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日记——师者,医者

记录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李澎

2020年3月6日,星期五,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一早醒来,阳光明媚。按照课表安排,今天是我给我们中国医科大学102期影像班学生们上课的日子。作为一名有着十余年教龄的老教师,讲课对我来说驾轻就熟。然而,新冠肺炎疫情把这一切都改变了,它把我带到了遥远的武汉,还把我变成了十八线男主播……

上午十点,我穿好白大衣在电脑前坐定。打开腾讯会议进入到我的“会议”,这些操作信手拈来。因为我夫人三天前已经在家给学生们上过一节课了,所以她成了我的网课指导老师。我们提前在线进行了各种测试,确保一切没问题。我看见学生们陆续进入课堂,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昨天在微信群里给我发了密密麻麻的欢迎和祝福语,我想和他们说一句谢谢啦!我把屏幕共享给大家,与大家进行课前沟通。我还看到了好多熟悉的名字,是来旁听点赞的领导和老师,这让我倍感亲切又有点小紧张……

前线日记——师者,医者

课程开始于一张夕阳西下的背影图片。课程的内容我自是娓娓道来,中间穿插着我在武汉的一些见闻和感受。不过,讲到切身感受时,我在中间有两次哽咽,暂停了一会儿。课程快结束时,我对大家说:“我们是什么样子,我们的学校就是什么样子,我们的国家就是什么样子。”这是我发自内心地对大家的鼓励。

正午十二点下课了。退出课堂前,同学们给我发来了很多温暖的话,让我感受到了这节课传递给他们的正能量!我们约定下次课相见!虽然有些饥肠辘辘,但我非常满足和开心。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想想疫情当前,我的导师赵立教授义无反顾冲在最前线,是我当之无愧的榜样。我也愿意将这份师道传承下去,希望我们的医大学子能够继承前辈的红医精神,将来成长为有情怀有担当的医者!

课程结束后不久,我坐上了开往医院的班车。病房里那位85岁的老奶奶一直牵动着我的心。她是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几天前我夜班刚刚接班不久,患者就出现了严重的呼吸衰竭。我们给她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昨天成功脱机拔管。但今天患者病情再次恶化,上午又重新插管上机。

我穿好防护服步入病区,来到了老奶奶床前查房。她的指标都比较稳定,我还以为不错。可是没多久,患者的心率就突然下降到了40次/分。我们给予她少量提升心率的药物,心率回升到了80次/分左右。还没来得及高兴,心电监护又突然出现了变化,不规则的小锯齿波。我立刻把手按在患者颈动脉上:“室颤!开始抢救!肾上腺素1mg……”我立即开始胸外按压,并让护士准备除颤仪。

除颤仪到位,我准备好后高喊:“大家躲开,200焦耳一次!”“无效,接着按!”“大家躲开,300焦耳一次!”“有心跳了!”“吸入纯氧、吸痰、碳酸氢钠100ml、多巴胺5mg、正肾组10ml每小时、胺碘酮。”患者自主心律恢复。我一边继续指挥抢救,一边与主任们沟通。赵立主任和庞文跃主任积极出谋划策,指导着下一步的救治。

我瘫坐在床旁的椅子上,眼睛紧盯着已经基本恢复正常的心电监护,心情慢慢平复下来。这时我才有精力回想整个抢救过程,我的防护服、护目镜、手套在抢救过程中没有出现问题,应该不用担心。

肚子咕咕地和我发起了脾气。每次这种紧张的应急处理以后,我的胃就会以疼痛的方式向我表达不满。我一手捂着它,一手拿起对讲机:“小翟,这个患者还需要医生密切监护。你进病区里来吧,我们交个班。”翟医生虽然在清洁区,但抢救过程中一直也在忙活下医嘱、开药、写抢救记录。他很快就穿戴整齐,来到了病区和我交接。

我完成了床旁交班,和各位参与抢救的护士道别。他们说:“你再不走就不让你走了!”我知道这是对我的肯定,也谢谢你们这么优秀……

前线日记——师者,医者

零点四十五分,我坐上了返回驻地的班车。路灯把车厢照得忽明忽暗,我虽然昏沉,却仍感受到自己内心的充实。这种感受来自于队友们的肯定,来自于小目标的达成,来自于阶段性的抢救成功,来自于只有医生才能感受到的成就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