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只用9人俘虜了100多名敵人,是勇氣嗎?不,竟是手下跟不上

粟裕只用9人俘虜了100多名敵人,是勇氣嗎?不,竟是手下跟不上

粟裕大將打仗用兵如神,相信很多人都對粟裕大將的戰績都如數家珍。但粟裕大將這麼高超的軍事指揮能力是怎麼學來的呢?可以說粟裕軍事方面的老師就是毛澤東和朱德這兩位。

粟裕只用9人俘虜了100多名敵人,是勇氣嗎?不,竟是手下跟不上

南昌起義失敗後,最後起義部隊只有幾百人了。不能再跟以前哪樣打了,於是朱德和陳毅就決定把部隊帶上山打游擊,戰法從正規戰變成了游擊戰。用了新戰法後部隊上下都覺得這樣有搞頭。朱德用游擊戰法曾經用1個團打敗5個團的驚人戰績。為了更好的適應新的戰法,部隊需要增加很多不同於國民黨軍的訓練。最重要的兩項訓練就是爬山訓練和夜戰訓練,為了提高戰士們的山區作戰能力。當時身為連長的粟裕每天一大早就集合部隊爬山,粟裕總是第一個衝到山頂,休息幾分鐘又衝下山,只有完成爬山任務了才能吃早飯。夜戰訓練也非常重要。不過有些戰士心裡還是挺害怕的,怕碰上“鬼”。粟裕給大家做了很多思想工作,晚上帶著大家一起訓練。這種訓練的傳統後來就一直沿續下來,甚至後來抗美援朝的時候解放軍在夜戰的優勢對戰局的影響力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粟裕只用9人俘虜了100多名敵人,是勇氣嗎?不,竟是手下跟不上

後來朱毛二人總結出游擊戰的16字決:"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粟裕把它當作軍事聖經,熟記於心不斷的體會其中的精髓。朱德用兵非常靈活,針對不同的敵人,採用不同的戰法。在朱德的直接指揮下作戰,粟裕不斷的取得勝利。對於戰力不強的敵人,朱德是窮追猛打;對於戰鬥力強的敵人,就用迂迴包圍的打法。在毛澤東和朱德的領導下,粟裕指揮作戰的才能也得到飛速的提高。

粟裕只用9人俘虜了100多名敵人,是勇氣嗎?不,竟是手下跟不上

有一次朱德命令粟裕攻打老七溪嶺,當時粟裕是二十八團的連長。粟裕帶隊趕到時,敵人的先頭部隊已搶先佔領了老七溪嶺的制高點。由於敵人地形佔優,經過多次衝鋒攻打都沒有打下來。戰鬥從早上打到中午,雙方都很疲勞了。當粟裕堅持著“敵疲我打”的方針。在敵人中午休息的時候,出其不意突然帶隊發起攻擊,粟裕率先衝上了敵人的制高點。可是在這個時候他回頭一看,發現身邊只有9個人跟在身邊。連隊的其他戰士還在後面很遠的地方速度跟不上。粟裕不由得呆住了,這可如何是好?繼續攻擊他身邊只有9人,敵人有上百人。但如果退回去,就錯失了這次出其不意的戰機。粟裕不想錯失這個機會,就把9個分為兩組,6人接應後續部隊,而他就親自帶3個戰士,衝了上去。而後面的司號員吹響了衝鋒號,旗手不停的揮動紅旗。造成後面有很多人攻擊上來的假象,而粟裕衝上去,大聲喊道:“交槍不殺!”敵人一時亂了陣腳,同時也被粟裕的氣勢唬住了。紛紛繳槍投降。就這樣粟裕4人押著100多名俘虜下山。粟裕這一場也讓他在紅軍中的名聲迅速傳開,還被稱為“青年戰術家”。

很多人只看到粟裕後面功成名就的光鮮,有多少人想起他為了革命的成功,曾無數次面臨生死一線邊緣呢?沒有無緣無故的成功,特別是在殘酷的戰場上更是要真刀真槍的拼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