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卓荆教授与一“战”成名的一次性脊柱内固定系统

2020年2月22日,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成功实施了胸腰椎骨折手术,为这例特殊手术救急的一次性脊柱内固定系统,是2017年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下称西京医院)罗卓荆教授团队联合上海锐植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下称上海锐植)研发的“锐救”系列之RS8 RESCUE一次性脊柱内固定系统。


备战专科手术,无菌系统诞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任何一台成功实施的手术,除了医术精湛的专科医生提供技术保障,还必须具备齐全的工具——手术器械,有时甚至手术器械能决定手术的成败。

众所周知,脊柱损伤患者应尽早开展专科手术,才能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但是,新冠肺炎又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若给他用常规重复性使用的金属手术器械和工具,给他用过后该如何处理?这成为摆在术者面前的两难抉择。

就在此时,听闻此事的西京医院骨科主任罗卓荆教授雪中送炭,为这名新冠肺炎胸腰椎骨折火速支援了一次性脊柱内固定系统,这套由高强度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手术系统仿佛就是为他而生。那么,这套系统究竟是因何而来?

2013年,甘肃定西发生强地震,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第四军医大学临危受命迅速组织医疗队赶赴灾区,医疗队员、西京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梁伟副教授为救治一位胸腰椎骨折的伤员,费了一番周折。当时伤员人众多,医院房屋损坏,手术室不能正常使用,当地政府协调伤员转诊到第四军医大学在灾区临时建立的野战医院。

受地震影响,野战医院没有配备脊柱手术工具的条件,且日常为医院配送手术器材的公司也基本处于瘫痪;另外,日常所用的脊柱内固定手术器械基本上都是金属工具,可以反复消毒,重复使用。但是一套手术器材工具的重量基本上超过13公斤,质量较重,携带不便,而且手术器械使用后的清洗、灭菌消毒在战场和灾害环境下也基本上不能保证。

尽管在这样的条件下,梁伟副教授还是凭借其精湛的手术技术最终成功地完成了手术。但这也引发了空军军医大学骨科团队的思考,如何能在极端的环境下开展脊柱专科手术?

带着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考,2017年,罗卓荆教授团队率先就这一课题展开研究。他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当务之急是设计并研发一套集约化、轻质化、无菌化等多功能的一次性手术器械。

罗卓荆教授与一“战”成名的一次性脊柱内固定系统

罗卓荆教授与上海锐植董事长黄孝敏讨论工具细节

首先,他们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优化手术流程,列举出脊柱损伤手术中必须用到的手术器械和手术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并针对这些关键步骤中必须使用的手术器械进行研发,以保证每一个一次性脊柱内固定系统中的工具都是精益求精。

其次,罗卓荆教授团队联合上海锐植,充分利用国内外材料学专业人员的资源,通过对产品材料地反复对比研究、更新迭代,遴选出高强度医用塑料与医用不锈钢材质结合的部分注塑工具,该工具可采用环氧乙烷或辐照灭菌反复消毒,既保证了手术器械必要的强度,又具备轻质化的特点。

罗卓荆教授团队经过2年的不懈努力和研究,2019年,RS8 RESCUE一次性脊柱内固定系统在上海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COA学术大会上首次推出,该产品一经上市,就获得了众多骨科医生的青睐。


填补市场空白,脊柱固定优化

目前,国内外骨科器械市场上缺乏一次性脊柱内固定的整套工具,而RS8 RESCUE一次性脊柱内固定系统的问世恰恰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白,成为全世界惟一的成体系的一次性脊柱外科手术工具。

罗卓荆教授与一“战”成名的一次性脊柱内固定系统

罗卓荆教授分享应用心得、讲解使用技巧

以往临床上脊柱内固定手术中使用的手术器械都是可重复的金属工具,不仅数量繁多、质量较重、携带不便,使用前需要灭菌消毒,并且金属工具是重复使用,时间长了容易出现磨损、老化,又会增加手术创口感染风险。另外,国内外能够生产一次性脊柱内固定工具的厂家少之又少,工具不仅价格昂贵,且质量较重、品种繁多,无法满足轻质化的产品需求。

此次罗卓荆教授团队研发的一次性脊柱内固定新型工具体系,使用高分子材料取代了旧时的金属材质,可满足战时及各类医院、医疗部门急诊脊柱创伤手术的需求,节约手术准备时间,达到及时、准确、急救之目的,同时满足临床上快捷、安全、有效固定的要求。

其次,该系统采用一次性消毒灭菌的包装,不仅可降低以往金属工具反复消毒使用造成的手术感染率,同时满足急诊脊柱创伤、退变等内固定手术需求,节约消毒时间,术后直接作为医疗垃圾处理,简化了围手术期相关的操作流程,大大降低了患者间交叉感染的风险。

第三,该系统具有极大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一次性使用脊柱内固定工具配备了消毒灭菌的内植入物,并改变了手术配送模式,既为骨科医生前往偏远地区进行医疗服务提供了便利条件,又让骨科医生在极端的条件下开展专科手术成为可能。

罗卓荆教授与一“战”成名的一次性脊柱内固定系统

罗卓荆教授分享应用心得、讲解使用技巧

目前,这套一次性脊柱内固定系统已获得美国FDA认证、欧盟CE认证、国家产品注册证、国家发明专利和全球国际专利;并于2019年在北美脊柱学会年会(NASS)再次亮相,获得了国内外脊柱外科医生的一致好评。


对战新冠肺炎,防感染展神威

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不仅在野战、极端环境中可进行专科手术,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情况下,亦可满足必要的急诊脊柱内固定手术需求,减少交叉感染,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2月22日,武汉协和西院一名新冠肺炎患者亟需进行胸腰椎骨折手术,但由于全国进入一级响应状态,很多常用的手术器械无法正常供货,加之手术感染风险高,一度使得主刀医生郜勇副教授陷入困境。

罗卓荆教授与一“战”成名的一次性脊柱内固定系统

郜勇副教授与术中使用的器械

庆幸的是该手术系统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在一次性脊柱内固定系统的辅助下,郜勇副教授为新冠肺炎患者成功实施了胸腰椎骨折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罗卓荆教授介绍说,胸腰椎骨折手术对于脊柱外科医生来说本是一类较为简单的手术,但此次郜勇副教授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在标准三级防护的条件下,为一名新冠肺炎的患者开展此手术就显得特别不容易。

这一手术的成功,不仅体现了该手术系统的临床价值,更展现了中国医生在救死扶伤过程中勇于担当的大无畏精神,以及术者精湛的手术技巧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寄语骨科青年,共言创新发展

历经2年,罗卓荆教授团队通过不断改善手术流程和工具,进行产品的迭代更新,最终使RS8 RESCUE一次性脊柱内固定系统问世并成功应用于临床。它不仅在特殊情况下挽救患者生命的手术中展现了独特的魅力,还使众多脊柱损伤患者术后获得了同传统手术器械同样的手术疗效。

罗卓荆教授与一“战”成名的一次性脊柱内固定系统

罗卓荆教授与青年医生交流经验

罗卓荆教授在采访中直言,一次性脊柱内固定系统的研发过程中,青年骨科医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青年骨科医生很有想法,也很有闯劲儿。”他希望未来“老中青”骨科医生能够一道探讨,积极发挥各自的优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未来拥有更多中国自主产权的产品。

编后语

在此次新冠肺炎战疫中,白衣战士舍小家顾大家,为捍卫人民健康付出了巨大努力,其中骨科医生也积极投身防疫战斗中,不惧感染风险,运用其丰富的诊疗经验为患者解除病痛,勇于担当,不辱使命,只为无愧于自己热爱的医学事业。


专家简介

罗卓荆教授与一“战”成名的一次性脊柱内固定系统

罗卓荆教授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AOSpine中国区主席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常委

颈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解放军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