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3月7日将军摇篮”培养1600位将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建立

1912年3月7日将军摇篮”培养1600位将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建立

文史公曰:前承“北洋”后启“黄埔”,一所由袁世凯创建、冯国璋和段祺瑞、蒋方震先后担任过校长的军校。学生:蒋介石、吴佩孚、张群、张治中、顾祝同、陈诚、白崇禧、薛岳、李济深、周至柔、邓演达、、刘峙、叶挺、傅作义 、陈铭枢......。

1912年3月7日将军摇篮”培养1600位将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建立


保定军校毕业生既是北洋时期的各部骨干,也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军队高级指挥官的中坚,因为黄埔建校聘请了大批保定生为教官,同时在抗战时期黄埔生还没有成长起来,一期生大多刚刚成为师长或旅长,则军以上、军团和集团军、战区等高级指挥员,仍以保定系军官为多。

1912年3月7日将军摇篮”培养1600位将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建立

士官质素远超黄埔,革命精神不如黄埔。

抗日战区司令长官。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
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刘峙。
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
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
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陆中)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薛岳
第十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
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

1912年3月7日将军摇篮”培养1600位将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建立

1912年3月7日将军摇篮”培养1600位将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建立

1912年3月7日将军摇篮”培养1600位将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建立

国军的“八大金刚”有七:何应钦(陆中)、顾祝同(六期)、刘峙(二期)、钱大均(六期)张治中(三期)、陈继承(二期)、陈诚(八期),只有蒋鼎文毕业于浙江讲武堂。

国民政府第一次铨叙时的“五虎上将”之三:刘峙、顾祝同、陈诚。

在当时编成的23个集团军中,保定系总司令为14名;在35个军团中,保定系为14名;全国90个军中,保定系军长37名。

在1932年的淞沪抗战中,奋起打击日军的第十九路军正副总指挥蒋光鼐(一期)、蔡廷锴(三期)
牺牲于四六空难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六期)
牺牲在河西走廊的红五军团长董振堂将军(九期)
牺牲在山东滕县的川军王铭章师长(陆中)
牺牲在河南战场的川军李家钰司令(陆中)
牺牲在山西战场的第9军郝梦龄将军(六期)
牺牲在南京保卫战中的宪兵副司令萧山令将军(三期)
牺牲在南昌会战中的第29军军长陈安宝将军(三期)


淮海战场起义的张克侠将军、何基沣将军、和平起义的新疆陶峙岳将军(二期)、北平傅作义将军、陕军赵寿山将军(陆小)等。

地方派系军事骨干:

桂系:李宗仁(陆小)、白崇禧(三期)、黄绍竑(三期)李品仙(一期)、廖磊(二期)、夏威(三期)等。

粤系:陈济棠(陆小)、李济深(陆中)、张发奎(六期)、叶挺(六期)、薛岳(六期)、余汉谋(六期)等。

川军:刘文辉(二期)、邓锡侯(一期)、田颂尧(一期)、孙震(一期)等。

湘军:唐生智(一期)、何键(三期)、刘建绪(三期)、李觉(九期)等。

晋军:孙楚(一期)、傅作义(五期)、楚溪春(五期)、王靖国(五期)、陈长捷(七期)等。

奉军:荣臻(一期)、鲍文樾(二期)周福成(九期)、刘多荃(九期)、等。

西北军:郑大章(一期)、秦德纯(二期)、赵承绶(五期)、张克侠(九期)、何基沣(九期)等


​​​​校中的教育长、教官,多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队长、排长等多是过去北洋速成武备学堂毕业生。助教是挑选一些优秀士兵充当。校中一切制度,基本是仿效日本和德国。教学器材以及枪支、火炮、弹药等军用器材,多是购自日本。也有一些购自德国,如克虏伯山炮、野炮等。
学制三年,当时的所有经费、器材,由陆军部颁发。每个学生的武器装具被服书籍伙食等,都系公费开支,并发给学生每月津贴银洋2元。

校 训::守信、守时、苦读、勤练、爱校、爱国。

1912年3月7日将军摇篮”培养1600位将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建立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保定军校,创办于1912年的河北省保定市,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停办于1923年,校址前身为清朝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北洋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

1901年11月,李鸿章病逝,袁世凯到保定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小站的练兵教员根据《辛丑条约》不准驻扎天津附近,于是亦移至保定。

1902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在保定东关外创练常备军(新军)并设军政司(旋改督练公所),下设兵备、参谋、教练三处,分别由刘永庆、段祺瑞、冯国璋任总办。5月,经袁世凯奏准,在保定东关外开办“北洋行营将弁学堂”,由冯国璋任总办(即校长)。

1903年2月袁世凯奏请开办陆军小学堂、陆军中学堂、兵官学堂、陆军大学堂,进行正规军事教育训练。1903年于保定东关外,建成“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

1903年8月,学堂开始第一届招生。

1912年3月7日将军摇篮”培养1600位将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建立

1906年,为了统一兵制,将兵权收回中央,清政府设立陆军部,同年8月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停办,在该校旧址创立全国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直属中央管辖。

1906年-1911年分别在保定校址开办:陆军部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陆军预备大学堂。

1912年袁世凯任中华民国总统后,任命段祺瑞为陆军总长,当年七月,经陆军部批准把陆军预备大学堂搬至北京,并更名为陆军大学。10月,于保定原址开办陆军军官学校,第一任校长为段祺瑞亲信赵理泰。

中华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在原址上建立了“陆军军官学校”因办在保定,习称保定军校,共办了九期,1923年停办。

2006年5月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被国务院批准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12年3月7日将军摇篮”培养1600位将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建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