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手机的参数越来越“变态”了,到底能有多少人真正需要这样的性能?感觉手机发展陷入了怪圈?

代广寒


现在一部手机相当于一部照相机,游戏机,小型电脑。玩游戏,购物,支付,nfc、应用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玩个抖音,老年人都在直播,所以大部分手机用户经济实力允许,都需要一部性能卓越的手机。




鹏哥111


智能手机“性能过剩一说”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每一年的手机处理器都要更新换代,从骁龙855换到骁龙865,每一次都能带来25%左右的性能提升,那么到底我们需不需要这么高的性能呢?下面是我的个人理解。

手机性能过剩了吗?

手机性能虽然每年都在增长,但消费者的需求也在逐年升级,硬件的发展和使用需求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管性能多么强大,总会有相应的应用来填补空缺。比如说,屏幕分辨率和刷新率的提高、手机APP的加载、相机拍照的速度等等,这些体验的提升最终都要落实到处理器性能上,性能越强大,我们的使用体验才会越来越好,所以对整个行业来说,性能永远没有过剩的时候,人们总会找到新的需求来适应越来越强的性能。

当然,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一款中端手机也能够满足使用需求,很多人也是这么想的,但个人认为这只是欲望不高或者是钱包不鼓,比如中老年人使用手机,只要能看新闻、视频聊天就可以了,对手机的使用欲望并不大,性能过剩论可以在这类人身上得到完美的诠释。而青年男女们却不一样,手机几乎成为了身体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会希望自己的手机运行更快、功能更多、玩游戏更爽,而不是只停留在能用的阶段,尤其是喜欢玩游戏的朋友,手机性能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总的来说,手机性能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并没有过剩的时候,总会有新的应用来占据更多的硬件性能,但是对于使用手机的人,确实存在着性能过剩的情况,一般中端处理器就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使用需求了,如果想要更快更稳,当然是性能越高越好


电子维修


新一代性能过剩的“硬件”,总会被新一代“软件”吃个干净。

记得win 95时代,8M的内存就可以跑的起来,win98的时候24M,win2000的时候64M,现在的电脑内存动辄16G以上。

智能手机也是一样,说了很多年的手机硬件性能过剩,但是现在呢,完全没有性能过剩,性能可以说还远远不够。

“性能过剩论”的鼻祖——比尔盖茨

80年代,比尔盖茨曾说过“个人电脑的内存只有640KB就足够了”,这句话被当做“性能过剩论”的鼻祖广为流传,虽然后来比尔盖茨辟谣说并非本意。

单说个人电脑的内存,从640KB,到MB,再到如今的16GB、32GB,中间翻了50000倍。但是,性能足够了吗?对个人电脑而言,最强的电脑也未必能够达到“过剩”的程度。


手机性能过剩吗?

大家使用的安卓手机,通常有一个“保质期”,两三年之后就会卡顿,影响体验,不得不更换手机。很多时候,是因为软件升级导致的,手机实现的功能越来越丰富,APP越来越大,应用越来越丰富,手机硬件无法满足需求,不得不更换手机。

即便搭载骁龙865处理器的手机,在处理复杂应用时,仍然会出现运算能力不足,手机处理性能无法跟上庞大的数据交换,出现卡顿或者反应慢的问题。

高端游戏“吃性能”

随着手机处理器性能越来越强,我们玩的手机游戏也一路升级,从最初的《水果忍者》《愤怒小鸟》,到现在的《王者荣耀》,《崩坏3》,游戏画面不断进化,越来越精细,游戏内容越来越丰富,对手机硬件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可以说游戏是检验性能的唯一标准。

再说说屏幕,有很多“2K屏幕,120Hz刷新率无用论”,对于日常刷网页、看视频而言,1080P的屏幕也许足够了,但是尝试一些新潮的科技,比如VR,那么2K屏幕也仅仅是刚刚够而已。


总之,别再相信“性能过剩”了,目前手机有很多地方存在不足,电池不足、内存不足、存储不足,信号不够好、音质不太好等等,正是因为有了需求,才会推动发展,不断满足我们需求。

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可以多多点赞哦,也可以随手点个关注哦,谢谢。

Geek视界


关于芯片,有个著名的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这个定律揭示了集成电路科发展的一个速度,可问题是,我们真的需要这么高科技的手机吗,答案是需要。

蒸汽时代,你觉得一辆蒸汽机顶几十个工人的劳动力,当时的人们不会想到,电气时代,一台电动机顶十几台蒸汽机,当科技进步后,人类可以借此发挥更大的创造力。

黑白屏诺基亚手机时代,手机只能接打电话,发发短信,玩游戏只能是粗糙的像素游戏贪吃蛇。进入彩屏手机时代,我们可以听歌,发彩信,可以上3g网络,可以聊qq,进入智能手机时代,我们有了4k屏,4g网络和5g网络,我们有了抖音快手短视频平台,强大的手机性能可以让手游媲美pc端游戏。

只要技术允许,手机作为集高科技于一身的产品,完全可以尽可能的提高手机性能,只要能造出更高性能的手机,就不用发愁没有使用的场景,我们还有全息投影没有实现,我们还有真正意义的万物互联没有实现。

我是阿笠翁,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阿笠翁


谢谢您的问题。手机性能过剩这个问题应该从厂商和用户两个角度,辩证看待。

性能就是竞争力。对于厂商来说,华为麒麟990 5G是7nm EUV,联发科天玑1000是7nm DUV,高通骁龙865是7nm+,在7nm之下,没有显著差别,无非是优化和升级。下一步推出5nm芯片的手机才是竞争力,这也倒逼着台积电等研发5nm制程工艺,据悉将生产出A14处理器,用于iPhone12和iPad Pro。苹果公司将形成新的竞争力,并将载入历史发展史。手机供应链对技术的换代升级是永远不会放弃的,因为未来需求是无法想象。

手机性能过剩是暂时的。从用户角度,不能用现在的手机需求去想象未来的手机需求,当用大哥大的时候,也不会想到现在能用视频聊天、远程办公。还是以芯片为例,今后软件和游戏应用体积更大,功能更多,对手机性能的要求更高,特别是玩一些大型游戏,必须要求芯片、系统优化、散热、电池、快充、高帧屏幕等技术同步推进。电池越做越大,主板体积就会压缩,硬件之间的博弈和制衡,也会倒逼硬件技术提升,比如屏下摄像系统、双重散热等。



手机性能过剩是营销策略。手机供应链企业在不断追求性能的同时,也不排斥性能过剩这个说法,主要是为了营销大量的中低端机型、消化相关库存。手机厂商说手机芯片性能过剩,言下之意就是低端芯片就能满足我们需求,这就是性价比,于是为高价低配找足借口、方便营销。华为、小米、OV大厂都曾用过低端麒麟、骁龙芯片,打造了一些线下冲量、消除库存的机型。所以当手机厂商说性能过剩,我们不必在意。
欢迎关注,批评指正。


追科技的风筝


这个问题是从不同角度看的产生的一种想法而已,从个人角度无所谓的正确与错误。

任何科技产品都有一个应用的二八原则问题,手机作为高科技商品,也不可能跳出这个圈子,所谓是撤大网,圈多鱼的做法。

手机里不管参数如何多、应用如何多,其实开发商是为了适应不同的人的需要而迫不得已的做法,因为不需要的人可以省略过去,但是真正需要的人少了一个参数,估计就少了一个卖点。当然,这些参数对于普通人,使用量估计也不会超过10%,或者更低。

假使你使用3%的参数,换了第二个人使用5%的参数,第三个使6%的参数,你不能保证这几个使用参数进行重叠,这样一来三个人使用参数可能为:3%-14%之间,要知道,手机的应用涉及到各个层面的人,千千万万的人,这样一累加,参数多就覆盖了所有人的需求,所以一种新的流行元素在一个品牌手机产生效应以后,其他手机就必然加入该元素,你可以不喜欢,但对于商品营销来说,面向的是大众,而不是你一个的爱好的事。所以这和下饭店叫菜不太一样,手机参数就是一个集合捆绑的关系,这是科技商品的特点。

当然也存在一种过度的问题,如果技术过于抽象和过度,相反它的使用层面会降低,这当然和手机当初的设计定位有关,这些都是预先市场调研的,如果整体行业都是这种情况下,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手机行业的参数需要改革,另一种你个人可能已落后于手机应用的时代。

这让我想起了洗衣机,一些老年人使用不好现代化的洗衣机,于是还是购买那种简单的手机操作的洗衣机,这也是为什么存在老年机的原因。

总而言之,现在手机的参数越来越多,是否“变态”了或者陷入了怪圈,还是市场说了算,不理它,过几年市场会给你答案。


佛学漫话


你说的对!手机发展陷入了怪圈,但也可以理解,各个厂商都在各家的旗舰机上使劲儿的堆配置,不管用户能不能用到,但配置就是如今手机市场竞争的“本钱”。

手机配置参数直接影响了手机的性能。

说到这个怪圈,我就不得不说一下小米手机,小米手机上市之初,把“性价比”一词推向了热搜,当时跟小米手机同配置的主流品牌机,价格要比小米高出一两倍,小米如今的新机发布会,也会把“友商”的机型拿出来“吊打”,还喜欢用跑分说事,久而久之,“性价比”、“跑分”都成了各个厂商的必争项,小米把业内竞争的“战火”推向了高潮。

手机陷入盲目叠加配置的怪圈

安卓碎片化问题,叠加配置的确可以改善使用体验,可是动不动12G的运存,我们真的用的到吗?

大家都知道,大型手游是最占内存资源的应用,拿王者荣耀来说,运行低画质只需要1G的运存,运行高画质需要2G的运存,玩王者荣耀高画质,后台再挂几个常用应用,往多了算,3G够够的了,系统占用就算2G,加一起5G,正常6G运存的手机足可以满足日常应用了。但是厂商不光要考虑你够不够用,还要考虑媒体的言论和厂商间的竞争。

现在手机媒体总是做一些无聊的对比视频,把两部手机下载几百个应用,不停的启动应用,看哪部手机先产生卡顿…日常生活中估计没人会这么用手机。

别的厂商发布一款5k元档的手机,咱也发布一款同档次的手机去竞争,配置不如人家,就没有竞争力,你双摄我就三摄,你三摄我就四摄,你用骁龙835我就用骁龙845,你用骁龙845我就用骁龙855……无限制的竞争。

我对未来手机市场的猜想

手机配置越来越高,终究会出现“瓶颈期”,技术突破滞留现象屡见不鲜,当这巴掌大的移动智能通讯设备,目前的科技已经无法再做大的突破了,我相信各个厂商间的竞争点会从比配置参数,转移到比拼智能生态链,现在这种趋势已经慢慢展现萌芽了,小米的智能家居现在多火,其他厂商一定眼红,这块还是个市场空缺,试想一下,你的手机可以完美的智能操作你家中的任何一个东西,那是一件多么酷的事情!

我认为大家选机不要盲目跟风 ,根据个人需求来选购就好!


我是Sing14K,感谢大家的阅读!


Sing14k


黑鲨游戏手机3/3 Pro正式发布正是新一代性能杀器

分别采用6.67/7.1英寸屏幕,90Hz刷新率,270Hz触控采样率,搭载高通865处理器,8/12GB RAM + 128/256GB ROM,后置6400万主摄 + 1200万超广角 + 500万人像三镜头,4720/5000mAh电池,支持65W快充,黑鲨3售3499元起,黑鲨3 Pro售4699元起。

相对于小米10这款手机可以说是对于拍照等部分功能要求不高同学们的福音,价格便宜配置高,至于iqoo3可以说经此一役凉透了……






数码前沿技术


跑分60万+,拍照像素一个亿,前后6摄,3K屏幕,144Hz屏幕刷新率,5000毫安时大电池……手机的参数真的越来越变态了!手机的发展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参数越来越大,人们的体验是不是更好了?参数越来越“变态”是方向错了?是感知不强?还是人们真的需要?

(一)旗舰手机跑分都超过60万了?中端手机也都30多万分了,性能过剩吗?

在前些年,就有人提出“手机性能过剩了”!后来这种说法就逐渐销声匿迹了,再没有人提起。

的确,现在手机的性能是越来越强,但是对应的软件体积也越来越大,对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没有足够的性能,手机用不了多久就会卡顿……就比如游戏方面,各种大型游戏纷纷出现,和平精英、崩坏三、方舟进化等游戏十分吃配置,没有一颗超强的处理器根本带不动啊。再者,如今高刷流行,更增加了处理器的负担,手机的性能远远没有达到极限,也远远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下图是和平精英的帧率变化情况,采用旗舰处理器骁龙865的小米10Pro波动较小,而采用中端处理器骁龙765G的红米K30 5G频繁掉帧】

(二)拍照大像素方向错了吗?

我们要明确一点,大像素方面没错,只是最近的跨越有点大。今年6400万像素已经非常普遍,华为也新定制了一颗相机模组,像素在之前的4000万基础上提高到5000万。

大像素能带来更高的解析力,大底能带来更大的进光面积,这些的确能够提高拍照水平,也能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这里举两个例子:

1、华为连登DXO第一 在手机拍照方面,国内厂商都属于后起之秀。苹果和三星多年积累的算法优势非常大,以至于使用1200万像素镜头都能有这不弱于其他手机的表现。不过在华为P20Pro之后,华为定制了一颗大底大像素的相机IMX600y(4000万像素,1/1.73英寸),华为凭借这颗镜头多次登顶DXO,华为手机的拍照水平也正式超过iPhone!

2、小米CC9Pro拍照体验不好 小米CC9Pro凭借一颗一亿像素的相机登顶DXO榜单,但是由于处理器性能的限制,在选择108MP拍照模式时,成像总要等待3-5秒,这对用户的体验并不好。

(三)高刷新率徒增功耗吗?

在高刷新率刚推出的那段时间,很多人用“徒增功耗”来形容高刷。但是随着高刷新率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大的人认可更高的刷新率,旗舰不是高刷真的难称旗舰,最近推出的IQOO 3就因为不支持高刷而被许多用户“唱衰”……

90Hz和120Hz是目前比较认可的两种屏幕刷新率,一加的刘作虎用“旦用难回”四字来形容高刷,其实很贴切。相对于普通手机的60Hz,更高的刷新率可以带来肉眼可见的流畅,不提游戏的更高帧率模式,在浏览网页,刷视频(MEMC插帧)时就能感受到很大不同。

当然只是为了高刷而高刷,不去进行相关的适配,即使支持144Hz也真的是徒增功耗!

总结

目前手机的参数越来越高,其中大部分对于大势所趋!当一款手机采用时,其他厂商就会纷纷跟进,比如高刷新率,比如LPDDR5。此外,手机更高的跑分,更高的像素也是在如今手机市场逐渐同质化的背景下,厂商们不得不追求的卖点。


极速说天下


这不是怪圈,消费者也确实需要参数越来越变态,性能越来越强的手机。题主你千万不要小看手机的作用以及未来的发展。


在诺基亚时代,也有人鼓吹手机性能过剩,没必要注重性能,毕竟手机就是拿来打电话的。可现在呢?谁还敢说诺基亚时期的手机就很不错?够用了?

时代科技在进步,手机也会被赋予更多的功能,在十几年前,谁敢想象在手机上也能体验到近似端游的游戏体验?谁能想到手机还能实现付款?

所以,对于手机来说,只有不断提升性能参数,才会拥有更多可能!或许,在未来,随着手机的性能不断强大,连电脑都可以取代也犹未可知!



不要忽视手机的未来,它是目前人类最顶尖的科技之一,拥有无限的可能,所以,手机的参数越来越变态这条路没有问题,也只有一直走下去,手机行业才会持续发生颠覆性发展。

你想想,如果在人类刚刚发明自行车时就认为自行车足够日常使用了,那后续还会有摩托车、汽车、飞机的出现吗?


总结

永远不要给科技发展扣上“瓶颈”,手机行业的发展才刚刚开始,未来,手机能发展成什么,这还是未知数,所以,不要随便说什么手机性能过剩,没必要追求参数什么,这样的言论太无知了。

况且,目前的手机还远没有到性能过剩的阶段,还有不少手游,是目前的手机性能所带不动的!


优质科技领域作者,关注我,为你解答最新最前沿的科技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