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与豆制品真的“对立”吗?你怎么看?

Rway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们可以先做一个简单的比较:把人群分两组,一组吃肉类海鲜不吃豆,一组只吃豆及豆制品而不吃肉类海鲜。两种情况下是哪个造成痛风?我从来没听说过吃素人群有吃出痛风病的。豆制品和痛风对立是完全不应该的。

那到底什么是痛风的元凶呢?造成痛风需要两大条件:一是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一般定义为血液尿酸浓度大于416微毫摩尔/升或大于7毫克/分升,根据这个标准,我国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在男士群体中为22%,女士群体为9%。当尿酸水平高于416微摩尔/升,累计痛风发作频率急剧上升。二是尿液酸碱度。日本一项随机交叉研究发现,尿酸水平不光与嘌呤的摄入有关,还与尿酸的排出有关,越偏碱性的尿液越有利于尿酸的排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率就越低。

找到了痛风发病的元凶,我们再来看大豆及大豆制品。嘌呤含量高的是干大豆,而没有几个人选择吃豆是干的大豆,新鲜的毛豆及豆制品才是大众的最爱,而这两种豆类食品嘌呤含量都不高。

4000人参与的 上海男士健康研究也发现海产品增加痛风风险,而大豆制品降低痛风风险。所以结论出来了,肉类和海产品是增加痛风风险的元凶,吃的肉越多,尿酸越偏酸性,越不利于尿酸的排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率就越高。

痛风发病与豆制品无关,多吃蔬果类碱性食品,无肉饮食,少吃海鲜有助于痛风病的防和治。【看更多治愈系美食文章,请关注葛叔头条号,掌握美食的性能,一起来吃货拯救世界。】


葛柏浩


在我看来,并不是真的对立。

对痛风患者来说,每顿饭最大的特点就是需要控制食物中嘌呤摄入量。像鱼子、动物肝脏、肚、脑、浓肉汤等嘌呤含量在150mg/100g以上的食物,是不适宜或者必须要少吃的;像淡水鱼、鹌鹑、牛羊肉等嘌呤含量在75-150mg/100g左右的食物,是可以限量来吃的;那么像奶类、南豆腐、豆腐干、豆浆、浅色蔬菜、水果这种嘌呤含量在30mg/100g以下的,是可以吃的。


很多人认为痛风患者不吃适宜豆制品,是因为黄豆的嘌呤含量有点高。确实,黄豆的嘌呤含量为160mg/100g,因而认为是痛风患者不能吃的食物,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这是因为干的黄豆嘌呤含量偏高,但是,经过水泡、磨浆、点卤、挤水等工艺后,嘌呤的含量会大大降低,比如豆浆,因为加了20倍左右的水,嘌呤含量大大稀释,一杯200ml的豆浆,嘌呤含量大约为16mg。

此外,痛风患者在食材的选择上,不仅要看嘌呤含量,还应该该关注食物的数量、烹调方法。比如煲汤,喝200ml的汤很容易,所以要严格控制嘌呤含量;再有像鱼肉类的嘌呤含量在75-150mg/100g,可是我们一顿吃掉100g鱼肉是很容易的,还有可能会吃多。



根据现在的研究表明,摄入肉类和水产类较多会与痛风发病危险有正相关;而豆类、绿叶蔬菜、菌类等植物性食品与痛风之间没有关联。所以,干豆类我们可以少吃,像豆腐、豆腐干、豆浆等豆制品,可以适量吃。


国家注册营养师

国家三级公共营养师

高级育婴师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

衡膳学院第五期学员


营养百事通


在我的临床工作中,经常会做痛风石切除术。据我了解,这些人群对于痛风患者的饮食就存在很多认识的误区。

豆制品嘌呤含量高?

一直以来,许多医学的专业人士都认为豆类和豆制品的嘌呤含量较高。所以普遍认为痛风患者不宜食用豆类或豆制品。然而也有学者持反对意见。


可有人持反对意见

这些学者经研究表明豆类和豆制品可以使人体的尿酸水平降低。经常吃豆腐、豆浆等豆制品的人痛风发病率不但不会升高,还会有所降低。这是因为豆类虽然嘌呤含量较高,但豆类同时也含有促进尿酸排出的物质。而且后者的作用要大于前者。

这是为什么呢?

豆类在加工成豆制品的过程中,其嘌呤成份会在加工过程中大量流失,而促进尿酸排除的能力却丝毫没有减弱。由此可见,豆腐、豆浆等豆制品对于痛风病人更不会有什么影响。

营养价值高

豆类和豆制品的营养价值很高。不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还含有较多的钙、磷、铁等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豆类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非常适合人体需要。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等)也有一定的预防和保健作用。

适当的吃是没问题的

所以,适量的进食豆类或制品对于痛风患者有利无害。痛风与豆制品并不“对立”。


儿童骨科姚京辉主任


“心内科喵医生”观点:

1、痛风与豆制品,并不对立,可以吃!

1、尿酸升高造成痛风。

2、体内升高的尿酸,20%来源于食物,80%来源于身体细胞分解。

3、目前,明确可以升高尿酸、诱发痛风的饮食——酒类、含糖饮料和果汁、动物内脏、带壳海鲜。

4、2017年发表的《中国高尿酸和痛风指南》中指出,豆类和豆制品与痛风无关!

5、豆制品嘌呤含量下降是因为在加工过程中丢失了。

6、猪肝嘌呤含量为2752毫克/公斤。黄豆嘌呤含量为2181毫克/公斤。豆腐块嘌呤含量为686毫克/公斤。水豆腐嘌呤含量为657毫克/公斤。豆浆嘌呤含量为631毫克/公斤。


心内科喵医生


说实话,本人不愿意回答类似的问题。如果是求医问药,当然会竭尽所能,知无不言。

这种问题就相当是学术交流性质的,要用大量的理论和实验数据来解释和说明。

如果是痛风患者,你只要知道和记住不能吃的和尽量少吃的,记住什么是最好多吃的就行了。比如,忌酒精,动物内脏,海鲜,干果,肉类加工食品。 蔬菜中豆角,豆子要少吃,豆制品在加工过程中,嘌呤含量会大量流失,所以,日常生活中可以吃豆制品,但要适量。,

本人在降低患者痛楚过程中,主要是用中药和推拿,艾灸。农村最常见的一种野草,就是一味专克痛风的良药――车前草和车前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查资料看看。



曲阜老海


对于黄豆来说,它的加工制品有很多,如:豆芽/豆浆/南豆腐/北豆腐/素鸡/豆豉/豆瓣酱/酱油/豆皮/油豆皮/腐竹等等等等,这些食物已经成为我们饮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尤其是在涮火锅的时候,更是餐桌上最常见的食物。就是因为这些加工制品丰富,在加工的过程中这些豆制品会去除很多的所以痛风患者才能适量的食用到豆制品。

尤其是 北豆腐,在加工的过程中本身就是在水中进行的,嘌呤溶于水,因此可以减少很多的嘌呤,而豆腐在最后一道工序中还有一道挤压黄浆水的工序,更大大的减少了嘌呤,所以所有豆制品中北豆腐其实是对痛风患者来说最安全的豆制品,每天可摄入100g。那么对于其他的豆制品,如果想吃黄豆芽,需要去掉豆只吃芽。其余的豆制品需要很少量的食用,浅尝辄止。豆豉/豆瓣酱都不适合,豆浆呢也可以喝,但是每次最多不超过100ml,不过如果稀释可以喝的多一些,最后要说说酱油了,并不是所有的酱油都适合痛风患者,一些鲜味酱油中有一种成分叫呈味核苷酸,这种成分含有嘌呤不适合痛风患者,因此选酱油的时候避免选含有这种成分的。


心理营养师程伟华


痛风并不是与豆制品对立的,相反痛风患者适当吃豆制品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痛风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痛风爆发主要看我们体内嘌呤含量,嘌呤的最终代谢产物是尿酸,而血尿酸如果一直维持较高状态就很容易引起痛风的发作,因为尿酸随着血液流动时很容易沉积在关节,时间一长,尿酸堆积形成结晶,就可能会挤压关节,让关节红肿变性,引起剧烈刺痛。而大豆的确是一种嘌呤含量较高的食物,比如黄豆、绿豆、大红豆、黑豆,这些食物的确不推荐痛风患者或高尿酸血症患者食用,不过用大豆类食物做成的豆制品就另当别论了。



豆制品其实并非高嘌呤食物,比如豆腐、豆腐脑、豆腐干,这些食物用磨碎的大豆食物经过多过程的加工才制成,制作过程中加热、加水稀释等过程让豆制品的嘌呤含量降低了不少,所以它们的嘌呤含量和大豆本身不尽相同,绝大部分其实是中嘌呤食物,豆浆因为水分含量较多,甚至是低嘌呤饮品。只要高尿酸患、痛风患者愿意控量摄入豆制品其实是没问题的。推荐豆腐、豆腐干等食物一次性摄入不超过50~70g,豆浆可以在300g以内。


植物性嘌呤和动物性嘌呤也有区别,相比之下,植物性嘌呤对人体的影响要小很多,有研究发现,即使摄入嘌呤较高的蔬菜类和完全不吃蔬菜的人群相比,最终痛风的爆发几率还会降低27%,这可是个不小的数值。我们体内总嘌呤的含量也并非所有都是从食物中摄取的,相反,从食物中摄取的“外源性嘌呤”,只占总嘌呤的20%左右,而我们自身合成的嘌呤占约80%,所以控制嘌呤的主要措施还是要配合医嘱科学服药来控制,当然,虽然外源性嘌呤占比很低,但它依然会对总嘌呤有影响,我们同样不能忽略,往往不注重饮食的朋友会让饮食中的嘌呤成为爆发痛风的导火索。


王旭峰营养师


痛风与豆制品不是“对立”关系,痛风患者可以适量吃豆制品。

痛风患者要控制食物中嘌呤的摄入量。在常见的食物中,动物内脏、鱼、畜禽肉等的嘌呤含量较高,蔬菜、水果、鸡蛋、牛奶等的嘌呤含量较低。相比蔬菜,豆类的嘌呤含量是比较高的。例如每100克黄豆的嘌呤含量为160毫克左右,甚至高于部分鱼类。

虽然豆类的嘌呤含量较高,但是这并不表明痛风患者就不能吃豆类了。

1、目前没有科学证据说明吃豆制品会增加痛风的发病风险。健康的人可以放心吃豆制品,不用担心会引起痛风。对于痛风患者,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发布的《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中,也没有对豆制品的摄入作出限制。

2、豆制品是豆类加工后的产物,例如豆腐干、豆腐丝等在制作过程中去掉了部分嘌呤,使得豆腐干、豆腐丝的嘌呤含量相比原材料要低,比较适合痛风患者吃。

马博士健康团蔡豪硕士生


马冠生马上营养


什么是痛风?


痛风是人体内嘌呤的代谢产物尿酸的增高,由于尿酸增高超过了肾的排泄率,导致尿酸浓缩结晶沉积在人体的器官。最常沉积于关节内,尤其是第一跖趾关节。



痛风患者需要怎样注意饮食?


食品中的蛋白质成分是产生尿酸的来源,而蛋白质是人体需要的重要营养素之一,从营养学上讲,一定要适量平衡的摄取营养,很多痛风患者说我不吃大鱼大肉多吃些豆制品来代替,其实豆类食品含蛋白质非常高,食用过多植物性高飘呤饮食同样会引起尿酸增高。对于痛风患者,一定要限制食用过量豆类食品,蛋白质成分中牛乳是最好的营养来源,因为他提供不产生尿酸的蛋白质,是痛风患者最佳的蛋白质来源。



关注赵医生,回答您的问题我是认真的!


博骨通筋


痛风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关节炎类疾病,由于发病率高,已经与“三高”并入一起,成为“四高”了。

实际上,痛风是一种富贵病。富贵病是与吃的蛋白质丰富有关,世界上所有的动物吃了蛋白质和其他含氮的物质,最后的代谢产物都为:尿素、血氨、尿酸三种,即:

凡是痛风的人,大体上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能吃,二是吃的比较好。说明吃的“原材料”(蛋白质)是充足的,营养也是较丰富的。多余的营养,未被充分按有利方式利用或代谢,最后按不利方式形成了毒素。这就产生了所谓的“富贵病”。

痛风人群需回避吃大豆、海鲜、啤酒,这些原材料含有较高嘌呤类物质以及合成嘌呤的原材料。其中有一种氨基酸为天冬氨酸,参与人体的多种代谢,如果没有较多的被其他代谢所利用,结果就会参与合成嘌呤,形成痛风的内源性嘌呤的来源。

如果肝功能不好,或经常喝酒的人,如果吃大豆、海鲜、啤酒较多,外源性嘌呤和内源性嘌呤均会增加,导致尿酸含量升高,尿酸在血液中的溶解度有限,超出溶解度的尿酸,就会在血流速度最慢的地方(脚趾、手指)结晶,形成痛风。

尿酸是嘌呤经过一系列代谢,最终形成的产物(2,6,8-三氧嘌呤)。尿酸

的原材料是嘌呤,而嘌呤的来源分为内源性嘌呤占80%,外源性嘌呤占20%。痛风患者一般都会得到劝告:少吃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外源性的嘌呤得到一定控制,内源性的嘌呤怎么办?

要控制80%的内源性嘌呤,那么,有必要搞清内源性嘌呤是怎么产生的。

嘌呤是一个双环结构,嘌呤是由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等氨基酸合成的:

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嘌呤

从上述代谢反应可以看出,如果减少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三种氨基酸中的一种氨基酸,那么,内源性嘌呤的合成将减少。

每一种氨基酸在体内会参与多种代谢反应,体内的代谢很复杂,有的氨基酸还可以在体内合成。分析三种氨基酸的来源、分别在体内参与的代谢反应,发现天冬氨酸参与鸟氨酸循环的竞争性代谢,能消耗天冬氨酸,天冬氨酸减少,内源性嘌呤的合成量将减少,尿酸的前体减少,则尿酸会降低。

茶叶还能对付“富贵病”?

第三代养生茶,首次在茶界采用“君臣佐使”多种茶源配伍,工艺通过发酵酶解,经酶解后,蛋白质可溶性提高20倍,极大的提高喝茶的营养浓度,明显提高喝茶的功效。形成的和序因子协同增效,加快鸟氨酸循环代谢,促进恢复年轻态。

第三代养生茶,是如何对付“富贵病”的?

茶叶中植物蛋白含量为26~35%,在泡茶时,只能泡出1~2%,大量植物蛋白未被泡出,残留在茶叶中。如果,将茶叶中的植物蛋白质降解成多肽和氨基酸,可完全溶于水,那么,茶叶的植物蛋白就可直接通过喝茶而被人体吸收。茶叶中的氨基酸有20多种,包含精氨酸、谷氨酸、鸟氨酸、瓜氨酸、天冬氨酸等,能加快人体最关键的新陈代谢。

1、血氨在体内是有毒性的,肝脏代谢不好的人,鸟氨酸循环受阻,会导致血氨含量升高,形成肝性脑病。鸟氨酸循环代谢加快,尿素合成增加,血氨降低,能直接给血液、肝脏减毒。

2、鸟氨酸循环加快,对天冬氨酸的消耗增加,减少内源性嘌呤的前体,减少内源性嘌呤的合成,尿酸的前体减少,那么,尿酸的浓度降低,痛风减轻。

3、第三代养生茶有较好的利尿效果,加大排尿量有利于降低尿酸的浓度。不少痛风患者反馈,喝第三代养生茶两个月,尿酸值降低5~24umol/L不等。

第三代养生茶除排毒、降尿酸外,还有以下积极作用:

1、精氨酸受一氧化氮合酶的催化,分解释放一氧化氮。鸟氨酸循环加快,精氨酸含量增加,释放更多的一氧化氮。舒张血管,降低血压。

2、精氨酸含量增加,有利于大脑受到刺激后释放信使分子一氧化氮,提高男性性功能,恢复男人硬本事。

3、一氧化氮是很小的信使分子,能突破血脑屏障而进入脑部,使脑血管舒张,精氨酸含量增加,更多的释放一氧化氮,有利于减轻头痛头晕。

4、茶叶中有荷叶,荷叶中有一种多重纳米和微米级超微结构,使荷叶具有自洁功能,这种材料通过喝茶吸附在肠道表面,能改善肠道自洁性,改善便秘。

5、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茶色素,茶色素具有降低血总胆固醇、降血脂,抗脂质过氧化,增强免疫力,双向调节血压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等药理作用。

6、酶解后的养生茶含有微量色氨酸,是合成褪黑素的原材料的原材料,微量色氨酸有助于合成褪黑素,改善睡眠。

虽然,第三代养生茶能为人体提高多种和序因子,能产生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但茶的功效是比较缓慢的,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起到全面、安全多维的效果。

想了解更多的痛风知识,可以关注我或者查看:

痛风是吃出来的?搞清痛风的“原理”,它才可能远离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