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醫生的一線抗疫手記

張俊,上栗縣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治醫師,曾在鍾南山院士所在的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內科進修一年,參加過SARS、H7N9等傳染病防治工作。

新冠病毒爆發後,上栗縣人民醫院便成為了定點救治醫院,作為呼吸內科主治醫師,張俊一直堅守在防控新冠病毒肺炎第一線。

下面,是他在上栗縣出現第一例確診病例後寫的日記,從中我們能看到處在防控一線的醫生和護士的工作和生活日常,是他們的堅守和付出,為我們築牢了安全防線。


一位醫生的一線抗疫手記


一位醫生的一線抗疫手記


2020.02.01

一 第一例確診了

確診了,本縣第一例。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這個小縣城蒙上了一層濃郁的陰霾。

以前,疫情對於我們來說僅僅是一串串冰冷的數字,確診多少例,疑似多少例,死亡多少例,似乎都離上慄遙不可及,如今一夜之間似乎變得無比真實而又——恐慌,是的,都開始害怕了。

當你發現疫情就在身邊的時候,防控形勢一夜之間便升級了,各村各鎮的居民全都自發組織起來,封村、封路、交通管制。

按照原計劃,我本來是今天輪值隔離病房的。可是因為這例患者的出現,我被告知暫時不要進入,等待專家組討論出結果。

我就一直在醫院等啊等,一直等到晚上十一點多鐘,患者被轉運至上級專科醫院接受治療,我才被告知進去接班。

從家裡到醫院的時候,天色已完全暗了下來。原本車水馬龍的大街上空空如也,在陰暗的夜色下,到處都充滿了一種冰冷蕭瑟的氣息。

突然一束亮光照亮了夜空,接踵而來的是一連串清脆的響聲打破了夜的寂靜。那是焰火,我們是花炮之鄉啊!一時間,如同是得到了指令一般,縣城的每一個角落不約而同地放起了鞭炮和煙花。“噼裡啪啦”的鞭炮聲與濃郁的硝煙氣味,成了縣城的主旋律。璀璨的煙火照亮了整個夜空,也沖淡了人們心頭的恐慌與焦慮。積壓了一個春節的鬱悶之氣似乎在這一刻被盡情地釋放出來了。

鞭炮,起源於唐代,正史不詳。但在故老相傳的故事裡,鞭炮是上慄人李畋為治療唐太宗李世民的疾病發明出來的。面對未知的恐懼,我們都不約而同的想起了老祖宗的方法,用鞭炮和焰火來驅散瘟疫,不管效果如何,這起碼能給予人們一絲心理上的安慰。

滿城煙花和此起彼伏的鞭炮相伴,我來到了醫院。今天的縣醫院在我眼裡,看起來比以往多了幾分凝重和肅穆。急診科的燈光明亮如故,此刻那裡透出來的光亮,仿似人們心中的希望之火。我暗暗告誡自己,不管前方是洪水滔天還是山崩地裂,我們都要堅守,祈願它永遠也不會熄滅,因為這不僅僅是我們醫務人員的付出,還有無數不知名的基層幹部、警察、志願者,還有許許多多默默無聞的人貢獻了力量。我們都知道,這裡既是戰場,更是生我們養我們的家鄉,為了這片熱土,我們沒有 理由後退。

一位醫生的一線抗疫手記


一位醫生的一線抗疫手記


2020年2月2日

二 我們的護士

霧裡看花,這就是我戴上護目鏡與眼罩的第一感覺。

一大早洗漱完畢,吃過早餐,便開始了今天一天的工作。防護服、隔離衣、口罩、雙層手套、雨靴、鞋套,一應俱全。戴上護目鏡與面罩,再加上自己的眼鏡,整整三層。一時間,霧氣騰騰,護目鏡上全是水珠。我瞬間成了“睜眼瞎”,只好在護士的攙扶下跌跌撞撞地走進病房。

“您好!感覺怎樣?”這是查崗醫生的開場白。

“好多了,醫生,我可以出院了麼?”這是觀察對象的問答。

答案當然是不可以,他們都沒有達到解除觀察的條件。可是像他們這些觀察對象,基本上都沒有多麼嚴重的症狀,關鍵還是心理上的焦慮與無助。

於是我開始了心理疏導。

針對現役軍人,我就給他講紀律的重要性。

針對大學生,我就先給Ta戴高帽:“咱們都是大學生,都是有素質的棟樑之材,想必您也知道防護措施的重要性……”。

針對已婚女性,那就從她的家庭成員著手:“您就算不為自己著想,也要為自己的家人孩子著想不是?在這裡是最安全的,對您好對小孩子也好對不對?”

經過一番舌燦蓮花,終於撫慰好了幾位患者的情緒。想想也真是難為了這些隔離患者們,大過年的本來是喜慶團圓的日子,卻被迫受困於斗室,一步不得出門,與醫生護士為伴。

然而當我深一腳淺一腳地出了病區的時候,值班護士易文走過來小聲問我:“張醫生,麻煩你問問,我大概什麼時候可以下班?”

這就是我們的護士,她從昨晚十點鐘進來病區,到現在差不多快中午十二點了。十幾個小時不眠不休,不喝一口水,不吃一口飯,衛生間也沒上過哪怕一次!要知道她可是還在生理期(別問我為什麼知道!)。就連下班這麼再正當不過的理由,她都顯得有些羞於啟齒。不為別的,只為了節省一套寶貴的防護服。就這麼個身材嬌小的姑娘,竟然憑著自己頑強的毅力在隔離病區堅守了十幾個小時。比起她們來,我們又有什麼好抱怨的呢?

看著她搖搖欲墜的樣子,我沒有廢話:“你放心,我馬上把你給’撈’出來

臨睡之前,接到上級領導傳達的消息,昨天那幾個與確診病人有密切接觸史的觀察對象,核酸檢驗全陰。

真是一個好消息,我如釋重負。

一位醫生的一線抗疫手記


一位醫生的一線抗疫手記


2020年2月3日

三 隔離區的日常

終於停了下來,可以躺在床上寫點東西了。

今天輪休,原本打算睡個懶覺的,結果不到七點就醒了。在隔離區禁足久了,終究免不了有點小煩躁,令人無法安睡。

窗外淅瀝瀝的小雨下了一整夜,莫非是春天要來了?

早上九點鐘,院感科的鐘主任準時來到隔離區檢查工作 ,她真可謂是精神飽滿,一來到這裡便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規範流程,事無鉅細地各種交代,大到病房裡的工作,小到垃圾桶的擺放,一定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時間轉眼就到了中午,鍾主任剛離開,院領導們又過來慰問我們,還帶來了很多好吃的東西。調皮的杜山主任還拿起手機遠遠的給我和護士長拍了張照片,說是要拿回去作宣傳。其實我真不覺得要大肆宣傳,疫情當頭,哪位同事不是兢兢業業、殫精竭慮?

急診科的同事們也送上來了許多零食,大多是給護士們準備的。我們生活區裡一共住著八位護士小姐姐,勞累了一天之後,能夠窩在被窩裡刷刷劇,吃點小零食,也算是單調生活的一種調劑。

吃過晚飯,我們又自發地聚集在一起,將穿脫防護用具的流程重新溫習起來。平時多辛苦點麻煩點,工作中才會少些手忙腳亂少些紕漏。我們時而爭論得不可開交,時而又樂得笑逐顏開,恍然間有歲月靜好的感覺。

時間不知不覺地在流逝,轉眼又到了休息時間。

平凡而又充實的一天,也是我們同心協力,抗擊瘟疫的一天。

一位醫生的一線抗疫手記


一位醫生的一線抗疫手記


2020年2月5日

四 樹立信心很重要

又一例!高度疑似!

昨天吃晚餐的時候,醫院專家組傳來了消息,有個高度疑似的病例收進了我們隔離病區。

消息甫一傳出,我們十幾個醫護人員都集體沉默了。

說不怕那是假的,雖然我們平時裡三層外三層防護得嚴嚴實實,可是畢竟還是要密切接觸,做操作、採集標本。

這時不免有些想念起在呼吸科工作的時光了,可是呼吸科如今也有七十多個病號,也是早已不堪重負,醫師們甚至已經開始上起了24小時連班。唉!大家雖然分隔兩地,可都在捨生忘我的為國效力,共度時艱。

今天我值班,一早與昨晚輪值醫生交接完畢,我便進入了隔離區。照例還是一通繁瑣的戴口罩帽子護目鏡,穿防護服穿雨鞋戴腳套,只不過今天我做得分外仔細,不把自己裹得密不透風誓不罷休。

懷著一絲忐忑的心情走進病房,例行詢問了幾句隔離對象的情況,本來想就此退出去,可是一轉眼看到他的眼神,我不禁又猶豫了。

這是怎麼一種眼神哦!恐慌、焦慮、無助。這是隻有對生存失去了希望的病人的眼睛裡才會流露出來的那種眼神。

這一刻我深深地明白了他的感受,可怕的瘟疫已經徹底瓦解了這個壯年漢子內心的防線,他已經快到崩潰的邊緣了。

不行,必須要對他進行心理干預。

想到這,我故作輕鬆地與他聊起了家常:“聽說你倆個兒子都是研究生啊!真是厲害,你是怎麼培養的,有機會要非向你取取經不可。”

果然,這句話搔到了他的癢處,他那陰鬱的臉上開始泛出了一絲笑容。在假意的謙虛了幾句之後,便開始略顯自豪的說起了他的兒子。我在一旁微笑地聽著,不時點頭附和幾句。

眼見他情緒開朗了不少,我便開始趁熱打鐵了,畫風一轉,說道:“所以嘛!你一定要有信心,積極配合治療,不要給你兒子添麻煩,不要給家人增加風險,以後日子長著呢,有得是你享福的時候。”

……

談話在一片歡樂祥和的氣氛下結束。

走出病房,我長舒一口氣,心裡的大石頭終於可以放下了。

誠如斯言:“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患者的治療固然舉足輕重,可是如何能夠掌握好溝通技巧也是至關重要。我們能夠多為患者做一點什麼,哪怕是幾句簡單的安慰,也足以讓他放下心理包袱,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今日立春。春天應該快來了吧!

一位醫生的一線抗疫手記


一位醫生的一線抗疫手記


2020年2月6日

五 女兒的信

今天一上午都穿著隔離服行走在病區。直到午飯時間才有閒暇打開手機看看,發現女兒給我寫信了。

文字歪斜卻不潦草,一筆一畫寫得很用心,語言稚嫩卻樸素真實,看得我百感交集,眼眶溼潤。

我才記起今天是農曆正月十二,年前本已答應過小朋友,只要期末考試考得好,就帶他們出遊,去動物園看老虎,去遊樂場玩一整天。

可如今看來,卻是又要食言了。之前已經錯過了老婆的生日,扳起指頭算一算,大概率又要錯過兒子的生日了,想想真是覺得汗顏。

很多話,大人都是借小孩子的口表達出來的,我能體會到他們心中的焦慮與擔憂。

每次通電話,母親不能耳提面命,於是在電話裡反覆提醒,囑咐我注意保護好自己。想想我都40歲了,在她眼中也許還是那個不懂事的小孩吧?

春天已經來了,住在隔離區裡,卻看不到外面的景色,只能透過窗戶看到那一方蔚藍的天空。此時,有多少人是有家不能回呢?他們堅守在戰“疫”一線,披星戴月,不辭辛勞。又有多少人正像我一樣,守在自己的家裡望著窗外的天空,靜靜地等待疫情的結束?

一個偉大的國家,承平多年,在遇到疫情來襲的時候,難免會有一些措不及防,然而我們有偉大的人民,在面對瘟疫的時候,我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我相信瘟疫一定會被打敗的。

一位醫生的一線抗疫手記


一位醫生的一線抗疫手記


2020年2月10日

六 了不起的老爺子

病房裡來了位老爺子。

時間回溯到前幾天,我接到發熱門診電話,有位老人要上來住院。安排好床位之後,我站在樓梯口,看著他手裡提著個裝著CT膠片的袋子,顫顫巍巍地上到二樓。我忙迎上去,將他攙扶到病房裡。

老人精神矍鑠,個頭不高卻腰桿挺直。將他安頓好之後,我便例行公事問診起來:“老爺子,今年多少歲了?”

“九十九。”我嚇了一跳,高齡老人啊!看起來可不像,跟七十多歲的老人差不多。

“別聽他的,他老糊塗了,他今年八十九。”旁邊的病房裡探出個頭來,是另外一位中年患者。

“回房間去!”我有點不悅,不為別的,按照隔離標準,他是不能出門的。

我轉過頭,繼續問老爺子:“老爺子,你家裡人呢?”

“我就是!我是他兒子。”又是剛才那位老哥。

我哭笑不得,只好安置好老爺子,回頭去找他的兒子。“說吧,怎麼回事?”我開口問道,聲音穿過密閉性良好的N95口罩,有些甕聲甕氣。

老哥倒也健談,繪聲繪色地給我說起他們的情況。

原來他們父子三人都是來自武漢,原本打算回到老家來過年。結果其中一個兒子剛回來就查出了新冠肺炎,轉去了上級醫院。接著便是這位老哥和另外幾個堂兄弟也被送進了隔離病房,現在又輪到了老爺子。當然,他們只是作為密切接觸者被留下來作醫學觀察。

老爺子是離休老幹部,說起他,年輕時可不得了,參加過解放海南島的戰役,還參加過紀念反法西斯勝利70週年天安門花車遊行。

這讓我頓時肅然起敬,與老哥一番攀談後,在他的反覆叮囑下,終於把老爺子給安頓下來。房間要有空調,不能吃太辛辣太硬的飯菜,在這有限的條件下,我們能做的也只能如此。

此後兩天,他們父子倆常常隔著病房站在門口說話。老爺子情緒也還算穩定。

可好景不長,幾天之後,他們哥幾個都紛紛解除了隔離出院了,只剩下老爺子孑然一身。

“老爺子在裡面偷偷哭呢!”護士悄悄對我說。

我走進老爺子的房間,卻看見他正在吃飯,看他眼眶紅紅的,顯然是剛剛哭過。

看見我來了,他趕緊放下飯盒站起來,我連忙示意他坐下。“張醫生,下次不要弄這麼多飯,我吃不下,倒掉又可惜了。”老爺子對我說。

我默然無語,我知道老爺子表面上說的是吃不下,其實是食堂的飯太硬,不合他的胃口。

“老爺子,您吃麵嗎?要不給你弄點面來。”老爺子連連擺手,說他已經吃飽了。 “老爺子,您再堅持幾天,到時候轉到普通病房去,安排一名志願者專門照顧您,怎麼樣?”

誰知道老爺子卻連連搖手,“我是共產黨員,共產黨員不能提太多的要求。”

老爺子絮絮叨叨跟我們拉著家常,對我們千恩萬謝,一再說你們是好人,醫生是好人護士也是好人。

但我們能做的有限,總覺得幫不上他什麼忙,有種無力感。

這是一位鐵骨錚錚的老人,年輕的時候戎馬倥傯,老了卻仍然不忘記初心。“共產黨員不能提太多要求”這是何等純粹樸素的一句話!

我知道他一直心懷愧疚,愧疚他是從武漢趕回來的,給家鄉的父老鄉親增添了不少麻煩。可他畢竟也是一個普通老人啊!誰不希望逢年過節能回老家看看,看看故鄉的山和水?他是值得被善待、被尊敬的。

後續:在我們結束了隔離病房的輪值之後,我得到消息,老人已經被政府妥善安置到一處賓館,與他家人住在一起。希望歲月靜好,時光能在他身上多做些停留。

2020年2月12日

七 結語

今天是我在隔離病區輪值的第十二天,也是本次任務的最後一天。過完今日,我們便圓滿完成了醫院所交付的任務,正式撤離隔離病區。

十二天啊,十二天的同甘共苦,艱辛付出。在我們工作期間,共確診了兩例新冠肺炎患者,排除了數十例疑似病例。

在這裡,我不想再贅述自己那些微不足道的功勞,我只想說一說我那些可敬可愛的同事,包括一些患者們的故事,留作紀念。

早在2月1日,我剛來到隔離病房輪值的時候,便胡亂寫過一些自己的感想,然後發表在我的一個名叫“以夢為馬”的微信群裡,卻沒想到竟然得到群主“一山”以及另外一位朋友“刀哥”的鼓勵。他們希望我能夠多寫上幾篇,以日記的形式記下來,算是這一段特殊時期的一段難忘的回憶吧。

我當時感到有些為難,我跟他們說,這裡面沒有多少東西可寫,畢竟在裡面的工作看似很高光,其實說起來是很單調乏味的,沒有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東西。然而他們卻說,怎麼會沒有東西寫?你不光可以寫自己,你還可以寫寫你的同事以及裡面的患者,這裡面有很多有意思的東西,你可以把它寫出來給別人看一看,畢竟還是有很多人想要了解裡面情況的。

於是我就開始寫,算上這篇一共寫了7篇日記。我並沒有過多的描寫自己,而是選擇性地寫了我身邊的護士戰友們以及患者們的一些情況,也略帶私心地寫了下我的家人。

當然在裡面發生的故事還很多,我文字粗糙,篇幅有限,不能全部寫出來。

有為了不影響工作剪去自己留了多年的秀髮的。

有為了工作臉上被眼罩口罩勒出深深的印痕的。

有因為害怕家中的兒女哭鬧,而不敢與他們視頻通話的。

有工作原因一日三餐不規律,犯了胃病還要堅持工作的。

當然,也有患者情緒崩潰,在病房裡大吵大鬧著要出院的。

這些事情發生在全國各地顯得那麼的微不足道,然而發生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卻都是一段終身難忘的記憶。

艱辛也好,難忘也罷,這十二天終究已經成為了過去。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又將回到工作崗位,重新成為一位與病魔作鬥爭的白衣戰士。

陰霾終將過去,天氣已經放晴,春天終將到來。

我相信,經過此次疫情的洗禮,無論是對於我們的專業能力,還是我們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都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在將來的工作中,我們一定能以更好的姿態,來完善自己的本職工作,守護好人民的健康。

一位醫生的一線抗疫手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