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緬甸狂虐,為啥乾隆還是不引進火器

緬甸在明代的時候很長時間在名義上也屬於大明領土。

嘉靖朝後期,明朝開始衰落,緬甸擺脫了大明的控制,慢慢"強大"起來,但萬曆時期,明朝軍隊也曾奮起餘勇,挫敗了莽應裡的東籲王朝對雲南的進犯,還收復緬北故地。

1762年(乾隆年間)開始,緬甸的貢榜王朝多次侵入雲南,騷擾劫掠邊民。

一向好大喜功的乾隆一開始並不願意理睬緬甸,主要還是因為路途遙遠,不想興師動眾,怕花錢。

被緬甸狂虐,為啥乾隆還是不引進火器


後來邊關多次告急,漢人大臣也數次向乾隆上奏摺,說緬甸"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乾隆這才硬著頭皮出兵。

起初狂妄自大的乾隆以為小小的緬甸不值一提,大清只要出兵肯定會一戰定乾坤,讓其乖乖求饒。

誰知交手之後,才知道緬甸太厲害了,雲南總督劉藻帶領裝備精良的數萬綠營兵迎戰緬軍,被幾千緬軍打得落花流水。

此後七年間,乾隆四次下令進攻緬甸,四次更換主帥,其中三個身亡一個撤職,(總督劉藻欺君謊報軍情畏罪自殺、總督楊應琚因為吃敗仗被朝廷處死、總督楊寧兵敗被免職、總督明瑞重傷身亡。)都鎩羽而歸。

被緬甸狂虐,為啥乾隆還是不引進火器


我們都知道滿清軍隊戰鬥力爆棚,滿清騎兵所向無敵,滿清入關後,十幾倍於自己的漢人武裝都被無情碾壓,揚州、嘉定之戰,清兵何等的威風,為什麼時間僅僅過去一百來年,滿清軍隊就成了紙老虎,連彈丸之地的緬甸也打不過了?

究其原因,除了清廷治軍無法,八旗軍貪圖享樂、腐敗沒落外,大清武器裝備落後也是主要因素。

緬甸軍隊的火器技術遠高於中國,而且他們普遍擁有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燧發槍,善於利用當地複雜的地形伏擊滿洲的騎兵。

什麼是燧發槍?

被緬甸狂虐,為啥乾隆還是不引進火器


燧發槍是法國人馬漢發明的。1547年,出生在槍炮工匠、鎖匠和鐘錶匠家庭這個法國小夥,在轉輪火槍的基礎上研製而成的。之所以叫燧發槍,是因為該槍在擊錘的鉗口上夾一塊燧石,取掉了發條鋼輪,傳火孔邊設有一擊砧。這樣在射擊時,只要扣引扳機,就會在彈簧的作用下,把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迸發火花,引燃火藥擊發。

燧發槍的誕生,不僅加快了射擊過程,也提高了發火率,還提高了射擊精度。

燧發槍一經問世,立刻受到歐洲各國重視,不久歐洲軍隊就全部裝備了燧發槍,風行歐洲長達兩個世紀,直到新武器誕生。

緬甸軍隊當時已經擁有了先進的燧發槍,他們經常埋伏在樹林中用火槍伏擊清軍,讓清軍損兵折將。

中緬之戰,歷時數年,耗費白銀900多萬兩,也沒有能讓緬甸屈服。

此戰結束後,參戰將領紛紛意識到武器的不足,紛紛向乾隆上書,要求朝廷採取措施,改變軍隊武器落後的現狀,可是乾隆都置之不理,把將士的奏摺束之高閣。

如果乾隆痛定思痛,重視將士的建議,下決心進行武器研發或者引進西方火器,對軍隊裝備進行升級換代,大清也至於在日後跟列強的較量中就不會那麼被動,被打得那麼慘;而滿清王朝興許還可以多統治華夏幾年,不至於那麼快就丟失了政權。

乾隆為什麼會這樣窩囊,沒有抓住歷史機遇呢?

1、 驕傲自大、故步自封。

想想八旗騎兵是何等的威武,何等的戰無不勝,跟大明百萬軍隊交手,大勝;大順王朝,趕跑了;跟蒙古騎兵交手,也贏了;跟沙俄探險家交手,也"完勝"了;跟準噶爾交手,還是勝利了。總之,清兵是戰無不勝,沒有對手,憑什麼向小小的緬甸學習?

2、 胸無大志、貪圖安逸。

乾隆是個好大喜功的皇帝,整日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打造盛世,吹噓自己聖明和大清強大上。

中緬之戰明明是大清遭受重創,卻對全國人民說大清勝利了,朝廷上下陶醉在勝利喜悅中。

被緬甸狂虐,為啥乾隆還是不引進火器


如果這時候學習緬甸軍隊的長處,改進兵器,普及火器,積極圖強,那麼乾隆對人民撒下的彌天大謊不是就穿幫了嗎?滿清的宣傳部門該如何自圓其說,多麼有損乾隆的英明偉大形象。

再說,緬甸一個蠻夷小國,太微不足道,騷擾邊民還行,但小泥鰍翻不起大浪,影響不到乾隆的皇位,無非就是點瘴癘之地,哪怕都給他們也無所謂。

3、 漠視生命。

在乾隆看來,大清有的是人。燧發槍再厲害,經不起人海戰術,大不了多死幾個人。反正大清人多,最不缺的就是人,可以前仆後繼,皇帝對於死幾個士兵不關心,反正能打贏戰爭就行,什麼弓箭或是燧發槍,皇上只關心打造盛世,別的沒啥好關心。

乾隆是一國之君,人家一點都不急。

被緬甸狂虐,為啥乾隆還是不引進火器


皇帝老兒都不著急,別人著急管什麼用?

4、 影響國家穩定。這也是最關鍵的一點。

火槍當時哪怕工藝再複雜,也並非不能國產化,但之後呢?就會造成技術外傳,一旦該武器被民間狂悖之徒獲得,整天給朝廷惹事,不僅地方上增加犯罪率,還加大了刁民暴力抗法的幾率。

更可怕的是,一旦該武器一旦流入反動分手中,他們就會鋌而走險,擁戴什麼朱三太子,組建反清武裝,影響到江山社稷。

在諸位看來,武器可以強大軍隊,抵禦外敵。可是在乾隆看來,武器是雙刃劍,也能武裝壞人。所以,什麼燧發槍,還是省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