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安太后:咸豐最寵愛的解語花,晚清真正的掌舵人

光緒七年三月初十(1881年4月8日),已經江河日下的大清帝國送走了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慈安鈕祜祿氏。

慈安的驟然離世讓當時文武百官都難以接受,根據《清稗類鈔》的記載,時任軍機大 臣的左宗棠聞訊頓足大喊道:“昨早對時,上邊(指慈安)清朗周密,何嘗似有病者?即去暴疾,亦何至若是之速耶?”

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週以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慈安的猝然離世也對當時本就錯綜複雜的大清局勢,更添幾分詭譎。

失去了壓制的慈禧開始獨掌大清,失去了同盟的恭親王奕訢漸漸淡出權利中心,而那之後不久,幾乎斷送國運的甲午中日戰爭爆發了,大清的喪鐘也隨之敲響。

時過境遷,當我們再回憶起那個黑暗動盪的清朝末年,我們會想起慈禧的驕奢淫逸,會想起北洋艦隊的一敗塗地,會想起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但對於慈安的印象似乎少之又少。

可如果你耐心地撥開歷史的沉沉霧靄,你會發現這位秀毓名門的貴女並非影視作品中展現得那麼窩囊,

她在世時平衡各方,壓制慈禧,誅殺奸佞,共促中興。作為大清有史以來晉升速度最快的皇后,慈安太后的人生遠比我們想象中要精彩得多,她是咸豐帝生前最寵愛的解語花,更是晚清真正的掌舵人。

慈安太后:咸豐最寵愛的解語花,晚清真正的掌舵人


慈安太后:咸豐最寵愛的解語花,晚清真正的掌舵人

“諮爾福晉烏拉那拉氏,祥忠華胄,秀毓名門,溫惠秉心,柔嘉表度,六行悉備,久昭淑德,於宮中四教弘宣,允合母儀於天下,曾奉皇太后慈命,以冊寶冊,立爾為皇后,欽哉。”這是之前熱播的宮鬥劇《甄嬛傳》中,烏拉那拉·宜修的立後詔書,劇中人物故事或許是假的,但滾滾歷史長河中,不少皇后都擔得起這樣的盛譽,而鈕鈷祿·慈安更是當之無愧。

出生於柳州官宦世家的慈安雖然沒有太過耀眼的出身,但作為滿族八大姓的後人,慈安從小接受的就是如何輔佐君王的帝后之道。而從咸豐2年(1852年)二月慈安選秀入宮,到六月冊封為皇后,她那顯然違背組織的晉升速度也足可以看出咸豐對她的用情之深。

和後來因生出兒子才冊封貴妃的慈禧相比,慈安的“無子封后”也狠狠打了後世多少編劇的耳光。當時的慈禧,雖面貌極佳,體態優美,憑藉自己的美貌和腹中龍種一路晉升,但也僅限於懿貴妃,咸豐對她的愛,是可替代的,婀娜多姿的妃嬪可同她一起爭寵,對咸豐而言,慈安是他每日必備的白米飯,而慈禧只不過是用餐時爽口的開胃小菜而已。

沒有顯赫出身卻贏得君王一世寵愛,慈安是聰明的,也是有能力的,她的獨一無二,是咸豐的解語花,更是可以同他一起治理天下,守衛國家。

慈安太后:咸豐最寵愛的解語花,晚清真正的掌舵人


慈安太后:咸豐最寵愛的解語花,晚清真正的掌舵人

慈安一直是咸豐心尖尖上的人, 1861年的大清已經陷入了風雨飄搖的頹勢,經歷火燒圓明園後的咸豐病情急轉直下,為了保住慈安這位無子皇后的地位,咸豐在臨死前給慈安留了殺手鐧。

載淳繼承皇位改元同治,御前大臣載垣、端華等8人為贊襄政務大臣,25歲的慈安為母后皇太后,持“御賞”印,帝國一應要務若沒有慈安點頭,便一切都是空談。

這既是咸豐為慈安保平安準備的殺手鐧,也是咸豐對慈禧這個野心家設下的枷鎖,主少國疑,牝雞司晨的例子在歷史上比比皆是,正值盛年的慈禧一旦操控兒子同治,便等於達到了事實稱帝的目的。和慈安的溫順恭謹不一樣的是,對權力有著強烈渴望的慈禧從來就不打算受人牽制,而咸豐死後留下的顧命八大臣就成了慈禧的眼中釘。

在“皇帝年幼,兩宮太后垂簾聽政”的提議被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八大臣駁回後,感受到權力危機的慈禧聯合同樣被排斥在權利中心之外的恭親王奕訢發動了“辛酉政變”,這是一場很成功的反擊,顧命八大臣或死或貶,慈禧也由此掃清了權力道路上的一大障礙。

慈安太后:咸豐最寵愛的解語花,晚清真正的掌舵人

提起辛酉政變,大部分人的印象都是“這是一場由慈禧和恭親王奕忻組織的成功政變”,而貴為大清最正統的皇太后,慈安在這場政變中似乎只是個打醬油的。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從1861年11月2日慈禧持聖旨解除肅順等人職權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看出,這場政變已經得到了慈安的默許。

慈安給這場政變貢獻的是那枚象徵權力的“御賞”印章,而也正是這個印章,讓“辛酉政變”師出有名。

“東宮(慈安)優於德,而大誅賞大舉措實主之;西宮(慈禧)優於才,而判閱奏章,及召對時諮訪利弊。”這段記載在《清宮遺稿》的話,給後人留下了一個完全與影視作品形象不一樣的慈安,慈禧終究是小家子氣了,而慈安才是那個執掌天下的一國之母。而從“東宮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額手稱頌”的朝野傳聞也可以看出,慈安的理政之才遠高於慈禧,只不過天性使然,不願張揚罷了。

也正是慈安的高瞻遠矚,她拿到了最高政權,才得以同奕訢,曾國藩,張之洞等人一起落實“洋務運動”,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試圖再掙扎挽救一下江河日下的大清帝國。

慈安太后:咸豐最寵愛的解語花,晚清真正的掌舵人


慈安太后:咸豐最寵愛的解語花,晚清真正的掌舵人

有鑑於前朝閹宦弄權,導致天下大亂的案例比比皆是,滿清入關以來,皇家對於太監的管理異常嚴苛:太監不得出都門,否則殺無赦。

然而如此嚴苛的政策下,也總有作奸犯科者,作為慈禧的心腹,安德海顯然是個逾越在規則之外的意外。雖然達不到前朝劉瑾、魏忠賢等人作亂境界,但巧取豪奪,貪汙受賄,安德海一個也沒落下。滿朝文武雖然對安德海恨之入骨,但礙於慈禧的庇護,也只能睜隻眼閉隻眼。

安德海很囂張,因為他傍上了帝國最有權勢的女人,但安德海忘了一件事,還有個人能讓他主子慈禧也噤若寒蟬。同治八年(1869)八月,安德海求得慈禧的許可出宮去江南置辦龍衣,一貫肆無忌憚的他出宮之後更是變本加厲,一路招搖過市。可經過山東時,向來反感閹黨的山東巡撫丁寶楨以祖宗國法為由,直接將安德海拿獲並上報朝廷,這一次一直隱於幕後的慈安出手了,一道“立命誅之”的懿旨就斷送了安德海所有的念想。而這一次,向來偏袒的慈禧卻罕見沉默了。

肅清朝野,以儆效尤。大清末年,面對列強侵擾內憂外患,慈安太后憑藉自己殺伐決斷出色的政治才能,使得清王朝曾擁有短暫的繁榮時代。

慈安太后:咸豐最寵愛的解語花,晚清真正的掌舵人

一隻南美洲的蝴蝶偶爾煽動幾下翅膀,都可以在兩週後給北美洲帶來一場龍捲風,1881年4月8日,作為晚清掌舵者的慈安太后突然暴斃身亡,她的驟然離世擾亂了當時的政治時局,更是煽動了慈禧的野心。

恭親王奕訢常被後人認為他是晚清帝國最有能力的統治者,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慈安這個伯樂,他這個千里馬才得以盡情釋放自己的政治才能。

奕訢在慈安的支持下,從最初的“辛酉政變”奪回皇權,再到後來開展實施洋務運動,他們一起開創了“同治中興”時代,他們相互支持,彼此成就。

反觀慈禧,雖醉心於獨攬大權,卻毫無政治才能,目光短淺的她只顧個人享樂,不管國家安危。慈安暴斃身亡之後,慈禧最終掌握了實權,野心勃勃的她不斷地養親信,除異黨,恭親王奕訢更是被她視為頭號眼中釘。

此後幾年慈禧不斷削弱奕訢的實權,更是在1884年,藉由“中法戰爭”的不利局勢發動了“甲申易樞”,將恭親王奕訢等人全部罷免,至此,奕訢被徹底排除在皇權之外。

主少國疑,老嫗不知治國策,有能力者反被罷黜,制度的腐朽已經爛到了骨子裡,泱泱大國終於走向了毀滅。

如果說晚清中後期,慈禧的專政對外軟弱無能導致了大清王朝屢戰屢敗,一步步走向滅亡,那麼慈安則一直在盡力挽救大清的衰敗,她向西方學習先進技術,試圖來挽救瀕危的清政府,可她英年早逝,只學習了西方先進技術而沒有完成制度的變革,這也導致了洋務運動最終的失敗,同治中興時代畫上了句號,清王朝覆滅。

慈安太后:咸豐最寵愛的解語花,晚清真正的掌舵人

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回首慈安太后一生,自幼便習得帝后之道,入宮之後步步為營,他日母儀天下,為挽救大清江山鞠躬盡瘁,她這一生,遠比影視劇裡更要精彩絕倫,可嘆英年早逝。

後人常幻想:倘若她多活幾年,大清的命運會不會有所不同?然而彼時已深入骨髓的封建制度,終有一日會崩塌,或早或晚罷了。

環肥燕瘦的帝王后宮,唯有慈安太后,才是咸豐皇帝最寵愛的那朵解語花,更是晚清史上的掌舵人。

慈安太后:咸豐最寵愛的解語花,晚清真正的掌舵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