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为什么以前常见的甲鱼基本都绝迹了?它们都去哪儿了?

湘村小之草


甲鱼哪儿有?

记得我小时候六十年代时池塘里,稻田里还有大河边经常看到甲鱼,乌龟。那时候人们迷信把乌龟当神物即使缺食物也不会轻易捕捉,更不敢去食用。

八十年代甲鱼,乌龟身价暴涨。高潮时我们这儿野生甲鱼,乌龟每市斤涨到三百多元。人们为了谋利想尽办法捕捉。一下子甲鱼,乌龟野生的很少见到。

甲鱼乌龟野生对生态环境要求比较高,尤其水质不能污染。近几年野生甲鱼乌龟开始增加。前几天我还在我老家大河里捕获几只甲鱼。我把它们熬成汤其味极佳。




维海805


这个问题,我非常感兴趣。因为我从小就是一个爱捉甲鱼的人。

那个时候我不过十一二岁却是在村子里淘得出了名,上树掏鸟窝,下河捉鱼虾,没事还爱捅捅马蜂窝,当然也没少被蜇。

捉甲鱼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那个时候的甲鱼简直泛滥成灾,在河边你经常可以看到身上被同类咬得伤痕累累的小甲鱼,它们不过火柴盒大却是灵巧可爱。

你看,把它们翻个身,让其四脚朝天本以为它无可奈何,谁知它一伸那个细长的脖子一触地来了个大翻身,然后四脚灵巧地爬走了,这个游戏我儿时玩得不亦乐乎。

曾记得我在小学五年级时还徒手抓到一只重达3.7斤的一人甲鱼,最后卖了51元,那时我的学杂费才23元,这个事让同班的小伙伴羡慕不已。

可现在那些甲鱼却不见了踪影,这让爱捉甲鱼的我十分失落,无数次徘徊在儿时的河边,又无数次无功而返……

它们去哪里了呢?为什么不见了呢?

我觉得有以下原因:

一,利益驱使,滥捕绝杀。

这个原因是最主要原因,因为野生甲鱼营养价值高,售价也高,于是大家便都蜂涌而至,而捕捉手段也层出不穷。你像在秋冬季节,农闲的农民便拿着鱼叉一下一下在河水中插,插到有似鞋底感觉的十有八九是甲鱼了。又如用药捕,用钩钓,还有最厉害的是电捕,电打捕鱼器那叫一个厉害,一手鱼叉一手鱼网开关一开,什么鱼了虾了黄鳝泥鳅纷纷翻了肚皮,大小齐抓,大的电晕小的电死。哎,这甲鱼就这样被人捕杀殆尽。

二,气候原因

以前水多,河面宽阔,雨水也稠,老是不断地下,可现在气温升高天气干燥,很多小河都断流了干涸了,而大河也成了小溪了,甲鱼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变,鱼儿离不开水,甲鱼也是,看到这儿不适应生存了,自己又有腿脚就爬到别处了,要知道,甲鱼是用肺呼吸,可以爬很远。

三,现代农业对甲鱼的致命伤害。以前种地那是要用锄地中耕拔草的,可现在全用除草剂,要是生了虫子那必须用药,什么敌敌畏、敌杀死、1605等等广谱高毒杀虫效果好,可是每次配药都在河里边,刷洗药桶也在河里,河水农药残留大,鱼虾纷纷死亡,甲鱼也难幸免于难。

四,以前沟渠水道的人为破坏,导致水道不畅,甚至活水河变成了死水沟。像我们房后的小河本来有一条水沟直通河里,每逢干旱季节,上游就会放水灌溉庄稼,可是后来有人肆意破坏,扒平种了农作物,那河也就成了死水河,农药再一污染,甲鱼们便没了影踪,不是死了就是跑了。

这就是现在很难看到野生甲鱼的原因,很怀念儿时那条小河,那些憨态可掬,善于爬行和潜水的小东西。

不过,现在又在修水渠,改善生态环境了,那条小河也用挖掘机清淤扩广了,野生的甲鱼应该也快回来了。

但愿,下次回乡时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大江东流


在我们的家乡也是个山青水绿约地方,背靠山和水库,小河套子也有好几条。当年我们小时候,这个会咬人的甲鱼那个河道里都有,夏天小孩子们没事用铁针弯个钩,串上蚯蚓坐在河边钓鱼,往往是鱼没钓到,钓到的都是小王八仔子,到手就扔了,只有碗口大的才留着回家烧着吃,我记得有一次父亲耕浅水田的时候,两三个小时他犁田捉了四只大甲鱼,每只都有一斤七八两,小孩见到都不敢靠近,那时候我和妹妹按照父亲的指导,在大锅里放水把四个大甲鱼放在锅里煮上,煮熟后又捞出来剔骨,弄满满的两大碗半的甲鱼肉,它们的肚里还有蛋呢,晚上一家人美美的吃了一顿甲鱼肉。



那时的甲鱼多,可是到了改革开放后,由于当时的人们经济得到了解放,城里人的养生知识丰富,说甲鱼能抗癌增强体力,一时间青年人晚上百天都在水域里下钩卡子钓甲鱼,更有那甩钩手的技术也是一绝,站在水边两手相拍,发出咚咚的声音在水面上传音,偏有那好奇的甲鱼会露头出水,只要甲鱼头一伸一下,甩钩手的飞轮呜鸣一声响,闲人还没注意呢,人家的轮子就收线回头了,一只甲鱼轻松进入袋中。还有的专家是玩空手道的,穿着个皮裤,腰上别个口袋,他们只在河道的边上和小型的沟渠边行走,用眼细看,专看水中的气泡,如果气泡是双泡同出的话,他们都有十拿九稳的手段能够拿上一只甲鱼,我跟在后边看到感到十分神奇。我也仿效他们的方法,可是什么也没捉到。



就这样子没要三年,再也看不到自肚黑背的甲鱼了,地方的甲鱼品种消失的无影踪了,只到另一种新的甲鱼品种,中华鳖在中国风行后,才又有了这种全面养殖的甲鱼,而当年的地产甲鱼在市场上一年只能见几只。而且是价高于中华鳖的十倍,可以说以前的甲鱼绝了,它们都被人们捕捉后,进入了城里有钱的大佬们的肚肠里了。


星空揽梦


以前小时候村里面的甲鱼确实特别的多,记得那个时候我家的院子里有一条小沟渠,这条沟渠当时并不是用来排生活废水的,而是家里用来放置甲鱼的。每年的三月份春种农忙时节也正是甲鱼在田间出没最为频繁的时节,每当这个时候爷爷隔三差五的总能在田间捉上三五只甲鱼。由于家里的甲鱼实在太多,爷爷不得不将多余的甲鱼放在小沟渠里放养。

有些时候我就不是很不明白,为什么家里小沟渠的甲鱼都成堆的放着,爷爷每次在田间看到甲鱼的时候还要将它们捉回家来?后来有一次奶奶在家里做甲鱼肉的时候,爷爷告诉我这甲鱼(草龟)它并不是什么好东西,首先甲鱼它特别喜欢吃稻苗而且破坏力极强。其次甲鱼闲的没事在田间到处的打洞,稻苗包浆期间你想给田里灌点水根本就关不住,一夜之间水都给它漏的干干净净。

为什么以前在农村随处可见的甲鱼现在却不见了踪迹?这些年它们到底都去了哪里?

第一点:甲鱼消失的首要原因还是农药、化肥的广泛使用与普及

以前村里面种地哪有什么化肥、农药。那个时候稻苗刚下田的时候,爷爷奶奶忙着给田里撒一些农家肥混合着土肥。等到秧苗差不多一尺多高的时候,家里面再给撒上一点菜籽饼或者是茶饼。偶尔田里的秧苗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病虫害,如果实在没有办法爷爷只好在田里面撒上一点锅灰或是鱼腥草碎叶。所以那个时候人们种庄稼完全是靠天收,无论什么样的不利因素它所带来的都可能是毁灭性后果。但是令我非常奇怪的是,那个时候家里虽然没有农药但是田里面的秧苗几乎从来都不生病,仿佛它天生就有很好的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第二点:甲鱼消失的原因是人们的大肆捕杀

记得有一段时间村里面来收甲鱼的小商贩特别的多而且价格也不是很低,大家都说甲鱼有营养,城里人还就喜欢吃这个东西。那一段时间只要一有空闲的时间爷爷就会带着我去稻田里找甲鱼,一下午找到四五个卖个十多块钱都高兴的不得了。

第三点:甲鱼的生存环境被肆意的无情的破坏

前些年村里面外出打工的人特别多,各家各户的稻田都荒废着好多,有的常年不会家的村民都将田里栽满了树木。由于生存环境被肆意的破坏甲鱼在农村根本就没有生存的空间,慢慢的也就逐渐退出了农村这片无情的田地。


职业农民的故事


在农村,为什么以前常见的甲鱼基本都绝迹了?它们都去哪儿了?

甲鱼,我们老家叫“老鳖”,和乌龟是难兄难弟儿。村子东边有个大水坝,小时候过去割猪草,偶尔能见到老鳖“晒盖”,晒盖是老家土话,就是老鳖在岸上晒太阳。这家伙也很机灵,远远的看到人就会往河坝里爬,爬的快的连滚带爬。


记忆中见过一个最大的老鳖,足足有一个洗脸盆子那么大,野生的,就在老家河坝边上,当时看到我就吓哭了,一身冷汗,从来没见过,老人们说这东西大了会成精。于是晚上就做了一个噩梦,在河坝边上一个洞,洞里有一只红眼睛的老鳖,虎视眈眈的望着我。

那时候老家的老鳖真的很多,大的不多见,小的不少。在河坝下游的沟渠里趟水玩,就能踩到一只小老鳖。有一次我摸了一只碗口那么大一个,开心的很,不料被小伙伴弄丢进水里,立马不见了,生气了好久。那么,农村沟渠河坝里面的常见的老鳖,真的基本绝迹消失了吗?我想说非也,提问题的人,恐怕好久没有和农村接触(感谢老师指出错误,已经修改)了吧?恐怕好久没有去农村田间地头晃悠了吧?

就像我们经常感叹这些年过年的年味淡了一样,其实年味还在,在老人和小孩子的眼中,我们的感觉变了而已。农村的老鳖真的少了吗?其实和感叹年味淡了是一样的,我们很少再去农村沟渠里面去转悠了,心境变了,物是人非。老鳖还在沟渠里面,只不过我们看不到了罢了。很多农村的捕鱼人,晚上出去捉鱼,还是能捉到老鳖的,不少老鳖,黄鳝泥鳅龙虾什么的,也不少。

这东西是纯野生的物种,哪里说绝迹就没有了呢?它们的生命力和繁殖力很强大的,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生息。小时候割猪草,在河边沙地上就能翻出来老鳖蛋,现在应该还有。不过随着环境变化,它们的生存技能应该也会随之改变。适者生存,也是适合对老鳖说的。

有人说环境污染造成了农村老鳖的减少,不排除这个因素的影响。现在水质污染,农药过度使用,确实让老鳖自身受害严重,同时它的食物来源也随着更小的动物性饲料的短缺而几近匮乏。确实现在想要捕捉一只野生的老鳖很难,都改家养老鳖了。

以前,在我们这里,有一种职业农民,就是捉鳖人。它们会手拿木把很长的三齿钢叉,日夜游弋在农村各种沟渠河坝,在淤泥深处插来插去,为的就是捕捉老鳖。那时候,野生的老鳖确实很贵,越大越贵。我很佩服专业的捉鳖人,仅仅凭借一根木棍和手的联系,就能感觉出来淤泥下有没有老鳖。应该是插到老鳖盖后的手感手劲不同吧。


农村老俗话


甲鱼,学名鳖,又称团鱼,脚鱼,水鱼,属爬行纲、鳖科,全国各地均有出产,野生甲鱼在80年代以前是非常常见的,我听我爸爸讲,他小时候的甲鱼都能爬到树上去,到晚上路上都能捡到甲鱼。可能有点夸张,但是确实说明以前野生甲鱼非常多,基本上跟河里的最常见的鲫鱼差不多。



我小时候也是经常见到野生甲鱼的,大概是90年代初,一斤100元左右,我爸是渔民,经常打到甲鱼回来,个头都不大,都是6.7两左右,那时候物价都是很便宜的,100一斤已经很贵了。慢慢的到了2000年左右,野生甲鱼受养殖甲鱼的影响,跌到了60一斤左右,但是已经比较少见了。到现在野生甲鱼已经快绝种了,价格也高了一些,大概200-300一斤,根据个头大小来定,越大越贵。



为什么野生甲鱼越来越少?

第一,肯定是因为它贵,虽然200-300的价格跟一些海鲜比起来不算特别贵,但是在淡水鱼里是很贵了,既然那么贵,肯定很多人抓,再加上野生甲鱼确实很美味,人们都爱吃(我从来没有吃过野生的,小时候爸爸抓的都卖了,舍不得吃),市场上野生甲鱼基本上都是秒杀,非常畅销。又贵又好卖,而且不属于国家保护动物,你想想在中国能不被抓完吗?像青蛙这种国家保护动物都快绝种了,不保护的不是更要绝种吗?



第二,现在农村水质确实污染的有点严重了,野坑里的鱼都很少了,更不要说对水质要求比较高的甲鱼了。水质变差了,甲鱼繁殖后代更困难,存活率也更低。

大家还有要补充的吗?欢迎在下面回复。


初心


过去农村常见的甲鱼,为何现在很少再见了?

春节期间在农村的集市上,经常有人用一个水桶提着几只甲鱼在卖。细问一下价格还不低,他们说这些是在水库中抓的野生甲鱼,要200块钱一斤,吓得我都不敢还价了。

想起小时候抓到甲鱼了,那基本都是不吃的。有些甚至还认为在水田里看到甲鱼了是不吉利的,往往会把它们赶走。农夫的老家这边,有不少的河流。而河中有很多的野生动物,听爷爷说起过在以前还有娃娃鱼呢。晚上走夜路的时候,还能听到娃娃鱼的叫声,有点吓人。虽然没见过娃娃鱼,但是小时候农夫抓到过不少甲鱼,还捡到过很多的甲鱼蛋。那个时候像野生的甲鱼、青蛙、黄鳝、泥鳅等野生动物比较多,可是却很少有人吃。那过去农村常见的甲鱼,为何现在很少再见了?

农夫认为一个最主要的原因,那是因为现在的甲鱼太贵的原因。过去无论是在农村里,还是在城市里大家都不怎么吃甲鱼。虽然自古以来甲鱼的营养价值就很高,可是喜欢吃甲鱼的少。可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在饮食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了,像农村的很多野外就成为了香饽饽。不说别的,野生的甲鱼可是价值不菲,基本上能卖到上百元一斤,而抓到一只几斤重的野生甲鱼,那就是好几百块钱啊。这可是一笔不少的收入啊,所以很多人就去抓甲鱼。而且现在抓甲鱼的方法也比较残忍,像电鱼、药鱼等方式都用上了,这些方式对甲鱼来说往往就是一锅端,大甲鱼、小甲鱼全部抓走了。

小时候农民去水田里捞鱼、抓鱼了,基本都只要大鱼,像一些小鱼都是直接放生的,这样才会每年都有鱼抓。可是现在很多人是不计后果的,只顾眼前。就拿农村里药鱼来说,药撒在农田里,基本都要被抓得干干净净。其实,很多动物的灭绝都是因为人类的过度捕杀所致。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啊!如果甲鱼不值钱,那农村的甲鱼会像以前一样多的!


农夫也疯狂


我是胡葱煲鸡蛋,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不仅仅只是甲鱼,还有乌龟,螃蟹,鳝鱼泥鳅。青蛙,野生龙虾什么的基本上都绝种了。当然家养的不少。

原因很简单,特奉献一张图就一目了然了。

你以为中国吃货的名头是浪得虚名的吗!!!

我曾经问过我父母:你们小时候,应该不愁吃的啊!虽然60年代物质生活没有今天并不宽裕,但是那时候,地上跑的,水里游的——甲鱼,乌龟,各种鱼等等,应该很多吧。

老爸说:很多很多,甲鱼乌龟什么的,走路都能碰上,但是都没多少人吃。因为那时候,缺盐少油的,什么酌料都没有,吃什么都无滋无味,还有一股难闻的腥味。

我深有同感,小时候河边玩耍的时候,河边的杨树下面的洞里面藏着很多河蟹,几下就可以捡满一桶。也吃过,同样缺盐少油的,不好吃,只不过比大闸蟹个头小点。


别看现在龙虾火爆,小时候我们钓龙虾都是用来玩的都不会吃。

如今,不同了,解决了温饱,生活水平提高了,什么酌料都有,能吃的都能弄成开胃菜。

所以,这些大补的,以前看不上眼的食材都火爆了。野生王八都吃的几乎绝种了。这很正常。


另外,生存环境破坏了,农药泛滥,野生甲鱼和其他鱼类生存堪忧,也就少见了。


小龙虾晒太阳


记得小时候在我家旁边有一片芦苇塘,这个地方是我和同伴快乐的天堂,因为这里有一眼望不到边的芦苇池塘,池塘里的鱼成群结队,芦苇里的各种水鸟整天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到了晚上就听到青蛙的叫声连绵不断,开春的季节池塘里的水很少,这个时候是捉甲鱼的最佳季节,特别到了晚上拿着手电筒照在芦苇丛里或者池塘边上,一个晚上捉两三只甲鱼并不是什么稀罕事,那个时候的人还不懂得甲鱼有如此高的营养,只是觉得甲鱼根本谈不上什么美味。

随着时间的推移,野外的这种美景越来越稀疏,野生的甲鱼几乎很少重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农业生产中大量食用农药,毒死的和中毒的活物成了甲鱼的美味,造成了野外甲鱼的大量死亡,不用说甲鱼,就连过去的很多鱼种都已经发生了变异。

2:人为大量扑杀甚至直接用一些断子绝孙的扑杀方式造成了大量的野生甲鱼青黄不接。

3:甲鱼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化,原先的池塘都早就枯萎,大面积的滩涂都种了庄稼。

综上三点是直接造成甲鱼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潍坊的聂二哥


在农村,为什么以前常见的甲鱼基本都绝迹了?它们都去哪儿了?



记得在以前的农村,七八十年代农村,每条小溪小河边都有沙滩,而且小溪的水非常的清澈,能见到小溪里的鱼虾,偶尔在河滩沙窝里还能找到野生的甲鱼。那种甲鱼有大有小,而且锁在沙窝里,只露出一个鼻子喘气,当然,上面还有水了。现在基本上,在农村的小溪边见不到河滩沙滩了,都被开垦种了地或者栽上了树。

记得小时候,经常夏天发大水,也就是雨季来临的时候,河水逐渐增多,河里的鱼虾特别多,随着老父亲到河里逮鱼,晚上找一个鱼网到河里捞鱼,有时不经意间会逮个甲鱼。那时候,甲鱼不是一种特别稀罕的东西,因为司空常见,而且晚上要逮鱼,偶尔逮了个甲鱼,就感觉到特别的晦气,直接不逮鱼就回家了。毕竟在农村把家也叫做“鳖”,也就是谐音憋气的意思。



近几年来,好多人喜欢吃野生甲鱼,这也有了野生甲鱼的消费市场,很多人就开始大肆捕捞野生甲鱼,导致了野生甲鱼的数量逐渐的减少。甚至在城市里还挂出了野生甲鱼馆,野生甲鱼饭店,专门有野生甲鱼汤,的确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这是野生甲鱼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因为野生甲鱼确实比较贵,甚至每斤野生甲鱼目前达到了300~500元,随着野生甲鱼个头越来越大,年岁越来越长,野生甲鱼就越来越值钱。

当然野生甲鱼急剧减少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农药的大量使用,毕竟野生甲鱼是肉食动物,一些农村村使用大量的剧毒农药,导致了一些环境的污染,让野生甲鱼失去了生存的环境,逐渐的减少。当然还有养殖行业导致的,动物的粪便的水,肆意的排放,也导致了小河沟塘渠等污染特别严重,污染严重的不但生命不存在,而且寸草不生。



总之,在农村,野生甲鱼越来越少,主要是大肆捕杀造成的,有的用电镀甲鱼,有的钓甲鱼,有的用钩抓甲鱼等等要是千差万别的方式,绞尽脑汁逮甲鱼,极大的减少了野生甲鱼的数量。当然环境污染,农药的大量使用,也是,野生甲鱼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野生甲鱼不是跑了,而是失去了生存的环境,但在一些农村大水库或者环境保存的比较好的水塘坝里还是有野生甲鱼的,只是很少看到,也比较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