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太后刘娥临终前不断地拉扯衣服,宋仁宗想到了什么,下令给她脱下来?

文史砖家


在两宋319年的历史长河中,仅出现过一个临朝称制的太后,她就是刘娥,宋真宗赵恒的皇后,被史书上称之为“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也就是有吕后和武则天的才能,却不像她们俩作恶多端。

这位刘娥,原本是蜀中的一名歌女,13岁时嫁给了一个叫做龚美的银匠,后龚美带她离开蜀地,来到了京师汴梁谋生。

在京师,龚美因生计艰难,打算将刘娥卖掉。恰好当时还是襄王的赵恒听说蜀中女子秀美,就让属下去寻找,然后就找到了刘娥。

此时刘娥已做人妇,但龚美见财起意,为荣华富贵就与其合计将夫妻变成表兄妹,然后将刘娥卖进了襄王府。谁知道,赵恒对刘娥那是一见倾心,夜夜和她厮混,以至于宋太宗都忍无可忍,要求赵恒赶紧将刘娥赶出王府。

赵恒不敢违抗父皇之命,又难舍刘娥,遂将刘娥秘密安置在王府指挥使张耆家中,不时私会。



等到赵恒登基成为皇帝后,他立马将刘娥接到宫中,开始时封为美人,后来一路升上去,最后成为四妃之一的德妃,离皇后只有一步之遥。

后来郭皇后去世,赵恒想升刘娥为皇后,但是遭到寇准为首的众大臣反对,他们一致认为刘娥的身份实在是太低微。于是赵恒就想着等刘娥生下皇子,然后母凭子贵升为皇后。

但可惜的是,刘娥却一直没能生下儿子,于是刘娥就安排赵恒临幸自己的贴身宫女李氏,后来李氏生下日后的宋仁宗,刘娥就对外宣称是自己所生,这也就是后世所传的狸猫换太子事件。

之后刘娥母以子贵,如愿以偿的登上皇后之位。当时真宗的身体不好,刘娥帮助他处理了不少的政务,逐渐掌握了大权。

等到赵恒驾崩之后,因为宋仁宗赵祯只有12岁,所以刘娥就以太后身份开始垂帘听政,当时每到早朝时,在承明殿中,仁宗位左,刘娥位右,朝廷大小诸事皆有刘娥说了算。



第二年,宋仁宗和群臣给刘娥册封尊号为“应元崇德仁寿慈圣皇太后”,但在册封大典之上,刘娥却违背祖制,没有穿太后的服侍,而是身穿皇帝的龙袍出席大典。此后,刘娥就和宋仁宗一样身穿皇帝龙袍,其权势已经不下于当年的武则天。

后来,有臣子上书,请刘娥像武则天一样临朝,还给她敬献了一副《武后临朝图》,均是暗示刘娥称帝。但在众大臣的反对下,刘娥最终选择将鼓动她称帝的奏章撕碎,掷于地上,表态说:“我不做这种对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

在刘娥掌握朝政大权的第12年,她因感染风寒而病倒,很快生命就走到尽头。据说,在临死之前,刘娥几次拉扯身上的衣服,宋仁宗询问何意,但此时刘娥已经病重的不能开口说话,所以宋仁宗始终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等到刘娥死后,宋仁宗便哭泣着走出去询问臣子是何缘故,参知政事薛奎就说:“这是太后觉得自己身穿天子的服饰,不好意思去见丈夫宋真宗赵恒,所以希望能够把自己身上的龙袍脱下来。”宋仁宗听完后恍然大悟,便下令给刘娥换上皇太后的服饰,然后入殓下葬。



那么,刘娥真的是这个意思吗?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刘娥死前恐怕并没有拉扯衣服这个事情,这只是宋仁宗为换掉刘娥身上的龙袍所找的借口,然后臣子们借坡下驴,最后大家都比较体面将这个事情给解决,这样即维护了刘太后的尊严,也保卫了宋仁宗的孝义。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刘娥在去世的前一个月,还力排众议,亲自穿着龙袍,头戴天子仪冠,带着京城所有官员浩浩荡荡到北宋历代皇帝的太庙中祭祀。

在祭祀中,刘娥宣称自己为“应天齐圣显公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意思就是说自己是顺应上天、等同皇帝、拥有明显功勋、品德崇高、仁慈厚爱、必定能长命百岁的皇太后。

从这层意义上说,刘娥更本就不会觉得自己穿龙袍就不好意思见宋真宗,因为人家在心里就觉得自己等同于皇帝,所以她直接穿上龙袍来祭祀太祖、太宗和真宗。

所以,刘娥在死后被脱下龙袍,绝不是她的本意,而是宋仁宗和大臣们商议后,为维护赵氏皇族颜面而做出的掩盖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