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中國命運的“紅衣大炮”:一炮轟出一個時代也耽誤一個時代

明亡後,明朝的火器大多被滿清接收。而滿人受民族狹隘性和那種自詡優等民族思想的影響,只是將大炮流傳了下來,剩下的就是依賴他們的馬刀,奉行他們“騎射乃滿洲根本”的祖訓,從而壓制了其他先進火器的研製和裝備。

改變中國命運的“紅衣大炮”:一炮轟出一個時代也耽誤一個時代

被耽誤了的紅衣大炮

清順治、康熙、雍正三朝時,由於還有明朝的老工匠和一些西方傳教士,還能造一些性能不錯的大炮,但已沒有明朝乃至西方強國那種火器理論、技術等全面發展的景象。滿清的火器發展進程嚴重滯緩,可以說,火炮在中國的發展被清王朝給耽誤了。

改變中國命運的“紅衣大炮”:一炮轟出一個時代也耽誤一個時代

改變中國命運的紅衣大炮:一炮竟然轟出一個時代

因鴉片戰爭,英國遠征軍司令濮鼎查四千遠征軍竟擊敗了清二萬正規軍。清兵被英國軍隊開花炮彈炸得暈頭轉向,對方炮聲一響,統軍們如驚弓之鳥,士兵們跟著亂鑽。而在當時北京八旗炮庫內還有大量被蛛網密佈的明代造開花彈。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江陰要塞裝備了萬斤鐵炮“耀威大將軍”。這些炮看似威武,射程卻趕不上明末的那些“紅夷大炮”祖上對“紅衣將軍”的崇敬之情,都被他們的兒孫扔到爪哇島去了。

改變中國命運的“紅衣大炮”:一炮轟出一個時代也耽誤一個時代

清代紅衣大炮 紅夷大炮

那些英勇的清軍戰士打出去的炮彈,在廈門之戰中,命中率只有二百分之一。定海之戰,葛雲飛指揮清軍“開炮數日”,僅一發命中。而這些大炮有時炮口會無端被堵塞,彈藥也竟然會變成泥沙。這也從另一個角度深刻揭示出清廷官員的腐敗程度,連看家的家當都敢做假。

改變中國命運的“紅衣大炮”:一炮轟出一個時代也耽誤一個時代

紅衣大炮,曾經的輝煌

滿洲八旗建立的大清帝國興衰固然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等多方面原因,但如果將“紅衣大炮”作為清朝興亡的一條線索,可以這樣講:滿洲八旗初期,勇於進取,接受世界發展新事物,注入雄起強力;清朝建立早期銳意創新,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促進了國家進一步強盛;中期故步自封,認為老祖宗留下來的就是好,扼殺了探索精神自行衰落;晚期抱守殘缺,就指著這一棵歪脖子樹,連最後的掙扎也不做了。由此可以說,“紅衣大炮”實為清朝興亡所繫。

“紅衣大炮”伴隨著滿洲帝國,在歷史舞臺上共同上演了“同興、同盛、同衰、同亡”的歷史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