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二战装甲部队中,亮相IS-2重型坦克,不被看好却重创德军

1943年7月库尔斯克会战结束之后,科廷设计组及第9号工厂的设计师们就已经意识到了IS-1坦克需要安装更大的火炮。这种认识产生了两个效果:第一,限制装备85毫米火炮的IS-1型坦克的生产,直到为其装备火力更强的火炮;第二,为IS-1坦克改装100毫米BS-3或122毫米A-19火炮,并于1943年11月通过火力测试。

苏联二战装甲部队中,亮相IS-2重型坦克,不被看好却重创德军

苏联IS-1坦克

测试表明,较小的100毫米BS-3火炮在穿甲方面效果更好,而较大的122毫米A-19火炮能够撕裂一辆被缴获的“豹”式坦克的前部装甲,也表现出了不俗的能力。最后,苏军选中了122毫米火炮,因为这种火炮的生产资源和弹药比较充裕,而100毫米火炮的供应短缺。炮筒最初安装时采用单膛炮口制退器,但当在一次测试中一门火炮发生爆炸,几乎对伏罗希洛夫元帅造成致命伤害后,改成了双炮膛制退器。

科廷并不满足于对IS-1坦克进行武器升级改进,他开发了装甲防御和机动性更好的IS-2型坦克。原来的台阶式的斜装甲板改成了低平式斜板,增加了防护力,同时又避免了因增加装甲厚度而带来的坦克重量的增加。新车体能够经受德国88毫米火炮从1000米外直射的穿甲弹攻击,而其自身的火炮能够在同样的距离击穿160毫米厚的装甲。为了避免因采用较重的122毫米火炮而造成的坦克失衡,苏联放弃了改进炮塔防护力的打算,而由于经费和时间方面的原因,也不再考虑重新设计新炮塔的可能。

苏联二战装甲部队中,亮相IS-2重型坦克,不被看好却重创德军

IS-2重型坦克

实际上,IS-2坦克存在几个很大的缺陷,设计师们也很清楚。IS-2的作战性能受其射率低和贮弹量小的限制,射率每分钟仅2或3发,贮弹量只有28发。随着1944年D-25T火炮的引入,前一个缺陷部分得到了解决。作战实践还显示,122毫米火炮在600米以上的距离并不能击穿德军“豹”式坦克的斜装甲,而破片杀伤仍然对IS-2坦克装甲构成威胁。对前部装甲进行回火处理能大大提高其硬度,但这种做法过于复杂且成本太高,苏联没有采用。IS-2 坦克的这种缺陷只好一直保留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1944年后期,苏军在对付“豹”式坦克时面临的困难竟被德军在无意间部分解决了。由于缺少锰钢,德军坦克的装甲板换成了高碳镍合金钢,而这种钢板比较脆弱,特别是在焊缝附近。

从1944年初开始,IS-2坦克配备给近卫重型坦克团使用。在装备IS-2坦克的部队中,第11近卫独立重型坦克旅是第一支参加实战的部队,那是在1944年4月继苏军在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围歼德军之后,发生在乌克兰南部地区的一次作战行动。在20天的战斗中,第72独立近卫坦克团仅损失了8辆IS-2坦克,却重创了德军,尽管苏军所宣称的摧毁德军41辆“虎”式和 “象”式坦克的数据有水分,可能有的认错了坦克类型。在这场战斗中,一辆IS-2坦克曾经受了“象”式坦克88毫米火炮从1500-2000米距离发射的5发炮弹的直接打击,最终是被其它“象”式坦克从700米处击毁的。其它损失的坦克有的是被击毁的,有的是因为发动机故障,这也验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使最重的装甲坦克仍然有其脆弱的地方。

苏联二战装甲部队中,亮相IS-2重型坦克,不被看好却重创德军

一名苏联军官站在路中指引一队IS-2重型坦克通过柏林市郊大街的画面

IS-2坦克参加的最值得一提的一个战例就是发生在1944年8月为建立通过环绕桑多梅日镇的维斯瓦河的桥头堡的战斗。这也是IS-2坦克第一次遭遇令人生畏的“虎王”坦克。在8月13日的作战中,第71独立重型坦克团用11辆IS-2坦克阻止了德军第501重型坦克团14辆“虎王”坦克的进攻。600米的交战距离,再加上战术运用得当,使苏军摧毁了4辆、击伤7辆“虎王”坦克,而仅损失3辆、损坏7辆IS-2坦克。这是非常值得称道的战绩,尽管苏军在战后分析报告中仍再次指出由于铸造质量不高致使IS-2坦克的装甲脆弱, 经不起从1000米外发射的炮弹攻击。

苏联二战装甲部队中,亮相IS-2重型坦克,不被看好却重创德军

1945年4月的柏林,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所属的IS-2坦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