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附和,更容易讨对方欢心

我们曾提到过,多听别人说,自己才能了解得到更多的信息,然而,不是每个听力正常的人都懂得倾听的艺术、尤其是想讨对方欢心的时候,仅仅靠听就完令不够了更敢要的是要会适时附和对方。不信,看看下面的例子就知道了。

实验者让学生表现出一副心不在焉的祥子,结果上课的教授照本宣科、不看学生、无强调、无手势让学生积极投入——倾听、并且开始使用一些身体语言,比如适当的身体动作和暖神的接触结果教授的声调开始出现变化,并加入了必要的手势,课堂气氛比此生动起来。

由此看出,当学生表现出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教授因得不到必要的反应而变得满不在乎起来当学生改变态度、用心去倾听时、其实是从一个侧面告诉教授你的课讲得好、我们愿意听,这就是无声的赞美、并且起到厂积极的效果。

从上面的例子也可以看出、倾听时加入必要的身体语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行动胜于语言,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可以显示出激情、赞美的信息、也可增强、减弱或躲避、拒绝信息的传递,精于倾听的人、是不会做一部没有气的录音机的,他会以一种积极投入的状态、向说话者传递"你的话我很喜欢听"的信息

录音机是没有眼睛的、俗讲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适当的眼神交流可以增强听的效果,这种眼神是专注的、而不是游移不定的;是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发自灵魂深处的眼神是动人心魄的。

录音机微不了“小动作”,而倾听者则必须做一些“小动作”。身体向对方稍微前倾,表示你对说者的尊敬;正向对方而坐,表明"我们是平等的”,这可使职位低者感到亲切,使职位高杆者感到轻松,自然坐立,手脚下要交叉,否则会让对方认为你傲慢无礼。倾听时和说话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恰当的距离给人以安全感,使说话有觉得自然,动作跟进要合适,太多或太少的动作都会引上说者分心,让他认为你厌烦了,正确的动作应该跟说话者保持同步,这样,说话者一定会把你当作。知心人。

倾听并不意味着默默不语,除了做一些必要的“小动作”外。还得动一动自己的嘴。恰当的附和不但表示了你对说者观点的赞赏,而且还对他暗含鼓励之意。

当你对他的话表示赞同时,你可以说:

"你说得太好了!

"非常正确!。"

这确实让人生气!

这些简洁的附和让说话者为想释放的情感找到了载体,也表明了你对他的理解和支持。

同时,听者还可以用一些简短的语句将说者想传达的中心话题归纳一下,能够使说秆的思想得以凸显和升华,同时也能提高听者的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