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会想起,我的老连队,我的老战友……

老连队,老战友,哪怕分别再久,哪怕是千山万水,总是会时常想起,念起,甚至梦里千回总能遇见。

老连队位于石狮市的东店村,我们都喜欢将它称之为东店二连。虽然现在的二连,早已搬离了原来的位置,但心里念叨的,总还是那个地方。

时常会想起,我的老连队,我的老战友……

2015年老连长老指导员组织过一次聚会,二连的老兵是一呼百应,纷纷前往。由于那年我因有事而走不开,错过了这次相聚的机会,直到现在,我都惋惜与懊恼不已。

东店二连,是我军旅生涯的起点,也是我记忆中最为深刻的地方。这里,有太多的人值得我时常去想去回忆,有太多的事值得我去反复回味。

当年,新兵下连之后,我被分在了二连一排二班。当时班里除了班长、副班长,还有一位老兵,看他的军衔好像又比班长要高,但却基本不管事。只是在我们训练队列的时候,偶尔去转转,给我们纠正纠正下动作要领。

这是我对进入二连之后,第一个让我感兴趣的人物。因为通过我的观察,他在全连的战士当中,是唯一一个佩戴上士军衔的人,不仅如此,我发现全连的老兵都非常尊重他。

好奇之下,我就打听,终于从某些老兵嘴中获取了他的情报。原来这位老兵,是连队最优秀的士兵,已经上报直接提干了。据说过完年,就要到其他连队报到。

再细细打听,这位老兵在连队属于文化程度最高,军事素质最优的那个。听说之后,我是一脸的佩服,没事的时候,就找他聊天,听他讲他当兵时候的故事。虽然与他相处的时间不长,但对我的影响很大。记得那天他临走时跟我交代,要少说话,多干事,要学会夹着尾巴做事,要低调做人。语重心长,现在还记忆犹新。

这位老兵后来在6连当连长,再后来又到一营当过营长。不用多说,估计有的战友都猜出他是谁了。对,他的名字叫祁海。

祁海是二连的一名老兵,当年之所以在战士当中威望那么高,主要还是他的军事素质折服人。他就是时下网络小说里喜欢描述的兵王一类的人物,而之后,我几乎是以他为目标,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泡在训练场,所以我在连队的军事素质,也是一直遥遥领先的。

我的老班长叫朱伟雄,对我要求好像相对要更严格一些。我记得每次训练,都要比别的新兵要多加一点码。有时候我不服气,就想顶撞他,换来的是更严苛的待遇。我印象里,每次晚上小练兵的时候,他手里都会拿一根武装带,只要我一偷懒,一皮带就会甩过来。

不过他甩得很有技巧,有点疼但不伤身体。

快要退伍的时候,他对我说是祁海临走时有交代,对我要“关照”一些。这里的关照,自然是对我的要求要更加严格的意思。也正是因为班长的严格要求,我才会有遥遥领先的军事素质,真的要好好感谢班长。

一班长叫黄志峰,高高帅帅的,当年最令人羡慕的是,指导员的小姨妹来到连队,独独只跟他对上眼。我们经常看到他俩一起坐在俱乐部看电视的情景,一起坐在篮球场情意绵绵的画面。可惜的是,指导员的小姨妹呆的时间不长,记得回家过年之后,就再也没有来过连队,也不知道两人之后有没有修成正果。

要说在所有班长当中,我对四班长梅学忠印象可能会更加深刻一些。印象深刻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与我是老乡,而是他的那张能说会道的嘴。

他的本事最大之处,就是能把我们日常见过的那些窘事,当成笑话来讲,特别是训练之余或是劳动之余,大家笑过之后,特能解乏。

其中的几个段子,到现在还记得。比如某个战友在一次全连集会时,明明武装带系在腰上,却偏偏到处找腰带。全连的人都看到腰带在他的腰上,都憋着不说,只到最后他自己一摸腰带,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出来后,大家才一个个笑得前仰后合。

还有就是某排长有喜欢在熄灯之后点蜡烛看书的习惯,有一次看书看得太入神,蜡烛点着了蚊帐,他浑然不觉,还是睡在他隔壁的战士看见提醒了他,他才慌忙灭火。边灭火还边说,我原以为这蜡烛会越点越亮呢。

时常会想起,我的老连队,我的老战友……

当然,诸如此类的笑话还有很多,都是梅学忠班长讲的,我们也无从考证,但是我们这些新兵都记住了。不过他不仅擅长讲笑话,他的单双杠玩得特别溜,每一次只要他在器械场,我都会认真观摩他的动作,我单双杠后来从一练习玩到了八练习,与他的影响也分不开。

同年兵之中,我的记忆就更加深刻了。与我同一个班的余庆生,我们两个人是老乡,在训练的时候,由于班长对我要求比较严,有时他会偷偷在后面帮助我躲开班长的监视。要说最有意思的是,每到周末,我们两个人总是会到营院外的小店里买袋花生,然后他买一瓶啤酒我买一瓶健力宝,回来后就躲在连队菜地的那个抽水井的院子里,啤酒健力宝就花生,特别的畅快。那时的我,不善饮酒,喝酒会过敏,而他的酒量特别好,所以我只能以健力宝来陪他。

况流泉是一班的,我们俩是一同考上军校的,军校就读也在一个队,毕业后,我分回了二连,他分到了51团。记得当时师干部科的干事在通知他到51团时,他哭得稀里哗啦,当时的我在一旁看得一阵阵的难过,真想跟他换一换,可是又舍不得。

那时的我们,对老二连的感情,真的特别深厚。

时常会想起,我的老连队,我的老战友……

记得94年石狮教育局安排一批老师到连队来军训,我、况流泉与倪晓东三个人负责带这批老师。这批老师大多数都是年轻人,非常有活力,其中主要为女性,好像只有两个男同志。石狮当地的男青年都喜欢经商,当老师的活,一般都是女性来做。我们三个人先是给她们表演了我们最拿手的军事科目,赢得了这批教师的普遍好评。军训结束之后,倪晓东还被当时的带队老师认了干亲,我们也与老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记得我们上军校时,老师们还专门晏请我与况流泉吃饭。

黄云可是个足球爱好者,蒋海滨喜欢泡病号,吴兵性格比较火暴,占胜与我同班,郑勇喜欢与我赛跑步。93年兵我记得张敏利,广东人,家庭条件好,有一回他家人怕他训练吃不消,给他寄了好多的人参,结果他第二天就流鼻血不止,原因当然是吃人参惹的祸,对这件事至今我还有印象。到底是广东人,有经商头脑,好像现在玉石生意做得挺火。

我下连队后的第一任排长邹文彪,江西人,他的言语不多,为人耿直憨厚。我记得他好像特别喜欢看武侠小说,这某种程度迎合了军人的某种特质,行侠仗义,持剑天涯。他长得壮实威武,军体拳打得非常好,记得有一次搞军民联欢的时候,是在东店附近的一个大酒店里表演军体拳,当时我也参加了,后来军体拳打得好,自然与邹排长的亲传身教离不开了。

后来我记得邹排长还没走,又来了一位排长,是刚刚从军校毕业的本科生。这位就是后来连队非常有影响力的指导员蔡建山。当时的他,外表看过去,我们都觉得他是文弱书生,但是与其相处之后,觉得特别有亲和力,到连队时间不久,就能与群众打成一片,大家有事都喜欢跟他交流。

有一次也是连队要搞节目,我写了个相声稿,当时拿给他,心里特别忐忑,原以为他会指出很多问题,结果他看了之后,一通鼓励,之后给了两点意见,这让我激动不已,也越发对自己的写作有了信心。

时常会想起,我的老连队,我的老战友……

蔡排长后来成了连队的指导员,而我,则在军校毕业后,再次成了他的手下一名排长。蔡指导员后来是与欧阳其满连长搭档,欧阳连长原来是我教导队的教员,

一切都像是上帝安排好的一般。

蔡指导与欧阳连长算是东店二连的最佳搭档,我时任一排长,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大小事,他们都会相互协商着来,连队多项建设被评为优秀。他们担任主官的那时候,连队无论是军事训练,还是后勤建设,在团里都是居于前列的。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团结,看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妙处。

老连长陈忠明是我下连队之后接触的第一任连长,高大威武。有一次我在训练中,与副班长发生了争执,当时的我,也许是因为军事素质还好,被陈连长特别关注了。事情发生后,他把我叫到连部,没有严厉批评我,当时他送了我一句话,到现在我觉得还受用无穷。当时的他对我说,“受不了气,就成不了器。希望你在今后一定要牢记这句话”。那天他给我列举一些名人故事,道理一听我就入心了。回去后就向副班长道歉,并在之后再也没有发生过不愉快的事。

说起二连的那些战友与兄长,真的永远都说不完。比如我印象里的邱文胜排长,就是一个有个性的人,特别佩服他的参谋业务水平。还有曾华忠排长,能够给人带来快乐的排长,至今我还记得我们两个人在一起朗诵的“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王国岭排长当年与我一起带新兵,他也是从二连的普通一兵成长起来的。

除了上面我提到老连长、老排长、老班长,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我曾经带过的兵。这群战士,是给我力量给我信心的源泉。我当班长的时候,新兵仇常云,我喜欢称之为“球蛋”,江西人,憨厚实在,我带他的时间不长,后来考军校走了,他一直都跟我联系。

而我当排长的时候,因为我有在师教导队当教员的经历,所以连队一大部分的班长,都是我带过的和教过的。印象深刻的比如全军优秀士兵吴卫超,曾经是一名小学老师,在连队时特别刻苦,各方面表现都非常突出。后来提干,现在已经是一名团级干部了。谢金城,也是一名小学老师入伍的,因为各方面表现优异,也提干了,现在转业在江西,已经是一名乡镇党委书记了。还有一名大学生士兵蒋仕平,各方面表现也很突出,本来也是准备作为重点对象培养的,无奈蒋仕平有着另外的打算,后来退伍了。

时常会想起,我的老连队,我的老战友……

再有就是军事素质特别的好有黄景亮、余政文等,跑400米障碍都可以在1分25秒以内。吴卫超、杨云中、刘新院都是全师“四会教练员”。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连队的文书王振林与黄其碧专门专程到铜陵来看我,这让我惊喜不已。虽然相聚时间很短,但记忆却很长很长。

有些人,有些事,没有提,不代表忘记。曾经一起走过的路,睡过的营房,都在脑海里。曾经一起在队列里唱过的歌,在训练场上流过的汗,同样也会永远在记忆里流淌。

老连队,老战友,时常会想起,念起!永远不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