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者恒强,弱者恒弱!为什么身边过得好的人日子越过越好?

近两年网上的很多热词 “生活仪式感” “精致生活” “知识焦虑”

……同样是践行这样的“主流价值观”,为什么我们总感觉身边有些人生活确实越来越好;有些人的生活却越来越乱,大有更糟的趋势?

马上就是春节了,很多人会在过年假期跟亲朋好友谈论人生事业,和家人聊一聊新年新目标……回归理智、回归生活,为什么身边的朋友原来还不如我们的现在日子越过越好?我们的生活真的需要“仪式感”需要“精致”吗?

如何让2020日子过的更好?

寒星《当代奋斗特质》第1期:给自己明确定位,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强者恒强,弱者恒弱!为什么身边过得好的人日子越过越好?

本人是从鄂西北小山村里走出来的,当年那一届是村里唯一个考上本科,后来留在了城市、买房结婚,大有勇做村里人榜样的架势;由于刚毕业那两年顺风顺水,心高气傲,总是奉行“天生我材必有用”——天真地以为努力可以获得所有我想要的。于是乎飘飘然,开始讲求所谓的生活品质——超市购物要买贵的周末小资——牛排高脚杯喝红酒,大小节日也一定是各种小浪漫……慢慢发现,收入跟不上需求,几年下来,似乎身边的朋友同事现在也都买房买车了,而我多年前的换房换车计划却一直未能实现。

回过头来想一想,原来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原地踏步?深层次想一想,其实就是没有给自己准确定位。

“生活仪式感” “精致生活” “知识焦虑”都只是表象,其实我们更想要的是一年比一年好,并且受到外界的认可,也就是存在感。

一、作为日常点缀,“生活仪式感” “精致生活”可以更加激起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然而一旦把这种状态当成生活的追求,必然会为其所累,从而影响更大目标的实现。也就是:作为普通奋斗者,选择了更大目标(比如买房结婚、换车换房),就意味着必须要放弃所谓的日常精致生活、仪式感。如果我们选择了后者,即使再努力,也是事倍功半。

很多销售型的公司给年轻人传授经验:钱是靠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努力花钱,才更有能力挣钱。但是据我在职场的经验来看,这种公司的销售人员确实收入不错,但是几个人能真正存下多少钱。事实上,很多出生贫寒最后成功的奋斗者,他们赚取人生第一桶金的本钱无不是自己省吃俭用省出来的。

在这里,寒星给年轻的奋斗者分享当代奋斗特质:选择比盲目努力更重要——选择了人生大目标,就要相对舍弃(缩减)掉生活小目标。不要被眼前的花花世界所累,明确自己的目标。

“仪式感” 和“精致”只能成为奋斗者生活的点缀,而不能作为生活的日常。

强者恒强,弱者恒弱!为什么身边过得好的人日子越过越好?

二、关于知识焦虑。信息爆炸的时代,手机里每天都充斥了层次不穷的各种新概念、新资讯、新技术、新发现……奋斗者们一看到这些东西,感觉自己是被工作耽误了,亟需补充新知识。于是,各种付费视听课程迎面扑来,或者干脆一口气买个十数本书,准备潜心研究,什么管理学、口才、营销学、演讲等等课程听了,书也看了,心里稍微有点安心了——毕竟咱也在跟上时代,在不断学习。可是实际工作中,以前遇到的问题,现在一样在遇到。于是,再次陷入焦虑不能自拔。

如果把知识比喻成一粒一粒沙子,那么越是用力抓取,反而抓的越少;天长日久的累计,反而可以聚沙成塔。我们真的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学习那么多知识吗?在我看来,管理学、口才、营销学、演讲、高情商处事等等,这些方面,每一类别都需要系统的知识和一定阅历。

比如口才,速成课程里面只会告诉你说话技巧,然而他不会告诉你需要“言之有物”,言之无物的滔滔不绝只能是话多、话唠、吹牛;然而要想言之有物,则需要平时大量的积累(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可惜,很多人简单地把滔滔不绝和口才划上等号。看看自己身边的朋友,口才极佳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或阅历丰富之人。因此,在我看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以给自己定个目标,每个月一本书,看书多了,口才自然就会好起来。

在这里,寒星给年轻的奋斗者分享当代奋斗特质:选择比盲目努力更重要——不盲目焦虑,认清本质再努力。知识危机感可以有,但绝不是看到一个课程一本书就奉为宝典。

强者恒强,弱者恒弱!为什么身边过得好的人日子越过越好?

咱们再回过去看看,为什么身边过得好的人日子越过越好?而我却总觉得日子难过?因为日子过的好的人,他们的起点、平台比我们都好,可以做出最有利的选择并为之奋斗。而寒门出身的我们,因为视野眼界的不足,一旦做出错误选择,再努力也是白搭。

这就是马太效应。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马太效应,是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们常用的术语,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两级分化,富的更富,穷的更穷。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一则寓言: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效应”与“平衡之道”相悖;与“二八定则”类似,是十分重要的自然法则。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曾提出类似的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身出寒门,想有一番事业,除了奋斗,别无捷径。然而,奋斗的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各种诱惑、遇到各种陷阱,以后的日子里寒星将带领大家一起捋一捋当代奋斗特质都有哪些。

我是寒星,天边最亮的那一颗寒星,为人生筑梦,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