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明清兩朝列為禁書的奇書,本意卻是用來警告世人別受騙

晚明時期,天災不斷,戰事連連,流民四起。

晚明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生存壓力具大,能夠維持生計的工作也不多。由此,便使得詐騙"盛行"。

被明清兩朝列為禁書的奇書,本意卻是用來警告世人別受騙

行詐之人皆是急功近利之徒,他們的行為,造成了晚明時期商業環境的惡劣。

此時,有人便想著書,將這些詐騙的種種行為羅列起來,讓世人警醒,看破騙局。

被明清兩朝列為禁書的奇書,本意卻是用來警告世人別受騙

此書成書於萬曆四十五年,名曰《騙經》,也叫《杜騙新書》。

該書將詐騙共分二十四類,以真實故事改編成書,採用白話文言,通俗易懂,使得受眾廣泛。

被明清兩朝列為禁書的奇書,本意卻是用來警告世人別受騙

不要以為此書成書於幾百年前,如今已經不適用了。如果這樣認為,那便大錯特錯了。

前幾年新聞經常報道的“婚騙”事件,在這本書裡便有案例,歸類於“婚娶騙”中。

書中案例甚多,哪怕到了今日,依然能對應上。

被明清兩朝列為禁書的奇書,本意卻是用來警告世人別受騙

此書一經刊印,立刻火遍全國。

但是後來被列為禁書,理由自然在於防止後人仿效。可若是人人都讀《騙經》,被騙的幾率定會很低。

被明清兩朝列為禁書的奇書,本意卻是用來警告世人別受騙

雖然《騙經》被列為禁書,但是民間卻一直流傳,後來多次刊印,甚至遠銷過日本和歐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