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第一位军师是谁?有哪些历史考证?

郑州房吧


军师是人们经常讨论的问题,但是却没有多人真正理解何为军师?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军师的含义:

军师官名。职掌之一。有以主谋划施诈者。如新莽末,隗器聘方望为军师,嚣之部将高峻有军师皇甫文。汉末,荀攸、华歆均任军师。

《辞海》(1979年版)皆据此释“军师”为东汉、三国、晋设置的掌监察军务之职官。《三国演义辞典》“军师”条则释曰:“军师,官名。三国时三公及常设将军所置属官,其职为参谋军事,类似幕僚。第五品。”同书“诸葛亮为军师”条又指“军师是品秩较低的属官。”以上诸说,阐明了“军师”作为封建官僚军事机构中的职官的性质、职能和地位。反映了后代“军师”职能的变化,却并没有揭示设置“军师”一职的原初意义。(甚至也与《三国志·荀攸传》所载相异。)事实上,在封建国家形成过程中,特别是激烈的战争时期,在君权需要士道和才智强力支撑之际,军师的地位要崇高得多。

据现有记载,“军师”一职的出现,起码应上溯至战国时代。《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曰:

于是(田)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其后魏伐赵,赵急,求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中国历史十大军师

百家宗师 千古武圣——军师鼻祖姜子牙

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际遇。前半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七十多岁仍一事无成;后半生得遇明主,大展宏图,伐商灭纣,兴周八百年之基业。这就是被后人奉为神祗的历史巨人—姜子牙。他追往古而知来今,通古今之变,知胜败之势,晓民众之意,精文武之道,操攻取之术,为文王、武王之师,倾商立周,兴周盛齐,救民于水火,为后世开创了吊民伐罪,恩及百姓的范例。百世而下,被尊为武圣,太公兵家宗师,堪称当之无愧的千秋军师第一人。

智士能臣 千古奇人——先秦范蠡

范蠡,先秦杰出谋略家,罕见的智士能臣。

初,越王执意伐吴,未听范蠡劝阻,险些丧命。吴国三年,范蠡伴君处虎狼之中,石室忍辱,尝便献忠,为范蠡计谋,才保越王不死。事君复国兴越,苦身深谋二十年,兴师伐吴,让越王报了仇。待越王大宴群臣之时,看破“兔死狗烹”之局,毅然辞国相、大将军之官,退隐东海之滨,治产业,力经商,十九后中三致千金,成了巨贾,名扬天下,令同代人望尘莫及,也叫后人难继项背。范蠡,可谓家事、国事、天下事,无不精通,于从政,于从商,总是得心应手,堪称千古奇人。

谋取天下 如烹小鲜——兴汉三杰之首张良

张良,本韩国壮士,身负家国沦亡之痛,一心想行剌秦始皇,光复故国河山。因其仗义任侠,虚心上进,因而先得优越性世兵法,后广交志士豪杰,并与刘邦相交莫逆。在秦末群雄并起的混乱时刻,张良投靠刘邦,可谓目光高远。

张良善谋大计,不为假象所迷。鸿门宴上巧妙策划,进退有据,让项羽无可奈何,刘邦亦全身而退。略施反间小计,便令项王军臣相疑阵脚自乱。末了,又以奇兵突袭,垓下一战而天下

羽扇纶巾 智多巨星——蜀汉军师诸葛亮

诸葛亮,古今中外,闻名遐尔。他是军事战略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神机妙算,奇策泉涌,智谋纵横,出神入化。如隆中妙对,巧借东风,赤壁之战,巧取四郡,奇袭荆州,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无不闪其智慧的光辉。

诸葛亮,又是安邦治国的政治家。做一代名相,他奉行法制,助刘备安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德威并举,儒法并用,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不朽贡献。

学富五车 功盖孔明——东晋王猛

王猛,人称“赛诸葛”,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政治谋略家。东晋五胡十六国,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王猛择主而事,辅苻坚据秦州趁势而起,建立起前秦王朝,小小“前秦”之所以能枭视群雄,统一北方,堪称“常胜将军”。在治国上,独展长才,不但国泰,而且民安。可惜王猛英才早逝,五十一岁便撒手人寰。

少志凌云 相知重臣——中唐谋略家李泌

李泌是唐朝中期的一位特殊人物,他历事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又是肃宗、代宗、德宗的顾问。在安史之乱以及以后的动荡年代里,他深谋远虑,全局在胸,避开祸端,为国家解决财政困难、安定边缘地区做了大量工作,保证了唐王朝的稳定和发展,是一位杰出的谋略家。

半部论语 治理天下——北宋佐国良臣赵普

赵普,北宋佐国良臣,他以孝行感动赵匡胤,以对局势的锐敏观察和果敢应变,导演了黄袍加身的好戏。他力劝太祖御驾亲征,迅速平定了众多割据政权。从唐末以来的乱世争纷中,他清醒地意识到藩镇之危和穷兵黩武带来的隐患,提出了一系列切中时弊的改良措施,杯酒释兵权堪称最佳注脚。

史称赵普贵为国卿,亲若家相,沉厚多智,善断大事。从其三落三起,长达五十年的仕途生涯可略窥忠君佐国之道。

学贯天人 才兼文武——明朝军师刘基

刘基,年青时即学识渊博,“通古今之变”。初时,效力元朝,后因不满其腐朽统治,从而走向反抗,为大明江山创立出谋划策,立下不朽功勋。他为官清正,一贯反对贪官污吏,主张廉洁奉公。他性格倔犟,不畏强权,不阿权贵,洁身自好,超然物外,可像他这样神智过人的人也终难逃小人之陷害,以致抱恨而终。

遁迹空门 和尚军师——明成祖功臣姚广孝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佛教盛行,和尚多如牛毛;在威雄壮的历史中,计定江山的谋略家灿若繁星,但超尘脱俗,四大皆空的和尚积极用事,却极为少见,姚广孝就是这一位奇特神秘的人物。

明朝洪武末年至永乐年间,风云变幻,在惊心动魄的政治舞台上,姚广孝身披袈裟,口喧佛号,是地地道道的和尚,但策划兵变,指点江山,又是货真价实的军师。他最擅长出谋划策,决胜千里,也能亲自指挥千军万马,守城却敌,在成祖朱棣夺取江山的创业中勋功第一。

蛟龙出头 佐清智囊——范文程

范文程,初为大明生员,后努尔哈赤誓师南下,他沦身为奴。皇太极登位,范文程悟移人生,甚有政治家之见识。守遵化,突围力战,战功显著;行反间,功不可没;劝降明军,乃得头功。后得皇太极重用,成肱股大臣。谏言天下,计取中原,禁令士卒勿抢百姓,乃收民心,废除增加田税,乃快民心,争取汉臣归顺、合作,乃治民心。范文程,为清朝打江山,立下了不世之功,不亚汉之张良,明之刘基


汐水柔情


军师作为一个职务,产生于东汉、三国时期。三国时期郭嘉被曹操封为“军师祭酒”,也就是首席参谋的职务;刘备封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军师将军”等职务,类似于总参谋长。按照军师这个职务功能来讲,平时时帝王的老师,战时就是参谋作战的人都是军师了。

第一位军师的话,我这里推荐给大家两位符合条件的人选,并考证下他们是否符合军师候选。

伊尹辅佐商汤,灭夏兴商。

一、伊尹生平

伊尹原来的名字是伊挚,出生于空桑(现在河南杞县附近),夏朝末期的商国人。空桑这个古地名源于在山东西部、河南东部、安徽和江苏的北部在三千多年前有大片的桑树而得名。伊尹是个弃婴,被采桑女捡回,有莘氏的王收留了他,并交给自己的厨师收养了他。因为捡到他时,在伊水附近而得姓“”。辅佐商汤建国后,被封为尹,相当于丞相的职位,故此后人称他为伊尹。(中华厨师之祖伊尹)

有关伊尹的记载主要是殷墟甲骨文,春秋战国和汉朝的史书,记载比较零散。不过通过零散的记录也能了解伊尹的生平。如《列子.天瑞》中记载:

“伊尹生乎空桑。”

《墨子.尚贤》中记载:

“伊尹为有莘氏女师仆。”

在殷墟的甲骨文中记载了伊尹和大乙共同祭祀,这里的大乙就是商汤了,可以想见伊尹当时的地位了。

伊尹的后世名头很多,首先它是中国厨师的鼻祖,独创用鼎调和五味,也就是老子所说的“治大国如烹小鲜”,来源于伊尹。伊尹还是帝师、巫师、巫医、政治家、军事家。这些都是来源于先秦时期文献和甲骨文零星的记载,由于时代久远,只有甲骨文存世。

二、辅佐商汤,灭夏兴商

伊尹成了商汤的老师,商汤用伊尹做了自己的臣子。《孟子》中记载:

“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

伊尹是商汤的老师,后来成为臣子。伊尹教授商汤治国的方略是尧舜之道,百姓安居乐业,国富民强。商国也在诸侯国中逐渐强大起来,得益于伊尹的辅佐。

伊尹曾经在夏朝桀王的宫廷任职,他了解到,桀不体恤民情,搞得是民怨沸腾。知道夏朝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为了更详细的了解桀的内部情况,他结交了呗桀抛弃的王妃妹喜,了解了夏朝的内部的虚实。《竹书纪年》中记载:

“命扁伐山民,山民送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后爱二人,……而弃其元妃于洛,曰妺嬉(喜)氏,以与伊尹交,遂以亡夏。”

伊尹是利用间谍的高手,也是鼻祖。后世诸多兵家都对其推崇备至。

商汤经过十一次的征伐,消灭了周边不少忠于夏朝的小王国。为了试探夏朝的军事实力,伊尹让商汤停止对夏朝每年的纳贡。夏王桀,勃然大怒,起九夷之兵准备攻打商国,伊尹让商汤纳贡给夏朝,不要与夏朝正面冲突。这是伊尹试探夏朝的政治军事盟友,夏王是否能调动同盟军队。第二年,伊尹再次停止纳贡,夏桀王再次征调九夷,九夷却没有参加。这次商国和夏朝打了一仗,结果夏王朝大败,随即灭亡。

伊尹应该是最早做着类似于军师和帝师的职位,辅佐商汤建立了商王朝,不过记载相对较少。

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兴周灭商

由于《封神演义》的传播,姜子牙也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在民间有很多传说。周文王姬昌在渭水找到他时,亲自抬着姜子牙出山,共行808步,的周王朝享国808年。这些都是传说,和真实的姜子牙相去甚远。(周武王姬发剧照)

一、姜子牙,又名姜尚、吕尚,号飞熊。他的祖先是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劳,被封在吕地(河南南阳),到姜子牙时,已经沦为平民了。姜子牙曾经在商纣王的宫廷了做官,他感觉纣王无道于是辞职,游说于诸侯,一直没被重用。一日姜子牙垂钓于渭水河畔,周文王擅长卜卦,一日外出狩猎占卜了一卦。《史记》中这样记载:

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 ,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於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於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

意思是这次狩猎得到的是周国霸业的辅佐之臣。这也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典故的由来。西伯侯姬昌和姜子牙是同乘一辆车回西岐的。(姜子牙剧照)

二、纣王对西伯侯姬昌非常不放心,囚禁姬昌在羑里,在贡献了诸多财物和美女后,姬昌才脱身回国。他和姜子牙策划周的发展计划,打算推翻商纣王的统治。姜子牙提供了详细的计划,对内推行德政,吸引百姓来到西岐,联络对纣王不满的诸侯,劝说他们向商朝纳贡,这一举措使商纣王对周国的戒心放松了。同时姜子牙秘密训练军队,为推翻商朝统治做准备工作。

在周文王公平解决了虞国、芮国的国土纠纷,被诸侯所称道。周文王还讨伐了崇国、密须和犬夷,这三个国家经常侵略周边的诸侯小国。诸侯们大都依附周国,这也是姜子牙的功劳。(姜子牙手持《六韬》雕像)

周武王姬发继位后,“师尚父”姜子牙,也即是帝师兼任相父了。纣王将商朝著名的贤臣箕子微子、比干等人杀的杀,囚禁的囚禁,同时商朝的主力在讨伐东夷部落,国内空虚。周武王和姜子牙认为时机成熟了,率兵伐纣,响应的诸侯达到了八百多家,会师于牧野。纣王紧急调集自己的部队和在京城的奴隶组成大军对抗,这支军队却临阵倒戈,纣王逃回朝歌,自焚而死。大周建立后,商朝的王族箕子东渡朝鲜,建立了箕子朝鲜;纣王的儿子武庚被封在商朝故地;姜子牙封齐国。

三、姜子牙是兵家之祖,齐国兵圣、中华武祖。著作有《六韬》,又称作《太公六韬》《太公兵法》《素书》,对中国军师思想的形成有巨大贡献。唐朝唐肃宗时期,为姜子牙建立“武成王庙”,又称“武庙”、“太公庙”。供奉姜子牙,历朝著名的64位名将站立在他的两侧。宋朝时期,加封姜子牙为“昭烈武成王”,下属的64将进行了增减。元代以后姜子牙被神化,成了封神演义的主角色,不过里面的情节是真的。(《六韬》图)

伊尹距今已经有三千多年,具体史料相对比较零散,好多的事实是拼接起来的,好多人也不熟悉,传播力度也不够。而姜子牙的史料相对丰富的多,他的事迹也为古代人所认同,现在也有很多人认同姜子牙。

我个人比较认同中国的第一位军师是姜子牙,你觉得呐?


穿越再现彼岸


中国古代第一位军师有3个人选:伊尹、太公望、孙膑,为大家作一些分析。


首先明确一下军师的定义:

军师:“坐为计谋”,是为谋主;平时亦可为君主、主将的兵法、战略等方面的老师。

最早见于文献是记录先秦时期儒学作品的《礼记》:

《礼记·檀弓上》:“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谋人之邦邑,危则亡之。”

此时的军师,表示的是军队。

而真正表示统帅助手,“军事参谋”的意思,是在东汉末年。

《三国志·魏书·荀攸传》:太祖表封攸曰:“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1. 伊尹:从奴隶到权臣


伊尹出生于有莘国空桑涧,其母为侁民,居住在伊水,以伊为氏;尹是正的意思,在甲骨文象征着权力者。

他本是有莘氏的陪嫁奴隶,来到商汤作为厨师。伊尹有远大抱负,不甘作奴隶,于是利用向商汤进食品的机会,向商汤分析天下形势。商汤很欣赏他,便取消了伊尹奴隶身份,并提拔其与仲虺为左右相。

《殷本纪》:“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亲近的意思)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

当时夏桀无道,伊尹从战略角度出发,建议商汤停止向夏朝纳贡,以试探其反应;夏桀随即调动九夷之师,准备讨伐商汤。商汤则马上“谢罪请服,复入职贡”,稳住夏桀,继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过了不久,传来了夏桀诛杀重臣、众叛亲离的消息。于是商汤再次停止向夏桀的贡奉。这次,夏朝已不再有积极的反应:九夷之师不起,有緍氏公然反抗,各诸侯不遵夏的号令。商汤等待的时机终于成熟。

公元前1,600年,辅助商汤灭夏朝,商朝建立。伊尹任职期间,整顿吏治,洞察民情,使商朝初年经济比较繁荣,政治比较清明。

太甲(商汤的长孙)即位时昏庸无能,伊尹就将他流放到桐地(今河北临漳),建宫居住。随之伊尹自行摄政,管治国家。直到3年以后,太甲悔过自新了,才迎回太甲,并让他重新执政。

(注:另有《竹书纪年》记载,伊尹放逐太甲后,自立为王,7年后,太甲潜回杀掉篡位的伊尹,并改立伊尹的儿子伊陟和伊奋继承伊家。但根据出土的甲骨文显示,直至商朝末年,商朝仍然坚持对伊尹的祭祀,用的牺牲数目及品种为商朝先王同级的太牢,因此《竹书纪年》的记载有可疑之处)


伊尹历事五代商王: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共50余年,为商朝立下汗马功劳。沃丁八年(前1549年),伊尹病逝,终年100岁。沃丁以天子之礼把伊尹安葬在商汤陵寝旁,以表彰他对商朝做出的伟大贡献。


(注:伊尹出身厨师,烹饪技巧出色,“以鼎调羹”,“雉羹之道”,“调和五味”,不仅美味可口,还治好了商汤的病,因为被后世尊为中华厨祖)


分析:伊尹对商朝的贡献是以治国为主,曾对攻夏提出过战略方面的意见,但是否列为军师则有不同说法。



2. 姜子牙:渭水边的兵家之圣

姜子牙(?-前1015年),姜姓,吕氏,名尚,又称姜太公、太公望等,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朝建立周期,并著有兵法书《六韬》(武经七书之一,亦有说法称是后人依托其名而作),被后代奉为武圣(唐初起设置武成王庙,主祀姜尚,仪典与文庙相同)、兵家之圣。


分析:周文王、周武王先后拜姜子牙为师,虽无考证在征讨商纣时,姜子牙曾担任军中幕僚之职,但在战略规划与兵法指导方面,仍有军师之实。


3. 孙膑:

孙膑(公元前382年至前316年),是战国中期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原名孙伯灵,因受过膑刑而称孙膑。

(注:根据《顺治年鄄城孙氏族谱·序言》记载:“孙膑号伯灵”,但此族谱内容的真实性仍存争议。)

孙膑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阳穀县阿城镇、菏泽市鄄城县北一带),是孙武(尊称为孙子,或孙武子,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的后代。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田忌推荐给齐威王后,齐威王向他请教兵法并让他担任自己的兵法教师。

他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齐国的霸业。

唐德宗时期,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着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分析:孙膑是真正意义上的谋主,是齐国的军师。


综上,中国的第一位军师应该是姜尚(姜子牙)。


最后是彩蛋:特别介绍孙膑在民间的地位 —— 被奉为6个行业的祖神(这个厉害了)

制靴:传说孙膑被庞涓暗害后,为保护被削去髌骨的伤腿,用兽皮制成有史以来第一双过膝皮靴,后世的靴匠将孙膑尊为祖神;

制鞋:传说孙膑下山遇到一位被毒蛇咬伤的樵夫,为了不让蛇毒攻心,孙膑用剑将樵夫的双脚砍去,然后砍下自己的双脚献给樵夫,而樵夫将自己鞋穿在孙膑腿上供其行走。因樵夫忘记询问孙膑的姓名和住处,为感激孙膑的救命之恩,樵夫夫妇制鞋送人,使鞋匠一行逐渐兴旺。鞋匠们后来知道了孙膑舍足救樵夫的事,就把他尊为制鞋业的祖神。

(注:这个有点扯了)

皮革业:传说孙膑被庞涓挖膝之后,只好跪步行走,需要用皮张裹缠膝部。因为带毛的原皮非常硬,磨得膝部非常疼,他就将皮子去毛后加工柔软,使用起来舒服方便,从此便出现了皮革业,而孙膑也成了这个行业的始祖;

烧炭业:传说鬼谷子让孙膑、庞涓二人外出寻找“无烟柴”,孙膑在乌鸦叫声的提示下挖窑烧炭,找到“无烟柴”,鬼谷子对孙膑十分满意,而庞涓则对孙膑更加忌恨。从此,人们把孙膑尊为烧炭业的祖神;

豆腐业:传说鬼谷子为考验孙膑、庞涓而假装生病。孙膑为了让老师吃点有营养的东西,就磨了豆浆,正巧他晾的盐,被露水化成盐水流进豆浆,豆浆凝固变成了豆花(还有一个传说是庞涓往豆浆里洒了泡尿)。鬼谷子吃完豆花后,夸奖了孙膑,要求孙膑再做点。庞涓十分嫉妒孙膑,偷偷的往盐水裡加了点石膏水,没想到也制成了豆腐。从此以后,人们就把孙膑和庞涓供奉为豆腐业的祖师爷和保护神。

泥塑业:传说孙膑曾流落至吴地以做泥人为生,后来孙膑出任齐国军师,以泥人、泥马布阵,破了庞涓的“五雷阵”,无锡惠山人传承了孙膑捏泥人的技艺,孙膑也被无锡惠山的泥塑从业者尊为开业祖神。

(注:流落吴地不知有什么考证,泥人泥马和撒豆成兵是一个效果吧,只能说民间对孙膑是极为推崇尊重的。)





万里长空夜未央


中国历史上,首推军师者,应为姜尚、姜太公。

言传著有,但也有人有疑。因为姜子牙,只是诸子略兵家类中不见著录?但在儒家类著录有即今。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古墓中,发现大批竹简,其中就有五十多枚。这证明,在西汉以广为流传。但真正的著者是谁(传为姜子牙),不敢肯定?

现能确认的,最早可称为"军师创始人"的,非鬼谷子莫属。

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利、王禅),号玄微子。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淇县)人,生率年不详。

鬼谷子可称″纵横家"之鼻祖。(纵横家,列为″九说"之一)。因凭辩才进行政治活动者,纵横即合纵连横。也就是现在讲的:″反复无常,不按常理出牌,设第划谋,多以国之政治需要出发"。

鬼谷子,可谓″三千多年前的超级军师"。有杰出弟子:苏秦、张仪,另有孙膑、庞涓。司马迁称苏秦、张仪″此二人真倾名之士"。

可见:弟子名如此,师父当如何?


眸子8552


诚邀!军师一职,源于汉朝,是参与军事决策,提出作战建议方面的官职,像孙膑,荀攸,法正一类人物。有时候可能我们会误解,认为军事就是姜太公,诸葛亮一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这种人物。其实军师只能提出建议,筹划策略,但没有决策权,主将是可以否定军师的策略,或者采纳军师的建议,应该和如今的参谋长是一样的职责,所以像姜太公,孙吴子,管仲等等都不是军师,这已经属于是统帅,是军队的最高决策者。


于是(田)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其后魏伐赵,赵急,求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中国历史上所记载最早的军师应该是战国时期齐国孙膑。上文是《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所记载的一段故事:田忌向齐威王推荐孙膑,齐威王召见后,见孙膑熟知兵法,便向其学习军事知识。后来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危急之下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打算拜孙膑为将军,统兵前往,孙膑因自己受过重伤,身体残疾便谢绝了。随后齐威王任命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坐镇中军,出谋划策。由此可见,孙膑应该是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位军师,在担任军师一职期间,孙膑以奇谋数次打败敌军,筹划多次著名战役,立下了赫赫功勋。至今仍被人所敬仰!



我是小逸聊史,品读古今史实,探讨人生哲理,感谢小伙伴们阅读观看,如果觉得小逸说的有道理,求大家动动小手,点点关注!😊


凉州牧001


第一位军师应是姜子牙,即姜尚。他辅佐周文王强周攻商,为周武王建立西周奠定了基础。姜子牙籍贯有山西、山东、安徽说。也有河南南阳二说,河南濮阳说。鄙人在今日头条曾传文,己讲及姜子牙的故里诸说。认为其始祖为山西人,时间不长就迁往楚国,今南阳附近。若干代后其中一分支迁往南阳东之今南阳属县。安徽说指的是临泉,-这里是姜子牙后裔之一支的游牧地。至于濮阳,这里实际是姜子牙以屠牛为借口,收集商代情报,准备辅佐周文王之地。山东为游居处。

有古籍称,第一军师为伊尹。是不是伊尹,这里不作辨说。仅就其故里略提一下。伊尹有十多处说,仅河南即有五处说。陕西有合阳说。不仅其一人,西周的几个主要人物,豫陕均有地缘之争。如:还有文王之太妃,孔子弟子子夏,以及莘地、幸泽等,甚至是白水之杜康说等。其实周文王太妃是河南驻马店一带人,二人结婚于濮阳西之一带:伊尹为河南杞县葛岗乡空桑人。合阳称上述二人为他们之地人,见之于清代之合阳志,依据是宋代朱熹称太妃合阳西河人。朱熹是把河南黄河北之西河,误写成了合阳之西河。须知,孔子及其弟子的活动地均在豫中以东,并以豫东为中心地,子夏从未到过陕西。还有周文王当时与太妃结婚时,周文王正为商之大臣,不可能跑到陕西合阳耒结婚。


齐声唤贤


据《奇门遁甲》里说,黄帝战嗤忧时,天神授了黄帝《奇门遁甲》一千八十局,然后黄帝就让“风后”推演。可见“风后”是黄帝身边能参与军事的人,后来《奇门遁甲》到了“姜太公”手里删成七十二局,到了汉“张子方”又精到十八局。后来到了“诸葛亮”手里,《奇门遁甲》列三奇,可以掌上定乾坤。

从以上大神,可以看出“风后”应该是历史上第一位军师,而且在《史记》里也提到,黄帝时期确实有“风后”这么个人。


夏有凉风61


攻魏救赵,因败魏军,千古高手,他是华夏军师第一人

说到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对“军师”这个概念做一番定义。大家对于“军师”这个词的熟稔,可能最多的是来自三国的诸葛孔明。在三国演义的推波助澜下,诸葛亮俨然成为军师的化身。其实,作为一个正经的军中职务,军师是在两汉时期设立的,主要职责是监察军务。而在“演义”中,“军师”演化成了出谋划策的关键先生。

题目中所说的“军师”恐怕就是指类似演义中诸葛亮般在军中指挥作战的高人,那么,对于这样的角色,恐怕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姜太公了。西伯昌奉姜尚为师,姜太公为了周出谋划策,奇招迭出,的确出力不少,但是对于关键的武王伐纣,太公究竟充当了什么角色,史料并没有提供更多的介绍,某种程度上说,目前的史料只能支撑姜太公是一个重要文职臣属的说法。

在下看来,有一位春秋战国时期的残疾人堪称真正意义上的军师鼻祖,那就是孙膑。

孙膑跟庞涓一起拜师鬼谷子读书,学习兵法。庞涓后来为魏国效力,自觉不如孙膑,就骗孙膑到魏国,然后寻机诬陷,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

孙膑的本名很可能就不是“膑”,膑刑才给他留下这个名字。

孙膑受刑后找机会接触到来访魏国的齐使,让齐使带他回国,投靠了当时善养门客的田忌。

田忌赛马也是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孙膑这么厉害,齐威王就拜他为师了。

后来魏国伐赵,齐威王想拜孙膑为将,孙膑认为自己身残做将不可。齐威王就拜田忌为将,以孙膑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围魏救赵的经典战例就这么诞生了,13年后,魏国和赵国合力攻打韩国。孙膑重出旧计,顺便干掉了师弟庞涓。所谓“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的故事。

在下书读得少,先是看的《三国演义》,当然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来,看到《史记》等资料中孙膑的故事时,当时就惊叹,这不是和诸葛亮是一个路数吗?都是精于谋略计算的神人,所以今天看到这个题目,第一反应就是孙膑了!


重舟难过千重山


所谓军师,就是军中师傅,应该算了文职人员,就是帮助主公出谋划策的人,就是身居深屋,决策千里,并且权倾朝野的高人,每朝每代都有这种人。三国中的诸葛亮就是这样的代表,象封神演义的姜子牙也属于这种人,春秋战国的孙膑也就是这种人物,后来各朝各代都有这种人物,也称谋士,但是没有调动的权利,只是出计谋,划策略而己。


安徽巢湖记忆


中国古代第一军师应该是姜子牙,著有《太公兵法》,公元前1046年帮助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取得了牧野之战的胜利,推翻了商朝统治,开创了周王朝八百年的统治。应该是最早最成功的军师,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