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在江夏镇,到底杀了多少个人?雍正皇帝为何会勃然大怒?

柔沢十


历史上没有江夏镇,当然也没有年羹尧血洗江夏镇的记载。电视剧作者只是这么一写,是为了将来雍正和年羹尧反目打下个伏笔,也是为了电视剧更精彩,当然也就没有雍正皇帝勃然大怒一说。电视剧和历史不能混为一谈。

虽然历史上没有年羹尧血洗江夏镇一事,但就年羹尧的秉性,血洗一个富饶的镇还是能做的出来的。

01

四爷胤禛与年羹尧。

(1)“年羹尧是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加封太保、一等公。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




(2)年羹尧在康熙时期就已经受到重用,其父亲曾是太傅,其兄曾是内务府总管,他考中进士,进翰林院后至内阁学士,学问颇高,不像电视剧里说的像个鲁莽之人。再后来他升任四川巡抚,军政一起抓。据史料记载,这时的年羹尧还未到30岁,是位青年才俊。

年羹尧上折“以一介庸愚,三世受恩”,“竭力图报”

年羹尧很聪明,得到康熙提拔后他上折表示很感激。外放初期,年羹尧很谦虚,也很清廉,康熙对他很是赞赏。年羹尧在与西藏战役中表现突出, 得到康熙认可,任命他为川陕总督,并附上一副弓箭作为赏赐,年羹尧还平定了青海地方叛乱。后康熙将他调回朝中掌管军务。

(2)这时的四爷胤禛正和几个兄弟暗地里争夺皇位接班人。多数兄弟都属八爷胤禩一派,自己这边只有十三弟一人,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十四弟也是他争夺接班人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因为康熙最喜欢老十四。




所以四爷胤禛开始在朝中寻找靠山,借力上位,于是年羹尧就成了他最想拉拢的目标,他娶了年羹尧的妹妹。还有位帮他的人就是被他称为舅舅的隆科多,皇后的亲弟弟,康熙的姑表弟,时任理籓院尚书步军统领。隆科多自己的外甥太子失势,在四爷和八爷之间他选择了四爷,政治本来就是复杂的。

02

雍正与年羹尧。

(1)雍正登基以后将西部的所有事务由年羹尧主管,权利很大。年羹尧也确实出力,平定了大大小小的叛乱,获得雍正封赏,成为了雍正的心腹。

然而后来的年羹尧开始自满,变得不安分,年羹尧面圣时太显骄纵,对于同级的大臣不屑,还自立小团队,收贿赂。在有些事情上开始自作主张,没有完全按照雍正的旨意办事。比如电视剧里讲的血洗江夏镇,这种事情他会干出来的,无非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2)雍正开始对年羹尧不满,而且年羹尧还掌握着西南和西部军权,想除去年羹尧,雍正重用了他的死对头,收集他的罪证,时机到了,将92条罪行列出,直接定罪,年羹尧被赐自裁。他始终辜负了康熙帝“始终固守,做一好官”的警告。

03

结束语

后期的年羹尧对于雍正的指示并不是完全按照雍正的意思去办,无论年羹尧能力有多大,功劳有多大,在皇帝的眼里,他都只是个臣子是奴才,皇帝绝对不会留一个不听话的奴才。

年羹尧的改变,在于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也许他觉得在雍正上位这件事情上,他的功劳最大,他把雍正当做难兄难弟了,忘记了君臣有别。这么聪明的人会犯这种糊涂,有点可惜了。即便没有江夏镇,也会有张夏镇李夏镇这样的事件,年羹尧早晚会惹怒雍正。

也许这其中有更多的历史秘密等着去揭开,欢迎留言。


妖百慧1


首先做一个小小的更正,年羹尧血洗江夏镇的时候,雍正还只是一个皇子并不是皇上,甚至这一时期太子胤礽仍然在复立的状态下,字面上雍正还没有获得皇帝的机会。

也正因为如此,当雍正得知年羹尧并没有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而是极其凶残的将江夏镇700余口无辜男女连同当地地方官兵全部屠杀,雍正是相当震怒的!



这次行动的起因自然是江夏镇的地主大佬刘八女连同他的姻亲任伯安,企图利用任伯安多年整理的有关当朝文武百官丑事的百官行述来向太子胤礽行贿,当雍正得知道这个消息后,也自然察觉到了危险,首先一旦太子掌握这个法宝,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威胁文武百官为其所用,当太子的实力进一步扩大,雍正距离太子的位置将要变得的越来越远,退一步讲倘若太子没有成功反而因为东窗事发让父亲康熙知道,得知太子企图威胁满朝文武,康熙必然要对太子进行打压,与太子关系甚好的雍正也很有可能受到牵连,从而让八爷党趁机再一次崛起,所以百官行述落入到太子的手中,无论是成是败,雍正都不会得到任何有利的一面。

所以经过多方面的考虑,最终雍正老十三和邬思道密谋,决定派遣年羹尧冒险带兵从四川跨境进入江苏,以追捕犯人为名进入江夏镇,抢先夺走百官行述,避免太子和八爷党提前获得这把利剑,考虑到这毕竟是一次违规出兵,江夏镇又是八爷党和太子长期谋夺的地盘,这一地区更牵连着江南的地方势力,这次行动如果做的太过分,很可能会得罪其他的势力和力量,所以一开始雍正就说的很清楚,这次行动的目的只是为了抢到百官行述,得手之后迅速撤退,只要不伤及无辜不扩大影响,事后以追捕犯人的借口在朝廷上解释也算说得过去。



可以说从雍正的角度上来说,这样的布局比较完美,既可以提前下手抢得百官行述,又可以避免得罪其他势力,在康熙面前也能有一个完美的解释,可雍正却却唯独忽略了另一个关键点,他想到的东西只是针对他自己,确切的说是为了确保他自己的安全,但对于直接行动者年羹尧来说,他却不敢这么想,因为雍正的布局,对他而言是充满危险的!

首先他虽然得到了十三爷的手令,可毕竟越境出兵是触犯大忌,抓捕犯人不动用江苏江夏镇周边的军事力量,却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调集军队,这样的借口能保证在康熙面前解释的通吗?也许可以,但也许不可以!年羹尧必须要考虑到这样的隐患,更重要的是作为已经是四川总督的年羹尧,更明白江夏镇是江南著名的商镇,被康熙皇帝御赐为天下第一镇,全镇上下有数不清的财富,更跟地方和朝廷官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冒险跑到这里去抢劫,还要放江夏镇的大地主刘八女一条生路,谁能保证刘八女事后不会展开报复,谁又能保证江苏的地方势力和朝廷与江夏镇有关的官僚力量不会趁机向自己开炮?只是行动必然要出动大量的军事力量,如果事后遭到清算,天晓得自己的手下会不会有人充当叛徒把自己的老底掀出来,所以一旦康熙产生疑惑,众多官僚集团向自己发起攻击,见此情景的雍正是否能替自己出头,这恐怕是年羹尧更需要考虑的问题!

所以年羹尧在行动前,不仅仅要考虑如何行动得手,更要考虑事后能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能不能将雍正捆绑到自己的战车上,彻底的帮自己解决各方的压力,为了达到这个目,年羹尧只能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将这次行动彻底走死,彻底走绝!让这次行动完全没有回头路,只有这样的结果才能让被逼到悬崖边的雍正不顾一切的为自己开脱,而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年羹尧必须要做到一个结果,那就是彻底杀光江夏镇的人!

江夏镇700口的人命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所发生!

把全镇上下所有无辜男女老少连同刘八女全家全部处决,亲眼看到这次行动的外人,再也没有机会说出这次行动的内幕,血洗了江夏镇自然也意味着年羹尧所部官兵将全镇的财富抢劫一空,每个人时候都分了一大笔赃款,自然谁也不会选择多嘴!至少在这次行动的本身上,所有的秘密直接被压盖住了,更重要的是当消息传到北京,收到消息的雍正虽然大为光火,但却也无可奈何,毕竟年羹尧是奉了自己和十三爷的手令,理论上年羹尧的任何一个做法都是受到了自己的指使,雍正反倒有嘴也说不清,说自己只想下令抓捕逃犯,只不过年羹尧到了外地滥杀无辜,这样的解释说出去有人信吗?谁都知道年羹尧跟江苏的地方势力根本没有利益瓜葛,反而多年前的雍正却在江苏出巡的过程中与当地发生冲突,说自己跟屠杀没有关系,谁信呢?



所以得到消息的雍正,只能硬着头皮把责任揽到了自己头上,反而间接保住了年羹尧的安全,可以说在这次行动中,年羹尧就展现出了不一样的素质和头脑,这个时候的他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下官和奴才,而是一个正八经的指挥者,他的敏感意识已经丝毫不亚于雍正。

有意思的是,当得到江夏镇惨案的消息的时候,作为雍正左膀右臂的老十三和邬思道却都在第一时间帮年羹尧在雍正面前疏通,强调这次行动太过于危险,为了达到保密杀人灭口,抢劫当地的财物分给参与的官兵也是迫不得已的事,也间接促成雍正对年羹尧的谅解,但相信两个人都压住了另外一句话,那就是年羹尧的目的并不仅仅如此,更是想在这次行动中彻底划清界限让雍正来承担责任,顺便利用抢劫的巨额财富来扩充个人势力,在雍正还没有获得真正胜利的关口,已经察觉到年羹尧小九九的邬思道和老十三,并不适合讲这些话说给雍正!


辽宁资深球迷


总共杀了700多人!不过年羹尧做得对,这一点连康熙都认可。雍正当时之所以会生气其实是配合年羹尧演双簧,为了把自己撇干净,这种事一个人背锅就行了。在这件事上年羹尧也并没有吃亏,他的行事风格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并为他最后上任大将军铺路。

年羹尧屠杀江夏镇有三个目的,其中一个为了忠,一个为了公,一个为了私。从忠心角度来看,年羹尧杀刘八女等人是为了忠于雍正。胤禛在江南办完事返回途中过境江夏镇被刘八女整了个下马威,当时胤禛就说了一句再也不想见到这些人,所以年羹尧就把这件事办了。

其次则是为了公!江夏镇之所以成为局中之重就是因为把所有参与夺嫡的阿哥全部牵扯进去了。这只要留着活口说出去那么就会导致这些人不安心并提前做出出格事。比如,太子很可能会弹劾八爷九爷,八爷九爷又会把四爷十三爷扯下水。因此,灭口是保证国家不动乱的根本。

第三点,冲着银子去的。江夏镇的银子太多了,年羹尧抢着银子就走了,肯定不能留下人口说自己抢了多少钱。


优己


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江夏镇700余口一夜之间被屠戮殆尽,被康熙奉为“德化之地”的江夏镇也被年羹尧付之一炬,就此成为了一片废墟。

《雍正王朝》中,雍正安排时任四川提督的年羹尧借道南京面见康熙,再到北京向吏部述职的过程中,带领自己的四川官兵,拿着刑部十三爷的手谕,到江夏镇去捉拿钦犯任伯安、刘八女等人,并且趁机找到任伯安所著的《百官行述》。

年羹尧和岳钟琪率领500名四川军士潜入江夏镇,成功拿下了任伯安和刘八女,并且控制了驻防在江夏镇的淮安营官兵,同时从任伯安处追问到了《百官行述》的下落。而就在年羹尧已经完成了雍正和十三爷给他的全部任务后,年羹尧竟然下令将江夏镇上下全部屠戮,此时的江夏镇完全变成了“人间地狱”。

包括任伯安、刘八女在内的江夏镇男女老幼,以及阮必大千总率领的淮安营驻防官兵,共计700余口,被年羹尧一夜之间全部屠尽,江夏镇的全部财产也被年羹尧全部带回了四川,最后,年羹尧更是将江夏镇付之一炬、彻底焚毁。至此,被康熙奉为“德化之地”的江夏镇也就变为了一片废墟。


雍正和十三爷对此勃然大怒,并不仅仅是因为年羹尧屠戮了江夏镇上下700余口的性命,更是因为年羹尧的行为将二人置身于非常不利的境地。

首先,雍正开始发现年羹尧已经开始不受自己的控制了。

雍正府上的“篱笆牢靠”是出了名的,足可见雍正对于下人的管束和要求,年羹尧本就是出自雍正府上的包衣奴才,对于雍正的要求他不会不知道,可是明知如此,还要不顾雍正和十三爷的命令而滥杀无辜,越权行事,必然是雍正所不能接受的。

况且,年羹尧不同于普通的奴才,他是雍正府上走出去职务最高、权力最大的,因而也是为雍正给予厚望,更是为雍正赖以为心腹准备予以重用的,而年羹尧却出现了如此不听话的行为,让雍正感觉到自己对于年羹尧的控制力和约束力减弱了,自然会对此非常的生气。

更为重要的是,年羹尧这样的行为事前没有任何的征兆,同时也与雍正一向以来主张的“以善为本”的佛家思想所背道而驰,因而也就会产生愤怒之情。

其次,年羹尧的行为将雍正自己和十三爷置于了非常危险的境地。

这次年羹尧屠灭江夏镇的行为,不仅仅涉及到了700多口的人命,还涉及到了淮安营官兵被杀一事,而淮安营正是八爷党成员之一的十四阿哥胤禵所管辖的范围,因而这件事情也将必然为八阿哥胤禩等人知晓,成为八爷党攻击雍正、十三阿哥等人的工具。

毕竟,年羹尧手中拿着的是刑部十三爷的手谕,十三爷给年羹尧发函,绕过地方臬司衙门跨省抓人,本就是违反了朝廷的制度流程,本就不合朝廷的规矩,而年羹尧这次又背负下如此的人命要案,十三爷乃至雍正自己都会难逃干系。

而从最后的结果看,尽管年羹尧没有受到处罚反而得到了升迁,但是康熙却将此列为了十三爷的罪状,最终将十三爷圈禁起来,可见,雍正的担心与恼怒也是不无道理的。

再次,年羹尧的这一行为,很有可能将雍正夺嫡的全盘计划彻底打破。

此时的雍正,已经在邬思道的提议和十三爷的支持下,开始了夺嫡的行动,雍正的策略也是非常的明确,就是先依附于太子之下,然后再图机会与太子与其他皇子竞争,而这个时候的首要目的就是要迷惑康熙、太子以及参与夺嫡的其他皇子,掩盖自己的夺嫡意向和企图。

而年羹尧的行为却完全打破了雍正的安排,也让雍正的计划差一点就彻底落空。

一来,十三爷胤祥表面上对于太子阳奉阴违,放了刘八女,但是背后又下令拿人,必然是将雍正推到了太子的对立面上。

二来,给雍正和十三爷制造了这么大的一个把柄握在八爷党的手中,对于雍正的夺嫡之路是莫大的干扰。

三来,原本在康熙心中留有好印象的雍正和十三爷,也会因为暗地里让年羹尧做这样的事情而引得康熙的反感。特别是让年羹尧前脚在南京给康熙请了安,转头就去江夏镇抓人,完全不合康熙进行协商与汇报,还制造如如此惨案,必然也会让康熙为之震怒,进而也会迁怒于雍正和十三爷。

也正是因为年羹尧的这件事情直接关系到了雍正的夺嫡,所以雍正在得知之后才会如此的震怒。


好在雍正及时有效地处理,最终将这件事情平息了下来。

雍正得知年羹尧屠戮江夏镇的事情后,随即让年羹尧在柏林寺中闭关清修,实际是将年羹尧隔离了起来,然后假借家中被盗与十三爷配合拿到了任伯安的《百官行述》,并且当着所有皇子和上书房大臣马齐的面,烧掉了《百官行述》,而雍正也借机解释了年羹尧屠城的原因,在面上将这件事情圆了过去。

而康熙整件事情后,并没有处罚年羹尧,反而将年羹尧升任了四川巡抚。此时已经不再彻底信任年羹尧的雍正,也设计让李卫跟随在年羹尧左右,充当自己的眼线。


雍亲王府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整件事情的经过吧,不然可能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江夏镇事件到底是什么事情。

真实的历史上,包括《清史稿》这一类的相关记载,其实并没有江夏镇的痕迹,自然也就应该没有年羹尧屠杀江夏镇这一事件了。而题目中所说的,是出自影视剧《雍正王朝》中的一个片段。

赈灾归来,途径江夏

影视剧中,故事的开头是源于康熙早年间的一次南巡,故事的地点就发生在南方的江夏镇,康熙第三次南巡的时候,住在了江夏镇的一户庄子里,他感受到江南的风土人情,十分淳朴,于是在高兴之余就亲手写下了“礼仪德化”四个大字,之后由专人负责刻成牌匾送给了庄主刘焕之。

康熙爷亲笔题字,自然尊贵无比,因此就有说法,见到此匾额犹如皇帝亲临,虽然没有御赐的兵符或者其他的有权利的物件那么有用,但是起码在这块匾额的面前,不能骑马等等不尊敬的行为发生。

这一年,四爷胤禛和十三爷胤祥赈灾结束之后途径江夏镇,胤禛想起之前来过此地,就想故地重游一番,没想到和第二任庄主刘八女发生了冲突,激动之下的刘八女将康熙皇帝御赐的匾额抬了出来,让四爷等人吃了个哑巴亏,而如果仅仅是如此,可能胤禛胤祥两人还找不到什么把柄去收拾刘八女。

命人抓捕、徒造杀孽

恰逢刘八女的姐夫任伯安犯了罪,还有就是任伯安手中有一本《百官行述》。这个行述记载了文武百官的一些言行举止和把柄,可以说在争皇位的过程中,谁都想得到,因为得到了就是手中多了个大杀器吗。

因此十三爷就给准备回京述职的年羹尧一份手谕,让他途径江夏镇的时候去把钦犯任伯安和包庇他的刘八女抓回来。

年羹尧作为最开始就跟随四爷胤禛的包衣奴才,自然知道四爷和十三爷在江夏镇发生过的事情,到了江夏镇之后,除了十三爷要的人以外,全镇百姓以及驻守在此的官兵,都被年羹尧屠戮一空。

年羹尧杀了多少人呢?

影视剧中十三爷和年羹尧对话中,说有七百多人,而在镇内的张老汉曾经说,江夏镇有一千多户,就算每户一家三口,再加上死去的士兵,加在一起足有五千人了。真的可以说,年羹尧将江夏镇一夜之间变成了人间地狱。

为什么生气?

当时的雍正,并没有登上帝位,所以还是叫四爷吧,我认为四爷胤禛生气的原因有三

一、年羹尧不服管教,擅自行动。朋友们要注意,最开始给年羹尧的命令是抓刘八女和任伯安回来,并没有让年羹尧私下杀手,但是年羹尧却一夜之间杀掉了那么多人,展现出了他暴虐的本性。

这让胤禛觉得自己这个手下有一些擅自行动,越权的行为,虽然这个时候的年羹尧是实心实意的想为胤禛办事儿;

二、破坏计划。本来四爷胤禛是想让年羹尧偷偷的将其二人带回,这样,记录着百官言行的小本本就能神不知鬼不觉的拿到自己手中,为之后争夺帝位增添一份有力的大杀器,但是经过年羹尧这么一闹,文武百官再加上皇上皇子,没有一个不知道的,还怎么将《百官行述》死藏起来,只好当中烧毁。

三、影响自己形象。年羹尧是胤禛手下最忠心的人,无人不知,当时的胤礽已经恢复太子之位,四爷胤禛的打算是隐藏幕后,让太子和老八相互掐架,他坐收渔翁之利,因此平常也都表现的不想争夺皇位,没事就出去赈赈灾啊,下下乡,去慰问什么的。

但是年羹尧做出这件事情来,不就暴露了自己想要抓住机会控制百官的心思了吗,之前做的很多事情都会白费。

由此可以说,年羹尧为了让自己主子开心,私下做的决定,打乱了胤禛的一部分计划,手下还暴露了部分本性,他怎么能够不生气呢。


关注小太阳,每天都有新鲜的历史知识双手奉上哦。


小太阳D


雍正皇帝那时之所以愤怒,有三个原因。一是怪年羹尧滥杀无辜,江夏镇刘八女是个恶霸,而且还和阿哥们有关系,雍正是真想啊杀了他,但是江夏镇还有很多无辜平民,有些还帮助他雍正一行,年羹尧为了掩盖行迹,就全部灭口,把全部财产据为己有,雍正大怒是可以理解的。


二是雍正最开始安排,并没有让年羹尧全部灭口,而年羹尧却不遵守命令,私自做决定,这是雍正所不能容忍的。年羹尧是雍正的家奴,应该不折不扣的执行主子命令,不能丝毫改变,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年羹尧的野心、狠绝、不好驾驭。为雍正日后处理年羹尧埋下伏笔!

三是没有不透风的墙,这是传言出去,人家都会说雍正不爱惜百姓,杀伐心重,做事不计后果,不可能成就大事,一句话就是对雍正名誉有所损害!这是雍正不能容许的,雍正是有想法的人,还想当皇帝呢?这年羹尧不是败坏雍正的计划嘛!



所以雍正会生气,还是真生气了!

我是敏学讷言,关注我共同欣赏历史故事!


敏学讷言


雍正之所以会生气,之所以会对年羹尧下手,从来都不是因为年羹尧在江夏杀了多少人,只是因为雍正想杀他了。

当然,年羹尧血洗江夏镇一事是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一个剧情,不是正史中所记载的事,但是实际上却也有迹可循,清史稿对于年羹尧有这么一段记录:

“山西巡抚伊都立、都统前山西巡抚范时捷、川陕总督岳锺琪、河南巡抚田文镜、侍郎黄炳、鸿胪少卿单畴书、原任直隶巡抚赵之垣交章发羹尧罪状,侍郎史贻直、高其佩赴山西按时捷劾羹尧遣兵围郃阳民堡杀戮无辜,亦以谳辞入奏,上命分案议罪。”

我们可以看到,吏部侍郎史贻直和刑部右侍郎高其佩去山西找山西巡抚范时捷弹劾年羹尧,弹劾年羹尧在陕西郃阳屠戮无辜百姓,随后又将年羹尧的罪行上奏给雍正皇帝。

实际上,年羹尧当时是因为郃阳地方上有人猖獗地走私私盐,所以他为了打击违法盐贩,这才命令河东运司使金启勋率部去抓人,可是因为金启勋没有事先告知当地百姓,以至于官军突然在夜晚出现的时候吓坏了百姓,百姓纷纷被吓得或逃跑,或自缢,或跳崖,或溺井,总之死了很多人。

这便是史书上所说的“郃阳缉私死命案”,或许也是《雍正王朝》中“年羹尧血洗江夏镇”的历史原型。

那么,年羹尧到底在“江夏”,或者说在“郃阳缉私死命案”一案中的郃阳杀了多少人,竟然惹得雍正皇帝勃然大怒呢?

年羹尧在郃阳到底杀了多少人,史书上并没有写明,但是雍正皇帝之所以会生气,以至于治年羹尧的罪,绝不是因为“郃阳缉私死命案”,雍正想动年羹尧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郃阳缉私死命案”的发生只是让雍正找到了一个彻底打垮年羹尧的借口罢了。

年羹尧曾经深得康熙皇帝的欣赏和重用,21岁中了进士,30岁便已经升任一省巡抚,康熙六十年的时候已经成了川陕总督,不可谓不风光。

雍正即位之后,也很欣赏年羹尧的才能,当然他也希望能够借助年羹尧的实力坐稳皇位,所以继续和康熙时期一样对年予以重用。

也正因为雍正的重用,年羹尧的政治生涯在雍正时期达到了顶峰,升为抚远大将军,总理四川、陕西和云南三省军政,人人称他一声“年大将军”,换了谁不得膨胀?

年羹尧的膨胀,几乎已经触及到了雍正的底线,也让雍正对他彻底地失去了信任和容忍度。

此时的年羹尧,在雍正的眼中已经从忠心可用的能臣良将变成了一个“才气凌厉,恃上眷遇,师出屡有功,骄纵”的人——这个年羹尧呀,确实很有才华,可是他也仗着朕对他的信任和重用,仗着他打出来的战功,变得娇纵了起来。

年羹尧的骄纵不仅是对外人,即便是对于雍正,也是如此,如果他能学学和珅拍乾隆马匹一样,或许结局也不会那么惨。

雍正能容忍年羹尧对别人骄纵,可他能容许年羹尧对自己骄纵?显然不能。

除了骄纵之外,年羹尧还有不少僭越的行为。

他驻守边地的时候,蒙古王公去见他,额驸阿宝去见他,都得对他行跪礼;后来,他在回京觐见雍正的途中,经过陕西和直隶,陕西巡抚范时捷和直隶总督李维钧都得乖乖地跪在路边迎接他;等到他即将到京城了,官府还得为他清路和驱逐百姓,朝中的王公重臣们也得一个个出城跪迎他。

年羹尧可谓是出尽了风头,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皇帝呢!

雍正听说这些事后会怎么想?哎哟,年大将军呀,朕好像才是皇帝吧?怎么你的架子比朕还要牛气,功高盖主了是吧?要不这皇位我也让给你坐算了?

这也让雍正不得不怀疑,年羹尧谋权篡位的异心。

所以,雍正便开始疏远年羹尧,并且想方设法地找各种借口收回年羹尧的头衔和权力。

雍正一步一步地收回年羹尧手中的权力,又一个一个地摘掉了年羹尧头上的官帽子,这让所有人意识到了一个可怕却又惊喜的事实——年羹尧失宠了,雍正要对他下手了。

雍正带头搞年羹尧了,年羹尧曾经得罪过的人哪能放过他?

所以,年羹尧被翻旧账了,发生于雍正元年的“郃阳缉私死命案”也被翻了出来,范时捷激动得睡不着觉,赶紧将此事写成奏本送到了雍正的面前。

雍正元年的“郃阳缉私死命案”,也因此成为了雍正皇帝治年羹尧罪的导火索。

当时,弹劾年羹尧的人多达数百人,上至中枢部臣和王公,下至地方督抚,个个落井下石,除了确实被年羹尧得罪过的人之外,实际上也有不少是为了站队而弹劾年羹尧。雍正一看时机已经成熟了,于是在雍正三年九月二十六日下旨将年羹尧逮捕入京。

雍正也够狠,一口气让人罗列出了年羹尧的九十二条罪状,会审的判决结果是“当大辟,亲属缘坐”,不过雍正也还留了一点情面给他,只是砍了年羹尧和他儿子年富的头,然后夺了年羹尧父亲年遐龄和年羹尧个个年希尧的官,年羹尧年满15岁以上的儿子则统统被发配边疆。

年羹尧的幕僚邹鲁和汪景祺,也被判了死刑。

此外,年羹尧的族人凡有官职者也一律被革职,并且永远不许出仕为官。


流浪的侯爵


康熙四十八年春天,太子胤礽再次被复。康熙让太子监国,自己领着张廷玉开始了一生中最后一次南巡。

太子复出之后,一心想要保住自己的位子,苦于无良策。

有一天,礼部的王侍郎面见太子,向他提到了一个人——任伯安,目前在刑部大牢里押着,属于十三爷管辖。

王侍郎与太子秘语:想办法拿到任伯安手中的《百官行述》,以此来要挟百官,获得他们的支持,可以提前登基。


要得到《百官行述》,必须先放了任伯安,想要放了任伯安,必须找到十三阿哥胤祥,好在胤祥和胤禛还在自己战壕里。

于是,太子找到了胤祥,许诺郡王之位,条件是让胤祥杀了私藏的郑春华,然后以此为把柄要挟胤祥释放任伯安,然后在拿到《百官行述》这部资料。

看来,太子复出之后,脑洞大开啊!

胤祥将计就计,找到被贬辛者库洗衣服的郑春华,和她谈了一次,发现郑春华对太子有情有义,痴情不改,一直自责是自己勾引了太子,害的太子被废。如今太子复位,自己可以解脱了罪责,去死了。

看到如此痴情的女子,胤祥怎能让她死,就安排人暗地里给她吃了龟息丸,造成假死的症状,然后把她私藏在了四阿哥胤禛的府邸里。

郑春华“死了”,胤祥释放了任伯安和他小舅子刘八女回到江夏镇。

太子连夜书写书信一封,让王侍郎带给任伯安,催要《百官行述》资料。

胤祥和四阿哥胤禛看破太子诡计,来了个先放再抓。

胤祥密令四川提督年羹尧在去南京向康熙述职之后,在到江夏镇秘密办一件事情……

在江夏镇,众官绅给任伯安接风之时,年羹尧出现了,出示刑部手谕,捉拿钦犯任伯安和刘八女。

隶属军部的阮千总出来保护任伯安,被年羹尧诛杀。

在逼迫任伯安交出存放在京城当铺里的银票后,把江夏镇700余人全部屠灭,金银财宝全部押往四川私吞,然后付之一炬。瞬时,被康熙赐匾“礼仪德化”之地的江夏镇化为火海。



江夏镇被屠灭,八百里加急军报送到了主管军部的十四阿哥那里。十四阿哥立刻汇报八阿哥,八阿哥深思良久,猜测出了凶手——年羹尧,进一步确定了胤禛他们的真正目的——获得《百官行述》!


一时间,所有的人都把目光对准了《百官行述》这三大箱子资料。

那《百官行述》是一部啥书?他是任伯安在吏部任职的时候,记录下朝中官员行贿枉法之事,编造成册,以此来要挟同僚。

年羹尧屠灭江夏镇,门人任伯安已死,小金库也被年羹尧掳走,八爷党不会善罢甘休。这就把胤禛和胤祥暴露给了对手,随时都可能让康熙知道。

胤禛想到这里,非常气愤年羹尧的所作所为,太过鲁莽而不受控制,把自己置于危险境地。

事已至此,还得想办法把这件事情圆下来。邬思道计上心来……

胤禛让下人打扮成山西客商去万永当铺当几箱子金银财宝,然后借口财物丢失,报官以后,胤祥责令捕头两天之内破案。最后,胤祥带人查封了万永当铺,顺便取走了《百官行述》。

拿到《百官行述》之后,胤禛召集众阿哥,还有大臣马齐到家中做客,当着众阿哥的面,一举烧毁了《百官行述》。


言下之意很明显,如果我掌握了《百官行述》,众阿哥、朝中大臣包括马齐都得完蛋,如今我把它烧了,你们没有了把柄,自然要还我一个人情,那年羹尧屠灭江夏镇的事情,你们就不要再追究了。

就这样,年羹尧闯下的祸被胤禛和胤祥巧妙化解,年羹尧被胤禛赶入柏林寺忏悔。

此事算是平息,但是太子写给任伯安的那封信被十四阿哥胤禵转交给了康熙,康熙又把这封信转给了太子。太子孤注一掷,开始准备兵变夺权……


品读春秋001


题主您好,据我所知,《清史稿》中并没有“年羹尧血洗江夏镇”的记载。而这个环节是作家二月河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情节架构。因此我简单的将电视剧中的情节给您介绍一下!



重要人物:胤禛、胤禩、年羹尧、任伯安、任季安。

任季安曾官任吏部主簿,利用职务之便将官员一些不良行为记录下来,制成《百官行述》。




任伯安是任季安的哥哥,老八集团骨干成员,任江苏巡盐道,肥差,老爸集团经济支柱,后被踢出局。



胤禛:后来大清的话事人。



胤禩:大哥级人物。



年羹尧:不听话的暴脾气。



关键道具:《百官行述》。

胤禩将任伯安“踢出局”,任伯安用弟弟任季安的《百官行述》要挟曾经的老大。胤禛得知有这么好的“机密文件”,就想拿来looklook,就派手底下的金牌打手年羹尧去“办事”!结果金牌打手不知道哪根筋短路,一下子搞出600多条人命。



完事!

回答的过于简单,请包涵!


BV疯言疯语


年羹尧与江夏镇的交集只可能发生在《雍正王朝》中。剧中,年羹尧奉刑部十三爷的手令前往江夏镇办差,此次行动,年羹尧共带去了五百精锐。表面上看,年羹尧是奉命前去捉拿钦犯刘八女和任伯安。实际上,年羹尧此次行动的真正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百官行述》。



《百官行述》这部书,详细记载了吏部众多官员的把柄,朝堂之中,无论是太子、还是四爷、八爷都试图将这本书据为己有,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这部书与九子夺嫡产生了重要联系。谁想得到这部书,谁的野心也就暴露无疑了。

正因如此,年羹尧此次行动起初是秘密进行的,所有人都蒙面易服,为的就是不为外人所知。刘八女、任伯安等人在江夏镇花天酒地、逍遥快活之时,年羹尧等人悄悄潜入,轻轻松松就制住了这两个钦犯。淮安营的千总阮必大是任伯安等人的保护伞,也很快赶到了现场,与年羹尧等人对峙。面对官兵到场,年羹尧表明身份,亮出十三爷的手令,这才镇住了阮必大等人。试想,如果年羹尧依旧蒙面行动,以年羹尧的五百精锐,对抗阮千总的500+部队,外加庄上的数百兵丁,免不了一场恶斗,胜负未知。年羹尧表明身份和来意,阮必大官小势微,不敢造次。年大将军用了一计瓮中捉鳖,贼喊抓贼,将阮千总带来的部队尽数诛杀。



之后,为了掩人耳目。年羹尧更是将江夏镇夷为了平地,男女老幼,皆死于年羹尧之手。那么年羹尧此次行动,到底杀了多少人呢?

保守估计,也在七八百人以上。千总在清代属于下级军官,低于守备,高于下面的把总。所辖人马在500—1000左右。阮必大所部加上庄上好几百人,所以年羹尧此次屠杀了至少七八百人以上,年羹尧真可谓心狠手辣,不顾一切。


年羹尧此次江夏镇之行,虽然顺利完成了四爷、十三爷交办的差事。但是杀伐太重,又私自吞没了任伯安等人的赃银。雍正怎能不勃然大怒呢?

再者,四爷要的是秘密行动。年羹尧的动静闹得太大了,康熙、太子、八爷党等人最后肯定也是知晓了。为了平息风波,胤禛只能将最后到手的《百官行述》烧掉,这是在平息众怒,也是在向父皇康熙表明态度。
最后,康熙皇帝并没有怪罪年羹尧,因为年羹尧铲除了任伯安、刘八女等奸佞之徒,将表面"礼仪德化",内里肮脏不堪的江夏镇抹掉了,实则是为康熙"遮丑"了。而且,年羹尧此次行动是奉了刑部手令拿人,名正言顺。年羹尧不降反升,成为了四川巡府。


要说此次行动,好处得了最多的,非年羹尧莫属,年羹尧升官发财,不仅成为了封疆大吏,还得了万贯珍宝。最惨的就是十三爷,"擅自派兵剿灭江夏镇"成了后来康熙圈禁十三爷的理由之一。四爷胤禛呢,虽然烧掉了《百官行述》,但是得到了太子密信,四爷也是其中的赢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