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佩戴手槍的人很少嗎?為什麼?

李亞東


原問題是“為什麼二戰中佩戴手槍的人很少?”

以下是原答案:

不知道,二戰中佩戴手槍的人明明很多。


以納粹德國為例,1939年10月,德國陸軍擁有步槍256.93萬支,手槍63萬支,機槍10.33萬挺,衝鋒槍5711支。手槍的數目不管是絕對數量還是相對數量都極其龐大。即使是到了1942年1月,德國陸軍擁有的衝鋒槍也只有20萬支,而擁有的手槍卻達88萬支,手槍數量依然佔壓倒性優勢。


再看蘇聯,僅1942年蘇軍就消耗了7.62x38mmR手槍彈1687萬發,拋開實驗型號,二戰蘇軍正式列裝的衝鋒槍均發射7.62ⅹ25mm手槍彈,所以這1687萬發7.62ⅹ38mmR手槍彈的消耗與衝鋒槍無關,應當全部是由手槍發射的。蘇德戰場的戰爭形式大家多少應該有所瞭解,手槍在蘇德戰場上的發揮空間並不大,那麼,得有多少持手槍的人才有機會在大兵團、機械化、高強度的蘇德戰場上消耗這1687萬發手槍彈。而且這還只是發射7.62ⅹ38mmR手槍彈的納甘轉輪手槍。而二戰爆發時已經被蘇軍列裝十年的、著名的託卡列夫手槍(發射7.62ⅹ25mm手槍彈)還不在內。


二戰各國軍隊中手槍的佩戴是相當廣泛的,軍官士官佩有手槍、飛行員炮兵佩有手槍、通訊運輸人員配有手槍等等,而對於步兵班中的機槍副手而言,手槍更是他們的唯一武器——所以你是怎麼得出二戰中佩戴手槍的人很少這個結論的呢?

應該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七班的歷史課代表


手槍遠了打不著,近了活力又不足,威力還不夠。因此手槍在軍隊中是應急的東西。阿富汗戰爭中,蘇軍一線指戰員,寧可揹著一支AK,也不願意彆著一支手槍。對越自衛戰中,我軍指戰員也是如此!這主要是現在戰爭被火炮,地雷,炸彈等炸死炸傷,震死震傷的佔戰爭死亡比例越來越高,被槍直接打死打傷的比例越來越少,不管機槍還是突擊步槍主要是在一定距離壓制對手,那就是射速快,持續性強,至於殺傷威力,現在再提高,也提高不到那裡,特別是短突擊步槍的性能逐漸完善,其重量完全會被人接受,因此越來越受到指揮員的熱愛。手槍射速,威力,距離,裝彈量火力持續上等大大限制了使用範圍。但也有特例,二戰太平洋海島作戰中,日軍經常會發動夜襲,他們會三五一夥攜帶軍刀,軍刺,手雷,無聲的摸入美軍陣地,順著美軍槍火發出的光,在黑暗中接近美軍,無聲的幹掉美軍,而美軍卻找不到日軍。經過幾次失敗,美軍給戰士開始配備手槍,因為手槍指向性快,還好,適合近距離作戰,火光小,不易發現,能迅速轉移,並配合手雷消滅敵人。致使日軍不敢黑夜裡近距離靠近美軍。但現在的戰爭中這種模式會很少,同時突擊步槍取代笨重的步槍,因此一線指戰員會很少帶手槍,會多帶幾個彈夾。


東周列國8


二戰大多都是中距離防禦戰,巷戰,山地戰。手槍的有效射程只有五十米左右,根本就不適合做制式武器。這就需要半自動步槍和衝鋒槍發揮中近與中遠程威力。

但,美軍例外。二戰時,太平洋戰場的叢林戰,美軍曾大批量裝備手槍。而目的就是為了應對日本的萬歲衝鋒,和近距離肉搏。日本人的準則就是在近距離與敵人交鋒時,要退彈上刺刀進行白刃戰。但當時的老美製式武器中並不是人人都會“械鬥”。
說白了就是,老美的理念是能用子彈解決的,絕不浪費體力。所以,m1911的名聲就是這麼打出來的。


Harry數


步槍能打800米,突擊步槍能打400米,衝鋒槍能打200米,手槍只有50米……

所以手槍一是屬於身份的象徵,二是某些文職左右最後防身手段

所以就沒多少人帶手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