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清朝-辉煌的奠基人顺治

真实清朝-辉煌的奠基人顺治

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清世祖(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出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年号顺治,在位十八年。

福临六岁登基,由叔父摄政王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辅政。顺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关,入主中原。同年,迁都北京。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滦河,福临提前亲政。

顺治帝对整顿吏治甚为关注,派监察御史巡视各地,惩治了一批贪官污吏。为了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能,顺治帝比较注意发挥汉官的作用。顺治十六年(1659年),除东南沿海之外,全国领土基本得到统一。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驾崩,终年24岁。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葬于清东陵之孝陵,遗诏传位第三子玄烨。

  • 出生于盛京1638 年 盛京(今沈阳市)爱新觉罗·福临,即清世祖,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爱新觉罗·福临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第九子,祖父努尔哈赤,年号顺治。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三十日,生于当时的京师盛京(今沈阳故宫永福宫),其母为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1636年,皇太极将国号“后金”改为“大清”,改元崇德,改族名女真为满洲,其后将主要兵力用于对明战争。在松锦之战后的1643年,明朝已经在财政破产、瘟疫肆虐以及大饥荒导致的明末农民战争等致命危机之中摇摇欲坠,大清准备展开对大明的最后一击。
  • 登基即位1643 年 盛京(今沈阳市)1643年9月21日,生前未指定储君的皇太极疾终,大清面临着可能出现的严重分裂危机。努尔哈赤的次子兼在世的长子代善、第十四子多尔衮和第十五子多铎(两人为同母所出)以及皇太极之长子豪格,开始逐鹿皇位。议政王大臣会议上着手议立新帝,许多亲王、贝勒主张多尔衮这个久经考验的军事将领成为新皇帝,但多尔衮拒绝为帝,而是坚持让皇太极的一个儿子承袭父位。会议最终商议决定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顺治帝)承袭父位为新皇帝,但亦决定立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努尔哈赤之侄,他掌有镶蓝旗)和多尔衮作这个五岁孩子的摄政王。1643年,福临正式登上大清皇帝位,定年号为“顺治”。
  • 真实清朝-辉煌的奠基人顺治

  • 定都燕京1644 年 燕京(今北京市)顺治元年(1644年)4月24日,民变领袖李自成攻破明都城墙,促使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紫禁城后的万岁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明山海关守将吴三桂是多尔衮同北京之间的最后一道障碍。吴三桂遣使向多尔衮乞师讨伐李自成。农民军失利,李自成败退京师,清军正式入关。五月二日,清军进占北京。多尔衮奏请六岁的福临迁都京师。六月,福临令洪承畴仍然担任兵部尚书同内院官一起处理政务。九月,自盛京迁都北京,十月初一,在多尔衮率领的诸王以及满、汉大臣的劝进下,福临的登基仪式于北京故宫武英殿正式举行。宣布“兹定鼎燕京,以绥中国”。在登基仪式上,多尔衮的官衔由“摄政王”升为“叔父摄政王”,满语“叔父”表示高于亲王的一级身份。几天后,多尔衮将同为摄政王的济尔哈朗由“摄政王”降为“辅政叔王”。
  • 平叛李自成1645 年 陕西省李自成战败后从北京逃到西安,同年多尔衮镇压河北、山东的抗清起义。顺治二年(1645年)初,清廷集中军力分两路攻入陕西,一路由英亲王阿济格率领,吴三桂为前锋;一路由豫亲王多铎率领,孔有德为前锋。李自成迎击清军于潼关,经过激烈的战斗,农民军放弃西安,东下湖广。 四月,农民军来到湖广通山县,李自成遭到当地地主武装的袭击,死在通山九宫山。之后,多尔衮并向南进攻南明,清军席卷南方,攻下扬州、南京,并数次镇压反清复明的起义,战功累累,功勋卓越。在1646年,多尔衮还下令重建选任政府官员的科举考试。从那时起,清朝效仿大明,每三年定期举行一次科举。
  • 真实清朝-辉煌的奠基人顺治

  • 多尔衮独权1647 年 燕京(今北京市)1644年5月,皇太极长子豪格暗中动摇摄政统治的阴谋暴露。豪格的党羽全部被处死,豪格本人被褫夺亲王爵位。多尔衮在此后不久,以自己的支持者接替取代了豪格的拥护者,从而掌控了两黄旗。至1644年6月初期,他已牢牢地把清政府及其军政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顺治四年(1647年)正月,福临因郑亲王济尔哈朗府邸殿堂的台基逾制以及擅用铜狮、铜鹤,罚银两千两。三月,《大清律》修成,福临下令停止圈地。七月,福临加封豫亲王多铎为辅政叔德豫亲王。多尔衮抓住把柄罢免了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的权力,由此,多尔衮开始一人独揽朝政。并且摄政王对皇帝停止行跪拜礼。
  • 福临亲政1651 年 燕京(今北京市)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出猎的摄政王多尔衮在喀喇城逝世。多尔衮的丧礼依帝礼,多尔衮死后获追尊为皇帝,谥号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多尔衮逝世后,引发了激烈的派系斗争。此时被褫夺摄政头衔的济尔哈朗,获得了对多尔衮统治心怀不满的旗部和官员的支持,其中包括鳌拜和苏克萨哈。1651年2月1日,济尔哈朗宣布即将13岁的福临亲政,摄政正式废止。顺治八年(1651年)正月,福临开始亲政,时年十四岁。同年八月大婚。济尔哈朗继续肃清多尔衮集团。对多尔衮实行了削除封号爵位、罢撤庙享谥号、籍没家财等身后惩处。为加强皇权,他废除了诸王贝勒管理各部事务的旧例,又采取了停止圈地,放宽逃人法等一系列缓和民族矛盾的措施。
  • 信任汤若望1651 年 - 1661 年 燕京(今北京市)1644年末,多尔衮为制定一部尽可能精确的新历法而任用汤若望,因为他的日食预报比其他清廷天文学家的预报更精确。多尔衮死后,汤若望同小皇帝福临建立了私人友谊。1651年9月,一天之内加封汤若望通议大夫、太仆寺卿、太常寺卿三个头衔。使他从原来的正四品晋升为三品。同时又加封他的父亲、祖父为通奉大夫、母亲、祖母为二品夫人。1654年,加封为“通玄教师”。1657年,赐“通政使司通政使”1658年2月2日,赐“光禄大夫”,为正一品。1661年按清廷惯例加封其祖三代为正一品。顺治帝还打破尊卑上下的惯例,到汤若望所居住的馆舍去看望。
  • 制衡满族权力1652 年 - 1653 年 燕京(今北京市)福临在他的统治期间,鼓励汉人入仕,恢复了许多多尔衮摄政期间废止或排斥的中原王朝制度。顺治九年(1652年)二月,福临加封郑亲王济尔哈朗为叔和硕郑亲王。三月,福临取消诸王、贝勒、贝子管理六部事务的权力。四月,福临采纳了礼部的建议,规定皇帝一月三朝,春秋两季各举行一次经筵。设置宗人府官员。规定一切礼制。顺治十年(1653年)正月,福临下令要改变仅有满臣奏事的局面,此后,凡章奏,令满汉侍郎、卿以上会同奏进。三月,赐太常卿汤若望号通玄教师。命令各部院奏事停用绿头牌。为了削弱内务府和满洲贵族的权力,1653年7月,福临设立十三衙门,由汉人宦官掌控,来制衡像皇太后和皇叔济尔哈朗这样的实权人物的影响。
  • 皇三子玄烨出生1654 年 燕京(今北京市)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皇三子玄烨(即康熙皇帝)生,其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时为庶妃。 六月,立科尔沁镇国公绰尔济女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顺治帝的两任皇后均为他的母亲昭圣慈寿皇太后安排,均为昭圣皇太后的亲系,但是顺治对他的两任皇后都不喜欢。由于满族人对天花病毒没有免疫,一旦感染天花,几乎只能等死。根据记载,在顺治年间,在北京至少爆发了九次天花,每次爆发,都迫使福临搬到保护区,位于北京南部的狩猎场南苑。幼年的玄烨曾出过天花但得以存活,具有了天花免疫力,而这成了他将来继登帝位的一个有利因素。
  • 修书1655 年 燕京(今北京市)顺治帝是位开明的皇帝,他在亲政后,发愤学习,熟练地掌握了汉语,能够欣赏汉族书法和戏曲艺术。他和大学士(诸如陈名夏)谈论历史、经典和政治,他周围聚集了一批新人,诸如能讲一口流利满语的北方年轻汉人王熙。顺治十二年(1655年)正月,顺治帝修《顺治大训》,并且编纂《资政要览》。四月,下诏修《太祖圣训》、《太宗圣训》。同年五月,郑亲王济尔哈朗病逝。六月,福临封博果铎为和硕庄亲王。命名宫禁为紫禁城,后山为景山,西苑南台为瀛台。命十三衙门立铁牌,严禁内监干政。
  • 真实清朝-辉煌的奠基人顺治

  • 宠幸董鄂妃(约)1656 年 燕京(今北京市)约在1656年,福临开始宠幸董鄂妃。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大将军费扬古之姐。(董鄂妃的身世有多种说法,此为正史说;而汤若望记载,董鄂妃是一位满籍军人的夫人)。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董鄂妃被册为“贤妃”。十二月初六日,顺治帝为董鄂氏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册妃典礼,更为董鄂氏颁诏大赦天下。而按常规,皇帝只有在册立皇后的大礼上,才会颁布诏书公告天下。1657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顺治欢喜至极,为此祭告天地,接受群臣朝贺,之后更是大赦天下。顺治想立他为继承人,但这个孩子未及命名便于1658年初夭折。顺治下令追封其为和硕荣亲王,这已经是超越祖制了,且丧葬规格逾制,为他修建了高规模园寝。
  • 真实清朝-辉煌的奠基人顺治

  • 结识僧教1657 年 - 1659 年 燕京(今北京市)顺治十四年(1657年),福临开始接触和尚,成为佛教信徒。这年深秋,福临见到了临济宗龙池派和尚憨璞。他生性聪慧,福临和他交谈非常契合,于十月四日于南苑万善殿召见憨璞,以后又不断召见。顺治十五年(1658年)九月,福临遣使赴江南湖州报恩寺召名僧玉林通琇来京,玉林琇清高自持,多次辞谢不应召,使者不许。顺治十六年(1659年)二月,玉林琇入京面见福临。福临当即封他为“大觉禅师”,并请求他起法名。玉林琇再三推辞,福临不许,玉林琇写了几个字,福临选了一个痴字,法名行痴。早在1651年,小皇帝福临就邀请藏传佛教格鲁派领袖第五世达赖喇嘛访问北京,为了迎接这位“活佛”的到来,福临下令在紫禁城西北边北海琼华岛上建造了一座白塔,其位置就在以前薛禅汗宫殿的遗址上。
  • 真实清朝-辉煌的奠基人顺治

  • 剃发出家1660 年 燕京(今北京市)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病逝于承乾宫。顺治哀痛至极,他以超常的丧礼来表达对爱妃的哀悼,后追封董鄂妃为皇后,谥号: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不附帝谥,是中国最后一位独立谥号的皇后),史称孝献端敬皇后。顺治自亲政一开始,也曾雄心勃勃,力图 振兴国祚,政治一新,但却力不从心,始终矛盾重重,他已疲惫不堪了,政治上的苦闷也困扰着他。这时只有佛法使他还有所寄托,所以他再萌生出出家之念。大约在九、十月之交,福临决心出家,由茆溪森剃度成了光头天子。后茆溪森本师玉林通琇禅师奉诏到京,听闻此事勃然大怒,立即命令众人堆积柴火准备烧死茆溪森。玉林通琇禅师劝谏福临,福临听从了他的谏议,开始蓄发,暂时罢了出家的念头,茆溪森也因此免于被烧死。
  • 真实清朝-辉煌的奠基人顺治

  • 逝世于燕京1661 年 燕京(今北京市)顺治帝最宠爱的妃子皇贵妃董鄂氏猝死后,福临为此悲痛欲绝,沮丧数月,直至他于1661年2月2日染上天花。1661年2月4日,福临急召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福临的知己)和原内阁学士麻勒吉到自己身边,口述遗诏,并于1661年2月5日崩于紫禁城内的养心殿,年仅二十二岁。依满洲习俗,福临的遗体在火化后安葬在北京东北方的昌瑞山,后称为清东陵。庙号世祖,谥号章皇帝。福临晏驾后,麻勒吉及侍卫贾卜嘉二人手捧遗诏去奏知皇太后,后向诸王贝勒贝子公大臣侍卫等人宣布。遗诏立八岁的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为皇太子,继帝位,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遗诏实为罪己诏,共罗列十四条罪过,主要是重用汉官致使满臣无心任事,忽视了满洲亲贵和满洲传统,几乎完全否定了他自己一生中最有光彩的政绩。这是否福临本意,即这十四条是否为福临过目批准的已无从知晓。但却留给了后世之疑:遗诏公布前先奏知皇太后;遗诏的主要起草者王熙事后对此守口如瓶。因此,这份公布的遗照被怀疑为假遗照。
  • 真实清朝-辉煌的奠基人顺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