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跟風種樹,5年後才賣20元一棵,種植效益還不如莊稼,為啥?

農夫老嶽


種樹其實就是在發展經濟林產業,這從一開始就註定其必定是任重而道遠,不是種了就能有錢賺,種植經濟林首先不能缺的就是耐心。五年不夠,那就等十年,總之,堅持到最後的人一定是贏家,至於題主說收益不如莊稼,我只想說你太心急了,它又怎麼能值錢了,下面我給大家說說只要耐心種樹就一定不賠的原因。

政策支持

現在政府對植樹造林,生態環境抓的特別厲害,而發展經濟林成了最好的選擇。在大多數農村地區種植的時候,政府免費提供樹苗,技術指導等一系列服務。

除此之外,對於種樹後產生的產品,政府會幫助銷售。這就讓農民種的踏實,種的安心。政策的大力支持,那發展經濟林產業無疑是未來的趨勢,所以,我們不能因為一時的價格而否定它的功用。

科學種植成趨勢

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民已經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沒有知識,他們就不能科學種植,不能科學種植,他們就無法獲取最大的收益。所以,許多農民甚至自費外出交流學習,為的就是科學種植。

事實上,我們不難發現。以前種蘋果樹種了收果就行,現在卻成了合理冬剪讓果樹上結的果子有質量有數量。科學種植已然成了如今流行的大趨勢。

人們生活水準提高

以前人們只求餓不著,現在人們對生活的享受集中在了精神享受上,這意味著人們對產品的關注點將不在是價格,而是她的口碑和品牌。這意味著只要種樹種出了門道,受到大家的喜愛,種樹必定是未來可期。

然而,種植畢竟是技術活。只有科學的種植,才能有所收穫,如果瞎折騰,沒有形成品牌,那種的樹自然賣不到好價錢。

綜上所述,我還是想說,種樹是好事,是能轉錢的事。但是如果你看到它有效益你就種,沒有效益你就拔。但種樹畢竟需要很長的時間,若你如此反覆,則很可能讓你的很多機會悄悄溜走。


星琴軒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家住在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廟子頭村,我們家這裡,近幾年也有很多種樹的,現在有的刨了當柴燒了。有的還在地裡種著,不知道哪天可以賣出去。

老人家說的,物以稀為貴,是很有道理的。就像以前大家都盼著過年,為什麼呢,因為過年可以吃肉餃子,有肉吃。都說現在沒有年味了,就是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在農村也可以頓頓有肉吃的,平時也和過年一樣了。所以過年沒有年味了。

一個道理,就像每年需要100棵樹,大家都開始種,5年後有10000棵樹,這樣就爛大街了唄,價格肯定暴跌。

在說一下糧食,糧食就是飯,是生活必須品,不管是人,還是養的動物都要吃糧食,所以糧食價格比較穩定,不會出現曝長爆跌。


真真棒


村民跟風種樹這種事情是應該是在2014年以前,那個時候的苗木是是非常的值錢的,一畝地如果種植好了的苗木兩年能夠收入7萬多元錢。我們這邊有一個海棠種植基地,那個時候主要是把海棠花種植以後賣給綠化市場,當時每棵樹苗生長了兩年的時間能賣到4元一棵,一畝地能夠栽植海棠苗2萬多棵。也就是說第1年種上海棠的原苗,到秋天嫁接上各種優質品種的海棠樹品種,待到第二年的秋天就可以把這些海棠苗賣掉了。

但是現在苗木行情非常的差,苗木的市場行情是從2014年年底開始不斷的下滑,一直到了2016年,苗木的行情基本上落入了低谷。但是近兩年苗木的行情有所上漲,主要是農民種植的苗木的數量相對來說比較少了,這也使得我國的綠化項目依舊在進行,特別現在搞的城市綠化以及新農村建設都需要綠化樹木,也使得行情逐漸好轉的一個主要原因。


對於題主所說的農民跟風種植樹木,5年以後一顆只賣20元錢,經濟賬算起來還不如種植糧食賺的多。對於這種說法現實當中也是有的,這是因為不瞭解當時苗木的市場行情,以至於造成了今天的虧損的狀況。作為從事苗木行業十幾年的經驗,被人下面簡單的列舉一下造成這種現象的幾種原因。

1、村民跟風種植的樹木的品種不適合目前的綠化行業所用的樹木品種。

或許在5年以前村民種植的樹木品種,當時市場行情非常的好,但是5年以後市場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特別在綠化方面需要需要的樹的品種也在不斷的變化。這就使得村民種植的樹的品種已經不適合現在綠化市場所要的綠化苗木造成了種植的樹木成了燒火柴。這種現象在現實當中確實很多,比如種植一些地被類的綠化品種,這個第品種一般需要1~2年之內就要賣掉,如果以後再賣掉的話,品種的規格偏大就難以賣掉了,再到5年以後賣的錢就比較少了。

2、村民的田間管理沒有跟得上,造成了苗木的質量比較差。

對於一些樹木栽上必須有一定的田間技術管理,俗話說:樹小了要修剪,孩子小了要管。也有一些人總相信這樹大自然直,然而這需要看是種植的什麼樹種。比如國槐必須在種植樹苗的初期要進行嚴格的管理,否則長成大樹的外觀是非常的差的,賣的錢也是非常的低。同樣的受一個品種管理比較好的,價格就非常的高,管理比較差的價格就非常的低,當了燒火柴賣了。



3、村民沒有市場的銷售經驗,對於種植的樹木被二道販子進行壓價處理。

樹木一般是必須多年以後才能夠長成,才能夠賣更高的價格,但一些村民栽了樹以後總感覺的賣不掉,心裡比較的著急,所以一旦遇到一個買樹的人就急於處理不管價格高低的問題。尤其現在市場的行情比較差,這也使得一些村民心裡壓力非常的大,所以只要遇到了有買的人就急忙的處理,造成了那道販子開始壓價買樹。其實對於這種氯化鋇的苗木,有的品種長得越粗價格越貴行情越好,所以一些農民不用急著把所種植的苗木賣掉,進行好好的管理,市場的行情會逐漸的好轉,賣的價格更高。

4、樹木的種植密度不夠,造成了收益比較低的現象。

對於一些樹木造成密度不夠的話,這就會使得收入相對比較低一些。對於5年就能夠賣的樹,一般是一些綠化樹類的品種,不可能是作為木材賣的經濟樹木。所以在種植綠化類的樹木一定保持栽植的密度合適過密,生長的外觀不是太好,過稀造成的收益比較低。現在5年以後一棵樹賣20元錢,每畝地如果能夠種植2000棵的話還是可以的,如果說低了的話就是有點虧本了。


總之,對於嗯農民跟風種植樹木,從目前來算應該是在2015年的時間,那個時候苗木行情已經出現了下滑的態勢,但也有一些人為了推廣自己的苗木賣掉換得一部分錢,於是就讓一些村民跟風種植。5年以後的今天苗木的價格行情非常的差,使得5年的時間的樹木只能賣20元一棵,可以說這是一個比較虧本的價格了,還不如種植糧食能夠多收入一些。其實苗木也並不一定現在價格比較低,對於一些貴重的品種,而且外觀長是比較好的,苗木價格還是不菲的,比如10公分的國槐樹現在價值還能達到300多元一棵。現在究其原因就是苗木的管理不是太好,品相長得不是太好,或者是市場沒有足夠的信息,造成了目前價格比較低,賣的比較便宜的主要原因。(原創文章,盜者必究)


三農一姐


村民跟風種樹,主要是為了增加農民收入,求財心切。可想不到的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卻變成了三年河東,三年河西。

就按我們村的例子來說吧,過去我們的良田主要是種植水稻為主。可農民都認為種糧食既不合算,也不掙錢。5年前村裡來了一位金華做花卉生意的老闆,他是來聯繫苗木種植的。由他提拱苗秧,成本價一塊錢一株,5年後長大了20塊錢一株包回收。

為此,很多農戶都跟風把水稻田種上苗木。由於這幾年苗木生意不景氣,老闆從收了苗木錢後,五年了至今沒有來過。反正村裡說什麼話的人都有,都說這個老闆是騙子,搞的村幹部都下不了臺。

後來,苗木越長越大,農田都被變成了森林。有的農民沒辦法最後還是咬咬牙,把苗木全砍了當柴燒。

像你說的種了5年還有20塊錢,這應該還算是最幸遠的。可我們這裡種了5年卻一分都不值,而且連苗秧的本錢都要不回來,你說這些農民虧不虧?

其實,像這種事誰都料想不到的,本想種苗掙錢快盈利多,誰想會到這種地位,五年一分錢沒掙到不說,連土地的糧食補貼都沒有。這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白忙乎了5年。

你說,這是為啥?這種攤到誰身上誰都難以接受是吧?主要問題是農民求財心切,缺乏經濟頭惱,一末地跟風所造成。如果說大家能夠多瞭解一下苗木市場的信息,多瞭解一下老闆的來朧去脈,我想信也不會至於今天這個結果。大家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所以,我認為:農民跟風種樹。主要是求財心切,認為種糧食不合算不掙錢。至於種5年一棵才賣20塊錢,我想這些農民還是幸遠的。雖說沒有種5年的糧食收益高,但總算能賣出去,比我們這裡的農民種苗木砍掉當柴燒強幾倍。世上的事誰都不能保證和料想不到,像前幾年的山東大蒜髮了財,後來農民一跟風。壞了,“蒜你狠”成了“蒜倒黴”。像我們這裡前幾年桂花樹幾百上千一株,現在30塊錢一株都沒有人要,農民只好把它養在田裡。總而言之,農民缺乏頭腦和信息,聽見什麼貴就一路跟風地種什麼,殊不知倒黴的還是哪些跟屁蟲。


老孃舅說事


村民跟風種樹,5年後才賣20元子棵樹,種植效益還不如莊稼,為啥?

在農村裡,農民跟風現象是很嚴重的!我們這裡就是苗木種植基地,種植了香花槐、櫻花、環境松、法桐等綠化樹,還有速生楊樹等。下面我來說一下我們這裡的情況:

在5年以前,因為部分綠化樹缺乏的原因,一些苗木價格上漲的則是比較迅速,那時候10公分左右櫻花價格在千元以上,8公分的香花槐,其價格也在500多元。因此在供求出現不平衡的情況下,村裡有這些苗木的農民,一畝地的苗木能賺上萬元或者幾萬元。可以說在5年前,種植這些稀缺苗木的效益是種植莊稼幾倍以上。


當村里人看到第一個吃螃蟹的農民嚐到甜頭後,紛紛開始效仿種植各種苗木,有的農民為了趕時間,不惜剷除了已經種上的莊稼,而改行種植香花槐、櫻花等苗木。

但是市場經濟就是這樣,有行情好的時候,當然也有行情低迷的時候。而苗木更是如此,苗木稀缺了是個寶,當市場的苗木多了後了只是一根草。時過遷境,轉眼之間5年過去了,而地裡的一些樹木也漸漸的長大了,但是現在苗木的行情卻不容樂觀,農民工種植的苗木出現了沒人要的地步。

5年以前一些樹木的價格在300元以上,而現在只是20元一棵,不僅種植效益不如莊稼,而且還處於賠錢的階段。所以來說,在農民跟風種植樹木現象下,市場行情給了他們一個打擊。


當然,除了因為農民跟風種植樹木外,一些農村人不願意種植莊稼,而是種樹還有別的原因的:

還是拿我們這裡來說吧,由於我們這裡的農民覺得種植莊稼沒有外出打工賺錢多,因愛他們也改變了策略,以外出打工為主,以種植莊稼為輔的情況。

由於我們村裡一部分農民種植莊稼比較費事費力,有的乾脆把土地流轉了出去,承包給別人。還有的農民不願意捨棄自己的土地,就採取了另一種方式:在地裡種植了一些樹木,來方便管理。這對他們來說,雖然種植5年的收益不如種植莊稼的效益高,但是對他們來說“東方不亮西方亮”,省下了在地裡種植的時間,卻在別處獲得更高的收入,所以來說,他們也是根樂意一些樹木的。

綜上所述:

對農民們來說,在種植樹木和種植莊稼之間讓他們選擇,他們是各有自己的道的。一些不願意外出打工的農民,他們或者承包更多的地來種植莊稼。還有一些常年在外地工作的農民,因為農村家裡的土地沒有很多時間去打理,他們卻採取了一種比較懶的方式,去種植樹木。這是因為種植樹木以後,是不用花時間去管理的,雖然種植樹木的收入比種植莊稼少,但是來說這些農民還是樂此不疲的。而上述就是農民跟風種樹,5年後才賣20元子棵樹,種植效益還不如莊稼的原因。


李子說農


農村大規模種樹這個情況確實是存在的,但其原因也不完全是農民盲目跟風,農民不種莊稼去種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無奈之舉。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

種莊稼不掙錢,就拿種小麥來說,小麥在收成好的情況下畝產也就是1000斤左右,一個家庭來種上十畝小麥,年產量也就1萬斤。按照1斤一塊錢計算,也就是10000塊錢。除去種子、肥料、農藥、機械費用等支出,十畝小麥的純收入連5000塊錢都不到,就這人的勞力還不算。可就是這5000塊錢,農民卻要在田裡整整耕作一年,秋天耕地播種,春天除草、澆水、施肥,夏天還要收割,一年到頭都有事情忙,想出去打工還沒有時間。

有些農民一劃算,還不如給地裡種成樹,一來可以把地佔著不至於成為荒地,二來樹種了之後又不用管隨它去長,本也沒打算它能有多大的收益。三來可以騰出時間出去打工,每月咋也能掙個三五千塊錢,一年下來也有三五萬,收入等於是種地的十倍。一個人這麼搞,其他人一劃算,是個道理,也就跟著搞,因此種樹的人就越來越多,樹也越來越多,不管啥東西多了也就不值錢了。

其次

大部分地區給田裡面種的樹都是速生楊,之所以叫速生楊,就是因為它的生長速度快,三四年就能長個十來米高。只要有一家在田裡面種了速生楊,那麼隔壁地塊的莊稼就種不成了,原因是十來米高的速生楊不但會遮擋隔壁地塊的陽光,它強大的根系還會從隔壁地塊吸收營養,再加上有了樹林就會有鳥、有蟲子,會給隔壁地塊的莊稼帶來蟲害。

所以但凡有一家種速生楊,隔壁地塊也會跟著種,隔壁地塊跟著中了,隔壁的隔壁也會跟著種,這樣就越種越多,越種越多,你不想種也不行,因為不種你會更沒有收益。並且種樹的效益還真不一定就比不過種莊稼,就算真跟題主說的那樣,一顆五年的樹只賣20塊錢,但你要知道種了樹之後,農民可以有時間出去打工,打工掙了多少錢呢。再說的嚴重一點,種莊稼如果算上人工的話,那完全是虧本的,樹種的那裡你又不管,最起碼不虧本吧?


因此,並不說農民跟風種樹,中秋也是一種無奈之舉罷了。


搬磚的農村娃


第一,市場信息不暢。曾經大規模基建,需要綠化配套,有的為了儘快顯或者,使綠化苗木需求量猛增,引發種植熱,尤其是信息不對稱的小農戶,盲目跟風,有的品種規格產能過於集中,靠成積壓滯銷。殊不知,工業用材林價格一直處在穩中有稱的狀態。由此可見,不瞭解需求是不賺錢的原因之一。

第二,品種選擇錯誤。就綠化苗木而言,過剩的是大苗,成本高,用量減少,加上有些是野外採挖而來的,成活率低,用戶選擇謹慎。而實在小苗,生命力旺盛,成活率高,用量大,風險小。另外,用材林也有品種適用問題,有的適用於板材,有的適作實木傢俱。種植時要了解品種的特性,進行指項性生產。

第三,中間環節過多。我曾經數過一下,林木從種植到收成,要經歷十七、八個環節,也可以說,種植一個人,分享一大幫。並且種植者處在這條食物鏈低端被動狀態上。其身後的分享者不僅不勞,還可制約,過度剝奪。因為成本增加,種植者收益甚微,甚食不果腹。

第四,經營管理不善。項目規劃不周,生產管理不到位,資金投入不足、自然災害不可預測防控,導致耗損大,效益得不到保障。

以上是我的看法,這次就回答到這裡。感謝您的閱讀。

我是“三農”創業者,請關注我,可以分享更多的創業經驗和體會。


生態潮人


在致富信息的跟蹤上,很多農民都有信息不對稱的滯後性。往往有很多經濟農作物的種植,農民會慢半拍,也就是所謂的盲目跟風。

我不認為農民種樹不全是盲目跟風行為。

比如十多年前我們這裡種楊樹,老家人也不是把楊樹種在耕地上,而是種在溝渠、田埂等,因為早幾年收購楊樹很貴。那幾年老家對楊樹的需求量可以說供不應求,每天都有人開著大三輪下鄉吆喝著收樹,一棵十幾年幾十年的楊樹能賣幾百塊,這些楊樹都被解板,然後製作壓縮板。農民一看勢頭很猛,於是開始購買楊樹苗栽種,以期望以後賣個好價錢。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楊樹速生長的很快。

但後來有的農民在耕地種樹,就有些問題了。我記得前天還看過一個小視頻,講的就是一個農村老人在耕地種樹的故事。作者問他為啥耕地不種農作物了,為啥都種成楊樹?老人的回答讓人無奈。因為老人家裡沒有青壯勞動力了,而自己在家也幹不動農活了,又不想撂荒耕地,只能種成楊樹,楊樹不用刻意的去管理它也沒生長。現在我們村還有耕地種樹的,也是一種取巧的辦法,既然耕地種糧食不行,那就種樹唄。


種樹效益還不如種糧食為啥種樹?

題主說5年後才賣20塊一棵樹,確實不如種糧食。一畝地能種幾棵樹?就說楊樹吧不會超過300棵,5年後也不算成材,也真長不成材,一畝地種樹毛收入才6000千塊,也不划算。但和種糧食收益也差不多了,畢竟在人力和財力的成本投入上比較低,農民還可騰出手來外出打工掙錢,如果是種糧食,就要有專業的勞動力守在家裡去管理,算算還不如種樹,要是種植其他值錢的苗木,效益更高。

這幾年農村樹木便宜了很多。

因為生在農村,看到這幾年農村收樹大不如前,主要還是樹木收購價格便宜太多了,農村村莊裡很多的楊樹收完了,開始收雜木,幾乎什麼樹都收。而且收樹人也不會給農民留樹枝了,全部切斷拉走,回去後粉碎成鋸末賣錢,可以說樹木做到了物盡其用一點都不浪費。但是一棵大楊樹,可能只給三五十塊,再也賣不到幾百塊的時候了。


其實農民幾年十幾年前種樹,也不算盲目跟風,大家都會算經濟帳,如果市場收購價格只升不降,那麼農民耕地種樹還是很划算的。但市場規律就是這樣,少了是寶多了是草,農民都沒有長前後眼,看不清過去,看不透以後。如果現在一棵楊樹還值錢,農民的收入還是很樂觀的。比如一棵十年楊樹,還是300塊一棵,一畝地就收入9萬塊。但世事難料,農民一直跟著市場的屁股後面追著跑,跑不過。

耕地原本是要種植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的,種成樹也是無奈之舉。也不要再說農民是盲目跟風了,跟不跟都是不能靠土地掙到大錢。以後真的盼望農村土地可以都實現規模化種植經營,把更多的農民從土地上解脫出來,去掙大錢,把土地變成副業而不再是主業。


農村老俗話


現在的社會,本來就是什麼賺錢就會有很多人跟風去做的,村民跟風種樹,5年後一棵才賣20元,可能在你眼裡是沒啥收益,但是在種樹人那裡就不一定了。

這裡說的跟風種樹,我想,你說的大概是杉樹吧!因為,在我們這裡,好多人承包山林,種的都是杉樹。

當然了,也不一定是杉樹。不過言歸正傳,種樹種植效益真的不如莊稼嗎?這個應該是的,只不過,你拿一個一年收兩季和五年收一季的東西來對比,是不是有些不妥呢?

其實,種植樹木需要操心的東西不多,你完全可以種植樹木又種植其它的不是?就算真的收益不咋樣,種植這樹的成本很高嗎?


在下姓官


大家好我是佬王,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村民跟風種樹,5年後才賣20元一顆,種樹的效益還不如種莊稼,為啥?

現在種植糧食收益太少了,年前家裡賣的玉米八毛多錢一斤,除去化肥,種子,農藥,收割播種錢,再加上平時管理工時,基本上賺不了多少錢,以前農民靠種地能活著,現在最多也就能保障有糧食吃,好多人都不願意種糧食了。

年輕人更是不願意種地,田地裡基本看不見年輕人,都喜歡往城市裡去。

種樹也就剛剛種上時多澆幾次水,施點肥,樹枝大了剪剪枝,基本不用管了,出去打工一年最少也能賺幾萬,還避免田地荒廢,一舉兩得。

提問者說5年後20元一棵,我不知道你們那是什麼樹,五年樹能長多大,一棵成材樹就是砍成劈柴也不止20塊錢吧?再說了,五年後樹的價格現在誰也看不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