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6 产生于唐宋时期的“石锁功”花样变化无穷,难度堪比胸口碎大石

撂石锁是武术功法运动的一种,也称为“石锁功”。据传,撂石锁产生于唐宋时期,元代以来为开封回族子弟所喜爱,他们习武必练石锁功。清道光年间(1821—1851),以东大寺为中心的回族练武习艺热情高涨,撂石锁项目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发展。

产生于唐宋时期的“石锁功”花样变化无穷,难度堪比胸口碎大石

操练石锁花样变化无穷,大类可分为翻花、接花、组合套花。翻花有:手花、打头花、托底花、云花、横推锁、横翻锁、拨浪鼓等。接花有:石锁上拳、上肘、上三指、上头顶、托塔、抱印、挂印、手托元宝、脚踢花篮、过桥、三指卧鱼等。

产生于唐宋时期的“石锁功”花样变化无穷,难度堪比胸口碎大石

按形态和肢体舒展程度又可分为小花和大花。大花在石锁翻转抛接运动过程中配以腰腿身行步法等肢体动作组合而成,特点是动作幅度大方、舒展、惊险。双人组合演练分为单锁传接和双锁传接。按照统一套路还可进行集体演练。

产生于唐宋时期的“石锁功”花样变化无穷,难度堪比胸口碎大石

习练石锁时要求发力科学,眼力灵敏,身体灵活,手感到位,要做到“高、飘、稳、活、巧”,从而达到完美的效果。习练石锁有助于培养毅力胆识,增强肢体协调能力,长期习练可以修身养性、益智强身。石锁承载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在强身健体的同时给人以健与美的艺术享受。


产生于唐宋时期的“石锁功”花样变化无穷,难度堪比胸口碎大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