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佩戴手枪的人很少吗?为什么?

李亚东


原问题是“为什么二战中佩戴手枪的人很少?”

以下是原答案:

不知道,二战中佩戴手枪的人明明很多。


以纳粹德国为例,1939年10月,德国陆军拥有步枪256.93万支,手枪63万支,机枪10.33万挺,冲锋枪5711支。手枪的数目不管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数量都极其庞大。即使是到了1942年1月,德国陆军拥有的冲锋枪也只有20万支,而拥有的手枪却达88万支,手枪数量依然占压倒性优势。


再看苏联,仅1942年苏军就消耗了7.62x38mmR手枪弹1687万发,抛开实验型号,二战苏军正式列装的冲锋枪均发射7.62ⅹ25mm手枪弹,所以这1687万发7.62ⅹ38mmR手枪弹的消耗与冲锋枪无关,应当全部是由手枪发射的。苏德战场的战争形式大家多少应该有所了解,手枪在苏德战场上的发挥空间并不大,那么,得有多少持手枪的人才有机会在大兵团、机械化、高强度的苏德战场上消耗这1687万发手枪弹。而且这还只是发射7.62ⅹ38mmR手枪弹的纳甘转轮手枪。而二战爆发时已经被苏军列装十年的、著名的托卡列夫手枪(发射7.62ⅹ25mm手枪弹)还不在内。


二战各国军队中手枪的佩戴是相当广泛的,军官士官佩有手枪、飞行员炮兵佩有手枪、通讯运输人员配有手枪等等,而对于步兵班中的机枪副手而言,手枪更是他们的唯一武器——所以你是怎么得出二战中佩戴手枪的人很少这个结论的呢?

应该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七班的历史课代表


手枪远了打不着,近了活力又不足,威力还不够。因此手枪在军队中是应急的东西。阿富汗战争中,苏军一线指战员,宁可背着一支AK,也不愿意别着一支手枪。对越自卫战中,我军指战员也是如此!这主要是现在战争被火炮,地雷,炸弹等炸死炸伤,震死震伤的占战争死亡比例越来越高,被枪直接打死打伤的比例越来越少,不管机枪还是突击步枪主要是在一定距离压制对手,那就是射速快,持续性强,至于杀伤威力,现在再提高,也提高不到那里,特别是短突击步枪的性能逐渐完善,其重量完全会被人接受,因此越来越受到指挥员的热爱。手枪射速,威力,距离,装弹量火力持续上等大大限制了使用范围。但也有特例,二战太平洋海岛作战中,日军经常会发动夜袭,他们会三五一伙携带军刀,军刺,手雷,无声的摸入美军阵地,顺着美军枪火发出的光,在黑暗中接近美军,无声的干掉美军,而美军却找不到日军。经过几次失败,美军给战士开始配备手枪,因为手枪指向性快,还好,适合近距离作战,火光小,不易发现,能迅速转移,并配合手雷消灭敌人。致使日军不敢黑夜里近距离靠近美军。但现在的战争中这种模式会很少,同时突击步枪取代笨重的步枪,因此一线指战员会很少带手枪,会多带几个弹夹。


东周列国8


二战大多都是中距离防御战,巷战,山地战。手枪的有效射程只有五十米左右,根本就不适合做制式武器。这就需要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发挥中近与中远程威力。

但,美军例外。二战时,太平洋战场的丛林战,美军曾大批量装备手枪。而目的就是为了应对日本的万岁冲锋,和近距离肉搏。日本人的准则就是在近距离与敌人交锋时,要退弹上刺刀进行白刃战。但当时的老美制式武器中并不是人人都会“械斗”。
说白了就是,老美的理念是能用子弹解决的,绝不浪费体力。所以,m1911的名声就是这么打出来的。


Harry数


步枪能打800米,突击步枪能打400米,冲锋枪能打200米,手枪只有50米……

所以手枪一是属于身份的象征,二是某些文职左右最后防身手段

所以就没多少人带手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