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学期必读《声律启蒙》学校需要背诵,感觉孩子读不懂,内容不理解,为什么要背?

大同育儿


最新小编在专栏《从零开始学文言文》中,正在翻译《声律启蒙》,先献丑一段《声律启蒙·一东·沿对革》的翻译:

沿对革,异对同。

沿袭对革新,

互异对相同。

白叟对黄童。

头发花白的老人对嘴边发黄的孩童。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江边清风对海上薄雾,

放牧的儿童对钓鱼的老翁。

颜巷陋,阮途穷。

颜回住的是十分简陋的巷子,

阮籍走的是没有出口的小道。

冀北对辽东。

冀州以北对辽河以东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池子里的洗脚水。

门外头的逆向风。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梁武帝在同泰寺里讲述经文研讨佛法,

汉高祖在未央宫中摆置酒席宴请群臣。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俗念缠心,懒得碰七弦琴;

白发满头,怕再看百炼镜。


回答题主的问题

内容不了解,可以查询网上翻译,毕竟方法总比困难多。

但实际上很多出版社出版的《声律启蒙》是没有全文翻译的,部分字词的注释也很简单。当然,这些版本的《声律启蒙》的教育目的并非让学生理解意思用——主要是认字记词、学音熟韵,毕竟它是启蒙教育类图书。孩子不理解意思,为什么要背诵?对大多数没有深入研究过古诗文的读者来说,认为是不科学的教育方式——事实并非如此。

举几个很现实的例子,大家做个类比就明白了。

例子一、很多学生,在没有接触英语之前,先在辅导班里学习了英语音标;

例子二、在学习乘法运算前,直接先背诵乘法口诀;

例子三、很多小学之前的孩子,坚持背诵唐诗宋词;

例子四、学化学的同学,很早就开始背诵化学元素周期表。

知识是有一定的延迟性的,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在往后才能显示出这些知识的意义。

一年级背诵声律启蒙是最佳时期

在最新的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小学一年级已经出现了《论语》了。

这时候很多孩子还尚在认字阶段,认知和智力发展方面,还不能够达到更高年纪的学生那样的“理解性记忆”。所以如果过于追求理解字词句的意思,造成的结果很有可能是学习内容超过孩子的认知能力范围,适得其反罢了。

认字最快捷的方式就是读和写——大家可以想一想,一篇文章,从阅读到背诵得过多少遍?所以老师如此的安排,本身的目的就不是“理解”,而只是希望孩子认字会读。

举个例子,很对孩子在幼儿班都不会认字时,就会背诵《悯农》这首诗,可是问孩子这首诗是什么意思的时候,却摇头表示不懂了。然而,几年后在小学二年级时候会正式再学一遍,这时候您觉得孩子还会不懂“粒粒皆辛苦”这句诗的意思吗?

总结:

知识并不是需要立刻就见效的,尤其是启蒙教育类的图书。只是它的教育效果有一定的延迟性,这种延迟性表现在当下孩子的阅历和认知不够,而往后当孩子经历过一些事情和更加高深的知识之后,其教育的意义才慢慢彰显出来。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前天学了那么多知识,在后天有的就可以发挥无限大的作用,有的却变得毫无作用。同时,不同的孩子,对这些知识的继承性也不一样。

所以,一年级背诵《声律启蒙》,小编认为是再合适不过了。


玖抒教育


我儿子幼儿园大班开始我就让他背 《声律启蒙》、《弟子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现在二年级,《弟子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全部背熟并理解,《声律启蒙》背了一半,刚开始孩子有些吃力,非常不喜欢,但背会的多了就有成就感了,也就不排斥,甚至会主动背,写作文或者出去旅游都会不由自主冒出几句诗词,日常行为更是句句弟子规。


哭泣的鱼222


你好,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发表一下我自己的见解,纯属个人意见,有不同看法或观点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首先,我们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具有天然的音乐性;音节分割明确而齐整,抑扬起伏,节奏清晰,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记易诵。并且古诗词除了音乐性,它还内容健康,对仗工整,容易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提高祖国汉文化的认同感 。这种长期的积累背诵,还有助于培养语感。而语感的形成对于他以后在理解语言文字篇章的含义具有非同凡响的意义。

其次,小孩子从小进行古代诗词的背诵,不是为了理解,更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一种启蒙,语言的启蒙,语感的启蒙,这是一种内在的语文素养。作为家长的,不要强迫孩子来读,而在有意无意思之中,不断的进行渗透,让孩子来进行背诵。比如,在车上,去商场,公园里等等所有的场景下,都可引导孩子来记忆。时间久了,自然就记住了。

第三,多背诵古诗文,对于孩子的个修养的提升也是有很大作用。不要认为孩子小,修养以后再培养也不迟。腹有诗书气自华,颜值不够,读书来凑,从小养成习惯,长大之后他会更爱读书,一定比别人高一个层次境界,一定会成为一个内外兼修,有素质有教养有内涵的人才。当他看到湖光山色,鸟儿飞翔时,他会情不自禁的吟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哇赛,好多鸟呀!当他在戈壁上看到日落时,会吟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不是只会说,我去,全是沙!

总之,小孩子背诵经典,不要求理解意思,也不是为考试而背诵,重要的是培养他语文核心素养,为把他培养成为一个有内涵,有修养,有知识,有高尚情操的人打基础。


启航语文


《声律启蒙》这本书,它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节奏响亮、声调和谐、用语简练易懂,让儿童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于经典而言,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必经过时间的淘洗、实践的打磨。《声律启蒙》为康熙年间进士车万育所著,上承明代司守谦的《训蒙骈句》,下启李渔(号笠翁)的《笠翁对韵》,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蒙学实践,被证明是对儿童声律启蒙的不二之选,这一点毋庸置疑。
1、增加词汇量,文中出现大量的同义近义词、反义词,举个简单的例子,“翁”的同义词,读过的知道“叟”,我们都知道“皓”是指的白色,可是“皤”呢?又有几个人知道?反正我几十岁的人,在没读声律启蒙之前是不知道的。我从书中挑选了一些词,单独看起来更加直观一些,例如:来去、来往、密稀、贫富、塞通、沿革、异同、明暗、淡浓、仁义、陋穷、叟翁、暮晨、栽种、社稷、家邦;还有叠词,天浩浩、日融融、莺恰恰、雁雍雍;风淡淡,月浓浓;秋雨潇潇、春风袅袅;鱼圉圉,鸟喈喈、山岌岌、水淙淙等等。许多生活中根本不会出现的词汇,通过诵读无形提升词汇量。
2、提升理解能力,通过了解每个词字、每句话的意思,给今后古文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提高写作能力,巫山洗雨,下雨用“洗”生动别致,让孩子接触多种多样的修饰手法,原来下雨还可以这样写。山用“嵯峨”我们都常见,但花用“灼烁”;草用“蒙茸” ;竹用“扶疏”来形容。忍不住感叹以前语文真是白学了!
4、增强人文知识,涵盖很多历史典故。“禹、舜”都是谁?“羲、农”又都是谁?“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又都讲的是什么样的故事?“绣虎对雕龙”,“绣虎”是指绣的老虎图案吗?“雕龙”是雕刻出的龙吗?都不是,指的却是两个历史人物,多么有趣!背着背着,还拓展出大量历史知识,受益匪浅。
5、锻炼记忆力,记忆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多记多背对锻炼孩子记忆力大有好处。尤其是年幼的孩子,机械记忆是记忆力训练里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邱爸爸说


《声律启蒙》是古代蒙学读物,是古代给低龄阶段儿童学习的读物,为作近体诗打基础的读物。我们现代的老师也不太懂。如果只是让孩子们读一读,背一背,会培养一点对韵律的敏感,但是意义不大。

《声律启蒙》是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它按近体诗所循平水韵三十平声韵部编成,每个韵部有三段韵文,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以及十一字对,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虚实应对。我们学习《声律启蒙》要用吟诵的方式来读,要学习平仄,练习对对子,记韵部,识典故,明意象,因为《声律启蒙》是为作诗做准备的蒙学读物。

学习《声律启蒙》要吟诵

如果用朗读的话,由于没有遵循它的特点,无论情感多么饱满,无论怎样变化方法,都没有韵律感。

吟诵是中国传统读书法,是有旋律的,根据《声律启蒙》的格律而吟诵。吟诵遵循它本身平仄的特点而产生长短不同的声音,琅琅上口,极富音韵之美。

学习《声律启蒙》要记韵部:

《平水韵》是唐宋时期的雅言文读系统,自隋唐开始,直到今天,作古诗词都是用这个系统。《平水韵》分为五卷本,是将“平、上、去、入”分开的,但平声字太多,就分为两本“上平、下平”。其中平声30韵(上平声十五韵,下平声十五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加起来是一百零六个韵,所以叫一百零六平水韵。《平水韵》承载了唐诗宋词的声韵与诗味,对学习研究创作唐诗宋词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近体诗是一座房子,平仄格律就是它的基本框架。

学习《声律启蒙》要学平仄

一二声平三四仄 ,入声归仄很奇特。

普通话中一二声为平声,三四为仄声,入声属于仄声。

学习《声律启蒙》要训练对对子

一字对:云对雨,雪对风。

扩展训练:云对?雪对? 乌云对?

两字对: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岭北对江东。

扩展训练:来对去,鸟对虫,北对东。

三字对:三尺剑,六钧弓,

扩展训练:剑对弓,宝剑对?

五字对:人间清暑殿对天上广寒宫。

扩展训练:人间对天上,清暑殿对广寒宫

七字对:两岸晓烟杨柳绿对满园春雨杏花红。

拓展训练:晓烟对春雨,杨柳对杏花,绿对红,绿对?

十一字对: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对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拓展训练:风霜对烟雨 客对翁……

注:训练对对子,要从一字对训练开始,然后向两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子对延展,扩展一类的对子,比如颜色类,树木类,天气现象类等等。

学习《声律启蒙》要学历史典故

举例典故:颜巷陋 

颜回,字子渊,是孔子的得意门生。颜氏家族到颜路、颜回父子时,除了保有祖传的贵族身份及颜路的鲁卿大夫头衔外,便只有陋巷简朴的住宅及五十亩郭外之田,十亩郭内之圃了。些许田产难以维持一个贵族家庭的生计,颜回父子不得不省去作为贵族家庭的一般性开支,简居于陋巷。“一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见《论语·雍也》)

吃得不好,住得不好,给别人每天愁死了,颜回仍然不改其乐,这里的乐不是一般的快乐,而是闻道的快乐,颜回可以做到三月不违仁,三个月“工夫”不断,三个月一直守护内心的那种温暖。

如果颜子长寿,必然是传儒家道统的人。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日:“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颜回死的时候,孔夫子哭了,说:「天丧予!天丧予!」老天爷你不想让我活了。这可是我的接班人啊,因为颜回是仁这方面体会得最充分的人,有体仁工夫的才是真正的儒者。

学习《声律启蒙》要学例诗

例如押一东的例诗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大橘子侃古诗


谈谈个人看法。有些东西孩子确实不理解,读不懂。但是,熟练诵读有很大好处。能够锻炼,培养孩子脑力,提高智力。培养孩子的品行。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声律启蒙》是有关诗词韵律,对仗等方面知识的文章。虽然我们的孩子可能不会去作诗写词,但是一定是要读诗词的,了解诗词方面的一些知识有利于孩子的学习。



现在,有些家长,从小就让孩子读几首诗词,或读《论语》,《诗经》,《三字经》,《弟子规》等等。里边有很多字孩子是不认识的,孩子也不理解是什么意思,但是孩子们也很爱读。家长这样做,我想首先是让孩子多认识一些字,这些国学经典,读起来朗朗上口,孩子喜欢读,以此来认字,为以后孩子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其次,用这些经典,培养孩子的品行人格,孩子终究会长大,最终会理解的。为孩子的成长,将来更好的走上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纵观社会,从古到今很多名人贤士,以至现在的伟人无不从小深受国学经典的熏陶,才有如此成就。所以,要求孩子从小诵读经典,有百利而无一害。


小桥流水1004


《声律启蒙》和《三字经》《百家姓》一样,都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优秀的经典启蒙读物。

小孩子读背这些经典启蒙读物是有很大好处的。中国古代教育非常重视诵读,通过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古人强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诵读,除了加强记忆,还可以让学生在诵读中自己体会含义,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当然,孩子如果不了解含义,机械地死记硬背,既枯燥无味,又记忆困难。家长不妨带着孩子先简单了解一下内容,指导一下背诵方法,孩子背起来就会容易得多。

从去年开始,中央电视台新开办了一个传统文化栏目叫《经典咏流传》。里面就是一些名星歌星对经典诗词通过谱曲演唱的方式,来传承经典文化。里面就有《声律启蒙》的演唱,孩子应该会喜欢。


诗意南山


汉语是声调语言。以诗词为代表的汉语言文学传统向来以文气为魂,以声律为体,讲求语言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要体现出美感。受过基本语文教育的成人都会被古诗词精炼的用词所表达的优美意蕴打动,但人们往往忽略一点:诗词独特的声律美对人的感染力是天生的、自然的、没有门槛,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最容易接受,懂不懂其中的含义,倒在其次。

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在造型艺术则为浓淡、疏密、阴阳、向背相配称,在诗、乐、舞诸时间艺术则为高低、长短、疾徐相呼应。诗歌诗歌,诗是歌的最高形式,歌的基本特点是韵律,也就是节奏,诗不需要乐器的衬托,光凭语言就把这一点发挥到极致。

这就是诵读的意义所在。


北方榴莲君


我想这可能是出于从小培养孩子的语文基础在做积淀吧,因为小孩子还没有受到更多外部环境影响下,学习能力是最好培养的,一旦受外部性因素误导后,再去纠正错误就很麻烦的。

这也就是我一直坚信的启蒙教育大于任何教育的道理所在!!!


人在做,天在看


一年级学《声律启蒙》,拔苗助长啊!太过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