之後,和徐庶一起重用,過了不久,好景不長,荊州的劉表病死,劉表的次子劉琮投降了曹操。劉備一下沒有了依靠,面對曹操這個強敵,形勢危急。

《三國志 諸葛亮傳》記載: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

劉備聽說劉琮投降之後,於是率領眾人向南撤退,說是撤退,實際上就是逃跑。這時,諸葛亮與徐庶一起跟隨,後來,曹操在追擊中,俘獲了徐庶的母親。徐庶向劉備請辭,說,我本來想與將軍您共同努力,輔佐您成就一番霸業,但是,現在我的母親被曹操抓了,心裡亂了,也沒什麼心思了,現在就請告辭。然後,徐庶就投奔了曹操。

這件事在正史記載中,和《三國演義》正好相反,但是,《三國演義》裡濃墨重彩,一番渲染,先聲奪人,洋洋灑灑數千言,寫了“三顧茅廬”這個故事,雖說跟正史相反,但是,效果卻更加絕妙。

在新版本的三國裡,曹真被刻畫的好大喜功,心胸狹隘,屢戰屢敗的常敗將軍!比三國演義還不如!其實真實的曹真也是一代名將,《魏略》記載:曹真原來不姓曹,姓秦,他的父親與曹操關係很好!當年為保護曹操而被袁術所殺,曹操可憐曹真年幼喪父,將曹真像自己兒子一樣對待,讓他和曹丕住在一起。有一次曹真打獵,被老虎追趕,曹真轉身射虎,老虎應聲倒下,曹操讚賞曹真的勇敢,讓他統領虎豹騎,征討靈丘,獲勝,被封為靈壽亭侯。

他的主要事蹟:

【215年】 劉備派遣將進軍下辯,曹真以偏將軍的身份帶兵擊破劉備的別將,升為中堅將軍。後來,曹真跟隨軍隊回到長安,又任中領軍。

【219年】 鎮守漢中的夏侯淵陣亡,曹操很是擔憂,任命曹真為徵蜀護軍,督徐晃等在陽平擊破劉備的部將高翔。後來,曹操親自到漢中,撤出諸軍,讓曹真到武都迎接曹洪等還屯陳倉。

【220年】 曹丕繼王位,任命曹真為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雍、涼州軍事,錄前後功,進封東鄉侯。張進等在酒泉造反,曹真派將軍費曜征討,獲勝,斬殺張進等。

【222年】 曹真回到洛陽,被任命為上軍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假節鉞。後來,曹真和夏侯尚等征討孫權,攻擊擊牛渚屯,獲勝,轉拜為中軍大將軍,加給事中。

【226年】 曹丕病重,招曹真與陳群、司馬懿等受遺詔輔政。魏明帝曹睿繼位後,曹真進封邵陵侯,升任大將軍。

【228年】 蜀相諸葛亮兵出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叛呼應諸葛亮。魏明帝曹睿派曹真督諸軍到郿城,於斜谷擊敗蜀將趙雲、鄧芝。安定百姓楊條等脅迫當地官員佔據了月支城,曹真進軍圍城。楊條聞大將軍曹真親自到來,自縛出降。反叛的三郡都被平定,曹真料到諸葛亮下次一定會從陳倉進攻,於是派將軍郝昭、王生守陳倉,修築城池。

主要還是因為南征孫權戰功彪柄,演義裡為突出諸葛亮和司馬懿,把曹真在諸葛亮在北伐時寫成了笨蛋,其實前期的戰爭主要是曹真領導的。直到曹真病逝後,司馬懿這個諸葛亮的“畢生大敵”才繼曹真之後,與諸葛亮拖了四年。曹真與諸葛亮的交戰中未處下風,而司馬懿和諸葛亮首次交鋒,就害死了張郃。不過司馬懿也識虛實,而且能忍,知道自己不是諸葛亮對手後,就一直堅守,直到把諸葛亮拖到病死。(當時司馬懿兵力約30萬,諸葛亮只有10萬兵。)諸葛亮一伐中原時。司馬懿根本沒參戰。諸葛亮出兵時,魏準備不足,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投降,魏帝派曹真統領大軍守郿城,派張郃攻街亭。


胖頭恆


古代真有其人嗎,答案是否定的!


1338825438


確實不如曹真。諸葛亮內政厲害,軍事實力遠遜於內政,三國演義無限誇大了諸葛能力,近妖了已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