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无界:论品茶的“边界模糊”问题

品茶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不断有意识训练自己的味觉、嗅觉。

有茶友提出,品鉴普洱茶过程中,比较苦恼的是“边界模糊”问题。比如:1、行业内的悬案:茶气。2、茶汤的“厚度”是什么,最厚的茶汤有多厚?3、水路是什么路?

这几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想来许多茶友对此也莫衷一是。品茶的“边界模糊”问题,其实就是对茶性的认知问题。

先来了解一下业界由来已久的悬案——“茶气”问题。气,是一个古老的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气所化。气分作阴阳,是质与能的统一体。王充认为,天地气合,万物自生。“茶气”之说,应该脱胎于传统文化对“气”的认知,比较形象的解释应该是茶中蕴含的能量与物质。

我们可以评价一款茶入口或霸气或柔和,或令人耳热心跳,或夜不能寐,这都是茶中所含多酚类、生物碱、茶多糖、氨基酸及矿物质等有效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杯茶喝下去,口舌生津,打嗝发汗,通体舒畅,可以认为“茶气”足。至于“足”到什么程度,每个人的主观感受不同,这是无法量化考核的,但能通过茶与茶的对比品鉴,得出一个相对客观的结论。比如,大叶种的“茶气”要强于小叶种,春茶的“茶气”要强于夏茶,生茶的“茶气”要强于熟茶等等。

高手无界:论品茶的“边界模糊”问题

茶汤的“厚度”,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浸出物的浓度,与茶类、投茶量、水温、浸泡时间等变量都有关系。茶汤无所谓“最厚”、“最薄”,以普洱茶为例,一个盖碗投茶7、8克已足够,如果超量投茶,长时间焖泡,出来的茶汤又苦又涩,这样的“厚”有什么意义?品饮者应该追求适宜的茶汤“厚度”,即口腔感受舒适的浓度,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冲泡技巧灵活调整,直到找出最合意的边界为止。

谈到“水路”问题,也是一种主观感受。业界常有“水路”粗细之说,通俗一点,就是茶汤入口感受是细滑还是粗放。茶叶审评法中有关滋味一项,主要就是辨别是否存在“苦、涩、粗味”等不纯正的味觉感受。粗老茶与优质茶的区别,边界还是非常清晰的,“水路”就是一个标尺。

品茶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不断有意识训练自己的味觉、嗅觉,多喝、多对比,判断茶之优劣的尺度自然就会形成。说一个茶友的“嘴刁”,其实就是解决了品茶的“边界模糊”问题。

高手就是这样炼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