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寧對話李豐:什麼樣的企業和投資者能疫戰到底

隨著全國抗疫進入“後疫情時代”,如何把握其中出現的商業和投資新趨勢,化“危”為“機”,成為企業家和投資者最為關注的焦點。3月5日,宜信財富推出年度重磅欄目《唐寧會客廳》,作為首季首期的“開局大戲”,宜信公司創始人、CEO唐寧對話峰瑞資本創始合夥人李豐,圍繞“後疫情時代”的商業覺醒與投資機會這一焦點話題,在線展開了一場酣暢淋漓的思想碰撞。

“站在新十年的起點,我希望能通過與他們的對話和碰撞,給我們投資人和財富管理行業帶來更新的視角、更深刻的思考和觀點,讓大家有所收穫。”對於《唐寧會客廳》的初衷,唐寧這樣介紹。而作為第一期嘉賓的李豐,在峰瑞資本創始合夥人之外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唐寧的“資深”老友。一起看看相識超過10年的他們攜手帶來的精彩內容。

不抓住這個趨勢,以後就很難再追了

疫情“黑天鵝”給中國經濟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但另一方面,每一輪重大公共事件特別是重大疫情,都是產業變革的一個重要推手,也是一副催化劑。後疫情時代,哪些商業機會將“冒頭”企業又該怎樣把握機遇,順勢而為,完成自身的革新與升級?

李豐認為,這次疫情中的一個顯著變量出現在消費者端,即C端,並將直接導致餐飲、教育、醫療、金融、旅遊等服務行業整體“上網”。

“很多用戶對眾多服務行業不會輕易通過互聯網去嘗試,但這次疫情中由於被迫在家,被迫通過互聯網初次體驗這些服務行業,如果用戶發現在線上也能享受到服務上的保證,他的行為就可能由此完成轉化,這種變化在疫情過後仍然會有延續性。”

李豐表示,餐飲業在會在疫情之後得到更多的發展機會。“以前很多品牌餐飲商戶會順帶著做外賣,但與用戶不是強連接。疫情加劇了商戶的運營成本,推動其轉向線上供給,從平時只靠堂食為主,變成兼具在線服務和零售的平臺。迅速數據化之後,這裡邊有很多機會。”

作為頂尖投資人,以及TMT及科技領域領軍創投人,李豐對長期經濟趨勢有獨到的見解和判斷。針對國內口罩目前日產超1億隻的新聞,李豐指出,“全民造口罩”現象表明中國在全產業鏈佈局上的優勢,體現出基於科技能力的全產業鏈強勁的發展前景。

“我們有家被投企業,是做工業機器人的,2月初就申請復工轉產口罩機,這個月已經出貨了四、五千萬的定單,全被產能高、跨界及時的製造型企業買走了,這是疫情催化的結果。樂觀來看,未來五年,中國全產業鏈的能力有望保持全球領先。企業不把握住這個趨勢,以後可能就很難再追了。”

科技不會取代你,取代你的是善用科技的人

儘管這次疫情使得眾多線上業務獲得井噴式發展,但隨著生活、工作逐步恢復調整,此類“宅經濟”業態難免會有所降溫。李豐預計,疫情過後,很多純線上的企業所面臨的競爭壓力會變大。

“這次受疫情影響最大的行業,包括教育、餐飲等等,不少企業已經迅速開始推動數字化。可以想象的是,當大家的生活迴歸正軌,時間分配回到正常後,帶來的最大變化是,線上能提供各種各樣服務的企業已經比之前多了很多個量級。尤其是一些優秀的線下品牌和企業,他們為了生存和發展,用很短的時間學會了如何擴展線上,加上既有的線下服務、體驗和口碑,從而變得更強,給純粹只做線上同行帶來更大的競爭和挑戰。”

李豐以新東方為例指出,2003年,突如其來的“非典”使得正處於蓬勃發展期的新東方暫停了所有課程,創始人俞敏洪由此意識到突破線下教育與公司現金流同等重要,於是開始佈局在線教育,甚至在新東方上市前還自掏腰包投資其中,這也是新東方早期的數字化轉型實踐。

數字化重塑也“救”了新東方一命。2019年,新東方完成了自有直播系統的研發和推廣,比原計劃提前3年。此次疫情期間,這個系統幫新東方接住了旗下三個平臺、千萬人次在家線上上課的需求,經過服務器數次擴容,最終憑藉穩定的運行把退課率控制在了3%。

同樣受益於數字化的還有去年7月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的三隻松鼠。李豐介紹說,與傳統企業不同,三隻松鼠不直接生產產品,而是用數據連接消費者和供應商,通過雲平臺連接的500多家合作伙伴,參與到生產的各個環節中,並通過前端消費數據的收集和全樣本採納,促進供應鏈升級改造,從純電商企業轉型為數字化供應鏈平臺企業。

唐寧對數字化轉型與重塑深有感觸。“數字化轉型,數字化重塑是必須的,”唐寧表示,經過近14年的發展,正是通過科技驅動,數字化轉型重塑,宜信不斷實現組織革新、長出新肌肉,用優秀的國際化能力、投資能力、科技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站在中國財富管理行業之巔。在此次疫情中,宜信提前用數字化方式保障了線上有效展業,效率不降反升,從而在面對疫情時相對從容。

“數字化也將給企業帶來模式創新,為有機多元、適度多元帶來可能。科技不會取代你,是那個更加善用科技的競爭對手取代了你。”

唐寧指出,疫情對於各行各業來講都是一個契機,是一個轉變思想並且立即行動的轉折點。“各個行業之中都會有贏家,如果大家去善用科技創新,模式創新,該學習行業之中的領先企業就學習,該引進技術人才,建立技術團隊就引進,利用大數據去分析客戶的行為,得到更為深刻的洞察,就很有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甚至不長的時間實現強勁反彈,這個程度甚至可以達到10倍。”

唐寧同時建議,每個行業都是快速變動並充滿激烈競爭,企業家和創業者要“接地氣”,保持在一線保持跟信息、客戶和團隊最直接的接觸和調整,這是一個好CEO具備的特質。

一般投資者更適合母基金

隨著疫情在多個國家呈擴散趨勢,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已經進入全球抗疫階段,全球股市隨之跌宕起伏。對個人投資者來說,展望2020年,從全球資產配置的角度看,哪些資產會有更好的投資性價比?投資者又該如何規避潛在的風險?對此,唐寧和李豐兩位投資老兵分別給出真知灼見。

“投資於私募股權,我最好的建議是通過母基金。”唐寧結合宜信財富在行業內多年來的深耕實踐指出,對於投資者、超高淨值客戶來說,實現風險可控、回報可期最好的方式,就是母基金。

過去五年,宜信財富私募股權母基金管理了超過250億人民幣的私募股權類資產,並用僅佔全行業0.7%的資金規模投出了超過35%的獨角獸,而這些長期佈局的行業和企業在這次疫情中也發揮了積極作用。很多有遠見卓識的高淨值人士早已通過參與母基金的形式積極扶持科創企業,實現了擁抱新經濟下的紅利和機遇這一預期。

李豐則從自己聚焦的VC領域表達了觀點。“投資中永遠會有不同的方法論,不論哪種方法論,只要和自身的基因、能力、團隊是一致的,就有可能超過行業平均水平,獲得較高的回報,但這種方法論不是唯一的,可能是5種、10種甚至更多。”

李豐強調了以母基金進行投資的重要性。“對於母基金來說,通過科學的組合與配置,且堅持的時間足夠長,就能把這些成功的方法論組合到一起,從而獲得投資上的優勢。”這個觀點與宜信財富資產配置黃金三原則中“通過母基金進行長期投資”的理念不謀而合。

在後續的《唐寧會客廳》系列中,唐寧將繼續在節目中攜手國內頂尖投資人與金融大咖展開思想交鋒和智慧碰撞,從宏觀到微觀、從細節到全局,聽他們在鏡頭前發表關於企業抗疫、關於投資的理解和洞察,以高屋建瓴的視角洞察未來新十年的趨勢與挑戰。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