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寂静的春天里,她率先吹响哨声

在寂静的春天里,她率先吹响哨声

美国女作家,蕾切尔·卡森,她的代表作《寂静的春天》,被公认为当代环保文学的开山之作,几十年来在美国长销不衰。

她发现身边的春天变得越来越寂静,没有了虫儿鸣,没有了鸟儿叫,开始去观察和研究自然界的变化,创作出《寂静的春天》这本书。

在西方国家的绝大多数人看来,蕾切尔·卡森不仅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值得永久缅怀的“吹哨人”:她在身患癌症的晚年,用最后的生命之火,唤醒了世人对环保的关注……

在寂静的春天里,她率先吹响哨声


自然环境,与我们息息相关


“还记得 你说家是唯一的城堡


随着稻香 河流继续奔跑


微微笑

小时候的梦我知道

不要哭

让萤火虫带着你逃跑

乡间的歌谣

永远的依靠

回家吧 回到最初的美好……”


周杰伦在2008年推出的这首《稻香》,在广为传唱的同时,有些内容也让年轻人感到陌生。

“萤火虫,我从小到大都没见过。80后的表哥说他小学时见过,中学以后就没了。”

“就连蜗牛、蚯蚓,都越来越少了。”

“连青蛙都成了保护动物,快赶上大熊猫了!”

这是当代世界“静悄悄的巨变”

十几年前的夏日黄昏,大家可以坐在路边下棋;二十几年前的暑假,孩子们可以在草地上打几个滚、踢几脚球,而最近这些年,在草丛之间的小路上站一会,都难免被很多蚊子扑上来叮好几个包!

在寂静的春天里,她率先吹响哨声

每年春天夏天,都在到处喷洒灭蚊药,然而,结果又如何呢?

当人类自恃科技的强力,按照一厢情愿的蓝图,傲慢而贪婪地改造环境、掠夺自然。绝大多数小动物,都被无情地碾压殆尽,生态平衡也严重破坏,人类最终“收获”的,也只有苦果。

这真正是我们想要的吗?

很多野生动物纷纷消失的“春天”,一个在娱乐至死的浮华表象中万马齐喑的“春天”。

我们当下的这种状况,在几十年前的西方国家,例如美国,也曾有过——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有过。

在寂静的春天里,她率先吹响哨声

20世纪上半叶,电气和化工,在西方国家普及。几千公里的距离,一两天内就能到达,从崇山峻岭到原始森林,一架飞机就能够俯瞰无遗,还可以大规模喷洒药物,一切环境似乎都可以被人类随心所以地改造。

一方面,人类自身也沦为卓别林电影中的螺丝钉,另一方面,很多过去常见的物种都步入大规模的衰退甚至灭绝。英国首都伦敦成为臭名昭著的“雾都”,所谓的雾,大部分都源于工业污染。

二战之后,西方国家的经济低谷反弹,出现了长达十多年的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对环境的破坏也愈演愈烈。

1950年代,美国女作家蕾切尔·卡森,觉察到这样一个事实:

每年春夏之交,过去一直是鸟语花香的时节,但近年来,鸟儿的种类越来越少,那些各种各样的啁啾声,纷纷远去。

在寂静的春天里,她率先吹响哨声

春天变得越来越寂静。

这种状况引发了她的警觉,她开始着手调查人类在经济发展中,对环境的各种破坏。

她知道,这些观点如果发表,将受到很大的争议,甚至会导致一些资本巨头,视若寇仇。

但她义无反顾地调研、写作,历经四年时间,于1962年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率先吹响了“环保”的哨声。

而那时的她,已经被查出癌症,余生所剩无几……

在寂静的春天里,她率先吹响哨声


平凡的科学家、文艺女

和很多女作家相比,蕾切尔·卡森的一生,显得极其平凡,甚至乏善可陈。

她生于1907年,病逝于1964年,一生虽然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但这一切都仿佛与她无关——没有任何史料表明,她曾投身于其中某个“大事件”。

她的前五十年,过得极其平淡。

她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既喜欢生物学,也喜欢文艺。上学期间,她成绩不错,后来在生物学领域深造。1932年,她在霍普金斯大学获动物学硕士学位。

在寂静的春天里,她率先吹响哨声

她在大学担任讲师,业余痴迷于文学。她还想继续攻读动物学博士,但她的父亲和姐姐先后患病去世,老母亲和两个年幼的外甥女都无人照料。

于是,她放弃了读博,也放弃了学术路,找了个收入稳定、便于照顾家庭的工作——在渔业管理局任职,同时做自由撰稿人。

最初,她为当地广播电台写稿。广播电台的人读了以后,认为她的文字,极具文学性,不太适合用于朗读,更适合出书。

后来,她写了一组关于海洋生物的科普文章,向出版社投稿,很快出版成书。

这是她的处女作,书名叫《海风的下面》

在寂静的春天里,她率先吹响哨声

此书受到不少文学评论家的赞赏,但销量并不高,叫好不叫座。

当时是1941年,全世界都笼罩着血泪和炮火的二战时期。而卡森在那本书中关注的,则是过度捕鱼将导致海洋生物资源枯竭和生物链的断裂,超量抽取河水会造成水资源缺乏,以及大气、土壤、水污染将给人类带来生存与发展的灾难……

这些内容,和当时的“全民热点”全然不符,而且很多观点都实在太超前了,自然销量惨淡。

1948年,她又出版了一本《我们周围的海洋》,将海洋生物学的很多最新研究成果,用文艺的笔触,讲述给大家。这本书卖得很不错。

在寂静的春天里,她率先吹响哨声

在二战后的那几年,全世界在千疮百孔中逐渐恢复了元气,同时,这也是一个西方国家“文化热”的时代。

很多当代的人文经典,如加缪的《鼠疫》(1947)、乔治·奥威尔的《1984》(1948)、波伏娃的《第二性》等,都集中出现在那几年。

相比之下,卡森的《我们周围的海洋》,和当时众多超一流的经典之作相比,也难免相形见绌。她只是一位兼具科学性和文学性的、极其平凡的畅销书作家。

当时她已年月半百,这辈子,大概也将这样平平淡淡地度过——直到她在50岁以后,开始集中关注环保议题,确切地讲,是DDT等杀虫剂对生态平衡的破坏问题。

她一直住在郊区,从小到大,常见各种鸟类、昆虫和小型野生动物。但她在50岁以后梦猛然发现,这些过去常见的小动物,都变得越来越少。

在寂静的春天里,她率先吹响哨声

这种现象引发了她的警觉。她开始着手调研背后的原因,并逐渐把导致大量物种步入灭绝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一种当时盛行于西方国家的新型杀虫剂——DDT。

DDT,学名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是一种高效杀虫剂,对各类昆虫和小型鸟兽都具有强大的杀伤力,但被认为对人体基本无害——直到卡森死后,科学界才明确认定,DDT也会溶解于人体脂肪,对人类造成慢性损害,例如激素失调。

而在美国,各种化学药物的滥用,在20世纪上半叶非常普遍。

两种最盛行的现代饮料,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最初一个是头疼药,一个是胃疼药,都出自专业药剂师之手,但这些药物居然成了大众饮品,直到1940年代后才对配方进行了大幅修改,剔除了其中的药剂成分。

在环境工程领域,DDT等“现代高效农药”的过度使用,在毒杀各种昆虫(包括益虫)的同时,也导致很多鸟类吃了这些昆虫后中毒,不但加速衰老和死亡,而且丧失了生育能力。美国的国鸟

“白头海雕”几乎因此而灭绝。

在寂静的春天里,她率先吹响哨声

年过半百的蕾切尔·卡森,经过了数年研究之后,将这些事实公开发表。这期间,她被查出乳腺癌,健康每况愈下。

她并非不知道,DDT过度滥用的背后,是庞大的工业集团,是巨大的利益链,但她义无反顾地吹起了哨子……

1962年,她把自己的调研结果,用深入浅出、极具可读性的文学笔调,写成了

《寂静的春天》一书,公开出版。

一个毕生平凡的科学家、文艺女,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超越了平凡,成为一个时代的“地标”。

在寂静的春天里,她率先吹响哨声


奇伟的遗产,和说不尽的争议

《寂静的春天》出版之后,就引发了巨大的轰动,这本书多次再版,从科学界、文学界到民间大众,都争相传阅,在美国之外的其他很多国家也纷纷翻译出版……

在该书的影响下,仅至1962年底,就有40多个提案在美国各州通过立法以限制杀虫剂的使用:曾获得诺贝尔奖金的DDT和其他几种剧毒杀虫剂也被从生产与使用的名单中清除。

而与此同时,她的很多观点,都激怒了当时西方国家的很多跨国化工药品巨头。

有些化工巨头的御用学者,声称这只是一本夸大其词的畅销书,通篇文艺腔,不具备什么科学性。

还有些更加恶劣的,直接攻击蕾彻尔·卡森的人格,DDT制造公司的总裁,公开污蔑卡森为“幻想以一己之力维护自然平衡的偏执狂”

在寂静的春天里,她率先吹响哨声

还有一些美国官员,公然对卡森进行性别侮辱:

“一个女流之辈懂什么?她自己都那么老了,生不了孩子了,却关心野生的鸟类有没有下一代、会不会灭绝,哈哈!”

这类侮辱,往往在巡回演讲或者记着招待会等场合,貌似幽默的恶劣言辞,引发台下支持者的一片哄笑。

可想而知,这对一个一辈子都很平凡、从没经历过大世面的普通妇女,意味着何等的压力!

在《寂静的春天》出版两年后,蕾彻尔·卡森的癌症病情加重,在毁誉参半的舆论波澜中,心力交瘁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然而,她的“哨声”也引发了世界各国科学界的关注。

在随后的几年,大量科学家通过各种研究,一次次验证了卡森在书中的基本观点。

DDT对环境、对人体的种种危险,都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被包括美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禁止使用。

在寂静的春天里,她率先吹响哨声

该书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开始了世界范围的环境保护事业。

比如,一些科学家、政治家和实业家,组织了

“罗马俱乐部”,专注于环保科学,尤其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第一个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对人类发展和自然保护的问题,再次敲响了警钟,“可持续发展”这个议题,也由此进入了人类主流话语,至今依然被广泛关注。——那一年,是《寂静的春天》出版十周年。

这是对作为吹哨人的卡森,最好的告慰。

在寂静的春天里,她率先吹响哨声

近年来,卡森乃至罗马俱乐部的观点,也受到了很多质疑,例如将DDT一刀切地禁止是否合理,科学界也有广泛的争论。

此外,卡森在书中的某些观点,有些被证明是有偏差的,还有些则变得过时——这几十年的很多科学思想和成果,都远远走在了卡森的前面。

比如,她把一种被简称为DDT的有机杀虫剂,称为导致鸟类大量灭亡的罪魁祸首,在她的呼吁下,这种杀虫剂被全面禁止。

然而,到了21世纪,DDT重新恢复生产,因为,世界卫生组织于2002年宣布,重新启用DDT有助于控制蚊子的繁殖,可以有效预防疟疾、登革热、黄热病在非洲国家的爆发。

在寂静的春天里,她率先吹响哨声

但是,这些丝毫没有影响人们对卡森的推崇,1992年,在卡逊逝世后的第28年,《寂静的春天》被推选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图书之一,被誉为“世界环境保护运动的里程碑”。

《寂静的春天》依然被广泛阅读,但它不再是一部“先知书”,也无法给21世纪的科学家提供新知识,它在更大程度上,成为一部文笔优美的环保文献,一座充满人文精神丰碑。

而她的“吹哨人”精神,也被众多后来人所继承,薪火相传:

只有勇于发声,才能打破万马齐喑的寂静春天,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