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现在,家庭教育,哪个流派最受欢迎?你怎么看?

功到自然成💪


家庭教育个人比较认可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尹建莉的家庭教育观,她的女儿从小品学兼优,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

我在学科辅导机构做过,很多家长都为孩子的成绩很头痛,我觉得尹建莉老师在家庭教育中的观点特别适合现在的家长。

1、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应该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书或者故事小说这种有趣的书。

在我们机构补课的很多孩子的阅读量都比较小,虽然很多家长都有给孩子买书,但孩子都不会看。因为那些书都是家长选择的,是家长觉得看了对提升孩子的成绩有帮助,却从来没想过孩子对这个书是否感兴趣。

买书应该让孩子自己选择,让他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就好,不一定要对提升成绩有帮助,可以选择故事类或小说这种看起来比较有趣的书。

2、对孩子多一点包容,不要对孩子发脾气。

孩子在比较小的时候,表达能力会比较差,只能通过发脾气哭闹来博取家长的关注。孩子哭闹时要冷静,耐心的问孩子为什么发脾气,找到孩子哭闹的真正原因,多和孩子沟通。

3、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

孩子如果完不成作业,不要对孩子发火,让她自己去完成作业,而家长该干嘛就干嘛,不要给孩子太大的负担,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他自己的事,让他自觉的写作业,对自己做的事负责。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爱面子的,作业不能完成,会被老师批评,他也是不喜欢遇到这样的事。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学习是他自己的事,要为自己的事负责。我妈妈从小也是告诉我学习是我自己的事,很少管我的学习,但我的成绩还可以,虽然不是特别好,但我会自觉学习。





与心悦一起成长


最受欢迎的家庭教育当属李玫瑾的心理教育

总观近10几年的家庭教育流派,我认为最受欢迎的应属李玫瑾的心理教育。

这个“最”字是因为比较而得出来的。下面我就来具体比较一下。

2000年我接触到武汉大学冯德全的早教方案,用到自己孩子身上,有不错的效果。但是他是针对0-3岁的,3岁以后的就得换了。所以这个教育有阶段性,显然不是最受欢迎的,尤其是孩子大了 就不知道这个教育,或者用不到这个教育。

2007年学习赏识教育,周宏的赏识教育,使我耳目一新。与欧阳维建老师一起在厦门推广了一年,学校和家长们反响不错。我也用到自己孩子身上,起到不错的效果。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的思想,每个人都是渴望被鼓励的。这个赏识教育不过时,而且一直有用。但是随着不断学习,发现推广起来,并不能得到大家的欢迎。不是大家最受欢迎的,所以没有办法当成事业做。而且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 ,还是显得有点苍白,不够深刻。

2008年接触到的国学教育,台湾师大的王财贵教授,全球推广国学第一人。来到大陆演讲,我和他接触两次,并带着孩子配合他做了一个节目。发现国学教育不错,也可以推广,但是大家对经典的阅读太少,推广起来难度大,经济效果不明显。后来深圳赖国全的读经国学机加入,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教育好,但是不接地气,可以看出整个国学教育是好的,长久的,但是对老百姓而言并不是最受欢迎的。

最后盘点一下接下来的各种教育 ,简单点评一下。董进宇博士的八大工具,针对高端家庭好一点。心理学家东子的快乐教育是个案教育。武汉库金会的最管用的家庭教育是家长全程跟踪,并懂教育才可以。北京开发大学的王光宏的给工具,给方法教育,圣仁谷詹会元的秘籍教育,陈武民的梦想教育,这三个各有特色,需要花钱学习,属于继续深入了解的教育。他们都在按照各自的渠道进行推广。但是都不是目前大家津津乐道的,最受欢迎的教育。可能是要交学费的原因,也可能是他们推广的方式和普及程度决定的。

其他的比如李世杰的百分策略,以及由以上教育派生出来的分支机构,起的名字五花八门,显然是无法成为最受欢迎的,因为出师无名啊。

李玫瑾教授的家庭教育当属是最受欢迎的。

第一,她根据少年犯罪心理学以及大量的案例总结出来的理论,更有说服力。

第二,80集免费视频足够大家学习,省钱 ,省时,省力。

第三,语言通俗易懂,分析透彻,推广力度大。关键是免费。

综上所述,目前最受欢迎的家庭教育是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的家庭教育。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如有说到哪家教育有失偏薄 ,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麻城伟


  •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有了更深层的考虑。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出路在那里?什么样的家庭教育算完美的流派?最受欢迎?笔者认为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是好方法。不要跟风。

01、家庭千差万别,生活环境不同。中西方文化不同,家庭教育方法和流派只能借鉴,不能复制和照搬。

比如,中产以上家庭,他们有财力和物力培养孩子,孩子压力小。容易培养下一代完整独立的人格,孩子多数也能成才。他们对孩子进行的是“精英”教育。

02、普通家庭。

父母有一定文化,有远见的,他们会尽自己最大努力,教育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大致分三种:传统型,放养型,混合型。

传统家庭教育:孩子听父母的话,自己也努力。父慈子孝,父母给孩子树立了人生坐标。

放养型教育:发展好了,孩子能独挡一面,自主自立性强;发展不好,孩子和父母“代沟深”,也有可能在社会上走歪了。

混合型:父母给予孩子宽松的家庭教育环境,大方向给孩子掌控,孩子自我提升空间大。现在大多数家庭教育都是混合型。西方的教育方法,不能照搬过来。因为文化底蕴不同。就像土壤不同,适合种植的植物也有区别。

03、特殊家庭。

他们家庭教育也容易走偏。单亲家庭,重组家庭,不和谐家庭,父母有不良嗜好家庭,容易出“问题孩子”。当然了这些家庭也有教育成功的典范,只是“沧海一粟”。

笔者觉得让下一代“飞翔”,得给他们一片天空;让他们自强不息,首先他们要有那个生活底蕴。


星辰灿烂


说起这个,满腹沧桑,打翻心里五味罐似。

经常看到一些当红歌星,美美的,帅帅的,酷酷的,弹着钢琴,拔弄吉它,羡慕死,这么年轻,怎么什么都会啊。

崇拜的一个著名体坛运动员,三高也就罢了,竟然用纯正流利英语接受采访,心酸心酸的,这叫旁边人怎么活哩。

他们上央视开讲了,访谈到最多感恩最多,都是小时候父母严格要求,坚持某方面兴趣爱好,做他们的朋友谈心交流,吃过受过很多苦和痛,也失去一些童年乐趣,但不会埋怨只会铭记。

现实中,我们都会说,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你竟还这么努力。从小在家庭中品德品质培养,三观的树立督导,先苦后甜,人上人苦中苦,中华传统教育训诫对育人成才,仍然很重要很必要。

记得音乐大师刘欢,曾感叹对自己的女儿教育的后悔和不足,盲目追求西式教育,富养散教,自由随性,什么都会点知道点,什么都不精什么都半途而止。

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中式教育是能力品质的塑造教育。

皮鞭挨饿辱骂体罚,是传统教育的软肋和误区,现在小孩子问题多多,忧虑多多,不尊重别人自我狂大,手机与游戏诱惑,不吃苦又懒惰,叛逆期提前,早恋又物质攀比,等等。

怎么样的素质教育快乐教育,才是最优化最上佳最全面的,还有待望子成龙家长们探索,讨论。





朕乜慵慵


这个问题提的特别好。毋庸置疑,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而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重视,至于你提出的家庭教育流派问题说说自己的建议,供参考。

一、家庭教育应该因才施教,量体裁衣。

最近流行很多国外家庭教育的模式和理念,其中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可以借鉴,但是不能生搬硬套,毕竟国情差异很大。

在国内,每个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和条件不尽相同,而且孩子的先天条件也千差万别,因而要根据孩子的自身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一人一案,精准教育。

二、家长应该担负起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终身导师。因而家长要学习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教育方法,不能盲目地把家庭教育委托给什么机构去做,那就失去了家庭教育的意义,这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厘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孩子的成长成才,主要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相关。整个社会是孩子教育的大环境,国家出台了许多营造社会环境育人的各项措施。

那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什么关系呢?从教育的主要功能看,家庭教育主要担负成人教育,学校教育主要担负成才教育。二者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但是,目前很多家长和老师把这个功能整反了,错误地认为学校既要进行成才教育也要进行成人教育,孩子出了问题家长和社会一味声讨学校,学校也是有口难辩,苦不堪言。

另外,本该做成人教育的家长却担负起了成才教育的任务,天天报补习班,辅导班,忙的不亦乐乎。

希望家校合作,分清责任,站好位置,共同做好孩子成人成才教育。


工匠大咖


我感觉是认知心理学派。

认知心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心理学是指凡是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都属于认知心理学,而目前西方心理学界通常所指的认知心理学,是指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也就是所谓的信息加工心理学,它是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通过与计算机相类比,模拟、验证等方法来研究人的认知过程,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交换、操作、检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归纳为四种系统模式:即感知系统、记忆系统、控制系统和反应系统。强调人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他的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活动起决定作用。其最重大的成果是在记忆和思维领域的突破性研究。





幽幽会


其实我对家庭教育不是特别懂,因为我还没有结婚。

正如您刚才问题里说的,现在家庭教育种类繁多,到底哪一种最适合孩子,才不至于输在起跑线上。

做选择,往往是很痛苦的。做对了,让孩子一辈子不掉队。做错了,自己会懊悔一辈子。其实,我觉得这里面最重要的环节,可能不是父母,而且孩子自己。

或许您可能会觉得孩子还小,不懂做选择,不知道哪一种最适合自己。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相信您肯定对您的孩子无微不至,他的每一个举动,您都认真记录。不妨好好回忆一下,看看孩子对哪些感兴趣,哪一个游戏最投入,然后跟现在流行的家庭教育对比,一定能够找到最合适的,毕竟每一种家庭教育都有它存在的意义。最适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

纯属个人观点,供参考。

相遇是巧合,相识是缘份,相知是福气。欢迎与我互动交流,只为成全更好的自己。



太阳以西0613


一、

关于教育目标 他们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儿童的德性,较近的目标是培养儿童多方面的兴趣,包括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同情的、社会的和宗教的六种兴趣。这样就在教学层面上,把其提出的有着内在矛盾的教育目的观念统一了起来。

二、

关于课程形态 他们建构起来了规范化的“学科”课程与教学形态,追求古典人文学科与现代实科相结合。主要设置有自然(博物)、物理、化学、地理、数学、逻辑、文法、自然哲学、文学、音乐、绘画、雕刻、古典语、现代外语、本国语、历史、政治、法律、神学等19个科目。

三、

关于课程横向结构 面对分科导致的知识割裂问题,赫尔巴特主义提出并实践了科目主题中心整合法。赫尔巴特首先提出了统觉心理学的整合原理,齐勒继承了赫尔巴特的衣钵,建构起了以“历史、文学、宗教”为中心和以历史为核心的课程整合法。四、

关于教学方法 赫尔巴特认为,儿童要扩大观念就得依靠经验的积累,并主要地在教学中获得知识。立足于统觉心理学的基础,他将教学分成了四个阶段,后经其弟子引申发展,形成著名的“五段教学法”,长期风行于欧美学校教育理论和实践之中。




四十米大刀


这是一个让我慎重思考自己身份的问题!

当下家长愈来愈重视孩子的教育,可是却都是在做表面的功夫,并且这些多重的表面功夫在一点点蚕食孩子仅剩的那点自我,家长的焦虑被无限扩大,真正的教育被忽视,那么什么才是教育的重点??真的是这个早教课,那个兴趣班吗?

教育——核心在于家庭教育,当原生家庭这个次被广泛了解了以后,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成长自己,以此给孩子提供我们能提供的最好的家庭教育,家长的态度、状态是孩子学习模仿的对象,那么家长需要学习什么呢?

家长需要学习——

1、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真实感受,知道自己的真实需求

2、真实表达自己,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真实表达自己的需求

3、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尊重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也尊重别人的感受和需求

人,不断地在向外索取,物质只是其中的一方面填补内心虚假的需求,真正的需求是爱——自爱和被爱,价值感——我是有价值的。

家长自己成长了,就会发现那些早教课,不如你对孩子的信任的眼神,放手的爱。


劲葛琳克人Emma



很赞叹题主对家庭教育的重视。

“至要无过教子”,您对家庭教育的重视,

这是孩子的福分、也是家庭的福祉。

家庭教育可分西方教育和中国家庭教育,

在此,我们具体探讨一下中国家庭教育



01 什么是教育

教育的定义:

  • 从广义上是包括社会上一切能够帮助、影响人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统称为教育。

  • 狭义的教育特指学校的教育活动。
  • 按照这样的定义,我们不妨把教育分类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那么这三者既是有所区别,同时又互相交融,并不能够完全区分开来。

而人类社会又是以家庭为基本组成单位,所以家庭教育贯穿一个人的一生,对一个人身心的发展成长最为重要。而这三者的教育完全在一具家庭当中都得到体现。

  • 今天我们就以家庭教育例来进行探讨。



02 什么是家庭教育

  • 家庭,即是在以若干个体以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组成的最基本的社会共同生活体。

  • 家庭教育,即是家庭中年长成员对年幼成员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包括生活习惯与技能、文化知识的学习掌握、伦常道德的养成、社交礼仪的学习等综合方面的传授与教导,从而达到年幼成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03教育的流派、代表人物及其教育理念(部分节选)

  •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孔子被中国后人尊称为“大成至圣”,可见得孔老夫子对中国儒家文化的大贡献以及在中国文化中所占重要的地位。孔子非常重视教育,把教育、人口、财富看作是立国的三大要素。门下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倡导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 心学创始人王阳明。理念:知行合一。
  •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理念:生活既教育,社会主义既学校,教学做合一。
  •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家庭教育从胎教就开始,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家庭父母要重身教大过言教。
  • 读经教育王财贵先生。大量读诵经典
  • 伏羲教育吴鸿清教授。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教人伦,顺人性,终生受益。
  • 传统文化教育蔡礼旭老师。幸福人生,首倡以《弟子规》为教育基础
  • 传统文化教育陈大惠老师。好父母是学出来的,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好习惯都培养出来的,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 普明教育江洪波老师。解决一切人类问题的根本还是人。好事是人做出来的,坏事也是人做出来的;好人是教出来的,坏人也是教出来的;解决人的问题则在于教育!

  • 专制型教育。普通商人萧百佑对于子女教育,要求子女绝对服从家长,采用极其严厉的体罚式教育,平时学习生少出现微小差错,动辄就以棍棒相加。这样教育方式是否引起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曾因此被称为“狼爸”


04 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

  • 根本目的:

让孩子一是要有福报,二是要有智慧。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让孩子明理,而后止于至善。

  • 具体细分:

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

让孩子养成优秀的人格品德。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语言能力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孩子掌握必需的生活技能。

让孩子拥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 达到的目标:

身体健康,

心情愉悦,

学业有成,

家庭幸福,

事业成功,

子孙兴旺发达。

以上仅代表笔者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