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清华妈妈谈教育:3~15岁,这些“小事”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清华妈妈谈教育:3~15岁,这些“小事”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的孩子正处在3-15岁这个年龄段,父母只要稍加引导,孩子将会终身受益。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个清华妈妈的教育经验。

关于吃饭

我一个医生朋友曾告诉我,千万不要强迫小孩子吃饭。

小孩子是有几个生长发育期的,特别是青春期,饭量自然会增。

如早早打开胃口,到发育期时他的饭量就过了,到青春期时你让他少吃点都不行。

尽量培养孩子少吃肉、多吃蔬菜水果(能坚持最好),不要让身体积累脂肪、影响大脑。

用水果代替零食,每天必须吃苹果和香蕉,这两样都跟智力有关并有安神作用。

一个清华妈妈谈教育:3~15岁,这些“小事”才是最重要的

关于健康

身体是本钱,而锻炼身体是值得你一生坚持的事业。

只有拥有了强健的体魄,才有资格谈学习,谋生活。

所以,你从现在开始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早睡早起,坚持锻炼;
  • 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运动;
  • 保持规律的作息;
  • 远离垃圾食品;
  • 不要沉迷网络,伤眼又伤脑。

年轻的时候锻炼,有健康的身体基础。不必付出太大的代价就可以养成好的习惯,不要等到身体出问题了才亡羊补牢。

一个清华妈妈谈教育:3~15岁,这些“小事”才是最重要的

关于心量

我告诉孩子,别人没有义务对你好。

人心是不平的,如大地有高山、河谷、平原一般。

别人对你好,你就该对他充满感激之心;没对你好,那是他的处事行为,也是正常的。

万事万物没有绝对的公平。心量越大,所能获取的能量越大,不要求而自得更多。

心量和慈悲心很重要,对孩子以后的人生和境遇差异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个清华妈妈谈教育:3~15岁,这些“小事”才是最重要的

关于礼仪

一个孩子可以没有文化,但绝对不能没有教养。

这里的教养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礼仪习惯。

一个合格的父母在孩子15岁之前,一定要教给他们哪些礼貌呢?

  • 吃东西的时候不要发出声音,尤其是吃面条的时候,一定要咬断,不要往嘴里吸;
  • 坐板凳要双膝并拢,两只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注意只坐椅子的1/3,千万别双腿岔开或者是翘个二郎腿,这个样子真的很难看。
  • 不管什么食物,再喜欢也不能直接端到面前,不管是家里还是外面;
  • 别人为你服务的时候,比如倒水、上菜、检票等等,一定要说谢谢,以示尊重。
一个清华妈妈谈教育:3~15岁,这些“小事”才是最重要的

关于分数

考试多少分,不过多发表意见,我的原则是:学习是他自己的事。

我只告诉他把卷子上错的题分析原因,是不懂还是粗心,自我修正就好。

也不会问他这分数在班上排第几名(一直到高中毕业都是如此)。

为了让孩子重视自己粗心的毛病,我带他到现场进行机会教育,从力学等方法讲,由于计算上的一点误差会造成基脚支撑房子有差异,计算少了的那个点会下沉;

从建筑材料上来讲,水泥少个标号、钢筋小一点、砖瓦质量次一点,那整个房子就是危房了。

为了他有个深刻的认识,我说如果就因你计算上的粗心大意造成别人的死亡(那事故死亡6人),人命怎么样来赔?

上千万的经济损失怎么样来赔?

一个清华妈妈谈教育:3~15岁,这些“小事”才是最重要的

关于家庭作业

规定时间,到时间就不准他做了。

他说家庭作业做不完,明天会被老师罚的,但我告诉他,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不能挪用。

第二天他一大早起来做,我同样不准,让他哭着上学。这以后,一直到高中毕业,都是以先完成作业为首任。

  • 老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家长检查签字:让小孩自己检查,检查好拿来我签个字就行。
  • 签字时询问:你检查后都没错了吧,他确定说没错,你就签字。你明明看到有错的题,也不要给他指出来,让他明天的作业本有一个红叉。

面对这一情况,你只要说一声昨天为什么没检查出来即可,不要太严厉。不要让小孩有担心你打他的时候,一切以讲理为主,这样他下次检查就会认真很多。

一个清华妈妈谈教育:3~15岁,这些“小事”才是最重要的

关于听写

我解决的方式是请他用默写的方式来完成。

我说你能想到所学的所有生字而默写出来,那不是证明你很棒!

他把语文书拿来放在我面前,我说把书拿走,妈妈相信你不会看。

一个清华妈妈谈教育:3~15岁,这些“小事”才是最重要的

关于批评

我儿子在小学一年级时也被罚过。

我接他放学,等他做完被罚的作业,同时听老师数落儿子上课如何不认真、如何跟同学发生事情等等。

回到家后仔细问情况,是同学不对的,就不批评他;是自己的问题,也都轻言细语给他讲怎么样注意及改正。

这其中有一点很重要,家长要用道理解除他有可能对老师产生的负面情绪,打击小孩自信心的主要是家长和老师。

如果小孩在学校挨骂了,当晚当妈妈的要把事情了解清楚,化解小孩的情绪,修补他的自信心。

人的一生自信心很重要。

一个清华妈妈谈教育:3~15岁,这些“小事”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都知道父母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有些事,只有自己做好了,孩子才能学会。

一个好的习惯,需要保持;一个坏的习惯,需要改变。

如果孩子能打破越来越多的坏习惯,养成越来越多的好习惯,那你除了欣慰,还能明白一句话——优秀是一种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