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有个特殊节日叫斋月,人们一个月不吃饭,是怎么熬过来的


回族有个特殊节日叫斋月,人们一个月不吃饭,是怎么熬过来的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节日,在节日里大家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庆祝,节日背后的意义众多,都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守护。

在回族里有一个特殊的节日叫斋月,斋月期间大家是不可以进食的。回族的斋月也叫“莱麦丹月”,“莱麦丹”的阿拉伯语含义为“酷热”。相传,在这个月里安拉给穆罕默德降示了《古兰经》的最初启示,《古兰经》中对于斋月是这样规定的:“莱麦丹月中,开始降示《古兰经》,指导世人,昭示明证,以便遵循正道,分别真伪,故在此月,你们应当封斋。”据说是要通过自身体验饥饿与干渴,而去体悟贫寒者的艰难,生怜悯之心,体恤穷人,帮助穷人。禁欲,即是控制欲望,不去干为非作歹的事情,通过克制欲望,约束自己的行为,使精神世界得到磨炼和升华。

回族因地域不同封斋又被称为“闭斋”、“封斋”、“把斋”。封斋指的是在“莱麦丹月”中,每日黎明前至日落后这一时间段,禁绝饮食,戒除一切邪念。斋月在公历中无法固定,原因是伊斯兰教历每年约355天,与公历相差10天左右,在伊历中四季的时令也是不固定的,所以就出现了斋月有时在春天、有时在夏日、有时在秋季、有时则在冬季的现象。


回族有个特殊节日叫斋月,人们一个月不吃饭,是怎么熬过来的


回族有个特殊节日叫斋月,人们一个月不吃饭,是怎么熬过来的


回族有个特殊节日叫斋月,人们一个月不吃饭,是怎么熬过来的

在斋月里,凌晨4点女寺与男寺里的男女阿訇和男女满拉们开始准备早饭。斋月里的这些吃的都是附近坊民拿来的,花样繁多,牛奶、肉、面食、水果都有。有时如果吃不完,也会散给附近的穷人。6点钟,吃过早饭的它们沐浴后走进了礼拜的殿堂,开始了一天中的第一次礼拜——晨礼。晨礼结束后,男女女满拉们回到他们的宿舍诵读《古兰经》,那女女阿訇也回到自己的房子,燃香诵读《古兰经》。在以前是没有女寺的,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有了女寺,女人们就不用在家里做礼拜了,相对来说非常的方便。

关于回族封斋的习俗,不同地域的回族有自己的见解。大多数回族人认为斋月是回族必须履行的义务,就是在伊斯兰教历的每年9月的一个月内,在早上太阳出来之前吃饭,下午在太阳落山之后再吃。整个白天不能吃任何东西,不能喝水,夫妻不能同房,也不能做一些偷抢之类的坏事,否则就是你封了斋也是不算。所以可以看出来,其实并不是一个月都不许吃饭,而是在每天的某一个时间段里不许吃饭,其余时候都是可以进食的。这样既补充了体力,又进行了自我欲望的控制,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了磨炼和升华,反思,思考了一些事情,其中也是有很多积极的意义的。

比如中国古人常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事是否不忠?与人交友是否无信?是否教人为而己不为?静下心来去修炼自己,其实就是一种对生活和生命的锻造,对自我认知境界的提升。

一般在一些回族聚居区,老年人封斋的比较多,而年轻人及中年人相对少。但是有些年龄大的老人或者怀孕的孕妇,小孩子是不需要进行斋月的,因为身体不好,这样会对健康有害处。

对于回族来说,封斋不只是赎罪,更重要的是道德方面和灵性方面的价值。当然并不是每个回族都在斋月里要封斋,在现在很多回民聚居区里还是老人封斋相对比较多,年轻人中很少有人在斋月封斋。 一来是大家都参与工作,没有时间去进行封斋,二来有些人觉得斋月对身体健康影响比较大,再加上时代的变化,这种传统的习俗在年轻人心中也不重视了,慢慢地进行封斋的人也就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