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倦俗世,安徽小伙山野守庙5年,半夜有野猪顶门,看生活成啥


命运多舛的王先凯,少年失母,后来给叔叔过继,叔叔又患病去世,孑身一人开始闯荡生活,生活的起伏多变,让他养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格。当第一次到寺庙礼佛,闻到香味,感觉特别温暖和舒服,于是在25岁时皈依佛门,以此为家。

王先凯,今年34岁,原本家住安徽大别山深处的期桥农村,只上完小学,就跟着叔叔在外讨生活,到了结婚年龄,家境不好,自己又没有好的职业,感到很难讨到媳妇,对以后的日子没有什么把握。2014年,经人引荐来到药公庙,庙里以前的主持病故,他就成了这里的“一把手”。

药公庙地处后山村太平组境内,相传,很早以前有位神奇的中药师,时常上山采药,后在鹿峤寨悬崖上不幸遇难,并在悬崖石壁侧面、圆晕石花中间,生成天然佛像,民间就称他为药公化身。清嘉庆三年,当地民众为纪念药公,就地建起药公庙,内供药公和华佗圣像。


他感到供奉的两位“仙人”都是造福民间的圣人,心里很诚恳,每天早晚课,王先凯用他独特礼佛方式完成,凌晨4点30分起床,在佛像前供水、上香、礼拜后,就开始做早餐。这样的生活,悄然过去5年了。

庙里的生活很清苦,靠香火钱生活。他说:最多一个月有1200元,最少的时候只有40元香火钱。他根据每月香火钱安排生活起居,他说钱多时多用,少时少用,只要合理安排都能过好日子。有时就着咸菜和辣酱也能吃上两大碗饭。

由于寺庙外的道路还没硬化,夏季暴雨多,路面经常被冲得沟沟壑壑,平整这些路面,全靠自己双手用铁锹平整,每天除打坐时间外,他就出来整修自己的“家园”,摊开的两只手磨出老茧。

除了初一、十五,庙里很少有人过来。王先凯大部分时间都是念佛、熟悉佛门仪规。他说,自己只有小学文化,文凭只在尘世中有用,在佛门靠的是一颗诚心去感悟。皈依佛门后,他烦恼明显少了,一些事情也慢慢看明白了。特别是对婚姻大事,他想得最开,有缘就随缘,没缘不强求。

他刚来药公庙时,他的父亲知道后,找到这里要他回去,但他态度十分坚决,当了一辈子农民的父亲也不会说出啥道理,就只好作罢。现在带在身边唯一亲人就是抚养他长大的叔叔遗像,每当看到叔叔的照片时,就想到小时候和叔叔相依为命的往事。


大别山的早晚温差大,即使是炎炎三伏,到了晚上也得盖上薄被防凉。 寺庙周边荒芜没有人家,野猪、野免常来光顾出没。王先凯说和它们相处,一点也不害怕,它们也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也要讨生活,要和它们和谐相处。

每天他功课做完后,都会站在大殿外向远方眺望。这里群山怀抱,空气清新,早上能观云卷云舒,晚上能看星辰天象。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如果没有信仰的支撑,没有空灵的心胸,是很难坚持下来的。大家说是不是啊? 【看百姓故事,关注黄泥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