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臨死前向乾隆提出一條建議,網友:若採納,斷無近代之恥

富察.傅恆,滿清貴族、外戚,其姐孝賢純皇后富察氏與乾隆皇帝是結髮夫妻,夫妻感情深厚。但傅恆深受乾隆帝厚待不只是因為這層關係,更因傅恆本人也文韜武略,屢立戰功。

傅恆生平最後一次出征,雖然苦戰不勝,最後罷兵言和,但傅恆在戰後向乾隆的提議非常具有遠見卓識。若此建議可以被採納,得到國家重視,中國的歷史極可能會被改寫,後來也不至於遭受那麼多的屈辱與壓迫。

乾隆三十年(1765年),緬甸派兵多次侵犯雲南邊境,朝廷任命的劉藻、楊應琚、明瑞等前後三任雲貴總督,皆因徵緬戰爭失敗而先後自殺。乾隆震怒,只得讓軍功赫赫的妻弟、一等忠勇公傅恆掛帥出征,揮師緬甸。

此人臨死前向乾隆提出一條建議,網友:若採納,斷無近代之恥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七月,傅恆誓師後兵發騰越,突襲緬軍,初戰勝利。九月,戰船造成集結,水陸兩師協作,大敗緬甸水軍。十月,清軍重新佔領了先前被緬軍攻佔的軍事要鎮新街,十一月,進攻老官屯,卻久攻不克。

老官屯易於防守,卻難以攻克。緬軍在此設立木寨,木寨由溼滑的巨木建造而成,火攻也難以攻陷。且此地溼度很大、霧氣重、水土惡劣,生在北方的滿洲兵適應不了此地環境,疾病很快蔓延清軍全營,清兵死傷眾多,許多重要將領也被惡性傳染病奪去生命,傅恆本人也是一病不起。

此人臨死前向乾隆提出一條建議,網友:若採納,斷無近代之恥

最嚴重的是緬軍使用從西方購買的英制燧槍,無情射殺清軍官兵,使清軍傷亡慘重,反觀清軍這邊主要是冷兵器,擁有的火器質量低劣,落後的火繩槍在潮溼的環境中幾乎起不到作用,與緬軍使用的射程遠而精準的燧發槍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傅恆深深地意識到清軍武器的落後,清軍不斷進攻,緬軍在先進而密集的火力幫助下,一次次擊退清軍的進攻。

大軍傷亡過半、糧草逐漸不足,城池卻久攻不下,緬方也明白戰事再不停歇,他們很難再抵當住大清國的後續部隊,從人口、土地面積等綜合實力來說,緬甸根本不能和清朝抗衡,最終雙方停戰議和。

此人臨死前向乾隆提出一條建議,網友:若採納,斷無近代之恥

回到北京城,已病入膏肓的傅恆仍是憂國憂民,他上表書信,以自己督軍時的親眼所見向乾隆詳細地描述了緬甸先進強大的火器和更加優秀的編制。同時還強調了英國對中國的潛在威脅,建議應該從西方購買先進武器,向西方學習,淘沉汰舊,順應時勢發展。

此時的傅恆顯然清楚地意識到製造出這些先進槍械的西洋人更加強大,然而自大的乾隆一意孤行,堅信自己的國家不需像西方蠻夷學習,不僅如此,緬甸之戰乾隆以和為勝,認為是國家的強大戰勝了緬甸,把此當做功績,列入自己的“十全武功”之中。

乾隆在對外學習問題上的昏暈自大,導致清朝失去了刷新軍備、強大自身的機會,在墮落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後期更加閉關鎖國。乾隆死後五十年左右,1840年,清王朝在鴉片戰爭中慘敗,中國從此陷入延續一百多年的深重苦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