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联有多强大,其入侵德国的“大雷雨”计划为什么没有实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军队实力不断增强,德国的军费每年都在大幅度的增长。1925年,德国军费已达4.9亿马克,4年后的1929年,这个数据已刷新到8.27亿马克。到了1939年,德国军队的人数已经突破了《凡尔赛合约》的限制,一度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之一。


二战苏联有多强大,其入侵德国的“大雷雨”计划为什么没有实行?

1938年3月11日,纳粹德国占领奥地利,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序幕。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闪击波兰第二共和国并与苏联共同瓜分,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紧接着德国横扫欧洲。但谁也没想到德国会在在1941年6月进攻苏联,从而为陷入两线作战埋下隐患。

从波兰战役后,德军在军事上取得一系列巨大的胜利,不但仅用了40天不到就将两个欧洲霸主之一的法国攻陷,还将另一个霸主英国打得奄奄一息。此时的美国和苏联两个大国在干什么呢?前者的资本家们在暗中也没少与纳粹往来,趁乱大发战争财;而苏联则或明或暗的成为纳粹的盟友。


二战苏联有多强大,其入侵德国的“大雷雨”计划为什么没有实行?

1940年12月,当希特勒感觉入侵苏联时机合适时,在总参谋部制定进攻计划时,他特意要求德军“快速拿下苏联”,其目的就是为了油田。德军最高统帅部认为,苏联拥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其中3/4集中在乌拉尔山以西。如果能够拿下这些地区,那么苏联的工业体系就会崩溃,就无力再支撑战争。
德军进攻苏联之初,战争取得了出乎世人意料的成功。而这样的成功也给人们留下了一种印象:当时的德国,无论是军力还是国力,都完全碾压苏联。这种胜利的快感也令德国的将军们感到振奋,之前不少反对入侵苏联的将领,此时也对攻下苏联充满了信心。


二战苏联有多强大,其入侵德国的“大雷雨”计划为什么没有实行?

在胜利的鼓舞下,希特勒兵分两路同时攻打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希特勒的意图很明显,就是为了石油和工业原料。但是,苏联辽阔的国土、顽强的抵抗、以及随之到来的严寒,让德军锐气尽失,慢慢走入失败的泥沼。因此,战后有人说德国失败于希特勒兵分两路的瞎指挥,也有人说德国失败与将军们的大脑发热,这两种说法都并不完全,但却都有一定道理。
另外,德国不可能战胜苏联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苏联实力的强大。1940年底,在苏联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功的背景下,当时苏联坦克年产量达到2000辆、飞机5000架。而苏军更是装配坦克2.28万辆,飞机1.4万架。即便是苏联的工业体系于1942年遭受重大打击,苏军每年仍能获得至少1200辆新式坦克和1800架飞机的补充。


二战苏联有多强大,其入侵德国的“大雷雨”计划为什么没有实行?

当时苏联军队的装备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做工精良。在1938年的时候,苏联就自主研制了杰格加廖夫什帕金大口径机枪,在一年以后又装备了新的重机枪。在整个苏联军队当中服役的步枪总数可以达到117.5万之多,其他的机枪以及大小坦克的数量总数也有10万左右,更别说火炮以及榴弹炮这些大火力炮弹了。总的来说看着苏联军队的装备就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样。他们不仅装备其他国家先进的武器,自主研发的能力也是非常强。相比之下,在占领法国后,德国的国力达到巅峰,仍然无法与此时的苏联相比。
战争不仅是一个烧钱的游戏,更是消耗人口。战争期间,苏联有一种被称为“看不见的师”的制度,即一个师从营级以上军官都配备两名副官。一旦需要新建一个编制的师,就从这两名副官中调走一个,只需要征召新兵就可以快速组建一个整编师。这种制度的效果如何呢?战争初期,苏军精锐损失多达数百万,保卫莫斯科的苏军也只有125万人。然而短时间内,苏军便得以迅速重新扩充到400个满编师,人数更是接近1000万。这便是不少德军军官在战争后期感慨苏军“越打越多”的原因。


二战苏联有多强大,其入侵德国的“大雷雨”计划为什么没有实行?

其实,德国在二战中避免两线作战是有可能的,但苏德之间的一场大战和二战一样是不可避免的。虽然“巴巴罗萨”计划充满理想性,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苏联也悄悄的拟定了入侵德国的“大雷雨”计划,苏军甚至计划提前10天(1941年6月12日)入侵德国,只是因为没有准备好而放弃了。

换句话说,无论是苏联准备好了主动打德国,还是德国趁苏联没有准备好主动跳进这个坑,结果与世界为敌的德国最终失败了,出来实力决定战争的胜利以外,还有战争的正义性,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德国在二战最终失败也就不足为奇。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