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殲10的受油管比較醜,為什麼不設計成內縮式呢?

用戶xxx226


外置受油管並不會影響殲10的戰鬥力。




實際上不僅殲10,像幻影2000、陣風等戰鬥機,甚至連圖95、轟6N這樣的大型飛機也採用了外置受油管。




內置受油管對飛機的隱身性能有利,可以降低雷達反射面積,同時機頭表面更加簡潔,氣動外形也更加流暢,就像很多四代半、五代機取消了機頭的空速管一樣,也是出於這樣的考慮。


殲10屬於四代半戰鬥機,不需要那樣地苛求隱身能力,採用外置受油管可以避免內部空間被佔用,畢竟殲10的機頭空間有限。


止水興波


不可否認的是,殲-10採用的固定式受油管與國際上主流的硬管加受油系統以及伸縮式受油管相比,的確是有些格格不入,也廣為被軍迷朋友各種詬病。殲-10之所以使用固定式受油管是一個佈局設計權衡後無奈的結果。

先來回答這個疑問,為什麼不搞一個伸縮式受油管,而選用一個會影響戰機機動性的固定式受油管?空間太小,沒有太多的空間再搞伸縮式加油管了。

殲-10是一款典型的中型戰鬥機,其實法國的陣風戰鬥機也選用的是固定式受油管,不僅僅只有我們的殲-10,這是這兩款戰鬥機固有的氣動佈局所決定的。先來講一個軍迷圈的老梗,那就是吐槽陣風戰鬥機機載雷達小。陣風戰鬥機機載雷達之所以小,還不是氣動佈局造成的,這也影響到我們後續討論殲-10固定式受油管。

從氣動佈局設計角度來看,殲-10採用的鴨翼式氣動佈局設計,前部為兩個面積較大的鴨翼,後三角翼和鴨翼之間的距離相對較大,從而前翼的配平力矩更長,配平升力更好;需要強調一下的是,殲-10主翼採用的是下單翼佈局,這就使得整個機身佈局整體呈現一個桶狀。為什麼要講這些呢?

正是由於殲-10的氣動佈局設計導致其機頭部分的空間被駕駛艙和機載雷達完全佔據,機身前部的整體可利用空間要相比蘇系列戰機的翼身融合體設計小的多,再加之中型機在尺寸上本身就要比重型機小得多。殲-10為了保證機載雷達擁有足夠的探測距離,同時考慮到當時國內機載雷達技術水平有限,權衡之後最大限度將空間留給機載雷達上。

反之使用翼身融合體設計的戰機就完全不同了,由於翼身融合體戰機氣動佈局設計上,為了保證飛機擁有更好的升力,幾乎所有采用這種佈局設計的戰機都有一段邊條延伸過渡到主翼上,正是這個邊條的出現,使得這類戰機機身前部的空間更大,整體上呈現出一個橢圓形態,完全有別於殲-10的圓形形態。

所以,這類戰機在設計受油管的時,一般都會採用伸縮式受油管,機內有足夠的空間設計一個收縮式的受油管,同時保證內部輸油管道的正常鋪設。雖然伸縮式受油管在尺寸上並不是很大,考慮到需要進行收放,因而內部需要騰出一個充足的空間,顯然這種設計是在殲-10無法實現的。

另外還有一些歷史因素也需要考慮。我國第一代加裝空中受油管的戰機是殲-8Ⅱ戰鬥機,其總體設計佈局和殲-10類似,因而在技術上具有一定的沿承性,考慮到當時殲-10發展的歷史背景,我國並沒有相關的伸縮式受油管技術儲備,為了降低技術風險,不能排除我們降級使用固定式加油管設計的可能性。更主要的是我國最早的加油機就只有轟油-6,固定式加油管也符合基礎配套設施建設。

因而,殲-10之所以會選用影響戰機機動性和隱身性能的固定式受油管,主要是受到殲-10戰機氣動佈局設計,導致機頭可利用空間太小,既要滿足機載雷達,同時兼顧空中受油能力,魚和熊掌二者只能選其一。


鷹鴿分析


簡單的說就是沒必要,受油管很細,對氣動影響很小,殲10既不追求高超音速,又不追求隱身,一根受油管能不能收起摺疊其實不重要。

目前世界戰鬥機通行的空中加油方式有兩種:一種為硬管加油,一種為軟管加油。一般來說,軟管加油相比硬管性能差一些,一方面對接費力,消耗飛行員巨大精力,一方面加油速度只有硬管的三分之二到三分之一,還有整個漫長的加油過程飛行員都需要高度緊張的控制戰鬥機的姿態和相對位置,而隨著加油機身重量加大,因而導致姿態控制要時刻變動,相比硬管加油要消耗更大的精力和時間。

▲殲10安裝空中受油管

殲10是一款追求高機動性的第三代戰機,飛機上的全動鴨翼、翼身融合技術都是為了更好的提升機動性能,不過殲10戰機有一處設計一直以來都受到詬病,那就是殲10經常會叼著一個酷似“菸斗”的裝置執行任務,這個“菸斗”就是殲10的空中受油管。雖然殲10的空中受油管顯得非常礙眼,但是改進型的殲10C卻依然沿用了這樣的設計。

▲殲10C

殲10使用的固定式空中受油管,優點是可靠性高、不佔用機體空間,平常則拆卸下來備用,省略了複雜的開閉、升降機械結構,降低了飛機重量。而這種固定式空中受閱管缺點也非常明顯:降低飛機的機動性、影響飛機最大飛行速度、阻礙飛行員視野、嚴重破壞飛機的隱身性能。

▲陣風戰機也使用固定式受油管

目前世界上絕大部分現代化戰機都已經放棄了固定式受油管,只有殲10、光輝、陣風這三款戰機使用了固定式受油管。陣風戰機因為機身設計的非常緊湊,機頭處已經沒有多餘的地方安裝伸縮式受油管,因此只能採用固定式受油管;而LCA戰機屬於輕型戰機,本身就已經存在超重的情況,不可能在機身內繼續安裝伸縮式空中受油管。

▲殲10攜帶空中受油管進行超低空飛行

而殲10在設計時雖然很看重機動性能,但總設計師宋文驄非常有先見之明,認為在航空電子技術不如歐美的情況下,殲10必須安裝一臺大尺寸的機載雷達,以雷達功率和天線尺寸彌補電子技術的短板,最終殲10的雷池天線尺寸超過700毫米,比同類型的F16、幻影2000都要大。但是為了安裝較大功率的雷達,整個機頭部位全被雷達與其它輔助設備佔據了,根本沒有一絲剩餘空間,殲10只能使用固定式空中受油管,不過殲10採用了先進的數字化電傳操控系統,這種不對稱的佈局並未給殲10的飛行性能帶來多大影響,殲10經常攜帶空中受油管進行超低空飛行。

▲F16進行空中加油

而F16的空中加油方式是最優選擇,F16採用了硬管加油的方式,只需在機背部位設計一個受油口,由空中加油機將加油管插進受油口內,就可以完成空中加油了。F16這種方式既避開了伸縮式受油管擠佔空間的問題,又不影響飛機的氣動外形,可謂“兩全其美”,不過這種方式需要有加油機有硬管加油技術。

收放加油管需要在機內留有收放空間,並且要增加幾十公斤的重量,所以有相當多的飛機採用固定受油管,雖然受油管會增加一點空氣阻力,但需要加油的任務畢竟不多(不用時可將受油管拆下),加上可節省的空間和重量,所以固定受油管更適合輕型空優戰鬥機。 這和技術完善不完善不相干,加油管的拆裝很快,不會對作戰產生負面影響。


鐵桿軍迷


雖然被設計成內縮式的受油管的確會比較好看,但說實話根本就沒有必要。首先殲10屬於是中型戰機,也就是作為單座雙發重型戰機的量產低配版,作為低配走量的一款單座單發中型戰機,自身結構自然是能減小就減小,成本自然也是能省則省。

首先內縮式受油管必須要將受油口收方進機鼻內,而由於殲10的機鼻放置了大功率雷達,所以並沒有多餘的地方在安裝內縮式受油管裝置,再加上固定的受油口也增加不了多少風阻,自然也就選用固定式了。

另外增加一個複雜的機構就必定會增加戰機的整體制造成本,也會大大提高戰機故障幾率和平日保養費用,作為一款單發中型量產機而言,這同樣是需要避免的。

檔案最重要的還是沒必要,內縮式受油管基本上屬於是隱身戰機的標配,因為將受油口收進機身內可以有效降低雷達反射面積,可是非隱身戰機就完全不需要這麼做了,因為即便是把受油口收進機身內,雷達反射面積依舊那麼大。

其實不僅是殲10,像是法國的幻影2000、陣風等戰鬥機,甚至俄羅斯圖95、中國轟6戰機基本上也都採用非內縮式受油管。


九品侍衛


這個問題涉及到我國空軍目前的空中加油技術現狀,老鷹航空從下面三個方面來回答一下吧:

1、空中加油機都是採用軟管加油方式;

雖然世界上空中加油方式有硬管和軟管兩種,但是目前我國還是隻擁有軟管加油方式,也就是說依靠轟六這種空中加油機或者伊爾76改進型對各種戰鬥機進行空中加油作業。在這種背景下,戰鬥機必須要自帶受油管去主動接入加油機的軟管,而不是被動的等待加油機來插入。這是本質的區別。

2、空中加油時飛行員需要擁有良好的視線;

正式因為戰鬥機需要進行主動性的空中加油對接,對接過程的主動權完全掌握在戰鬥機飛行員手中,所以,戰鬥機飛行員需要全程能夠目視看到自己的受油管,這樣的話就可以非常精確的進行對接操作了。如果加油管安放在遠離飛行員目視範圍之外,那麼飛行員就很難完成對接操作。

3、殲-10是一款單發輕型戰鬥機;

殲-10這款戰鬥機畢竟是一款配置一臺發動機的輕型戰鬥機,機身空間利用率已經達到極致,能用的空間並不多。在機頭位置,刨去火控雷達、飛行員座艙兩大項,能夠留給空中受油管的空間就極少了,在這種情況下只能採用外置固定式受油管方式進行改進。

這種方式其實也是很多單發戰鬥機普遍採用的方式,比如法國幻影系列戰鬥機。

如果有空間的話,當然會採用可收縮式受油管,畢竟這樣也能減少一定的飛行阻力,但是條件不允許。



——問題就回答到這裡了——

對航空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來關注“老鷹航空”吧。

(圖片來自互聯網公開圖片,如侵則刪。)


老鷹航空


好多非隱身戰鬥機的空中受油管都不是內縮式的,而是類似殲10那樣固定式。畢竟這樣的設計較為簡單,取消伸縮機構的重量,對飛機的穩定性影響較小第三代以及三代半戰鬥機對隱身性能的需求並不這麼高,設置外出式的受油管也無傷大雅。而對於隱身性能要求較高的四代機,就必須使用設置在機首裡面的伸縮式受油管,或者固定式受油口。


殲10戰鬥機的受油管

由於殲10是中型戰鬥機,僅僅依靠其3.5噸的內油,作戰半徑不超過1000千米,如果外掛三個副油箱,作戰半徑可達1250千米。近年來,隨著我國部分轟六轟炸機改為加油機以及從俄羅斯引進伊爾-78加油機的數量的增多,我國空軍的戰機也都需要空中加油增大作戰半徑,尤其是像殲10這樣的中型戰鬥機。

隨著殲10C戰鬥機的服役,殲10系列戰鬥機的作戰能力是越來越強,但是無論怎麼改其作戰半徑和航程是難以有大的提升的。所以說為了提高殲10戰鬥機的作戰半徑,就必須為其加裝受油管,以進行空中加油,提高其作戰半徑。目前來說,我國並沒有現役的硬管加油飛機,至於是否突破硬管加油技術還未可知。所以殲10戰鬥機也只有軟管加油這一種選擇了,只不過軟管加油對於受油機來說,也有兩種方式:1,固定式空中受油管。2,伸縮式空中受油管。



一般來說隱身戰鬥機採用伸縮式受油管,在不用時收到機首裡面,需要加油時,打開蓋板伸出去進行加油。這樣一來,就不會影響其隱身性能,如殲20,F35C,蘇57都採用這種空中加油方式。


而固定式空中受油管會破壞戰機的隱身性能,但對機動性影響不大。此外還有結構簡單,相對伸縮式受油管重量輕,且不佔用機首空間的優勢。所以固定式的空中受油管,普遍應用於三代,以及三代半戰鬥機,如殲10A,殲10C,陣風等戰機。

只不過,軟管加油的速度不如硬管,未來發展硬管加油技術才是比較好的選擇。目前來說,無論是轟油6,還是伊爾-78都不是硬管加油機,也沒有必要改裝為硬管加油機。等到運20的數量足夠多時,完全可以以運20為基礎改裝為運油20,使其具備硬管加油能力。(圖片來自網絡)


江山何沉


內縮式是硬管加油,這是加油機的問題,不是戰鬥機受油管的問題,中國主要缺乏大飛機平臺,硬管加油對中國來說沒什麼技術難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