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仅凭着沛县那群老兄弟的帮助,真的能夺取天下吗?

一名观世界


刘邦没有韩信的话,早就被项羽给灭了,就不要说和项羽争霸天下了,说实话,没有韩信的话,刘邦没有资格,也没有胆量给项羽较量。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看看韩信没有跟随刘邦之前,刘邦的表现,就可以看出刘邦是什么德行。

最早的时候,刘邦和项羽两个人合伙灭秦。

但是,实际上真正灭秦的只有项羽一个人,那时候无论是章邯的军队,还是王离的军队,都是秦朝最为能打的人,也就是说只有打败他们两个,秦朝才有可能灭亡。

但是,刘邦并没有给他们较量过。

反倒是项羽,他在巨鹿之战,打败了王离的二十万精锐部队。然后又和章邯对阵,最后章邯带领着二十万秦军,选择了和项羽和谈,投降了项羽。

项羽的大名威震天下。

刘邦对比于项羽来说,在灭秦的过程中,他的战役就暗淡的多了。

他之所以一路能杀到秦朝的都城咸阳,是因为这一路上,他遇到的都是一群小罗罗们,根本没有什么抵抗力。

那时候秦朝能打仗的士兵都被章邯和王离给带走了。

刘邦等于是攻下来了一座空城,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先一步比项羽到达了咸阳的。

到了咸阳之后,秦王子婴就投降了刘邦。

项羽打了巨鹿之战之后,也要向咸阳进发。

当他知道了刘邦先到了咸阳,并且派兵,把守住了函谷关之后,项羽就有灭刘邦的想法了。

刘邦通过张良和项伯,知道了项羽要灭他的打算。刘邦一下子就变怂了。

他要去给项羽道歉,这个道歉会,也就是我们课本上学到鸿门宴里的内容。

鸿门宴上,刘邦的奴才性十足,在项羽面前又是装孙子,扮可怜,又是装无辜......。

项羽感动了,才没有痛下杀手,放了刘邦一马的。

后来项羽平分天下的时候,刘邦被封为了汉王,尽管他对项羽的分封很不满意,但是,他还是忍下了这口恶气。

因为他知道自己打不过项羽,还是不要在项羽面前蹦跶了。刘邦到汉中的时候,为了让项羽放心,还一把火把栈道给烧了。

就是刘邦到了汉中之后,才有了萧何追韩信的故事,才有了韩信被拜为大将军,带着刘邦杀出汉中,和项羽争霸天下这一处戏的。

并且韩信仅凭一己之力,为刘邦拿下了大汉三分之二的国土。

所以说若是没有韩信,刘邦早就被项羽打成灰了。

你看仅凭刘邦和他老家的那三瓜两枣,就想创业和项羽争江山,他们还是差着远着呢。


汉史趣闻


韩信只是一个加速条件,不是必要条件。

这就好比玩游戏一样,你充了钱得到了一个极品武器,显然大大加速了你完成任务的过程,可是没有这个武器,你一样能完成任务,只是时间长短而已。

就说当时能有一统天下能力的,经过大浪淘沙,只剩下项羽和刘邦两家了。

项羽是什么人?

陈平,张良,韩信这些人杰,在当时都是天才般的争天下的不二人选,他们最初跟的是项羽,而不是是刘邦。

但是项羽却连最基本的眼力见都没有,这些人都跑到刘邦身边去了。

项羽身边的最厉害的谋士范增,最后也被项羽逼走了。

项羽打仗很牛,但是却绝对不是一个能争天下的政治家,缺少一个政治家的大格局和心胸,身边也无人可用,所以项羽永远也成不了大事的。

再看刘邦身边,谋士有张良陈平,一阳谋一阴谋,都是无双国士,后勤有萧何,身边猛将如云,韩信只不过是众多将星中的佼佼者。

如果说,刘邦夺天下,各个人的重要性占比的话,刘邦(君主),张良陈平(谋士),萧何(后勤内政),韩信(将军)都各有重要的作用,韩信只是占了其中的一个条件。

当时刘邦手下的猛将还有樊哙,灌婴,曹参,周勃等,这些人是不能和韩信的才能比,但是没有韩信的刘邦,靠着这些大将,最后仍然可以击败项羽的。


师明礼


韩信,原本是在项羽手底下效力,可项羽不器重他,他就转投刘邦,但他在刘邦手底下时也不得重用,刘邦只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韩信一想在刘邦手底下也没有奔头,就跟着别的将领一起出逃了,可在萧何的追赶下,韩信回到了刘邦阵营,并获封了大将,就此开启了他的战争生涯,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汉初三杰之一。可要是萧何没有月下追韩信,刘邦能夺取天下吗?

没有韩信的话,刘邦夺取天下难,但有可能。刘邦在没有得到韩信前,他的军队与项羽军队的实力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项羽是天下共主,是西楚霸王,暂且不说项羽军队中有多少离心离德的人,就整体来说项羽军队实力是最强的,刘邦只能待在汉中不敢出头,还没有一个整体规划。而刘邦得到韩信之后,韩信给他分析了天下局势与项羽内部的问题,告诉刘邦应该怎么做,要是没有韩信,刘邦那群沛县的老兄弟哪个有如此见识?正是韩信给刘邦定的建议,刘邦才能有条不紊地与项羽竞争,而且楚汉之争的关键战役,韩信都起着决定性作用,最后的垓下之战,也是在韩信手里终结了霸王。


不过没有韩信的话,刘邦也能夺天下,但在于时间长短,因为项羽的政权并不是巩固的,他封的诸侯对他多有不满,迟早有一天会爆发大乱,而项羽的性格也注定他不能成就霸业,他分封诸侯后,居然就想到回乡,还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耳!”,要是项羽能够进取的话,也不至于落一个自刎的下场。刘邦就不一样了,他有当皇帝的野心,他可以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他要是没有韩信的话,也不会放弃这个想法。


历史百家争鸣团队成员:小木


历史百家争鸣


假设是历史学常用的方法之一,合理的假设,往往会引出有意义的结果。如若没有韩信,刘邦取得天下的可能微乎其微。


就当时出现的历史人物而言,军事才能的排名,应该是项羽第一,章邯第二,刘邦第三。当然这里指的是韩信还未显露军事才能之时。当项羽和章邯联手,刘邦被分封在巴蜀时,可以说,如果事情没有转机,刘邦将老死于安逸享乐的巴蜀之地。

刘邦帐下的勇将的确大有人在,如樊哙、周勃、灌婴等人,他们是可以统帅大军独挡一面。但是统筹全局,进行大兵团作战,汉军当中无一人可以与项羽和章邯相抗衡。

如果没有韩信,可能就不会有“明出子午,暗度陈仓”由汉中反攻关中的妙计。刘邦可能就会被三秦困死在汉中。就算以此后的战争来说,彭城之战,只能“将十万兵”的刘邦空用数十万联军,却被仅仅统帅三万精兵的项羽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

再往后看,韩信的背水一战为刘邦征服了北方,换作是刘邦的话,那就不一定能打出那么漂亮的一场战役了。 陈下之战后,刘邦更是被项羽打到怀疑人生,清楚地认识到凭他自己是无法单独与项羽作战的。到了垓下之战时,刘邦不得不退居二线,将全军的指挥权交给韩信。因为,我们知道垓下之战是六十万汉军对十万楚军的大兵团作战。要知道古代的战争,通讯靠的是旗帜金鼓,补给靠人畜车船,交通靠土路步行,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非不出世的军事天才是难以胜任的。



此时,唯有韩信能担当重任。最终,韩信以项羽最为骄傲的野战方式击败项羽,汉王国最大的敌人亡魂于乌江。

经过理性的分析,笔者认为,没有韩信的话,刘邦确实难以战胜项羽,甚至有可能被项羽灭掉。


家人JAY


如果汉军没韩信,还用问吗?肯定不能!也许有人会说,即使没有韩信,也会有李信,张信出来的。那么我也可以说如果没有韩信,项羽也许会灭亡,但是灭亡项羽的不一定是汉军,同时一定不会是刘邦!先不说出三秦之事和韩信有无关系,就从彭城战败后来说,诸侯倒戈,此刻刘邦面对项羽的穷追猛打,如何抵挡?有韩信拖住北方战场的时候,刘邦尚且还被项羽击败过数次,也从韩信那里调过几次兵增援,甚至有一次还玩到了找替身的地步。就这样还险些全军覆灭,试想如果没有韩信在北方战场打出来的优势,几次增兵从哪里去抽?刘邦手下的那几个老兄弟包括外乡人张良,谁有韩信那“驱市人为伍,横扫天下的能力?”韩信的军事能力不仅仅是可怕在多多益善,更可怕的是只要是个人他都能拉上战场打仗,而且战绩还不会差,这点纵观我国数千年历史都没几个名将能做到。而且这家伙打仗还有一个毛病,就是人越打越多。试问刘邦手下有谁能做到多多益善?有谁能做到驱市人为伍?又有谁能做到兵越打越多?我想,也正是因为韩信的这些逆天的军事能力才使得刘邦日夜忌惮,才使得樊哙敬佩的五体投地!想想看,能让樊哙这种猛将对同等级的淮阴侯(甚至比自己等级还低)敬佩到跪拜接送,面对对方的嘲笑都不反驳,试问在汉军中除了韩信,还有第二个人吗?包括刘邦,恐怕樊哙私下里见到他都不见得会这么礼敬有加!即使是当年威风八面的西楚霸王,樊哙又何曾把他放在眼里,可见韩信是要有多么厉害才能使得他如此敬重?如此可见,韩信在樊哙心中的地位是多么高,樊哙对韩信的态度就是韩信在楚汉战争中的重要程度!我想,在座的各位,没人会比樊哙更能明白韩信的重要性了!而且韩信的重要性,刘邦在开国后也做了说明


买鱼送熊掌


没有韩信,刘邦光凭沛县的那帮兄弟,能够与项羽争锋,甚至夺取天下吗?我的看法是,非常难,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我且分析如下:

第一,刘邦从沛县带出来的一帮兄弟,没有一流的战将

应该说,沛县还是出人才的。跟着刘邦一起干革命的一帮兄弟,最后功成名就的有不少人,其中有后勤大总管萧何, 有曹参、周勃、樊哙等将领。但是,光靠这些哥们,刘邦能取得天下吗?说实话,很难。


在战争年代,军事人才无疑是最重要的。曹参、周勃、樊哙包括灌婴等人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但顶多也就是苦力型的将领,砍砍杀杀还可以,若说用到谋略,水平确实不怎么样,不用说跟韩信、彭越、英布相比,就是刘邦也比他们高出一大截。

第二,没有萧何就没有韩信,没有韩信就没有刘邦的帝王伟业

沛县帮最重要的人物是萧何。萧何本身不会打仗,不是军事家,但是他是非常出色的后勤总管,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韩信。


后来刘邦在封赏功臣时,把萧何的功绩位列第一。当时曹参等人表示不服,刘邦就损他们,说萧何是功人,你们只是功狗。功人跟功狗有什么区别,大家看打猎的猎狗,只会听命令,听到命令后就冲上去,说白了,就是没什么头脑。但是萧何不同,萧何有头脑。萧何是第一个认识韩信价值的人,他还月下追韩信,把韩信追回来,并说服刘邦破格提拔韩信为大将军。我们总说刘邦会用人,但若没有萧何会识人,哪来的用人呢?

第三,大汉帝国一半以上的地盘,是韩信打下来的

从楚汉战争爆发,一直到楚汉战争结束,韩信都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首先,韩信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迅速夺取三秦之地。如果不是韩信,刘邦恐怕要像诸葛亮、姜维那样,打了几十年,十几次北伐,也无法夺取关中之地。韩信一出手,刘邦就出汉中,夺了三秦,奠定了大后方基地,在以后的楚汉战争中,关中之地从未失守。

其次,在刘邦与项羽相持时,韩信在北方发动一系列攻势,平魏破赵,降燕灭齐,完全平定北方诸势力,最后形成对项羽势力的弧形包围圈。韩信的攻势,不仅消灭了与汉政权敌对的地方势力,同时赢得对西楚的战略优势。没有韩信的一系列胜利,刘邦是难以战胜项羽的。

最后,在消灭项羽之战中,韩信起到关键作用。正是韩信从西打到东,夺取齐国之地,项羽便陷入汉军的两线夹击。刘邦为什么能够毕其功于一役,完成对项羽的歼灭战呢?最重要的原因,正在于韩信与彭越的出击,截断项羽的退路,完全对西楚军的合围。

以上可见,没有韩信,刘邦光凭自己那帮沛县兄弟,十年也未必能打赢项羽。


君山话史


应该说能够成功的。

韩信不来,王信来,王信不来,刘信来。要知道,那个乱世,乱世出英才,出将才,出相才……

鸿门宴,韩信在哪?他不在,项羽还是没讨到便宜。刘邦从南路入秦,破秦,韩信还在项羽手下混。刘邦照样入咸阳。后来,刘邦把韩信"高挂",平定各地叛乱,照样成效显著。所以,不是否认韩信,而是说,没有其人,刘邦还要多打几年,还是要击败项羽的。韩信加入刘邦阵营,平定各国之乱,击败项羽提前事半功倍。

沛县集团非常厉害,少有首鼠两端的人。曹参够厉害,为什么这样说,刘邦拟功臣第一时就碰上萧何与曹参两不下的窘态。后来有功人功狗之说,才定下萧何第一,曹参次之之论。这说明沛县集团的能力。韩信是厉害,站在大将军的平台上,尽情尽力发挥,成就一世英名,流传后世。但这平台是知人者智的刘邦给的。说明这非常重要。项羽沒给,干了几年也是个下层小官,更不要说在淮阴城沟钓鱼了。

所以,没有韩信,刘邦也能成功,但要费些时间和力气。





劉一千五


没有韩信问题不大,但仅靠丰沛老乡还是不行的。

大汉开国功臣143人,出身丰沛的30多,丰沛周边的30多,占半壁江山,外地人还是有半数之多,所以没有外地人是不行的。

为什么说没有韩信问题不大呢?事实上很多人还是夸大了韩信的作用。

首先,还定三秦就不是韩信指挥的,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很多中国人看来就是韩信的经典之作,然而史记中并没有提到这句话,这句话是元朝后来的戏曲中出现的,被安排在韩信身上。

首先还定三秦的战略一早就被萧何提出来了,项羽分封之初刘邦被去遣汉中老大不高兴,萧何说: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受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

韩王信说:项王王诸将近地,而王独远居此,此左迁也。士卒皆山东人,跂而望归,及其锋东乡,可争天下。

注意这里说话的是韩王信,不是淮阴侯韩信。

而具体的行军路线是一个叫赵衍的(汉中)当地人献计的,《史记功臣侯者年表》:雍军塞陈,谒上,上计欲还,衍言从他道,道通。

这个赵衍后来也因功封侯。

后续引水灌废丘的是刘邦,可以说是全程刘邦主持,有韩信什么事?

此战之后刘邦就拥有7郡之地,恢复了战国秦的基本盘,有了项羽抗衡的资本了(西楚9郡),之后一直出关作战,作战地点要么是其他诸侯的地盘,要么直接就是项羽的地盘,项羽没有一兵一卒打进函谷关,而刘邦不断在项羽的地盘拉锯,从战略上其实是压倒项羽的。

此后荥阳-成皋拉锯,也没韩信什么事,韩信的功劳就是收拾了魏、赵、齐这样的弱鸡,这还是刘邦顶住项羽主力才达成的,派别人去可能没那么漂亮,迫使诸侯现在刘邦这边还是问题不大的。

之后垓下决战,项羽已经兵败如山倒了,其实韩信也就这一刻才短暂的指挥全军而已,过后马上被夺了兵权,之所以能够决战,也是因为汉军创造了决战的环境,韩信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故,有韩信自然好,没有也不会太差,韩信的功劳和作用其实被夸大了,刘邦和其他功臣的能力并不小!


az2777


在我看来,可能性很低!

萧何月下追韩信只是刘邦为夺取天下招揽人才的引子,不能过分强调韩信这一个人才。



这时的刘邦,只不过是一方诸侯,而且还不是最强的。手下将领在当时都不是名将,身边也没有谋士,可谓是人才匮乏。刘邦自己取得天下也说过,主要依靠三个人:萧何、韩信、张良。此时刘邦在南郑,只有嫡系部队,军心又不稳,逃兵逃将甚多,能够维持局面已经是勉强了。而百战百胜的韩信、运筹帷幄的张良都未到齐,刘邦对于未来还处于迷茫状态。



刘邦能够统一天下凭借的不单单是他的嫡系—丰沛集团,还有以张良为首的六国贵族集团和以韩信为首楚国变节党。

一、丰沛集团

丰沛集团中,只有萧何的文化水平最高,然而他只能治理内政,安定后方,治理一方还是可以的。其他如曹参、樊哙、周勃、夏侯婴、王陵、灌婴等都是市井出身,代表着徐州人的勇猛,在对敌中都是属于冲锋陷阵类型,想要打胜仗,光靠勇猛是万万不行的。刘邦能从山东打到咸阳,兜兜转转了九个月,没有遇到秦国章邯的正规军,只是郡县的地方军,和一些郡守、县尉之流,可以说是大气运加身。



光东归的三秦之地,还有三王封路,四道封锁。尤其是雍王章邯,原来是大秦帝国的名将,折损在他手里的名王将相不计其数,在巨鹿之战不得已的情况下投降项羽,成为项羽手下的王牌。手下还有长城兵团的精锐之师,战斗力不是刘邦的乌合之众可比。

如果不是韩信暗度陈仓的指挥,刘邦贸然起兵只会自取灭亡。而曹参、樊哙、周勃、郦商之徒就是韩信帐下的统兵之将,冲在攻城略地的第一线,大将与小将的区别立竿见影。不得不说,章邯作为韩信第一个对手,能在废丘坚守了10个多月,当世名将名不虚传。



彭城之战是刘邦与项羽的第一场正面战争。从这场战争,可以看出刘邦的丰沛集团是多么糟糕。

公元前205年4月,刘邦调集诸侯联军56万人准备对楚都彭城进行围歼。刘邦帐下的曹参、夏侯婴、灌婴、周勃、樊哙等部云集,可以说天下有名有姓的人物基本到场。



然而,项羽仅仅率领3万精兵,在彭城近郊阵斩刘邦10余万人,随后至泗水又杀10余万人,至睢水再斩10余万人,至于溺死者不计其数,刘邦56万大军全军覆没。

刘邦仅数十骑逃出生天,还要面对楚军的追兵。结果,扫尾工作还得由韩信来做,韩信击败楚军,为刘邦保了一条命。



这是中国战争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战役之一。它不同于长平之战的坑杀,是战场上正面交锋。而刘邦的嫡系将佐们一败涂地,能在这场战争中保下命来的,日后都是封侯之人。

随后,刘邦与项羽和谈。在没有韩信的情况下,刘邦在固陵再打败仗,局势再次出现了变动。



二、楚国变节党

刘邦的成功,固然与他的嫡系密不可分,但还有一批来自西楚霸王旗下的人才加盟,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韩信和陈平。

韩信

韩信自登台拜将后,首先指挥了暗度陈仓,还定三秦的大战,使汉军占领关中,解决了三秦部队,让项羽的封锁计划告破。同时,得到关中、蜀中两大粮仓,使刘邦后续楚汉战争中得到粮草和兵源上的支持,从此刘邦可以笑傲天下。



韩信将刘邦从彭城战场上救了回来,又带着残兵败将开辟北方战场,灭魏、赵、燕、代、齐等诸路诸侯,为刘邦占领了北方,加快了统一的进程。如果没有韩信的北方战场,恐怕刘邦要经历一次项羽率领的诸侯联军进攻关中,那么刘邦基本上就死翘翘了。

第二年,刘邦与项羽在成皋对峙,陷入僵局。而韩信再发大招,于公元前204年在潍水之战大破齐楚联军,斩杀楚国名将龙且,俘虏齐王广,折断项羽的右臂。从而使汉军进入战略大反攻时期。如果没有韩信这场大胜,项羽绝对不会和谈。



韩信最经典大战莫过于垓下之战,通过四面楚歌,涣散项羽的军心。通过十面埋伏,楚军10万变成了2万残兵,使项羽带领800骑兵逃至乌江自刎。这场战争,彻底消灭了项羽,为刘邦统一天下迈进最重要的一步。

陈平:

陈平是楚汉战争时刘邦身边最得力的谋士,于公元前205年投汉,送来了楚国情报,之后一直主管情报工作。公元前205年冬,项羽腾出手来进攻荥阳,刘邦危在旦夕。陈平的作用来了,实施反间计,将项羽最得力的谋士范增排挤走了,从此项羽再无为他出谋划策的人,这让刘邦的局势再度转危为安。



公元前203年11月,楚汉以鸿沟为界,项羽罢兵东归,张良、陈平劝刘邦趁机灭掉项羽。如果没有这次机会,下次收拾项羽的良机还不知道是猴年马月。后来,陈平参与刘邦剪除异姓王行动,献计抓获韩信平定了楚地。

白登之围,刘邦32万大军面对匈奴军再次大败,周勃、夏侯婴、樊哙等人也没有作用,被困了七天七夜。陈平再次献计,将刘邦带出了匈奴的包围圈,又救了刘邦一命。吕氏之乱,与周勃共匡社稷,迎立汉文帝。可以说,陈平应当是汉初三杰下第一人。



同样,还有英布、彭越等人从西楚阵营投向汉军阵营。还有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常山王张耳等人先后降汉,对于统一的进程都具有极大地推动。另一面,齐地一直坚定反楚,长期拖住楚霸王的精力和兵力,给了刘邦可趁之机。


慵懒国王


韩信帮助刘邦快速实现了皇帝梦,但韩信不是刘邦夺取天下的必备条件,也不存在“得韩信,得天下”这一说。



韩信的军事才能大家都很清楚,他号称“兵仙”。然而最初在项羽那里他没有受到重用,自尊心受到了打击于是投奔刘邦,结果刘邦也没有重视他,就这样韩信彻底失望了。辛亏萧何慧眼识珠接回韩信并向刘邦举荐,就这样韩信迎来了辉煌的人生。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垓下之战,为我们贡献了一个个至今都津津乐道的战役。


那如果萧何没有去追韩信会怎样呢?

刘邦手下并非只有一个韩信,他还有许多武将,这些武将论个人能力或许比不上韩信但也绝对是当时最顶级的军事人才。例如:曹参、周勃、彭越、英布、樊哙等,再加上萧何、张良,这阵容足以协助刘邦夺取天下。

韩信虽然是刘邦的得力干将“三杰”之一,可绝对不是刘邦夺取天下的必备条件。应该说是刘邦成就了韩信,韩信借助这个平台让自己的才能发挥了出来并被世人认可。

而我说即使刘邦当不成皇帝那项羽也没有什么机会,因为他的政治头脑实在太不敏感,而身边也没有一个良臣谋士。如果说项羽练的是外家拳,硬桥硬马冲劲十足,那刘邦练的绝对是太极拳,四两拨千斤,看似处于下风却总能反败为胜。

一句话总结:韩信不是刘邦成就霸业的主要因素,而韩信如果没有刘邦那中国历史将会少一位军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