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改革巨匠的權謀與智慧,得出兩點重要啟示

《張居正大傳》| 再現改革巨匠的權謀與智慧,得出兩點重要啟示

《張居正大傳》一書,是20世紀四大傳記之一,由近代著名文學史家、教育家朱東潤所著。該書以時間為軸線,述說了張居正跌宕起伏傳奇人生。

明朝末年政治混亂,國庫空虛,邊疆不寧。

張居正在自己政治理想和改革信念的支撐下,不顧個人身前身後的利益,在政治上推進“考成法”,經濟上執行“一條鞭法”,國防上抗擊“韃靼和倭寇”,民生上大力“治河”,這一系列強有力的舉措扶明朝大廈於微傾,讓明朝國力蒸蒸日上。

在其身後僅九個月,萬曆便下詔取消張居正“上柱國、太師”的封號,並剝奪其“文忠”的諡號。萬曆首輔“生前顯赫,死後悲涼”,為何譭譽參半?

“工於謀國,拙於謀身”是明朝著名清官海瑞對張居正的評價,極為精闢客觀。非常符合歷史上真實張居正形象特點。

《張居正大傳》| 再現改革巨匠的權謀與智慧,得出兩點重要啟示

01 “工於謀國”,為實現理想身體力行

(1)紮實自身--淵博的學識和崇高的政治理想

張居正十歲便通六經大義,十二歲在荊州投考並獲得知府看重,成為進士才二十三歲,這源自於他天賦異常及自學成才。

在他登上首輔之位後,即銳意改革、打破利益格局,大力推進考成法、一條鞭法等改革事項,並大膽啟用“干將”和“循吏”。

在改革之初,他遭受了整個官僚階級的唾罵,士人言官的非議。

可他絲毫不為之所動,依然堅定不移地推動萬曆新政實施、以鞏固前期改革所打牢的良好基礎。

張居正能夠在官場保守勢力的聯合反對中,順利實施新政改革,首先源於他自身堅定的政治改革信念。

《張居正大傳》| 再現改革巨匠的權謀與智慧,得出兩點重要啟示

(2)抓住機遇——幼主登基、太后信任

明朝廢除了宰相,以內閣代行部分宰相權力。內閣共三到五位閣員,由首輔領導,共同行使內閣權力。

內閣的日常職責只是參與處理文武百官的奏摺,並代替皇帝撰寫答覆的草稿,即“票擬”, “票擬”的文件均須遞到宮裡,對於一般事項,皆由司禮監秉筆太監“批紅”,而重大事項則必須由皇帝親筆回覆。

因此,首輔的權力只在“票擬”一項,且受到皇帝和宮內太監的掣肘。

萬曆皇帝登基時不到十來歲,並不懂治國理政,因此皇權由他的母親李太后掌握。李太后頗有識人之才,選擇一心為國的張居正作為內閣首輔。

張居正初登相位時,僅四十四歲,正值年富力強。此時的他在朝廷是先帝託孤大臣、內閣新首輔,在宮裡則是李太后的政治盟友,小皇帝的老師。

李太后和皇帝對其十分器重。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張居正實質上是代理“皇帝”,以首輔之名,行皇權之實。正是因為張居正擁有至高無上的政治權力,才讓他在新政實施中能夠殺出一條血路。

《張居正大傳》| 再現改革巨匠的權謀與智慧,得出兩點重要啟示

(3)團結夥伴——太監總管馮保的密切配合

明太祖朱元璋明文規定“內臣不得干政”,這是明朝初期的鐵律,但由於宰相制度的廢除,皇帝身上負擔日益繁重,到明中後期之後太監便有了參與處理朝廷事務的機會。

一時間錦衣衛、東廠西廠等特務機構設立,奏摺“批紅”制度的確立,太監掌權有了法律基礎,因而內廷太監的權力日益擴大,太監的勢力也日益見漲,司禮監掌印太監則成了名副其實的“內相”。

張居正初登首輔位時,司禮監掌印太監是馮保。

他是李太后身邊的心腹太監,在萬曆朝的政治生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能夠減少宮內對於自身權力的限制,使自己的政令暢通無阻,張居正對於馮保在多個方面進行了妥協,馮保則報之以新政實施中的密切配合。

皇宮內掌印太監和內閣首輔內外聯合、密切合作,張居正才能穩居首輔之位,並大刀闊斧地推行新政。

《張居正大傳》| 再現改革巨匠的權謀與智慧,得出兩點重要啟示

02 “拙於謀身”,公而忘私必有大成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雖然萬曆剛登基時只是一隻沒有威懾力的“小幼虎”,且被李太后“關在籠子裡”(權力受監督)。

李太后任命張居正為皇帝的老師,相當於一個“訓虎師”,稍有不慎,可能就會被傷。

幼虎一天天長大,且日益渴望衝出牢籠,打破各類規則,擁抱原本屬於自己的至高無上“皇權”。

張居正飽讀史書,知曉春秋大義,洞悉人心,在這方面很可能有自己的擔憂。

他十分清楚,如果自己給小皇帝太多的枷鎖和陰影,則當其親政後解除皇權限制,自己將會面臨怎麼樣悲慘的結局。

《張居正大傳》| 再現改革巨匠的權謀與智慧,得出兩點重要啟示

但他想到自己推行的“萬曆新政”已經初見成效,當時明王朝發展向好,國庫充盈、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

如果為了謀取自己身前身後的利益,自己煞費苦心的政治改革成果將會消失殆盡,大明江山又會風雨飄搖,黎民百姓又會陷入水深火熱。

這與他一心為國為民的政治信念大相徑庭。

因此為了繼續踐行自己遠大的理想,他喊出“雖機阱滿前,眾鏃攢體,孤不畏也”的豪言壯語,主動放棄了“謀身”,即使會犧牲自己的利益,也從不懈怠地推進新政。

《張居正大傳》| 再現改革巨匠的權謀與智慧,得出兩點重要啟示

讀罷《張居正大傳》,縱觀其一生,他為國家,為人民謀利益的的終生信念,為新政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獻出自己最後全部氣力的場景讓人感動涕零。

張居正既是一位政治理想家,又是一位改革實幹家。

在他的心中,一定有一個國家繁榮富強、政府廉潔高效、人民安居樂業的遠大理想,為了自己的理想,他全身心地投入了“謀國”,自願放棄了“謀身”,真正做到了“苟利社稷,生死以之”!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