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敘事結構、人物塑造、色彩藝術三方面解讀《千與千尋》的魅力

宮崎駿是日本動畫界的一位傳奇人物,影評家埃利·福爾預言說:八十年後,世界動畫界最接近埃利·福爾夢想的,首推宮崎駿。可以說,他是動畫和文化傳承的創造者,是日本動畫界的精神支柱。

《千與千尋》是宮崎駿最為大眾所熟知、影響力最大的一部電影。影片講述的是:千尋和她的父母誤闖進神靈的世界,因父母的貪婪變成豬,千尋為了拯救父母,在神靈的世界中經歷了種種困難和修行,在這過程中得到了他人的幫助與關愛,最後解救出父母一家人回到人類的世界。

《千與千尋》於2001年在日本上映,並獲得75屆奧斯卡金像獎。同時也是歷史上第一部,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以電影身份獲得電影節柏林金熊的動畫作品。這部電影在138萬參與點評的情況下,在豆瓣評分獲得9.3的高評分。

從敘事結構、人物塑造、色彩藝術三方面解讀《千與千尋》的魅力


這部電影想傳達的是對社會生活和人際關係的一種認知:它教會我們如何生存、如何與他人互助關愛、如何不忘初心。電影以童趣的形式表達深邃的思想內容,這是大師級的動畫導演精湛電影藝術的表現。我將從影片的敘事結構、人物塑造、色彩藝術,來解讀《千與千尋》這部電影的美學及魅力。

敘事結構:採用戲劇性敘事推動情節發展;閉合敘事模式構建完整情節

《千與千尋》是一部極具戲劇張力的動畫電影。在這部電影中,宮崎駿導演設置了具有吸引力,並且新穎的戲劇衝突,影片中主要的戲劇性衝突是:千尋父母因為貪吃中了魔法變成豬,千尋為救父母經歷了一系列的困難,最後救出父母回到人類。

千尋解救父母是影片中的主要衝突點,在這個主要衝突展開的過程中,又涵蓋了一些次要的衝突點:比如無臉男因為喜歡千尋引發了一系列的事件;千尋幫河神洗掉汙垢得到神奇的藥丸;白龍盜竊錢婆婆的印章受到懲罰。這一系列的次要矛盾與千尋救父母的主要矛盾似乎沒有多大關聯,但因為有了這些經歷,才讓千尋成長起來。

戲劇性的敘事結構注重因果關係,情節緊密連接、絲絲入扣。《千與千尋》圍繞千尋救父母展開,並在一個又一個矛盾衝突點中推進故事發展,這種扣人心絃的情節推進,是這部動畫電影成功的一大因素。

從敘事結構、人物塑造、色彩藝術三方面解讀《千與千尋》的魅力


另外《千與千尋》除了用戲劇衝突來推進情節發展之外,另一個重要的敘事藝術是它採用了閉合的敘事結構。所謂閉合,則是故事有始有終,有因有果,故事的起點和終點可以閉合成為一個“圓”,起點和終點重合。

故事的一開始圍繞千尋救父母展開,那麼千尋能否救出父母,成為打開整個故事線的開端,最終,千尋成功救出父母,整個故事形成一個圓滿的閉合線路。而在千尋救父母的過程中,在這個大的閉合圈內還存在著小的閉合模式。比如失去自己身份的白龍能否記起自己的名字,無臉男最終的歸宿是什麼等等這些,都在千尋救父母的這個大的閉合圈內得到了解答,形成了完整的小閉合圈,使得整個故事更加連貫、完整。這也是這部動畫電影的敘事魅力之一。

人物塑造:善良與邪惡,深化了人物的角色,使劇情一步步推向高潮

動畫中的人物形象,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獨有特點,他們是一部電影藝術的靈魂所在,人物的性格特徵都能給觀影者帶來情緒的跌宕起伏,在《千與千尋》影片中,千尋的善良與平凡;湯婆婆性格殘忍、貪婪;白龍在善與惡之間轉化,三者分明的性格使劇情一步步走向高潮。

  • 千尋:善良與平凡、對他人友好真摯,是善的代表

千尋在橋上看到無臉男時,剛開始以為他是澡堂的客人,在一次雨中千尋讓他進來避雨,受到了澡堂金錢和世俗的影響,無臉男不停吃東西甚至吃人,變出金子給千尋,千尋沒有被誘惑,最後在千尋的引導下,所有吃下去的東西都吐出來了,也離開了澡堂。

在得知河神送給千尋的丸子可以讓父母變成正常人時,她依然義無反顧的把丸子給了白龍吃,白龍曾經幫助過她;為了救白龍,把白龍偷的印章送回給錢婆婆,她知道手上的車票只夠她坐一次,回來只能靠自己走回來,她還是選擇這麼做。

千尋剛來到神靈異的小鎮上,孤苦伶仃,很無助,在這裡她受到了白龍、鍋爐爺爺和小玲的幫助,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暖和愛,她在小鎮上的努力也得到了回報,她用自己小小的身軀,大大的能量幫助了他人。

從敘事結構、人物塑造、色彩藝術三方面解讀《千與千尋》的魅力


  • 湯婆婆:貪婪無度,是惡的角色代表

湯婆婆對於客人都是笑臉相迎,對於她的員工十分吝嗇。對於自己的兒子,她卻沒有辦法應付,湯婆婆對兒子的愛已到了溺愛的地步,不管有什麼要求都會答應,這種現象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也有,父母在外工作,把孩子留在家裡給爺爺奶奶,不管孫子想要什麼都會滿足,這樣的愛,不僅不會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當他長大後,父母管不了他了,他會反過來指責父母當初對他的教育,最後既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湯婆婆對自己的孩子束手無策,對員工和手下卻胸有成竹,她讓白龍去偷錢婆婆的印章,在白龍身上印附符咒以防白龍背叛她,但最後婆婆還是沒有放過白龍,差點慘死在她手下。

電影中湯婆婆的角色塑造,有正反面的對比,湯婆婆對於金錢的慾望永不滿足、對於員工吝嗇,為她工作的員工她會抹掉他們的名字,重新賦予一個新的,讓他們忘記曾經發生過的事情。

從敘事結構、人物塑造、色彩藝術三方面解讀《千與千尋》的魅力


  • 白龍:既有善也有惡的一面,他是兩者的綜合體

白龍原本是河中的神明,千尋是在他的引領下進入了這個神靈異的世界,他和千尋的友誼象徵著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也是宮崎駿所向往的。白龍為了和湯婆婆學習魔法,用自己的名字作為交換條件,以至於迷失自我,忘掉過去。

白龍救過、幫過千尋,使她剛進入這個神靈異的世界時知道怎樣生存、怎樣不迷失自我。白龍也被湯婆婆控制,不是所有事都幫得了千尋,當白龍受傷時,千尋勇往直前,為救白龍赴湯蹈火。

白龍在千尋的幫助下,最終找回了自己的身份:賑早見琥珀主,雖經歷迷途,也曾被迫做過壞事,但終究迷途知返,善最終戰勝了惡。

從敘事結構、人物塑造、色彩藝術三方面解讀《千與千尋》的魅力


角色的多面性有時候更能給電影帶來多層次的效果,更出乎意料也符合人之常情。人物塑造得飽滿精彩,也能帶動觀眾的情緒起伏跌宕,而不是平平一筆帶過。

色彩藝術:色彩運用調動觀眾豐富的情感波動

色彩在動畫電影中的表達存在很多種方式,它可以是一部電影的基本色調,也可以是服裝或環境的色塊,不同的色彩表達不同的情感和感受。

心理學家認為,人的第一感知就是視覺,色彩在視覺中影響最大,會左右我們的情緒,產生心理效應

在《千與千尋》中,千尋原來的服裝上衣是白綠相間的T恤和紅色短褲,到了神靈世界換成了紅色服裝。白色綠色和紅色屬於不同色調,隨著色調的變化,他們的情感也不同。

白色屬於消色,代表正義、神聖和淨化,象徵純潔無瑕、高雅尊貴;綠色屬於中間色調,它是冷暖平衡色彩,給人一種寧靜和安穩的顏色,象徵大自然的色調,代表生命、青春和生機;而紅色是最具有穿透力的暖色調,代表吉祥如意,象徵火焰、奮進和激情。

從敘事結構、人物塑造、色彩藝術三方面解讀《千與千尋》的魅力


色彩應用對應著人物的性格特徵,千尋從一個面對困難時勇敢堅定到和湯婆婆簽定合同後認真負責,為了解救父母的激情態度;白龍正義,對自己的過去充滿美好的嚮往。

《千與千尋》中多以森林和水為背景,綠色的植物,給人一種充滿活力和青春的氣息;藍色的大海代表永恆、給人安穩的感覺;紅色的建築物,是溫暖、旺盛的象徵;白色的白龍,代表著神聖與純潔,這些通過不同的色彩組合形成特有的情緒表達,色彩鮮明,層次感強,讓觀眾一飽眼福豐富了視覺效果。

從敘事結構、人物塑造、色彩藝術三方面解讀《千與千尋》的魅力


斯托拉羅曾說過:色彩是電影語言的一部分,使用色彩表達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在動畫中,會常運用到色彩的變化來表現人物內心情感和心理上的變化。

結語

在《千與千尋》中,導演通過敘事結構、人物塑造、色彩藝術給觀眾呈現出電影的藝術價值,讓故事情節一步步推向高潮,不僅給觀眾帶來豐富的情感表達,在視覺上,更是一場色彩盛宴。

一部成功的電影,離不開導演和團隊的精雕細琢。宮崎駿導演在接受採訪時說:“我的作品是為大銀幕而創作的”,所以宮崎駿才能在動畫電影中爆發,一次斬獲奧斯卡獎與柏林金熊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