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父亲式的喧闹游戏,给孩子提供了学习情感的重要渠道

“父亲”一词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是高大伟岸的;“父亲”在丧偶式育儿家庭的妻子眼里是可有可无的;“父亲”在丧偶式育儿家庭的孩子眼里是找妈妈去。

可是父亲是家庭里重要的角色。父亲这个角色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父亲影响孩子的方式,有一些是母亲无法做到的,尤其在同伴关系方面。

罗斯·帕克和凯文·麦克唐纳(Kevin MacDonald)对3~4岁的孩子所做的一项研究,证明了父亲与孩子的互动方式与孩子受欢迎程度之间的联系。通过观察一个20分钟的孩子和父亲玩游戏的环节,研究者最终发现,那些经常和爸爸一起玩体能游戏的孩子们在同伴中更受欢迎。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还发现了一个有趣却重要的事实:只有当父亲喜欢与孩子玩体能游戏,但又不爱指挥,不强迫孩子去做什么时,他们的孩子才真正受到欢迎。如果爸爸是那种喜欢体能游戏但又爱发号施令的父亲,这些孩子的得分将会最低。

其他一些研究给出了相似的证据。研究者发现,大体上看,如果父亲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与孩子互动,并允许孩子主导游戏的方向,这些孩子长大后会拥有更好的社交技能。

吴京陪孩子玩假装游戏,他扮演一只可爱的大象,成功地逗乐了吴所谓。

科学研究:父亲式的喧闹游戏,给孩子提供了学习情感的重要渠道

吴京卷着粉红色的大被子,一拱一拱地出现在镜头里,先是头,再是身子,吴所谓和吴老二呆呆地望着他。

科学研究:父亲式的喧闹游戏,给孩子提供了学习情感的重要渠道

戏要演全套!只见粉色“大象”翘起“鼻子”,像模像样地叫了两声,不明声音逗得谢楠和吴所谓哈哈大笑,吴老二却还在坐着一脸懵: 我是谁,我在哪?这是个啥玩意儿?

此前他还拿着塑料刀,陪着两个孩子玩。帮着吴老二打吴所谓,吴老二在一旁玩得特开心。

科学研究:父亲式的喧闹游戏,给孩子提供了学习情感的重要渠道

难怪吴所谓能够在吴老二抓周拿话筒吴京没面儿的情况下,拿刀高情商安慰父亲。

当孩子走出家门,和同伴们相处时,这些技巧就会显得尤为重要。他们经常在家里和爸爸打闹,因而知道在大家情绪变得高涨时该做些什么,知道如何在游戏中玩得尽兴,如何在游戏中表现得既不呆板而又不至于失控,如何把情绪保持在快乐玩耍的最佳水平。

缺少父亲关爱的男孩很难在男性气概和自我控制方面做好平衡。

父亲缺位家庭长大的孩子情绪更容易激动,无法自我控制。孩子还可能因为父亲这个角色的缺失变成妈宝男。

孙杨被禁赛微博泄愤显示他的低情商。禁赛结果一出来,孙杨就在微博上泄愤,把尿检官的身份证、职业全给曝光,号召广大粉丝发动网络暴力。

科学研究:父亲式的喧闹游戏,给孩子提供了学习情感的重要渠道

孙杨的成长过程中都是妈妈的身影,好像没怎么看到父亲的参与。母亲杨明对孙明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的,有人说成也杨明,败也杨明。可能这样的说法是有一定的道理。这也恰恰说明父亲这个角色对孩子的成长的是有影响的。

父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能激发孩子的情绪潜能。

研究发现:相比母亲与孩子的互动,通过父亲与孩子的相处方式,我们往往能更清楚地预测孩子未来在学业和人际交往方面的成败。这个发现的确很令人吃惊,因为通常情况下,母亲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要比父亲多得多。父亲之所以在孩子身上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是因为父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最能激发孩子的情绪潜能。

著名主持人涂磊老师,其实一直是个有些大男子主义的人,但在有了女儿后,他却化为了“绕指柔”。在台上不苟言笑的他,在孩子面前却是个有趣的“大宝宝”。 只见电视里放着《猫和老鼠》,涂磊穿着睡衣,动作夸张,随着动画假装自己在和汤姆猫互动,逗得女儿哈哈大笑。

科学研究:父亲式的喧闹游戏,给孩子提供了学习情感的重要渠道

如何让父亲参与育儿?

从孕期就开始参与孩子的生活

每个女性开始对孩子有感情是从孩子在胎儿时期就开始了。这就是很多人说的,孩子是我身上的一块肉。孩子是自己身上的一块肉哪有人是不爱的。这时候女性就开始向母亲这个角色的改变。

可是男性一般都是从孩子出生之后,他才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个爸爸了。这时他们才会想着如何扮演父亲的角色。甚至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当好父亲这个角色。

因此,想要让父亲参与到家庭育儿中来,就要从孕期开始参与孩子的生活。比如丈夫可以定期陪妻子去产检,感受孩子每一次成长的机会。孕期陪妻子做胎教、陪妻子准备待产包等等。

可能这些事情很琐碎,但就是因为琐碎才能让男性感受到生命的成长,怀胎十月的过程。

陪伴孩子成长,融入日常生活

上文中吴京陪伴孩子玩闹、涂磊老师逗娃都是在日常生活中陪伴孩子成长。可能很多人觉得这点很不屑,但是生活就是接地气的日常。陪伴孩子也没有那么多高大上的花样,有的只是日常的温情。

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找到平衡

男性在社会中更多地承担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很多爸爸说:“我工作忙啊,我得出差,在家里陪孩子,一家人都得喝西北风了。”

话虽如此,可是工作在忙,也有回家的时候,也有和家人进餐的机会。这些碎片化的时间是可以用来陪伴孩子的,而不是用来玩手机聊微信看视频。

既然选择了生养,就要担负起父亲这个角色的家庭功能,而不是妻子选择丧偶式育儿。

不论婚姻状况如何,坚持参与孩子的生活

婚姻自由是每个人的权利。离婚再婚之后,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都要参与孩子的生活。这样孩子即使因为你们离婚了,也能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他们会觉得爸爸妈妈只是不再相爱了,不再生活在一起,但是我有了两个家双倍的爱。

科学研究:父亲式的喧闹游戏,给孩子提供了学习情感的重要渠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